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青稞品种简介及栽培技术要点

2012-03-28唐青萍刘梅金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春性甘南州青稞

唐青萍 刘梅金

(甘肃省甘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 合作 747000)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 000 m,大部分耕地分布在海拔2 400~3 200 m之间的高寒阴湿地区,气候寒冷湿润,无霜期短,自然条件差,适应种植作物少。常年播种面积1.53万hm2左右,占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8%;总产3.6万t,占全州粮食总产的35%,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各类农作物之首。甘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是甘肃省唯一开展青稞育种的单位,先后选育出康青3号、甘青1号、甘青2号、甘青3号、黄青1号等青稞品种,不仅丰富了甘南州青稞品种种类,实现优质品种的更新换代,而且在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提高青稞生产供给率、商品率,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民族经济以及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步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将甘南州农科所选育出的青稞品种及栽培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1 育成品种

1)甘青1号:甘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经南繁加代,以肚里黄为母本,墨西哥品种76墨11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92年审定定名,引种到西藏后,在西藏审定定名。

2)康青3号:四川省甘孜州农业科学研究所1983年育成,甘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1989年引进,1997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春性,生育期108~125 d,中熟类型,全抽穗习性。叶耳紫色。株高88.5~121 cm,穗粒数40~52粒,千粒重44.6~48.2 g。籽粒黄色、椭圆、硬质。籽粒粗蛋白含量10.36%,淀粉含量67.25%,赖氨酸含量0.51%。较抗大麦条纹病、抗寒抗旱性好。

3)甘青2号:甘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经南繁加代,以83A-19-1为母本、肚里黄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2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春性,生育期110~115 d,中熟类型,半抽穗习性,叶耳白色。株高84~116 cm,穗粒数44~52粒,千粒重42.4~49.3 g。籽粒黄色,椭圆形,硬质。籽粒粗蛋白含量11.2%,淀粉65.26%,赖氨酸0.49%,灰分2.4%。在生产示范中,产量3 465~5 545.5 kg/hm2,较当地青稞增产33.6%~61.4%,较康青3号增产8.9%~23.7%。

4)甘青3号:甘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肚里黄为母本,浙多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6年7月通过国家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春性,生育期108~126 d,中早熟类型,全抽穗习性,叶耳白色。株高97~108 cm,穗粒数40~45粒,千粒重42~45 g。籽粒浅蓝色,椭圆形,硬质。籽粒粗脂肪含量2.69%,粗蛋白含量10.48%,粗淀粉含量62.2%,可溶性糖含量2.21%。成熟后期口紧,落黄好,耐寒、耐旱、抗倒伏、抗条纹病。在多点生产试验中,甘青3号产量在3 120~4 548 kg/hm2之间。

5)甘青4号:甘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肚里黄为母本,以康青3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6年7月通过国家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春性,生育期105~127 d,中早熟类型。不抽穗习性,叶耳浅粉红色。株高80~90 cm,穗粒数40~44粒,千粒重43~46 g。籽粒蓝色,椭圆形,硬质。籽粒粗脂肪含量2.57%,粗蛋白含量11%,粗淀粉含量61.75%,可溶性糖2.12%。成熟后期口紧,落黄好,轻感条纹病。在多点生产试验中,甘青4号产量在3 150~4 524 kg/hm2之间。

6)甘青5号:甘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康青3号为母本,84-41-5-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8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定名。2010年11月通过国家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春性,生育期103~128 d,中熟类型。全抽穗习性,叶耳紫色。株高99.75 cm左右,穗粒数41.82~46.28粒,千粒重42.75~46.74 g。籽粒黄色,椭圆形,硬质。成熟后期口紧,落黄好,耐寒、耐旱、抗倒伏,中抗条纹病,中感云纹病。籽粒粗蛋白含量12.37%,粗淀粉63.19%,粗脂肪1.73%,赖氨酸0.428%,灰分1.87%,可溶性糖2.06%。在多点生产试验中,产量在3 130.5~5 325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2.19% ~42%。

7)黄青1号:甘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甘青1号为母本,90-19-14-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2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定名。春性,生育期102~123 d,中熟类型。全抽穗习性,叶耳白色。株高92.5~105.5 cm,穗粒数38~49粒,千粒重36.5~48.5 g。高抗青稞条纹病,籽粒黄色,椭圆形,硬质。籽粒粗蛋白含量11.33%,粗淀粉65.83%,粗脂肪1.88%,赖氨酸0.38%,灰分1.94%。在生产示范中,产量在3 345~5 250 kg/hm2之间,较当地种植品种增产11.4%~40.0%。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合理轮作

优良的轮作制度,合理安排各茬作物的前作,是提高单茬作物产量和参与轮作体系的各茬作物总产量的重要措施。青稞连作有二大害处,一是病害重;二是重茬青稞,土壤肥力急剧下降,生长较差,产量降低,种植青稞最适宜的前茬为豆类、油菜、马铃薯及轮歇地。野燕麦草害地块播前结合整地,用 40%燕麦畏乳油 2 700 ml/hm2,对水225 kg/hm2均匀喷雾地表或潮湿细土洒施地表,耙深8.0~10.0 cm混埋农药,或用其它高效、低毒化学药剂进行处理。

2.2 种子处理

用3%敌委丹按种子量的0.2%拌种或包衣;以0.2%~0.3%的羟锈宁可湿性粉剂拌种等方法防治青稞黑穗病、条纹病等。

2.3 适期播种

适期播种有利于种子早扎根、早出苗,延长幼穗分化时间,增加穗粒数,同时开花、授粉时间提前,避开7月份多雨季节,减少空壳率,灌浆时间延长,有利于提高千粒重。在海拔2 400~3 200 m的青稞种植区,适宜播期是3月下旬至4月中旬。

2.4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节约肥料向光要粮,协调个体与群体发展的有效措施,按不同品种的千粒重、发芽率等确定播种量,播量一般在201~264 kg/hm2之间,有效穗375万/hm2左右。在不同的生态区域,根据不同品种的生理特性及土壤肥力等情况,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

2.5 科学施肥

肥料是控制群体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高产、稳产的中心环节。根据青稞的需肥特点,应重施基肥,实行氮磷配合。一般施农家肥30 000~45 000 kg/hm2,磷酸二铵 112.5~150 kg/hm2,尿素 75 kg/hm2作基肥一次施入。缺少农家肥时,应施磷酸二铵225~300 kg/hm2,尿素150 kg/hm2,N︰P以1︰0.9~1.1为宜作基肥一次施入。

2.6 田间管理

青稞苗期田间杂草大量萌发生长,应选晴天进行人工松土除草,使土壤表层通透性得到改善。也可根据需要选用适宜的除草剂,在青稞3~4叶期,用67.5~112.5 g/hm2麦瑞对水450~600 kg进行茎叶喷雾防除阔叶杂草,也可和爱秀混合施用防治野燕麦及杂草。

2.7 适时收获与脱粒

蜡熟期青稞的千粒重、淀粉的含量已达最高值,养分积累基本停止。完熟期粗蛋白质略有增加,因此人工收获适宜的收获期以蜡熟末期为宜,即以蜡熟末期80% ~90%穗色转黄,籽粒变硬收获,至全田成熟时割完,打捆、风干。机械收割在完熟期即所有的植株茎叶变黄,籽粒变硬选择晴朗天气进行收割。收获后随时翻晒,待干后及时脱粒、晾晒、入库。

猜你喜欢

春性甘南州青稞
青稞地里的母亲
基于GIS的甘肃省甘南州垃圾填埋场适宜性分析
北疆超晚播小麦品种生育特性及产量比较
半冬性甘蓝型油菜资源在春性环境下的利用价值
这一次我又写到青稞
新“国十条”背景下甘南州保险需求调查研究
Reflections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English Read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s
基于DEM的1983-2012年甘南州降水空间变化趋势及特征
“藏青2000”青稞新品种示范推广的成效与做法
我国科学家分离出春性甘蓝型油菜自主开花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