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肌瘤剔除两种术式比较

2012-03-24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16期
关键词:手术过程开腹肌瘤

周 辉

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濮阳 457000

在妇科疾病中,生殖系统最容易出现的肿瘤就是子宫肌瘤,为了能够保留妇女的生育功能,通常会采用标准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但是很多年轻患者更趋向于选择腹腔镜手术。现对2008年3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7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资料收集患者177例,均为2008年3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均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肌瘤直径0.5~9.0 cm;年龄23~45岁,平均(33.8±3.5)岁。腹腔镜下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有87例,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有90例。

1.2 方法

1.2.1 腹腔镜组 在患者的静脉注入复合麻醉剂,常规方式进行消毒,在患者脐下缘的位置取一长度大约为10 cm的切口,利用气腹针进行穿刺操作,注入体积大约为2~3 L的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再用直径规定为10 mm的Trocar进行穿刺操作,在患者的腹腔里面放置腹腔镜,以便直视到左髂嵴,在左髂嵴旁做一长为3 cm的切口,然后在左边的腹髂脐连线外1/3的位置上再做一个长度为3 cm的切口,分别在两个切口位置上放入直径为5 mm以及20 mm的Trocar,将这两个孔作为手术过程中的主要操作孔,最后对子宫进行常规的检查。通常有两种操作方法:(1)在子宫肌瘤最明显的包膜下注入剂量为10 U的缩宫素,然后让单极电刀处于电凝的状态,将子宫以及假包膜进行切开操作,要求切口直至肌瘤的表面,再利用肌瘤钻将瘤核进行适当的固定,在固定完成之后一边进行缓慢的旋转一边向上进行缓慢的提拉,与此同时利用双极钳边将周围的组织分离开来,在把肌瘤彻底剥离开之后,及时的对底部进行止血,利用规格为2-0的吸收线将肌瘤剥离开的表面进行细致的缝合,在缝合的过程中注意间断,如果创伤面将子宫的内膜完全的穿透了,那么就需要分2层进行缝合。(2)首先将子宫动脉暂时的阻断,然后进行剔除术: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实施之前,需要在阔韧带后叶的位置上将腹膜稍微打开,利用规格为2-0的可吸收线将子宫动脉进行结扎,然后再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剔除术完成之后,要将子宫动脉上的结扎线剪开。

1.2.2 开腹组 对90例患者均注射一定剂量的硬膜外麻醉剂,然后通过常规的操作等剥离患者的子宫肌瘤,最后将患者的切口进行缝合即可。

1.3 评价标准

在手术过程中从切开患者的皮肤一直到切口缝合完成之后,计算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的评估是按照具体的吸出量来计量的,患者在完成手术之后每隔4 h需要测量1次体温,如果两次体温都在38℃以上(包括38℃),则计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另需将切除子宫肌瘤进行称重测量[1]。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x2检验及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手术;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术后并发症[n(%)]腹腔镜组 87 97.1±44.9 164.0±9.4 5.5±1.5 1(1.15)开腹组 90 96.7±22.3 154.0±9.3 7.0±1.8 7(7.78)术中失血量(mL)住院天数(d)

3 讨论

3.1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越性

在目前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过程中,一般会将患者的子宫保留下来只把肌瘤切除掉;在经过临床治疗对比之后发现,腹腔镜手术在各个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手术后的反复发病率较低,手术后恢复时间较短,应用抗生素方面也具有较好的效果,而且患者的腹部不会留下明显的创伤;如果操作者的手术熟练程度较高,可以有效的减少手术持续时间。利用腹腔镜进行子宫肌瘤剔除一般会分成4步来完成,首先将子宫的肌层适当的切开,将肌瘤部分进行剥离并且挖出,然后缝合子宫肌层上的切口部位,最后利用微创腹部切口将子宫肌瘤彻底取出来[2],在这过程中操作难度最大的是第三个步骤。跟子宫肌瘤剔除术相对比,临时阻断子宫的动脉然后再进行肌瘤剔除术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对于直径在5 cm之内的肌瘤可以适当的注射一些缩宫素;在经过临床治疗对比之后发现,较小的子宫肌瘤在使用腹腔镜治疗的过程中出血量非常少,而较大的子宫肌瘤则较多,主要是由于缝合切口的技术还不够纯熟[3]。在提高了缝合技术之后,较大的子宫肌瘤使用腹腔镜技术治疗之时出血量也明显减少了。除此之外,腹腔镜一般不会应用到肌瘤太大或者太小的病症当中,也不会应用到一些发病率较高并且较小的病灶当中。随着腹腔镜手术不断发展,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完成之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该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都没有放置引流管,所以在手术的过程中如果进行了彻底的止血可以不必再放置引流管。该术还可以降低对各种器官的干扰,而且止血比较彻底,手术完成之后恢复较快。

3.2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运用范围

在治疗子宫肌瘤时,传统手术已经无法适应患者的需求,例如,在进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时,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大、治疗的效果也比较差,并且恢复速度较慢。腹腔镜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技术,它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恢复速度相对来说快很多,所以在子宫肌瘤剔除的过程中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主要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使用:(1)患者患有明显的子宫肌瘤症状;(2)子宫正常变大如孕12周,肌瘤的直径在6 cm以上,10 cm以内;(3)肌瘤出现非正常的变化,增长速度明显加快;(4)患者有较为明显的阔韧带肌瘤症状。以下几种情况不适宜使用该技术;(1)子宫非正常变大如孕16周;(2)子宫肌瘤的直径在10 cm以上;(3)肌瘤的数目达到了4个以上;(4)子宫肌瘤的位置在黏膜的下面[4];(5)患者在临床中出现子宫腺肌症状。

3.3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注意事项

(1)在手术过程中控制肌瘤的直径,减少患者的出血量,在进行手术时利用子宫收缩剂,在切开肌层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观察内部的组织情况,肌瘤即将被娩出时,其基底一定要配合双极电凝进行止血,最终需要针对性的将切口进行缝合,避免手术后出现死腔、血肿以及感染的现象,防止出现其他的并发症状。(2)在使用腹腔镜进行手术时,一定不要触摸小肌瘤,防止肌瘤出现复发的现象。患者在手术之前需要进行B超检查,以便于医师判断患者肌瘤的大小、所在位置以及具体数量等[5]。在手术的过程中如果必要还可以同时使用B超进行定位,尽量防止手术之后肌瘤复发。

[1] 郎景和.良好地发展妇科内镜手术[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11):641-642.

[2] 乐杰.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23-327.

[3] 冯怡辰,马彩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新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9):820-821.

[4] 沈立翡,朱岚,瞿鹭,等.腹腔镜辅助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3):220-222.

[5] 邢志红,张茹,丛文波.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69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9,49(38):107-108.

猜你喜欢

手术过程开腹肌瘤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保留远近双蒂皮瓣削薄术治疗手足部皮瓣移植术后臃肿畸形临床观察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保温护理对98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应用价值分析
麻醉复苏室与临床护理特征性分析与措施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