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研究

2012-03-24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16期
关键词:全麻硬膜外心率

罗 军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佛山 528211

骨科手术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外科手术。由于老年人解剖、生理、病理的特殊性,老年患者的各脏器功能呈退行性改变,并且常常伴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合并疾病,对麻醉和手术耐受性减低,增加了术后病死率。只有术前充分估计与准备,改善术前疾病情况,围术期密切监测与处理,正确实施麻醉,及时处理术中发生的情况,才能减少麻醉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1]。笔者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2010年12月所在医院95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措施,取得较好的疗效,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95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其中男43例,女52例,男︰女为0.83︰1;年龄65~89岁,平均 (62.60±10.72)岁。术前全部患者并存一种以上内科疾病,多者数种,以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最多,包括慢性支气管炎22例次,肺气肿28例次,肺心病35例次,冠心病37例次,高血压心脏病31例次,糖尿病27例次,肝功能异常2例次,肾功能异常3例次,心电图异常64例次(窦性心动过缓19例次,心动过速23例次,室早14例次,房早26例次,ST-T改变49例次,右束支传导阻滞23例次)。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Ⅳ级,心功能Ⅰ~Ⅲ级。手术种类:股骨头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1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股骨干骨折11例,股骨颈骨折13例。

1.2 麻醉方法

95例患者的麻醉中,全麻组占53例,硬膜外麻醉组占42例。术前观察气道是否通畅、呼吸运动等,清理呼吸道、面罩吸氧,保证满意的通气。术前半小时给予阿托品0.125~0.200 mg,苯巴比妥钠50~100 mg。入手术室后开放两条静脉通路,一条外周静脉通路和一条深静脉通路(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全身麻醉诱导药物根据血压进行选择,血压正常以咪达唑仑或依托咪酯、氯胺酮或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插管后机械通气(VT=8~10 mL/kg,f=10~12/min),术中监测血压、心电图、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中心静脉压(CVP),记录失血量和尿量,调整输血输液的速度,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术中输注明胶、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或复方乳酸扩容,出血量大于400 mL,输注红细胞悬液和血浆[2]。

1.2.1 硬膜外麻醉 经L2~3间隙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管3 cm,患者平卧后经硬膜外导管注试验量1%利多卡因5 mL,观察5 min如果无不良反应,测试麻醉平面后追加左旋布比卡5~8 mL,麻醉平面控制T8以下,局麻药用量在青壮年的1/3左右。术中需辅助用药的占17例,酌情给咪达唑仑-芬太尼合剂,围麻醉期常规吸氧。

1.2.2 全身麻醉 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或咪唑安定、芬太尼,继以静注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采用靶控丙泊酚复合液,辅助吸入低浓度异氟醚,用量约为青壮年的1/2左右。

1.3 观察指标

监测心率、呼吸、血压、心电图、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中心静脉压(CVP),记录失血量和尿量,统计麻醉效果、麻醉平面、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疼痛恢复时间,观察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和术后各种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心率、血压、SpO2的勤快

麻醉后比麻醉前相比,心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后血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SPO2降低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前后心率、血压、SpO2的变化(±s)

表1 两组麻醉前后心率、血压、SpO2的变化(±s)

项目 麻醉前 麻醉后 P心率(次/min) 93.52±15.83 100.71±16.74 >0.05收缩压(mm Hg) 148.38±25.36 113.63±14.28 <0.05舒张压(mm Hg) 89.26±13.75 63.46±9.47 <0.05 SpO2(%) 96.53±7.28 87.41±6.83 <0.05

表2 两组麻醉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麻醉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麻醉前一般情况、合并症及ASA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全麻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明显快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麻醉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并发症的情况

本研究组中无一例死亡,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寒颤和术后头痛发生。发生呕吐10例,其中误吸2例,经气管插管后生理盐水冲洗、对症治疗后治愈。术中并发症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30%以上者,全麻组有12例,硬膜外麻醉组有17例,给予充分补液,并根据出血情况适量输血,必要时应用麻黄素、多巴胺等治疗后血压升至正常;心率减慢至55次/min以下者全麻组有6例,硬膜外麻醉组有9例,应用阿托品后均使症状缓解;心律失常在全麻组有4例,硬膜外麻醉组有7例。

3 讨论

60岁以上为老年,此时机体组织器官功能减退,储备功能低下,且常伴有重要器官疾病,多见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围术期管理需要妥善处理,应做好全面的术前准备:(1)伴有呼吸道感染者,术前必须先控制感染;(2)伴有高血压者应控制血压至安全水平;(3)伴有肺心病、冠心病者,术前应纠正心肺功能不全;(4)伴有糖尿病者,应控制血糖至8.3 mmol/L以下;(5)改善全身状况,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6)适当供氧,保持SpO2>95%;(7)术中密切监测血糖、血气分析、电解质等指标,伴有水电解质失衡和酸中毒必须尽可能控制[3]。

老年人血浆清除率降低至消除半衰期延长,故老年人所需的全身麻醉药用量应较青壮年减少,本研究中用量减少1/3~1/2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脊柱变形、韧带钙化、棘突间隙变窄、椎间孔变窄至闭塞,致使局麻药在硬膜外腔扩散甚广且易向头侧扩散,加之老年人的蛛网膜绒毛明显增大,致使局麻药容易渗透过硬脊膜[4]。故随年龄增长阻滞每一对脊神经所需的药量逐渐减少,随后应根据血压情况和阻滞平面决定追加剂量。

本研究证实,麻醉后比麻醉前相比,心率无明显变化;麻醉后血压明显降低、SpO2降低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麻醉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组,全麻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明显快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为减少老年患者麻醉并发症及死亡率,应做到以下几点:(1)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2)合理选择麻醉方法;(3)正确处理麻醉,应严格控制平面,应根据药效学和老年人药代学特点,选择副作用最小的麻醉药物,严格掌握用药量;(4)所有操作,如吸痰、气管内插管等操作都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术后鼓励患者咳嗽排痰;(5)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恰当处理,以确保患者安全,减少并发症发生[5]。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31-1332.

[2] 屠伟峰.麻醉相关并发症处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674-685.

[3] G Edward Morgan Jr,Maged S. Mikhail,Michael J Murray.摩根临床麻醉学[M].岳云,吴新民,罗爱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94-798.

[4] 盛卓人.重新认识老年麻醉[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3,8(3):158-160.

[5] 陈武荣,庄心良,王红薇,等.不同全麻诱导药对重型创伤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24(3):233-234.

猜你喜欢

全麻硬膜外心率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心率多少才健康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