APP下载

传统与新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及病房管理满意度比较

2012-03-30万争艳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16期
关键词:精神病病房精神分裂症

李 宁 万争艳

武汉市优抚医院精神科,湖北 武汉 430023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减少了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为此,笔者对使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与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和病房管理满意度的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2例,入组标准:年龄≥15岁,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60分,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35分,无躯体、脑器质性疾病,无酒精或药物滥用。患者住院时随机分为两组:传统药物组40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8.5±13.3)岁,平均病程(10.5±10.4)年,平均受教育年限(9.7±3.3)年。新型药物组32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6.4±10.9)岁,平均病程(11.1±11.0)年,平均受教育年限(10.5±4.2)年。上述资料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传统药物组:使用氯丙嗪15例,氟哌啶醇8例,肌注氟奋乃静癸酸酯(FD)8例,舒必利5例,奋乃静4例。新型药物组:服用利培酮12例,奎硫平8例,氯氮平4例,洛沙平4例,奥氮平4例,药物均为小剂量开始,逐步加到治疗剂量,如有睡眠困难可服苯二氮类药物,如有锥体外系反应可服用安坦。

1.3 评价标准

参考BPRS、PANSS及护理观察量表(NOSIE)对患者的管理难易程度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传统药物组与新型药物组疗效比较

从治疗的第1周末到第6周末,传统药物组和新型药物组的BPRS和PANSS总分分别与治疗前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传统药物组与新型药物组治疗患者的病房管理及医务人员满意度比较

医护人员对新型药物组的评分明显优于传统药物组的患者,提示医护人员认为新型药物组患者精神表现、激惹、迟缓、抑郁、总消极因素均比传统药物组患者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新型药物组患者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总积极因素也比传统药物组患者表现优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传统药物组与新型药物组BPRS和PANSS量表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分)

表1 传统药物组与新型药物组BPRS和PANSS量表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分)

项目 组别 n 治疗前 2周 4周 6周BPRS总分 传统药物组 40 49.65±12.31 39.64±10.32 31.21±9.68 27.56±10.68新型药物组 32 48.32±12.34 38.49±11.54 30.81±13.25 29.61±11.04 PANSS总分 传统药物组 40 69.24±12.98 67.68±16.85 48.61±12.56 38.57±12.56新型药物组 32 70.15±14.38 61.35±14.28 47.68±19.52 40.13±18.24

表2 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NOSIE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NOSIE评分比较(,分)

项目 传统药物组 新型药物组 P社会能力 21.60±9.87 27.69±10.98 <0.01社会兴趣 10.25±6.99 13.59±7.68 <0.05个人卫生 18.64±6.54 21.37±7.80 <0.05精神表现 11.87±6.02 9.10±5.26 <0.05激惹 29.79±10.01 26.11±10.72 <0.05迟缓 8.33±5.42 5.73±6.02 <0.05抑郁 6.54±3.01 4.39±2.78 <0.01总消极因素 55.89±19.67 47.96±17.18 <0.05总积极因素 50.19±19.16 59.24±17.96 <0.05病情总估计 124.67±30.46 142.47±32.58 <0.01

3 讨论

目前随着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问世,越来越多的患者服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醅酮、奥氮平、奎硫平、阿立哌唑等。虽然这些药物的价格比传统药要贵,疗效与传统药物相当,但副作用明显小于传统药物,有利于提高依从性和患者的社会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2]。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改变了患者懒散、淡漠、退缩的行为习惯,使患者对自己周围的事物增加了兴趣和注意[3-4]。本研究表明,传统药物组与新型药物组之间的疗效相当,从治疗的第1周末到第6周末,两组的BPRS和PANSS总分分别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医护人员使用NOSIE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分,发现新型药物组患者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总积极因素也比传统药物组患者表现优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笔者认为如果从传统的病房管理模式出发,医护人员要求患者更加听话,服从安排,要求患者安静少动,不吵闹,夜晚早入睡,使用传统药物组的药物,可以达到要求的程度。但是对于目前社会所要求的新型病房模式出发,使用新型药物组药物的患者,主动要求多,认知功能相对完善,社会康复好,生活自理能力强,没有过多的药物抑制作用。这类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高,住院期间,有更多的娱乐空间,如打牌、看电视、唱歌、下棋及户外活动[5]。所以相对于传统药物组的患者来说,还是新型药物组的患者更有利于病房管理,医护人员对新型药物组的患者满意度更高。因此,新型药物的使用,改善了患者的症状,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和规章制度。要求医护人员建立更加人性化的病房管理模式,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1]余国汉,丁国安,李煊,等.传统与新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及诊治费用比较[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2,3(5):177-179.

[2]高哲石.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和康复策略[J].上海精神病学(增刊),1999(11):47.

[3]卢世臣,刘铃,付凤珍,等.社会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幸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237.

[4]马清.齐拉西酮胶囊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对比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4):11-12.

[5]刘湘林.单纯药物与联合康复性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3-4.

猜你喜欢

精神病病房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换病房
都有精神病
病房
基于稀疏表示的精神分裂症生物标记物筛选方法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