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色》与艾丽丝·沃克的泛神论思想

2012-03-28郭德艳

关键词:沃克基督教紫色

郭德艳

(1.南开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300071;2.天津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天津300204)

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紫色》(1982)以现实主义手法记录了生活在美国南方佐治亚州的黑人女性如何饱受种族主义及性别主义的双重压迫,而历经磨难的茜莉在黑人姐妹们的扶持下开始了富有创造性的新生活。因为作品所表现出的对黑人女性的理解与关怀、对黑人妇女间深厚的姐妹情谊的赞美,以及对黑人女性身份建构的探求,《紫色》成为黑人妇女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也正由于此,多数读者热衷于对作品中的种族主义、性别主义、黑人文化及女性身份进行解读,而忽略了其中的宗教主题。事实上,沃克曾解释说,《紫色》首先是一部有关宗教的书[1]68,而她更在书的扉页上注明:“献给‘精神’——没有它的帮助,这本书,我就写不成。”

一、基督教对茜莉的影响

茜莉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在她的意识中,只要按照《圣经》中上帝的启示做事,就会获得救赎。《圣经》中说,“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无论父母对子女做些什么,子女都不能反抗,只能承受。在与X先生的婚姻中,茜莉也秉承《圣经》中的教义,任凭X先生对她施暴,从未有任何反抗意识[2]20。对上帝的话语已经内化于心的茜莉来说,《圣经》就是她行为处事的范本,上帝就是她的最终拯救者。

茜莉深信她的虔诚与忏悔终能打动上帝,不仅如此,上帝还能发挥他的神力,帮助她周围的姐妹。当大家在商讨如何解救菲娅,茜莉却设想着“上帝乘着四轮马车从天上缓缓而下,把我们的索非娅送回家来”[2]90。茜莉认为,如果万能的上帝被赋予了人形,上帝就应是个白人男性的形象,具体说来是个白人老头。这种形象不仅折射出茜莉心中强烈的性别优劣意识,也反映了深植于茜莉心中的种族优劣意识。

刘意青教授曾提出《圣经》文本的叙述渗透着强烈的意识形态目的,用西方世界的宗教、政治、道德观影响和控制信徒的意识,从而稳固某些民族及阶层的统治。在《圣经·旧约》中,亚伯拉罕因为上帝的眷顾而深信自己的民族会在上帝的庇护下发展壮大,刘意青认为“亚伯拉罕这种强烈的选民意识及以色列人要远离家乡去一块福地,并在那里扎根,繁衍成强大的部落的思想,可以说一直伴随着以色列人。随着基督教在西方的普及,这种思想也进入了许多基督教国家的潜意识中,一直影响到目前的国际政治关系和形势”[3]5。西方民族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其他民族是劣等民族,只能成为他们的仆人与受统治者。这种“选民”意识影响了茜莉的种族观,认定白人是上帝的“选民”,黑人只能受制于白人。

茜莉从索菲娅与自己生父的遭遇中间接地体会到白人对黑人的凌辱与压制。一向追求平等的索菲娅因拒绝市长夫人的傲慢要求而招致牢狱之灾,茜莉的生父因为生意兴隆招致了白人的嫉恨,被施以私刑处死。这两个事件足以说明黑人在美国社会的不堪地位。借用黑人作家杜波伊斯在《黑人的灵魂》中的一句话,“黑人生来就蒙着一层面纱”[4]3。这层面纱暗喻了美国主流社会向黑人强加灌输白人的道德观、政治观、文化观及宗教观,使黑人的意识与思想长期受到蒙蔽。长期浸淫在以《圣经》为思想核心的基督教影响下,茜莉自然形成了白人至上、男权至上的观念,而扭曲了对自我的判断,认为自己丑陋、卑下、贫贱,无权反抗男性的压迫。

二、茜莉对泛神论思想的信仰

基督教认为上帝是超自然的神,是宇宙的制造者和主宰。泛神论否定上帝或神的超越存在,将上帝自然化了,“上帝即寓于自然之中,与自然相同一。上帝是内在的”[5]10。英国思想家约翰·托兰德将宇宙的概念分为两个层次:作为总体的宇宙与涵盖万物的宇宙。宇宙总体之所以有别于宇宙万物,就在于作为总体的宇宙是“永恒无限,不生不灭的”[5]33,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宇宙中的万物会有时间及空间上的变化。因此,托兰德将具有永恒性的宇宙总体视为上帝。“世界上万物是一,一是万物中的一切。万物中的一切者即是上帝……万物皆由上帝而来,且将与上帝重新合而为一,上帝是万物的开端和终结”[5]34。托兰德的泛神论思想使人们相信万物皆有灵性,“弥漫整个物质的上帝遍在于大地、海洋和太空深处,因此,人和牲畜,牧人和野兽在出生时全都承受了有灵气的生命,当其解体时则又返回上帝那里”[5]38。莎格所认为的人与上帝一起降生到世界及上帝与万物不可分的观点正是泛神论思想的核心。

基督教的传统观念认为宇宙万物皆是上帝的创造物,万物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对应的,但万物与上帝之间却是统治与受统治的支配关系。相反,泛神论则认为上帝的灵光显现在每一个创造物上。“每一种上帝的创造物都与上帝一样是有神性的,且相互依存。人不仅要像基督教所说的那样,爱自己同类,而且要爱这世上所有的生灵,甚至包括非生灵的泥土、石块”[6]47。莎格眼中的上帝不仅爱它所创造的一切,同时也乐享万物的赞扬。“我想,如果你走过田野里哪个地方,而没注意到一片紫色的话,上帝就会大发脾气”[2]183。此时仁爱的上帝如同普通人一样陶醉于一切美好的事物,也需要被人赞美,被人爱。

在莎格的影响下,茜莉改变了对上帝及自我的认识。上帝即在她的心中,她是上帝的一部分,也具有了某种神性。茜丽不再为丑陋与贫贱而羞愧,相反却慢慢地爱上了自己的身体;在面对那些充当上帝角色的男人时,她也开始学会说“不”。莎格的思想灌输使茜莉抛弃了基督教,转而接受了泛神论思想,之后聂蒂在信中对于非洲奥林卡村民宗教意识的描述更加坚定了她对泛神论的信仰。

聂蒂跟随桑莫尔一家前往非洲传教。来到非洲后,她才意识到西方国家以传播基督教的名义对非洲进行残暴掠夺与压榨。聂蒂与桑莫尔从贝恩小姐与英国教会的牧师们身上看到了基督教的虚伪,进而对基督教产生了怀疑。而聂蒂早在刚刚来到奥林卡村时就已经对奥林卡人的宗教发生了兴趣。

奥林卡人视大叶子树为他们的上帝和守护神,因为哪里的屋顶大叶子树长得茂盛,哪里的庄稼长势就好,而没有了大叶子树,饥荒、洪水与疾病便接踵而至。奥林卡村民的信仰与泛神论关于万物皆有神性的思想不谋而合。在认识到基督教的狭隘与虚伪后,聂蒂接受了朴素的奥林卡信仰,并影响了茜莉在信仰上的转变。茜莉将最后一封信写给了“亲爱的上帝!亲爱的星星,亲爱的森林,亲爱的天空,亲爱的人们,亲爱的万物,亲爱的上帝”[2]268。正如托兰德所说,“皈依这个团体(泛神论团体),您不但会变得更好更聪明,而且甚至会过一种快活、幸福和安然自得的生活”[5]1。茜莉是快乐的,在美国独立日之际她迎来了聂蒂、桑莫尔以及离散多年的儿女。

三、泛神论思想与妇女主义的契合

泛神论强调宇宙与上帝的统一,宇宙万物皆有灵性,没有主次、优劣之分,都是构成宇宙总体的一部分。作为宇宙中的人也就不应有所谓的选民意识或性别歧视,白人与黑人、女人与男人只有肤色与生理结构上的差异,但在心灵上是平等的。不同种族与不同性别之间应该在同一个宇宙内和谐相处,共享宇宙资源。这一平等概念正是沃克所倡导的妇女主义思想的核心。

在《寻找母亲的后花园》一书中,沃克首次提出了妇女主义的概念[7]xi。妇女主义在《紫色》一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众多姐妹的影响与帮助,茜莉只会重复她母亲那一代黑人女性的命运,永远不会表达自己的声音。《紫色》不仅颂扬了女性之爱与女性文化,同时也肯定了男性在思想上的转变。茜莉自我意识的觉醒激发了X先生对自身行为的反省。哈帕也放弃了男权思想,在与索菲娅重组家庭后心甘情愿地做起了家务,索菲娅则帮助茜莉经营店铺。通过哈帕与X先生的改变,沃克希望表达的是两性之间不应是二元对立的关系,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无需扮演社会习俗所认定的性别角色,他或她只需发挥自己最擅长的一面,扮演最适合自己的角色。

将妇女主义延伸至种族问题,则表现为不同种族之间的和谐相处。关于种族问题,沃克通过市长家的女儿爱莲诺传达了不同种族间的相互理解与关怀。虽然市长夫妇对黑人怀有强烈的种族歧视,爱莲诺对黑人却充满了同情与理解。当索菲娅的女儿身染重病,爱莲诺像周围的黑人一样为亨利埃塔求医问药。爱莲诺的行为预示着种族之间完全可以和平友好地相处。

在《寻找母亲的后花园》中,沃克也提到了妇女主义者还应遵循普世主义原则,“每个种族都像是一个花园,里面开满了各种不同颜色的花朵”[7]xi。沃克的妇女主义的核心概念就是平等,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泛神论关于宇宙万物关系的阐释。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这种平等不应仅局限于性别关系,还应延伸至各种社会关系包括种族、政党、民族等关系。只有如此,人类才能真正达到天、地、人和谐的完美境界。

《紫色》所探讨的宗教问题反映了作者本人对基督教的怀疑。沃克在一次访谈中说过,她要像解构女权思想一样解构宗教概念[1]68。沃克通过记录茜莉从信奉基督教到对基督教产生怀疑再到最后皈依了泛神论的思想过程,表达出她对一种更具包容性、更宽厚、更自由的宗教的追求。

[1]Marc-A.Christopher.The Color Purple:An Existential novel[A].Ed.Ikenna Dieke.Critical Essays on Alice Walker[C]Westport:Greenwood Press,1999.

[2]艾丽丝·沃克.紫色[M].杨仁敬,译.北京:十月出版社,1988.

[3]刘意青.略谈作为意识形态文本的《圣经·旧约》对西方思想、文化和政治的影响[C]//虞建华.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三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15.

[4]W.E.B.Du Bois.The Souls of Black Folk [M].New York:Bantam Books,1989:3.

[5]约翰·托兰德.泛神论要义[M].陈启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6]苏文菁.华兹华斯诗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47.

[7]Alice Walker.In Search of Our Mothers'Gardens:Womanist Prose [M].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83.

猜你喜欢

沃克基督教紫色
未来科幻城
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考与实践
明确路向,践行基督教中国化——以福建基督教为例
搜索十种奇特紫色动物
快递爱情
种类型的“基督教哲学”
世上最美丽的吻
基督教伦理与现代社会工作的发展
紫色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