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表判读”错误辨析与试题研究

2012-03-21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155100宋金花

地理教学 2012年9期
关键词:自然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155100) 宋金花

河北省卢龙县中学(066400) 鲁爱华

专题复习

“图表判读”错误辨析与试题研究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155100) 宋金花

河北省卢龙县中学(066400) 鲁爱华

一、师生纠错

图表包括一般地图、景观图、示意图、解剖图、等值线图和统计图表等。

1.思维误区分析

【问题1】下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

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1)~(2)

题。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

误区:关键词提取失误,时空审题观缺失。第(1)题,学生无视“滴水叶尖”和“常年”关键词,无视叶尖“水滴”这一景观细节,或者对湿热环境的景观缺乏正确认识不能产生联想而错选A。第(2)题,学生无视“普遍”关键词而错选C或D。

矫正:①览全图明事象(自然植被)→②查细节找联系(“叶尖滴水”对接湿热环境。)→③调储备取相关(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④理思路解试题(天山天池位于我国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较为干旱;西双版纳澜沧江畔所处纬度较低,接近热带雨林气候,“普遍”出现该现象;桂林漓江和武夷山都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节性降水丰富,可能出现该现象,但不会“普遍”出现。),正确答案:(1)D (2)B。

拓展:利用景观图可以进行空间定位、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域特征,并阐释成因。

【问题2】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

(1)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A.大体相等 B.北坡较多

C.南坡较多 D.难以判断

(2)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A.南坡3500米 B.南坡2000米

C.北坡3500米 D.北坡2000米

(3)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

A.南岭 B.秦岭 C.阴山 D.天山

误区:张冠李戴。第(1)题,没有联系地形剖面就错误地依据相同海拔高度读取对应的降水量曲线上的数值,而错选A。第(2)题,同理,没有联系地形剖面就错误地依据降水量最多的转折点寻找其对应的海拔高度,而错选C。第(3)题,因对四条山脉的位置或走向知识调动不利,从而不能正确选择D。

矫正:寻求地形剖面和降水量2条曲线的相关性。如下图所示。

第(1)题,在地形剖面曲线上取3000米高度找到交点,自交点向降水量曲线作垂线与之相交,对应降水量曲线读取降水量,可知B正确。第(2)题,同理,自降水量最多的转折点处向下作垂线与地形剖面曲线相交,对应该交点读取海拔高度,可知D正确。第(3)题,均为东西走向的南岭、秦岭、阴山山脉南坡均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量均南坡多于北坡,而天山在西北内陆非季风区,北坡因为西风迎风坡而多地形雨,可知D正确。

拓展:正确理解影响降水量的三大地形因素:山体位置、坡向、海拔高度。季风区降水量大于非季风区;迎风坡降水量多于背风坡;一般半山腰降水最多。

【问题3】下图示意四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对图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排序。

误区:数据单位观缺失。学生判读时因没有注意到四国人口金字塔的横坐标单位不统一而失误。

矫正:处理地理数据要有“单位”的概念。在确定好四国人口金字塔的横坐标单位后,结合图中数值很容易判断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为②④③①。

拓展:①国际上通常将人口划分为三大年龄组:O~14岁为少年儿童组;15~64岁为成年组;65岁以上为老年组。②人口金字塔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是形象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横列式条形图。其画法是将各年龄段男子与妇女百分比(或人数)按“男左女右”分别在纵轴左右画成并列的横条形,按年龄顺序“下小上老”排列,如下图所示有不同的类型,便于分析和说明人口现状、类型、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

2.教学诊断研究

(1)考纲要求考生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部分教师对学生获取和解读图像信息能力培养意识淡薄,没有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图像系统,直接影响学生提升读图析图能力。

(2)考纲要求考生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等。部分教师对学生调动和运用图像知识能力培养意识淡薄,没有帮助学生掌握各类图表判读的思想和方法,直接影响学生提升解题能力。

(3)考纲要求考生能够用简洁的图形语言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部分教师对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培养意识淡薄,没有帮助学生总结答题模式与规范,直接影响学生提升综合运用图像知识解决地理问题能力。

二、专题讲解

1. 高考分析

2011年部分高考试题图像图表考查分布统计举例:

高考对图表判读的直接考查很多,很多试题都是以图入题,几乎是无图不成题。利用图像信息综合考查考生的四大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在选择题和综合题中均有体现,近年来命题的方向主要有:

(1)景观图出现的形式包括普通照片、卫星照片、油画和素描图等,主要考查气象、地貌、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和水利工程、民居、宗教建筑、农田、交通运输线等人文要素。

(2)示意图出现频率较高,内容涉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其中,光照示意图有示局部考整体、示抽象考形象、追求生活化但难度系数高低不等的命题特点。

(3)剖面图主要出现在选择题中,其设问角度一般包括地形特征、地质构造、地质灾害、天气特征,并有与景观图、区域综合图等其他图表组合出现的趋势。

(4)统计图多以不同时空、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的比较为切入点,考查地理事象的差异及其发展变化趋势。

(5)等值线图考查的角度很多,包括数值大小、排列方向、疏密程度、弯曲状况、局部闭合、季节变化等。新型等值线图,如气候风险度分布等值线图增多,但仍以等高线图和等压线图出题频率最高,且以等值线叠加图和组合图的形式为特点,如等压线图与等高线图或晨昏线图叠加、等高线图与地质灾害示意图组合、等压线图与风速统计图组合等,凸显了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立意。

(6)分布图更多地出现在综合题中,其设问角度一般包括分布规律、特征问题、判断问题、成因问题、区位问题、评价问题。其中,区域综合图题多以2~3图组合为特点,综合考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如区域分布图与气候统计图(包括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表格)、景观图或地形地质剖面图的组合。

2.内容整合

(1)景观图的类型。①自然景观图:常见的有地质地貌景观图(名山、断层、典型地质现象等)、天气气候景观图、自然灾害景观图(火山喷发、地震等)、生物群落景观图(动植物和自然带)等。②人文景观图:常见的有聚落景观图(城市、村落)、农田和农业景观图(耕地、林地和水稻种植等)、工厂和工业景观图(采矿、生产车间等)、人种外貌景观图(不同人种的图片)、民族风情景观图(民族特色图片)、建筑景观图(标志性建筑)、名胜古迹景观图等。

(2)示意图的类型。①原理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原理、成因和规律的图形,如太阳光照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工业布局示意图等。②过程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如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等。③关联示意图:是指一种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或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如灾害链、产业链、循环经济模式图。④模式示意图:是指利用某种模式简易地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演变规律、空间联系规律的图形,如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等。

(3)剖面图的类型。①地形剖面图:描绘了沿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某条线(经线、纬线或者任意线段)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的垂直变化,如地面高低变化、坡度陡缓和地形类型等,

在平整土地,修筑渠道、大堤,建设铁路、公路时有重要的利用价值。②地质剖面图:是指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球内部结构剖面图、火山构造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据此可分析并判断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③锋面剖面图:是用来反映冷暖空气之间势力关系的,包括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通过它可判断出锋面的移动方向、雨区的位置、降水历时的长短、一个地区天气的变化等。

(4)统计图的类型。①表格:是地理统计信息资料的分类列表展示形式,其展示的各项地理要素均是相关的,展示的数据资料均是真实的。②平面直角坐标图:用纵、横坐标分别表示两个地理事物与现象,坐标中的点、线(曲线和折线)、柱、塔等内容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简单地反映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③平面三角坐标图:将三角形的三条边作为坐标轴,形象直观地揭示三个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经常用来考查人口年龄构成、产业结构构成等问题,其特点有三: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是100%;三项要素在数轴上比例由低到高方向一致。④多维坐标图:是根据坐标的一般原理,将众多具有并列关系的信息,反映在一张图上绘制的,坐标中心点的数值为0,离中心点越远,说明数值越大。⑤结构图:一般用来表示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内部组成、比重变化、演变趋势等,是某一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比例关系的一种形象直观的地理图形,包括扇形、饼状、柱状、矩形等结构图。

(5)等值线判读的内容。①数值大小:包括差值范围、某点数值、最大值或最小值。②排列方向:包括分布特点及成因。③疏密程度:线密差大。④弯曲状况:弯曲度越大,其弯曲处与两侧变化越大。⑤局部闭合:表示出现极值,根据中心与四周数值大小关系的比较可以判定该中心所代表的地理意义。

(6)分布图的类型。①政区分布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②自然要素图,如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地形分布图、水系分布图、各种自然资源分布图等。③人文要素图,如中国铁路分布图、人口分布图、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工业基地分布图等。④区域综合分布图,即自然和人文要素综合分布图。

3.方法点拔

(1)运用“试误排除法”判读关联示意图。例如,在图示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试误:滑坡很难诱发泥石流,泥石流很难诱发地震,故排除A、B、D,选C。

(2)运用“岩层形态法和新老法”判读地质剖面图。

例如,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断层、背斜和向斜。该图判读法是“岩层形态法”,即甲处岩层断裂错开为断层;乙处岩层上拱(或上隆)为背斜;丙处岩层下凹为向斜。

(3)运用“箭头辅助法”判读三角坐标图。例如,判读下图中所示星点的坐标可做箭头辅助线:①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②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直线。③读出上述直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0~14岁约为23%,15~64岁约为70%,65岁以上约为7%。④验证三个比例数值的总和是100%即可。

三、试题研究

考点1 平面直角坐标图判读的思想和方法

1.(2011山东基本能力,35)分析数据,了解国情。人口状况是制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下图是我国六次人口普查中人口数量与年龄结构的

基本情况(不包括港澳台)。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总量变化明显,2010年比1953年增长了225.4%

B.与1990年~2000年相比较,2000年~2010年人口净增量上升

C.1964年0~14岁人口多于1982年0~14岁人口数量

D.2010年15~64岁人口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全国人口数量

(2)从人口结构柱状图可以看出,自1964年以来0~14岁人口在总大口中的比重呈 趋势,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呈 趋势。

(3)1964年以来,我国人口总量的变化使得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 。

误区分析:第(1)题,人口基数观缺失。学生因没有看出该图是两个平面直角坐标图的叠加,忽略了纵坐标表示的总人口数量(亿人),从而肤浅地错选C。

解题思路:第(1)题,首先分析纵、横坐标所表示的要素、单位和图注的内容;再根据“点、线、柱”等表示的数字信息进行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依据折线数据计算可知:人口总量变化明显,2010年比1953年增长了125.6%:(13.40-5.94)/5.94=125.6%;与1990年~2000年相比较,2000年~2010年人口净增量下降:(13.40-12.66=0.74)<(12.66-11.34=1.32)。依据折线和柱状数据计算可知:1964年0~14岁人口数量少于1982年0~14岁人口数量:(40.09×6.65=266.6)<(33.69×10.06=338.9)。定性分析:从人口结构柱状图可以看出,自1964年以来0~14岁人口在总大口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1964年以来,我国人口总量的变化(上升趋势)使得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减少。

参考答案:(1)D (2)下降 上升 (3)减少(下降或降低)

考点2 扇形结构图判读的思想和方法

2.(2007重庆文综,36⑷)下图是我国甲乙两省2005年农业产值结构扇形图,简要说明两省农业结构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自然原因。

误区分析:学生因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差,或相关区位知识储备不足难以调用,而不能完整地答出产生农业结构差异的原因,或关键词“自然”信息被忽略,而多答了社会经济原因等。

解题思路:①读图例或注记定要素→②看比例查排序→③找对象比异同→④调相关析原因。首先,从文字注记可知图中的组成要素为农(种植业)、林、牧、渔。其次,依据各要素的比例可以对比归纳出甲、乙两省农业结构的差异:甲省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和渔业也占重要地位;乙省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也占重要地位,渔业比重低。第三,依据两省轮廓和经纬网定位,调动其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可知两省各要素比例关系不一致的内在原因:甲省(江苏)平原地形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水域面积广;乙省(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土壤贫瘠、草原面积大、耕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

参考答案:略。

考点3 点状分布图判读的思想和方法

3.(2011新课标,37)下图示意2009年中国大陆制造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2)分析图示资料,以某城市或某区域为例,说

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投资的条件。

误区分析:第(1)题,学生因答题思路不健全只简单地答出疏密程度,而漏掉了集中地区。第⑵题,学生因知识迁移能力弱,或区位知识储备不足难以调用,在开放性试题面前表现得手足无措。

解题思路:第(1)题,点状事物的分布特征,一般从“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区域的分布方位”来表述,注意分布疏密,集中地区等。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沿海多,西北内陆少,而且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第⑵题,可以任选一个自己熟悉的城市,探讨投资条件,类似于工业区位条件分析,从地理位置、社会经济条件(市场,科技,交通,劳动力,经济基础,农业基础等)来说明。

参考答案:(1)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⑵举例。优势条件。(说明:所述优势条件应与所举城市或区域相符,具体包括地理位置特点、经济水平、工业基础、基础设施、信息交流、科技水平、交通运输等方面)。

考点4 线状(等值线)分布图判读的思想和方法

4.(2011山东文综,31)下图为1969年~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误区分析:第(1)题,学生因答题思路不健全只答出等值线整体变化趋势,而没有答出等值线局部弯曲或闭合特点,或因挖掘图示隐含的纬度信息和地形文字信息能力弱而不能做出判断。

解题思路:第(1)题,线状事物(等值线)分布特征的描述,首先应从整体看等值线变化趋势,其次从局部看等值线弯曲或闭合,其成因分析需要提取图上有效信息,寻求相关性。由图可知,寒潮发生总次数从西北向东南递减,是受纬度位置影响;盆地多于两侧的高原和山地,是受地形影响。第(2)题,水的热容量大降温慢,水面可以起到屏障作用保护作物受寒潮的直接影响,同时又能增加大气水汽含量,从而增加大气逆辐射。

参考答案:(1)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 地理位置;地形等(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少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四、漏洞扫描

下图显示的长江大桥创造了多项世界记录:最大主跨(1088米)、最深桥基、最高桥塔和最长拉索。建造该桥经历的挑战是气象条件差(面临台风等的威胁)、水文条件复杂(江面宽,水深,浪高)、基岩埋藏深(达300米)、航运密度高等。据此完成l~2题。

1.该大桥位于

A.湖北 B.江西 C.安徽 D.江苏

2.该桥主跨度大是为了

A.保证通航顺畅 B.降低施工成本

C.减轻台风影响 D.缓和海潮冲击

下图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地可能是

A.刚果盆地 B.撒哈拉沙漠南缘

C.巴西高原 D.北美洲五大湖地区

4.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影响有①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②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③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④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图,完成5~7题。

5.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m B.55m C.60m D.65m

6.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15m B.40m C.90m D.65m

8.读地层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断层、褶皱等各种地质现象,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

(1)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根据该地层剖面岩层顺序,说明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并逐层分析从E层到G层海平面升降的变化过程。

(2)剖面图显示该地区地层曾经发生过褶皱。据图分析,该区褶皱发生在哪一地层形成以后,哪一地层形成以前?(以字母指代地层)

(3)比较断层M的左右两侧地层,写出左侧缺失的地层。(写出字母)

(4)据图判断断层M与地层O形成的先后关系。

(5)根据该地层剖面,归纳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各种表现。

9.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建成区示意图和该城市3个年份不同方向的建成区面积图。读图回答问题。

(1)1988年以来,该城市建成区的主要扩展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其扩展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

(2)M区为该城市的重化工园区,其布局理由是________。

(3)该城市拟在东南方向新建一条高速公路,试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2.DA 3~4.DC 5~7.CCB

8.(1)C层表示该区为陆地环境;从E层到F层海平面下降;从F层到G层海平面上升。(2)褶皱发生在K地层形成后,N地层形成前。(3)H、I、J、K地层缺失。(4)地层O先形成,断层M后形成。(5)内力作用表现为:褶皱、断层、地壳的升降运动(任答两点即可);外力作用表现为:沉积地层、P层受侵蚀变薄、部分地层受侵蚀而缺失(任答两点即可)

9.(1)东北 西南 东南 河流和铁路(2)位于河流下游;位于河流下风向;交通便利(3)位于城市发展的主要扩展方向之一;有利于加强城市与外部的联系.

(由百强名校高考地理研讨群网络教研平台供稿)

猜你喜欢

自然
吟唱自然的歌者——米勒
日本导演河濑直美电影创作特征浅析
对自然万物的悲悯情怀
从环境批评视角解读狄金森诗歌中的自然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自然》:中国的生物伦理并不狂野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