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幼儿教师音乐素养提升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整合的探索

2012-03-28王丽新

关键词:课程内容幼儿教师素养

王丽新

学前教师与其他层次的教师相比,由于在教育对象、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课程内容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学前教师在能力、知识、素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突出地表现在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的独特价值以及学前教师应该具备较为全面和扎实的音乐素养上。也就是说,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师资必须紧紧围绕其“专业性”和“职业性”,改变当前学前教师音乐教学素养低下的现状,唯其如此,才能满足我国学前教育迅速发展对幼儿教师数量和质量的迫切需要。面对这种新的形势,需要各级各类学校对原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目标、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设置、课程结构等一系列问题进行重构,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

一、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独特价值

音乐课程作为开发幼儿潜能的重要手段和内容,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启迪智慧,诱发灵感,在儿童身心发展和创造力开发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价值,音乐教育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关于音乐的育人价值,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音乐对人的性格形成有极大的影响,在美化人心灵方面有着独特作用。我国儿童教育家陈鹤琴也十分重视音乐教育,提出了“儿童生活音乐化”的主张。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则认为,童年不可缺少音乐,就像不可缺少游戏和童话一样。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类有八种智能,其中音乐智能是对人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智力潜能。法国思想家卢梭也非常重视儿童音乐教育,主张实施启蒙性儿童音乐教育,并提出了“音乐及美术等艺术是为了全面发展人的才能”观点。现代社会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更加凸显了能够有效促进人的个性、情感、认知、语言、意志发展的音乐教育的价值。2001年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将音乐、美术等学科艺术作为幼儿教育“五大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强调这些学科课程在儿童教育和培养过程中的独特作用。“要让孩子在其艺术天性的引领下,在幼儿教师适当的引导下,儿童能在艺术活动中大胆、自由地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儿童对周围世界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并从亲身参与中体验到自由表达与创造的乐趣,从而实现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形成健全人格的美育功能”[1]。

然而,经过调研,笔者发现,我国当前学前教师的音乐教学素养问题却很不乐观,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现实问题。被调查的音乐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参差不齐,82.9%的音乐教师认为自己的音乐能力存在不足。其中认为自己即兴伴奏和创编能力很好的仅仅占被调查教师的22.7%,而认为能力一般和较差的则占到了77.3%;对国外三大音乐教学法较为熟悉和了解,并能在教学中实际应用的教师只占18.2%,81.8%的音乐教师对此表示不很清楚或从没听说过;能够通过制作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音乐授课的教师占14%,36.4%的音乐教师偶尔使用,49.6%的音乐教师表示从未使用过”[2]。由此可见,我国当前幼师的整体素养不高,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学前教育自身发展和音乐课程改革的需要。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就是在幼儿教师的培养上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尤其是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理念、课程设置方式、培养目标、教学范式等没有随着时代发展及时更新和调整,导致目前学前师资的培养已经难以适应学前教育的发展需求。

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并不合理,存在着沿袭音乐院校和专业的“学科中心模式”,教学目标不够明确,音乐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单一,课程理念、课程内容以及课程教学都落后于时代发展,不能反映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

具体来说,在课程目标上,存在重技轻艺的倾向。受此倾向的影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大多模仿音乐专业院校,无法体现培养学前职业音乐素养和能力的要求。培养的学生既无音乐素养方面的优势,也不具备鲜明的学前专业特点,学生更不能很好地胜任幼儿教师的职责。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脱离教育实际的弊病。一方面,学前教育对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却是各级培养幼师的院校在音乐课程和教学中仍以“学科为中心”,课程理念及实施过程都过于注重技能和技巧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差,导致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不能适应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具体而言,表现在音乐课程的设置没有体现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课程设置分科过于细化,学科知识缺乏整合,导致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当前学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3]。在课程内容上,存在音乐课程陈旧落后的问题。课程内容尤其在适应性及实用性方面还相当欠缺,造成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音乐课程反映现代教育理念的内容较少,盲目追求音乐技能训练等。在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也存在重视不够,培养不足的问题。音乐教学时对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缺乏关注,忽视学生音乐表现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不能将教育技能和音乐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幼儿教师不仅需要熟练音乐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程度的综合性的教育艺术,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整合的策略

(一)明确音乐课程的目标定位

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幼儿教师的实践能力和音乐综合素养”。保证培养对象在具备一定的学前教育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形成其在音乐方面的特长。具体来说,在情感方面,教师能够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在音乐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学前教育专业必备的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即一定的弹、唱、跳的表演能力和为儿童歌曲伴奏、幼儿舞蹈创编等能力)。

(二)构建合理的音乐课程体系

笔者认为,合理的音乐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更新音乐课程的内容。使课程更多地反映音乐学科的前沿动态,并将最新的音乐学科知识和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学习内容,避免学校的课程内容陈旧落后。二是改造课程内容。对音乐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分化,力图实现音乐课程内容的幼教化和综合化[4]。目前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音乐课程有乐理、视唱、声乐、钢琴、舞蹈、即兴弹唱、学前音乐教育、音乐欣赏、童声合唱、儿童歌曲写作等,各级各类学校依据其培养目标和师资情况,在上述课程中选择开设。笔者认为在学前教育中,只有有效地整合相关音乐课程,才能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更好地适应未来幼教岗位的需求。

首先,要做好音乐领域相关课程的整合。如声乐与童声演(合)唱相整合、钢琴与即兴弹唱相整合、舞蹈与儿童舞创编相整合、乐理与视唱相整合,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很高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音乐知识的广泛性与适用性,这几门主干课程的整合,有助于提高学前专业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通过任课教师对整合课程的思考,也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其次,要做好音乐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整合。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或音乐教学法)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等课程的整合,学前师范生只有将各学科知识都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有效地整合五大领域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可以开设一些选修课程,如音乐欣赏、国外优秀音乐教学方法、竖笛、儿歌写作等,这些弹性的选修课程有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进音乐教学方法

在实践方面,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增加课程见习环节和时间,确保专业课程教学中见习活动的各个环节,尤其是要保证音乐技能在幼儿园的运用方面的观摩、体验与总结。二是加强社团、比赛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具体应用和表现能力。三是加强教育实习和见习工作,做好实习和见习的管理。

在学前音乐教学方法上,笔者认为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现代教育理念,创造平等、自由的艺术环境和氛围,尊重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实际需要,鼓励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5]。改变以往偏重音乐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将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模式灵活运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音乐课程讲授的方式形象化、多样化并富于感染力,让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更具实效性。

[1]韩莉娟.石家庄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D].河北师范大学,2009:6.

[2]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6.

[3]陈蕾.幼儿艺术教育的本义[J].早期教育,2002(7):16-17.

[4]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54.

[5]黄春蕾.关于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设置的调查与探讨[J].广东肇庆学院学报,2006(6):93-94.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幼儿教师素养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