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自主学习 打造高效课堂

2012-03-23刘春华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探究课程

刘春华

中图分类号:G6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我们现在提倡的“高效课堂”研讨,其目的就是做到两个减轻, 两个提高。即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当今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也是教师搞好教学的难点,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我有如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运用先进理念设计教学

教师是否具备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直接关系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引,那么设计出的课堂教学是狭隘的、苍白的、形式化的。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建立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科学的课程观、教学观、教育目标观和课程评价观。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所以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因为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化。好的方法,往往会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由以往的“演讲者”向今日的“导演”过渡,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他们自主地探索知识。只要能想方设法地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他们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进而将之转化成为一种个人的能力,那么,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我们要善于根据具体的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积极成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比如:学习小学语文课本中《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播放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带表情和动作朗读,让学生想象自己来到海底,看到了什么样的珊瑚?什么样的海参?怎样的大龙虾?并把他们的动作表演朗读出来,这样让学生和老师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从而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一种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情境,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放置于这样的情境之中,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激情,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相应的学习活动之中,这就要求创设的情境要着力体现出真实性、问题性、挑战性、开放性、浸润性。

在语文课教学中采用了“比读书、比写字、比说话、比当堂完成作业”的“几个比”教学模式,每一个“比”都是一次“先学后教”。 一个好学生必须要抓住课堂,只有将知识理解于课内,才能灵活应用于课外。一个连基本的知识都没掌握的学生是谈不上如何提高能力的,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向课堂要效率。

三、教师要倾听学生,学生要相互倾听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介入得过早,以致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发现,这种教师的指导常常不必要,它剥夺了学生发现新知识的机会以及体验发现新知识后的成功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探索的兴趣。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首先要倾听他们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引导学生调整和丰富自己的理解。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正是通过倾听学生,通过关注学生的及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通过关注学生的兴奋与疑惑,教师对自己何时在探究过程中进行参与、如何参与作出决策。

在探究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不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而这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宝贵的学习资源。学生在相互倾听中,明白了对问题别人也可以由其它的不同解释,有利于他们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学生各自的想法、思路会被明晰化、外显化,他们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学生之间的交流、争议、意见等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完成个人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

四、师生配合,共同打造“高效课堂”

离开了师生的默契配合,任何形式的“高效”都是空谈,所以我们一定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會打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高效课堂”。 我们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建立了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我们才能知学生之所想,知学生之所需。只有解决了学生的思想问题,他们才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要建立互相尊敬,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我们只有充分的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同样,我们也要充分的相信学生,理解学生,才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促进高效课堂的落实。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给学生搭建探究的脚手架,让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经历探究的过程,感受探究的成功,激发学生爱语文、学语文的热情。让师生默契配合、团结协作、深入探究、激情澎湃,共同打造出一个高效的课堂模式。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探究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设问引导探究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自行车的发明
如何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