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对策建议

2012-03-28赵亚静万兴亚

关键词:吉林省资源农业

赵亚静,万兴亚

(1.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2.吉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自党中央提出建设“两型农业”以来,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备受关注,已经成为学术热点话题之一。通常认为,不同区域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路径有着明显的差异性。笔者仅就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的相关问题做出分析,以期为促进该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所谓资源节约型农业,是一种蕴含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即经济效率,亦即投入单位资源所获取的农产品量)为主要特征的集约型生产方式或模式。它既强调在产品量既定情况下的生产资源(诸如土、水、种、肥、药、工等)直接性节约,同时也包括资源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金生产率等)的间接性提高。

一、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的有利条件

(一)资源储量丰富

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属温带湿润、半湿润过渡气候,拥有丰富的土地、动植物、矿产、水、劳动力和旅游等资源。从自然资源角度来看,森林面积约占东北地区森林总面积的五分之一,草地面积约占东北地区草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三,水利资源径流总量约占东北地区河川总流量的五分之三。所有这些,都为该区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储备。

(二)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的需求与日俱增

党中央在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为农业指明了明确的发展方向。“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特点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已经成为我国需要迫切解决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

从现实层面来看,在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有巨大的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潜能。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地处长白山山地延伸地带,属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交错区,对松辽平原的商品粮基地起着天然生态屏障作用,是东北地区发展农业、林业和牧业的理想基地。但是,该区人口较多,交通不发达,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低[1],人民生活水平整体不高,长期以来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地开发利用,破坏了该区自然生态系统,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经济隐患问题,迫切需求对半山区进行综合治理,而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是其理想的现实选择。

(三)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开发初见成效

近年来,位于吉林省东部半山区的柳河县凉水河子镇相继完成了水源地保护、垃圾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卫生厕所建设等工程,2011年已经达到了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标准;该县圣水镇崔家街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建立了半山区高效生态农业模式[2];柳河县建立了国家绿色生态食品产业基地、省级山葡萄酒产业特色园区。这些探索和尝试,说明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在该区域具有可行性和推广性,从而为整个区域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提供了有益的示范。

二、制约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的瓶颈因素

(一)该区多数干部群众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理念缺失

调研表明,该区多数干部村民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就是说,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的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特别是在各级政府、部门、企业、社区等社会各层面还没有完全形成共识,没有形成合力,甚至出现了一些短期逐利行为;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没有提到议事日程,没有真正按照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的思路进行建设规划。

(二)资源利用率低,农村农业污染严重,生态恶化趋势明显

农业资源利用率不高。土地、水和林业资源的粗放利用方式,加之农村大量有机废弃物只有少部分得到转化利用,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

在全省自2007年启动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工程驱动下,半山区一些地方过量施用农药、化肥以期增加粮食产量,过量的除草剂、除菌剂、杀虫剂等施用对农作物产生了药害,大量肥料通过地表径流或淋溶作用进入水体造成农业水源污染。

半山区以坡耕地为主的地形,在春季冻融和夏秋降雨集中的月份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而且表层土壤中的氮、磷等养分极易流失进入水体引发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加之长期不合理的耕作、施肥方式、对耕地的过度垦殖下的农田生态系统失衡等诸多因素导致了耕地地力持续下降。据统计,半山区耕地近三分之一缺磷、一半左右缺钾[3]。

(三)支撑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的技术体系薄弱、农业技术扩散效率低

目前,适宜半山区的农作物、畜禽优良品种培育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科学施肥、病虫、杂草防治等先进适用技术还十分缺乏,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落后[4]。

受全省农业科技基础条件相对落后、科技研发体制和机制不健全、各农业科研机构偏重政治和学术因素等影响,农业科技研究效率低、浪费大,对半山区发展节约型农业的技术研究开发立项与市场需求和农民实际接受能力脱节,一些新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时、节药等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及相关技术技术创新力度不够,配套措施不到位,一些高效技术、措施没有得到普及推广[5]。

(四)农业科技人才缺乏,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政策支持体系不健全

近些年农业院校毕业生只有少部分从事农业技术工作,更少部分到山区半山区从事农业技术工作,各县市区专门从事农业科技开发的技术人员严重匮乏,农业信息化水平低,广大农民较少得到及时有效信息,农业技术教育、培训和服务不到位。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针对半山区的资源节约评价指标体系,没有建立起与“资源节约型农业”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长效机制;我国现行的促进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如《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节约能源法》等)主要是针对“先污染,后治理”采取的被动措施,有些条款仅是对某些问题进行笼统表述,专门的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出台。

三、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对策建议

农业发展关乎国计民生,在我国资源压力越来越大的趋势下,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是必然选择。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的主体是农业企业和农民,而促进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的行为主体是政府行为决策与市场机制。在促进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的进程中,要彻底改变过去对农业采取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单向流动的掠夺性开发和利用的线性农业发展模式,使农业经济结构从传统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模式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资源节约型模式转变,必须充分发挥节约型农业发展主体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其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政府强力介入;要加强对农业发展的硬实力方面的扶持,尤其强调着力于文化、责任、技术、知识等方面的软实力扶持,以不断提升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的综合实力。

(一)强化节约意识,树立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理念

该区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村民要强化资源节约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把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常抓不懈。尤其是,各级政府要将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的一些相关理论知识、法规政策等纳入到“培训体系”之中;加大宣传普及力度,强化广大村民对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重要意义的认识,使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理念深入人心,并逐步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的“基本框架”

就目前来看,构建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规划及政策、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等三个方面。

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进行合理区域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6],不断提高半山区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的综合能力和综合实力。要紧密结合半山区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特性,编制完善相关规划,规范资源节约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加强执法监督,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为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提供有效的政策保障[7]。

其次,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切实加大半山区农村原有农田水利工程的除险加固和兴建防灾灌排工程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等基础项目投资力度,不断增加生产性农业设备,促进农用物资供给体系建设,实现由“三高一低”向“三低一高”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彻底扭转农业基础设施长期薄弱的不利局面,真正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8]。

最后,要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及金融支撑体系建设,降低农民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其一,要构建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以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以农业龙头企业为骨干、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农民经济人等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方整体联动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其二,要完善政府引导与社会投资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和市场化运作机制,拓宽融资渠道,突破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的资金瓶颈制约[9]。加大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突出的产业投资力度,政府采取直接投资、资金补助和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重点向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的产业倾斜,广泛吸引工商资本、外资、社会资金等投向经济效益较强的产业,形成全社会参与投资的良性互动局面。

(三)提高农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

省、市(县)、乡(镇)政府要强力推动资源节约型农业经济技术体系的创新,以产学研相结合为途径,以市场为主导,充分发挥高校(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如吉林省农科院)对于推进东部半山区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的科技支撑作用;加强对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如优良品种培育、病虫、杂草防治、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废弃物资源化等)和绿色、优质、高效、集约化的畜禽和水产养殖技术模式的研究与开发,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转化率。

(四)整合社会力量,建立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整合城乡各类科技文化资源,优化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制定科学、合理、高效的资源节约评价指标体系和农业科技研发推广的激励政策,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素质,激发农业科技人员进行科技研发、节约型农业新技术推广、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指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开展科技入户、农民培训等工程,将农民培养成高素质、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各类专业经济合作社,加强对发展节约型农业的分工协作、技术推广与市场对接的管理[10]。

[1]吉林省东南部半山区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研究——以吉林省柳河县圣水镇为例[J].地理科学,2003,23(3):323-328.

[2]王燕,宋凤斌,陈国双.半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6,28(1):68-72.

[3]王相东.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09:22-24.

[4]李俊利.提高我国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供给效率的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503-7504.

[5]魏玮.河南省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模式的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0:20.

[6]郝春,仲亚东.资源节约型农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政策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9,14(3):145-150.

[7]王会欣,乔敬图.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的思路对策[N].河北日报,2011-06-01(11).

[8]赵国辉.吉林省农业发展区位分析与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J].农业科技管理,2010(5):8-10.

[9]徐哲根.日本农户增收的产业路径及其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11(3):48-52.

[10]桑智磊.河南节约型农业发展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7:28.

猜你喜欢

吉林省资源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