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探讨

2012-03-18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年4期
关键词:电算化实训教材

冯 珊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目标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具备一定政治思想觉悟的懂理论、会操作的应用技术性、技能型人才,在组织教学中更重视实践教学。具体到会计电算化专业其培养目标是从财会角度能对经济管理进行预测分析和决策。注重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性、综合性和应用性。懂得计算机技术手段,能将会计工作转化为计算机应用,熟知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运作方式和模式,培养具有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较强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能在中小企业、社会中介机构、经营管理部门从事财务会计和管理工作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了实现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这一培养目标,其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必须与之相适应,突出应用性与针对性。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原则

(一)专业课程设置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除按有关文件规定必需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课程外,尽量减少基础理论课,加大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重。特别加强专业核心课如《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纳税实务》、《会计电算化》等课时比重。增加可供选择的专业选修学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拓展知识技能领域。

(二)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首先增加珠算和点钞技术,既继承了传统的文化,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大脑,促进动作技能的协调,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其次,提高《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纳税实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实训内容的课时数。做到每门学科在章节完后有分项实训内容,又在整个学科授完后又有综合实训。最后,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应与学生考取专业证书相结合。

(三)强调会计专业的职业性

与本科院校相比,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上应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市场的需求,突出体现会计和电算化这两大方面的内容。确定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应用型复合人才,突出了目标岗位能力。培养能进行会计核算和账务软件操作,实行会计监督,参与经营决策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课程体系建设

为充分体现高职教育教学特色,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本专业从培养目标出发,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确定了职业能力和专项能力;在对各专项能力要求的分解中设计出课程模块,据此撰写各门课程标准,精选教学内容。

(二)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激励措施,让教师考取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双师达到85%以上;分期分批派遣优秀青年专业教师到主流软件公司像用友、金蝶等参加培训,或者深入企业实习,顶岗锻炼,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及安装、维护的技巧与方法,学会用Excel进行成本计算,费用汇总及图形分析等。让一部分骨干专业教师在企事业单位或会计事务所长期兼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真正达到双师双能力,即“授课能力+实践能力”。

(三)实训环境建设

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通过任务驱动,“演练做”,教师系统性地引导教学,发挥“点拨”职责,开创引导型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突出学生的能力本位,为了适应课程设置中实践课程需要,利用校内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会计多功能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务演练,在原有的实验条件基础上伴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实习内容要求的提高,应进一步扩大实验室规模,提高实验室的装备水平,更新软件,硬件升级,扩大会计模拟实验设备规模,将手工操作与计算机操作完全接轨。由于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条件,其建设必须符合专业教学的需要。

(四)专业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与学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加强教材建设对于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计划所设置的专业课程教学任务高质量完成意义重大。在编制教材时,本着“必需、够用”为原则,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扩大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和财务软件应用技能为主。进行系统化组织内容,要把新标准、新方法和新人力及时反映到教材中,以优化教材体系,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人需求密切结合,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不同规格的人才。

猜你喜欢

电算化实训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探讨
会计电算化模式下财务工作探析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