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机背景下俄罗斯金融业的发展问题探析

2012-03-28

关键词:银行俄罗斯

罗 军

(东北财经大学 国际商务外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一、引 言

国家金融体系的发展状况,一直是决定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随着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世界经济逐渐成为国家经济的主要基础,金融市场也更加得到自主发展,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世界经济危机后金融系统的作用。

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俄罗斯经济开始了全新的增长。鼓励进口替代的卢布大幅贬值、原料世界价格的增长,以及俄罗斯银行和企业在国外大量举债,是经济增长的动力。石油和其他商品世界价格的上涨,使俄罗斯实现了预算平衡,国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得以加强。俄罗斯国家稳定基金的建立,解决了大量涌入的石油美元问题。虽然原料价格的周期性上涨,并不利于俄罗斯实现大规模的经济现代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加强俄罗斯国民经济竞争力的作用并不明显,然而正是依靠石油美元建立的储备基金,俄罗斯政府在2008年至2009年末危机高峰时期,能够为银行系统和财政预算提供强大的财力支持,为国家经济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了保障[1]。

1999年夏至2002年,石油和其他出口商品的价格呈上升走势,俄罗斯通货膨胀率下降,劳动力流动自由,投资活动增加,金融部门的作用在不断增加。2002年俄罗斯企业在金融市场吸引的投资额与固定资本投资额之比,超过了20%,2003年超过了30%。2007年俄罗斯企业在金融市场上的引资和固定投资比例,由2001 年的9.1%增长到67.5%[2]。1998年至2008年,俄罗斯的经济逐步由快速发展走向稳定发展,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94%,投资增长超过200%,而居民实际收入的增长为137%。2006年到2008年上半年,银行信贷带动的内需增长超过了1/3,而资本投资比例只占9%[3]。2006年和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13.7%和21.1%,通胀率为 9.0% 和 11.9%[4]。

自2004年以来,企业和国内主要银行的投资,以及包括促进扩大有效需求的预算支出,对经济增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缺少有力的投资政策,金融部门和整个经济的发展失衡。在全球爆发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俄罗斯也未能成为“避风港”,表现在国家金融市场和银行体系不能抵御外部的负面影响,加速增长时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有愈演愈烈的危机表现,危机前夕的财政政策似乎也无助于缓解影响。只用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胀,不仅不能降低价格的增长速度,反而大大降低银行业的清偿力。与此同时,俄罗斯薄弱的银行监管措施,依然为外部资本交易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自由。可见,要解决俄罗斯国内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隐患,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这也是一个长期过程。

二、金融危机对俄罗斯金融业的影响

1998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在暴露了俄罗斯金融业弱点的同时,也降低了其行业信任度,乃至在2004年初夏时期出现了银行的信任危机。经过一段时期的内部机制改革和企业机构调整,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俄罗斯金融业虽然已经恢复了自己的状态,但仍然缺乏完善的机制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再次冲击了脆弱的俄罗斯金融系统,激化了俄罗斯金融业的系统性和结构性问题[5]。非金融部门的资源匮乏,抑制高通胀的货币手段使竞争环境复杂化,整个经济体系和金融部门不成比例地高度依赖于卢布汇率,银行系统严重分化,对流动资金、资本总额、外部和内部融资的不同需求,最终都会产生系列风险。2009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下降了17%,银行系统的资产只增加了 5.0%,低于 2000—2008年期间36.8%的年均增长速度[6]。俄罗斯的金融业跟不上经济的发展步伐,满足不了国内企业日益增长的需求。所以,近几年来,俄罗斯的银行系统主要是依靠外债,来解决非金融部门国内贷款资金不足的问题。而在危机的影响下,俄罗斯金融市场上的资本大量外逃,外汇储备减少,严重影响了支付体系的正常运作。

世界市场的原料价格和对俄罗斯出口产品的需求下降,许多国内大企业的收入和俄联邦综合预算锐减,居民收入也随即下降,失业率上升。危机后,世界金融市场上没有廉价的资本,俄罗斯银行的融资也举步维艰,导致许多信贷计划被迫终止,连最常见的消费贷款也变得非常昂贵。全球资本市场的关闭,让俄罗斯面临重大的挑战,亟须为偿还外债再融资,解决投资计划和生产活动脱节、通货膨胀和长期资金来源等问题。俄罗斯为缓解这一困境,只好转向国内市场刺激储蓄,停止一些投资项目和生产活动,动用公共资金。令俄罗斯雪上加霜的是,由于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引资和资金管理政策不当,俄罗斯遭受危机威胁的范围扩大,相互拖欠债务、拖欠工资和预算支付、拒绝银行贷款服务的现象增多。而在危机的持续影响下,俄罗斯居民的收入大幅降低,许多人失去了工作,无力偿还的贷款数额日益增加。很明显,在极其严峻的现实下,鼓励创新发展、投资发展和提高竞争力,必须付诸实际行动。如果俄罗斯继续通过预算直接拨款和依靠资金积累补贴,来保持良好的经营环境,只能造成恢复生产和消费的表面现象,金融业的结构性问题非但不能得到解决,反而会继续存在下去,更加复杂化。

目前,俄罗斯的经济和金融体系正处于十字路口上。俄罗斯应当理性地选择发展模式,完善资金流动的体制结构,把实现较快增长、维护稳定和提高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结合起来,保障并巩固俄罗斯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地位。

三、危机背景下俄罗斯金融业的发展问题

1.通货膨胀问题

在2007—2008年俄罗斯的经济增长期内,虽然通货膨胀的加速没有直接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但是经济环境明显恶化,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也趋于降低。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俄罗斯失去了已经取得的经济增长成效,国内企业的经营和融资状况陷入困境,失业问题严重。在经济危机的2009年,俄罗斯政府实施了社会福利、控制失业率等行政性措施,为国民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却激化了生产率的增长问题。

通胀加快不可避免地要提高利率,也一定会提高再融资利率和实施紧缩货币政策。高通胀的后果是储蓄率低,进口增长快,贷款利率高。减少内需会使生产者降低产量,减少储备。涨息政策能降低总需求,增加银行资产的成本,结果是低通胀率导致生产下滑。低息政策能提高产量,但是进口的快速增长会伴随通货膨胀加速。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扭转经济状况,刺激经济快速复苏,俄政府很难作出抉择。2009年俄罗斯银行逐渐降低再融资利率,降至史上最低水平9%,银行间市场年利率降至4% ~6%。俄罗斯股市从年初开始上涨,增加了1倍多,债券市场价格指数上升27.3%[7]。2010年消费价格指数再次上升,达8.8%[8]。这些现象清楚地反映了俄罗斯通货膨胀的性质,因此,俄罗斯要解决通胀的问题,必须监管机制与规范市场双管齐下。

从长远来看,俄罗斯银行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年通货膨胀率下降到不超过3%,从短期来看,完成向通货膨胀目标制和自由浮动汇率过渡[2]。但是,俄罗斯银行面临着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由于俄罗斯总出口中非石油产品的比重偏低,即使在资本账户和金融工具稳定的情况下,实行卢布汇率自由浮动政策,也可能会引起石油价格的反周期性。也许对俄罗斯央行来说,最合适的办法是实现通货膨胀和有效汇率双目标。向卢布浮动汇率过渡,要求卢布兑换汇率达到一定水平。由俄罗斯央行向银行提供外币贷款,势必会加剧银行贷款利率和俄罗斯央行卢布利率政策问题。卢布汇率好比通货膨胀之锚,对生产和投资进口、价格动态的影响很大,汇率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是经济恢复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率维系着货币市场和企业贷款市场之间的关系,但是高利率和稳定汇率,在吸引外国资本大规模流入的同时,会导致金融市场过热现象,继而引起新一轮的危机浪潮。因此,俄罗斯必须建立健全的基准利率体制[9]。

2.银行整改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金融监管的弱点,主要是个别银行的清偿能力和稳定性问题。危机也反映了银行间、银行与金融市场其他成员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整个金融部门系统工作的必要性,需要规范市场和加强业务管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俄罗斯的银行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银行获得外部资源的外部资本市场的封闭,导致外债再融资受限,继而向国家借债,由内债代替外债。由于国内资源的短缺,银行在国内市场的负债上升。信贷风险和贷款利率增加,非金融部门的贷款需求降低,贷款增长速度急剧下降,企业和居民的贷款金额日趋减少。在危机的影响下,银行信贷部门的活动减少,而国家对银行体系的影响力提高。由于企业利润下降和居民实际收入降低,非金融业储蓄也在减少,银行体系借入资金的成本加大。

以国际清算银行为首提出的国际范围的银行监管理念,强调的是宏观金融监管应侧重于金融部门全系统的稳定,而不是防止个别银行破产。原因在于系统性稳定的风险,取决于金融市场参与者的集体行为,因此,金融系统的监管机构应成为一个有效的评估机制,能提早预防即将到来的金融风暴。目前,俄罗斯还没有建立评估系统性风险的有效机制,没有处理此类问题的专门机构。这种情况急需改变,要对银行集团实施综合监管,理顺银行监管与他国央行的合作关系,防止跨国冲击俄罗斯的金融机构[2]。

另外,为了全面实现宏观监管指标体系,俄罗斯应当改变银行监管的组织结构,对于大型银行应采用特殊的银行监管措施,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应格外关注资产质量和市场风险,以实现对银行的宏观监督。众所周知,银行的业务活动与宏观波动具有周期性,银行的监督管理机构,不仅要稳定银行部门的发展,还要鼓励其反周期性。实施反周期措施,旨在系统性危机时保证银行的自有资本,在金融危机时期尽量减少联邦预算反危机的成本。

每个国家的银行业,都有众多的信贷机构和各类银行,一般来说视贷款风险情况而使用不同的监管制度,但俄罗斯除外。银行的经营风险主要来自内部风险控制和外部经营环境[10],显然,在经济不稳定的条件下,俄罗斯把银行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管理是不可行的。在外部条件、资金流动的波动、卢布汇率和货币供给水平恶化的情况下,每类银行的财政数字都会发生变化,直至发生危机和破产。因此,从优化银行管理和监督的角度,俄罗斯应该形成一个多层次的银行体系,建立各类银行集团,采取系列配套经济措施,提高银行体系的资本化程度。国际趋势表明,银行合并和市场权利集中也是金融市场的自然发展。然而,对银行整合需要提高对银行资本的要求,提高银行资本势必会对银行市场结构及其效率有多重影响。促进银行合并,可以因信贷扩张而增加货币供给,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简化银行管理监督程序,降低成本,优化银行的管理监督。但是,银行市场的集中也会给俄罗斯经济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银行整合以后,随着银行数量的减少,大型银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银行市场的竞争力就会下降,系统也会产生不稳定的风险。

1998年危机之前,俄罗斯国有银行的资产占全国银行总资产的31%,而据2009年的统计,其资产份额已达54%[2]。这说明,面对金融危机国有银行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货币管理部门的监管下,俄罗斯的国有银行有能力抵御外国银行的扩张,但是对利润或资本最大化的目标不甚明确,对其所属信贷机构的发展无力。俄罗斯国有银行具有的是非市场竞争优势,那就是可以利用国家的财政资源和行政资源。随着国有银行的扩大和其市场吸附能力的增强,货币政策对非金融部门的影响越来越小,俄罗斯央行也不可能继续通过市场交易来掌控金融市场。在国内市场储蓄不足的情况下,如果大量引进外国投资,可能会出现对市场评估不足的风险,导致俄罗斯国家对银行业的重要部门失去控制。因此,俄罗斯可以逐步减少国家在银行资本中的份额,变所有权为控股权,建立多元化结构的银行所有制形式,改善国有银行的监督管理体制,并提高其运作效率[11]。

3.长期资金问题

尽管在过去的十年中,世界原料价格的上涨促使俄罗斯经济获得了大量的额外资金及一些利益,但是仍旧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决定俄罗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拥有长期、大量的金融资源来支持投资活动。俄罗斯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表明,正是国内长期金融资源的大量匮乏以及对外部融资的高度依赖性,阻碍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实现固定资产的大规模现代化。俄罗斯经济要实现均衡增长,就必须扩大长期资金的来源,改变投资结构和长期流动资金的状况,使资金流向生产领域,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12]。

国家财政资源依然是俄罗斯最大的长期资金来源。可以部分使用国家资金以及国家福利基金,进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这对吸引长期私人投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应该增加国家债务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确定有效的利率结构,为市场参与者提供高度可靠的流动工具,加强宏观管理,以提高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有效性。通过发行国家、地方债券的办法,为社会性项目融资。以国家福利基金为基础建立担保基金,以贷款形式和债券形式为私人企业的现代化生产融资。

居民储蓄一直是俄罗斯重要的长期资金来源。从长远来看,首先要最大化发展非现金支付体系,降低居民对现金的需求。相对减少消费支出份额,提高投资工具的吸引力,扩大投资工具的种类和使用,紧缩个人信贷,尤其是消费贷款,鼓励居民储蓄和增加金融资产,建立信贷保险机制和居民个人储蓄账户制度,优先保障个人的养老储蓄。居民通过证券交易和其他金融工具的所得,以及股息利息收入,应予以税收优惠,这是吸引居民资金进入金融市场的最有效措施。对于居民来说,定期支付的股息是其长期投资的动因。俄罗斯实际部门的企业也要改变投资结构,灵活使用自有资金,依靠减少资本流出来扩大本企业生产现代化的投入,增加对俄罗斯资产的金融投资。这将有助于解决长期投资需求问题,提高国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增加资本市场居民资金的流入量。

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外国投资者应当是俄罗斯最具潜力的长期资金来源。最近几年,外商在俄罗斯的投资迅速增长,但投资结构尚差,需要进行完善,从整体上加大直接投资和长期证券投资比例。首先俄罗斯要从根本上改善国内的投资环境,向全球投资者积极推广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树立俄罗斯的良好投资形象,提高俄罗斯资产的安全性。其次,必须逐渐完善俄罗斯的外商投资结构,鼓励外国企业直接投资,吸纳外国证券投资者。另外,建立国家保障基金未尝不是良好的选择。

此外,应积极鼓励卢布国际化,使其最终成为储备货币,这也是确保俄罗斯国内金融体系竞争力的条件之一。一旦卢布被认可成为储备货币,俄罗斯除定期收到大笔长期投资以外,还可以降低外贸成本,减少出口收入波动,扩大金融业的规模,发展长期工具市场,提高国家经济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收取铸币税,减少俄罗斯公民出国的费用,等等。换言之,整个俄罗斯经济、俄罗斯企业和银行、俄罗斯公民都将受益。当然,卢布成为储备货币也意味着俄罗斯要有巨大的付出。

4.金融业的服务问题

金融业务程序的复杂烦琐,大大降低了居民储蓄投资的潜在需求。2009年初,俄罗斯约有半数的经济活动人口没有充分利用金融服务。2006年的一次全国调查资料显示,43.4%的俄罗斯人没有过金融交易的经验,包括最简单的在商业银行开户和贷款[2]。因而,俄罗斯必须在全国各地建立统一公平的金融机构网络,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国民的金融素质,改造金融工具及其发行和流通环境,使其适应国民的投资需求。

一般来说,金融服务的障碍主要有两类:地域型和技术型。俄罗斯金融基础设施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各层次的居民、中小型企业对金融服务要求的技术不一致。因此,在解决金融业的服务问题方面,俄罗斯必须发展多元化体制模式的金融零售市场,包括小额信贷和新信息技术。要从居民密集区到居民稀少区,广泛地建立银行基础设施。同时要从居民稀少区到居民密集区,发展银行小额信贷基础设施[2]。一方面,俄罗斯要注意立法和规范的合理性,必须符合金融交易的风险特点,避免在合法的情况下金融市场上出现具有同样职能的部门;另一方面,俄罗斯应采取多极化方式对小额信贷市场实施监管,兼顾债权人和投资者以及整个金融体系所面临的风险。

俄罗斯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金融业的服务质量。在当今世界,现代信息技术在确保获得金融服务方面显现出非凡的作用。运用电子技术提供支付和投资代理服务,是银行发展的战略方向。为保障每位公民都能得到高质量的零售服务,必须促进发展小额信贷的非银行机构,取消地域限制开办各类业务办事处,设立专业的证券发行分支机构,多元化发展银行服务网络,建立投资顾问机构,提供投资偏好服务工具,巩固发展电子与移动支付技术、远程金融服务系统,推广使用电子货币之类的新型支付工具。

虽然发展远程金融服务是必要的,但是也有一定的风险。因此,监管机构在考虑网络服务优势的同时,还要合理平衡利益与风险,同时采取有力措施,打击利用远程金融服务交易洗钱的行为。

四、结 语

现代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拥有强大有效的国家金融体系。国家的金融发展水平影响着其经济的发展速度,以及其在世界的地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只有通过金融体系本身的竞争力,国家金融业才得以实现高水平的发展,这也是强国的特征之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俄罗斯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弱势竞争地位和俄罗斯市场存在的风险,揭示了俄罗斯金融市场的发展问题,即金融机构资本化程度不足,风险管理薄弱,缺乏长期的国内投资者。因而,俄罗斯金融体系的结构问题和监督管理体制问题,有可能再次成为俄罗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要扭转这种不利的趋势,俄罗斯必须确定国家金融体系的发展方向,选择相对合理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定一系列完善金融市场监管环境的措施。俄罗斯金融市场的发展,应当与监管实践中的诸多变化、改善经营和投资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实现金融体系结构的现代化模式,保障整个金融体系发展的综合性、平衡性。俄罗斯金融业应该充分满足实际部门的投资需求,公开各种投资信息,提高投资者对上市的认识,鼓励企业在国内市场公开发行股票,切实降低实体部门发行人的交易成本。必须提高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改变居民的消费观念,减少居民的消费支出以增加其总体储蓄倾向,扩大居民资金在资本市场的流入。俄罗斯金融市场必须为外国投资者提供各类业务,建立综合性的金融资产交易结算体系、实时支付结算系统,实现与国际支付体系一体化。俄罗斯应当简化金融市场证券的发行程序,适当取消对发行债券的限制,允许外国资本以各种形式进入国内金融市场,完善外国资本的投资结构。

总之,随着俄罗斯金融业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引发金融业系统性风险的可能越来越大。因此,俄罗斯必须加强各级管理监督组织的建设,对各类金融机构的同种业务实行统一标准,规范国家对风险的监督管理,以降低经济和金融部门的系统性风险。这是保障有效参与全球竞争的必要条件,无论是在全球资本市场发展的现阶段,还是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俄罗斯金融业的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

[1]牛燕平.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俄罗斯经济走势[J].西伯利亚研究,2009(2):5-7.

[2] БОРОДИН А, ЮРГЕНС И, ВЕДЕВ А, и др.Структурная модернизация финансовой системы России [J/OL].Вопросы экономики.Май 2010.http://www.vedi.ru/smk_r.htm.

[3]ALEXEY V.Economic development scenarios for Russia in the new environment[DB/OL].[2012 - 01 - 12].http://www.vedi.ru/macro_r/macro7610_e.pdf.

[4]Центр структурны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ЭП.Электоральные《ножницы》[ J/OL].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обозрение.Февраль 2011.http://www.vedi.ru/bank_r.htm.

[5]徐向梅.国际危机背景下的俄罗斯经济与金融:危机与治理[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4):103-107.

[6] ЦСИ Банка Москвы.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рост –возможны варианты [ J/OL ].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обозрение.Март 2010 г.http://www.vedi.ru/bank_r.htm.

[7]Центр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Банка Москвы.Уроки кризиса– перегрузка[J/OL].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обозрение.Декабрь 2009.http://www.vedi.ru/bank_r.htm.

[8] ПИСЬМЕННАЯ Е. России угрожает финансовый дефолт и повторение судьбы СССР[ J/OL].Газета“Ведомости”.03.06.2011.http://www.vedomosti.ru/newspaper/article/261476/vpered_v_sssr.

[9]韩 爽,徐坡岭,王志远.俄罗斯金融制度变迁二十年:起点、方案与路径[J].俄罗斯学刊,2011(5):12 -18.

[10]胡志浩.俄罗斯金融改革之路[J].银行家,2008(8):99-100.

[11]郭连成,米 军.俄罗斯金融危机的演变与发生特点[J].国外社会科学,2009(6):47 -55.

[12]胡仁霞.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的影响及俄罗斯的应对措施[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2):5 -7.

猜你喜欢

银行俄罗斯
俄罗斯猫展
记忆银行
欧美国家银行处罚案的启示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