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理白族民间歌舞“八角鼓”引入地方小学体育课教学的思考

2012-03-28刘玮宏和锡健姜凤云史红强

大理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白族校本民族

刘玮宏,和锡健,王 虹,姜凤云,史红强

(大理学院体育科学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大理白族民间歌舞“八角鼓”引入地方小学体育课教学的思考

刘玮宏,和锡健,王 虹,姜凤云,史红强

(大理学院体育科学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也为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促进边疆民族地方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文章拟探讨大理白族民间歌舞“八角鼓”的健身价值,把它引入云南省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为进一步丰富地方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地方小学;体育课程;白族民间歌舞;八角鼓

2001年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003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又提出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1〕。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体育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体育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的过程中,通过对本校学生体育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在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体育资源的基础上,所设计的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主要目的的方案〔2〕。

为了进一步推动大理地区基础教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研究民族地方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路,借助实验性研究方法,详细分析地方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1 地方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的背景条件及其类型特点

1.1 地方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的背景条件结合我国的实际,“地方”主要指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地方”承载着直接为当地社会、经济、文化服务的重任,承载着地方性知识(本土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地方小学由于受地理环境和条件的影响,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小学,如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和特殊的外在社会环境氛围等。

1.2 地方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类型及其特点 凡重大的教学改革,总以课程改革为核心,顺应课程改革的潮流,体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则明确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概念。积极利用和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是包括小学在内的各年级体育教育顺利实施“新课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就可以充分“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3〕。

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应充分利用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校医、社会体育指导员、家长等资源;在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中,充分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能够利用现有条件改造场地器材,能科学合理的布局使用场地器材;在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方面,应注意对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对新兴运动项目的引进以及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

2 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开发利用的形式及成果

近年来,政府与民间组织通过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来传承、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例如白族霸王鞭、佤族健身操、彝族“跳菜”(打歌)、烟盒舞、傣族孔雀舞等,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的形式在全省推广;通过民族节庆来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挥体育的经济价值,如:三月街民族节赛马会、苗族秋千、抽陀螺等;通过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专项经费项目来挖掘、整理、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等等。可以说,具有民族文化特点、动作简单、易操作、群众基础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能够被很好的保留并传承推广,云南省在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有了阶段性成果。

3 白族“八角鼓”的产生、特点和方法

“八角鼓”是满族、白族、汉族等民族的打击乐器,相传“八角鼓”是由满族八旗的首领们用八块上等的木料制成八角,象征满族八旗的团结。明代中叶流行于北京,“都城八绝之一有刘雄为八角鼓绝”(沈榜《宛署杂记》),并在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和云南省大理、剑川等地传播开来〔4〕。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白族聚居区流行的白族“八角鼓”,白语“滴低鼓”,只有单面鼓皮,鼓皮一般用牛皮或羊皮制成,部分鼓皮绘有蝴蝶等体现白族特点的图案。鼓边框两角间有扁圆形的孔,每一个孔都装有一对铜制的小钹,还有一面边框装有一个小铜环,系着两根丝质的长穗作装饰。演奏时,左手持鼓、鼓身竖置,右手敲击鼓面发声,有坐、弹、垫、轮等技巧,摇震鼓身时小钹片互相碰击而发音,也可用左手弹击鼓皮的反面来演奏,无固定音高,声响清脆悦耳,主要用于伴奏或自打自唱。

“八角鼓”与白族宗教文化相联系,是白族民间乐器中起源比较早的乐器之一。白族八角鼓虽说名为“八角”,实为六角。民俗研究学者认为,白族八角鼓起源于白族“绕三灵”,“绕三灵”(“绕丧灵”)时人们所举的树枝称“大帛”,手上持的霸王鞭是“杵丧棍”,八角鼓为“汤饭盆”,“双飞燕”是“棺材钉”〔5〕。从古至今,八角鼓一直在白族地区的民间流传,而且应用广泛,几乎所有的白族民间艺术活动都缺不了它,大理州的专业文艺团体还多次为八角鼓编创“八角鼓舞”,与霸王鞭一起应用。表演时男持八角鼓,女打霸王鞭,表演场面热烈有气势,很受大理人,特别是白族人民的喜爱。

4 白族八角鼓引入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4.1 有广泛的群众性,经济实用性 “八角鼓”是白族乐队中非常有特色的打击乐器,白族舞蹈的道具,也是白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在大理的城市还是在农村,八角鼓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其简单易学,动作多为敲击、行进,行动可自由也可有套路,动作纯朴,对参加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都没有特别的要求。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教师认识八角鼓。八角鼓具有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经济实用,且动作简单、群众基础好等特点,不同群体对八角鼓引入体育课堂的认可度较高,把它引入大理市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4.2 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新的体育课程改革是培养21世纪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新的体育课应包含以下基本理念:①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②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④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6-7〕。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对发展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重要意义。通过实验研究,学生参加八角鼓的主要动因是有兴趣,动作简单,易操作,和着音乐运动,能够锻炼平衡感,增强自信心和团队配合,帮助学生认识民族文化,促进个体情感与意志培养以及人格的健康全面发展,这符合开发学校体育课程的基本要求。

4.3 紧跟民族体育的发展走向 现代的竞技体育起源于全球各民族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与民族宗教文化密切相联。全球化背景下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各大体育科学研讨会议的焦点。在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民族体育的大趋势下,东西方体育文化、竞技与民俗体育运动等领域的冲突与互补,显得更为突出与激烈〔8-9〕。民族地区往往又是贫困地区,云南省是集边疆、山区、贫困、民族等几位一体的地区,体育教学工作者有必要探索出一条培养青少年民族意识,增强民族文化教育,促进民族青少年人体素质全面发展的路径,以真正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因此,白族八角鼓引入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具有可行性,更为重要的是其具有的社会与历史意义。

5 “八角鼓”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在1978年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上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且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实验证明,白族八角鼓运动不仅能满足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需要,更能陶冶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交友空间,使学生学于其中、溶于其中、乐于其中。

5.1 八角鼓运动对小学生生理健康的影响 音乐不但能培养人们高尚的情操,而且和人的生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关系,自古以来,人类就认识到音乐活动有助于健康。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国家、社会、学校关注的重点,更是每个家长的心声。

音乐能改善大脑功能,协调大脑左右半球,从而提高人的智力。对发展儿童的智力尤其显著,并可改善智力低下儿童的能力,所以音乐广泛地应用于特殊教育。有结果表明,长期系统的进行白族“八角鼓舞”的训练,可以使小学生运动系统机能得到比较明显的改善,为小学生身体健康的茁壮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5.2 八角鼓运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据国外最近一项调查发现,在经常欣赏古典音乐的家庭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处和睦;如果经常欣赏浪漫派音乐,人们的心理性格多半是开朗的,思想也比较活跃;而热衷于声音嘈杂的现代派音乐,经常欣赏嘶哑粗暴的声音演唱流行歌曲的家庭,其成员之间则多半争吵不休,且离婚率高。

白族“八角鼓舞”是以有氧运动为基础,以健、力、美、巧为特征,它将体操、跳跃动作同民族舞蹈等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吹、弹等乐器的伴奏下进行的集体的综合性练习,故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5.3 八角鼓对小学生形成未来完善人格的塑造音乐能影响人格,人格成长中情感培养是最重要的方面。音乐包容了人的情感的各个方面,所以音乐能有效地铸造人格。音乐能直接作用于意识,在心理治疗中有特殊功效。我国儒家创始人孔子是首倡礼乐的,认为音乐既表现人的情感又陶冶人的情感,最终能感化人心,使人走向人格的完善〔10〕。

小学生在学校读书期间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基础阶段,对其人格的培养,行为的教育和引导尤其重要,将白族“八角鼓”作为本土校本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和训练,能增强小学生参与的意识,培养小学生对民族特色的兴趣,使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自律、自由地尽情投入,陶冶情操、发展能力。

6 结论

6.1 学校教育教学中追求民族体育的作用,传承民族文化 在学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体育生活,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增强了体质,更重要的是通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增进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加强了各族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友谊,潜移默化中弘扬和传承了民族文化。

6.2 白族“八角鼓”引入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具有较高的价值 “八角鼓舞”是大理白族富有民族民间原生态特点的体育舞蹈,并与白族“霸王鞭”共同演奏,是白族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它承载了白族传统文化、艺术情感,深受白族人民的喜爱。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和实验法对比、专家访谈,我们认为,“八角鼓舞”动作简单,场地、器材和活动的组织要求不高,对人体身心健康具有较大的作用。不论是学校群体还是社会群体,把八角鼓引入课堂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将其引入大理市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因此,八角鼓舞引入地方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具有可行性,进一步丰富了地方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的内容与路径,对大理州少数民族体育发展政策、发展思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董翠香.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

〔2〕王涛.探析影响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直接因素〔J〕.文化教育,2008(9):103.

〔3〕季浏.论体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J〕.体育教学,2006(3):9-11.

〔4〕卢肃.八角鼓源流初识〔J〕.民族音乐研究,1997(1):27-28.

〔5〕杨红斌.白族八角鼓的演变〔J〕.民族音乐,2008(3):38-39.

〔6〕顾渊彦,梁龙旭.国家体育课程的校本开发之五国家体育课程校本开发的基本条件〔J〕.中国学校体育,2010(2):6-7.

〔7〕王程.试论我国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研究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22(4):106-109.

〔8〕曹绍芳.论校本课程资源之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利用〔J〕.咸宁学院学报,2008,28(3):160-163.

〔9〕王岗,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86-192.

〔10〕叶翠.音乐与心理〔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12(4):51-53.

Research on Introducing Dali Bai Folk Songs and Dances of Bajiao Drum into the Local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LIU Weihong,HE Xijian,WANG Hong,JIANG Fengyun,SHI Hongqiang
(College of Sports Science,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minority areas,further efforts will be made to promote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for basic education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which means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not only enters a new period,but also provides a wider space for development for national sports culture border ethnic heritage.This paper explores fitness value about Dali folk dance Bajiao drum,which is put into the sports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elementary school,and also provides reference to further enrich the local element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source development.

local primary school;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Bai folk songs and dances;Bajiao drum

G807.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345(2012)04-0097-04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9C0166)

2011-09-29

刘玮宏,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与训练研究.

(责任编辑 袁 霞)

猜你喜欢

白族校本民族
我们的民族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多元民族
白族火把节:一天星斗下人间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