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思考

2012-03-18王文先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年4期
关键词: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情况

王文先

为适应和促进飞速发展的经济,我国正在努力推进有关的经济体制建设和改革。其中,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是我国审计工作的一项重大突破,成为未来我国审计工作发展的新趋势。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现实意义

经济责任审计是为适应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和政治发展、改革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概括来说,经济责任审计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

(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在传统审计过程中难以发现的问题,对领导干部有较大的威慑力,能更好地促进领导干部的管理水平。

(2)是加强干部监管力度的重要措施

经济责任审计客观判断出领导干部是否履行了应有的经济职责,是否具有一定的经济工作的执行、决策水平和职位所需的综合素质,为国家正确地任用和提拔领导干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完善干部监管机制

在干部监管机制中引入审计监督,促进各有关部门职能的优势互补,逐步协调完善我国的干部监管体制。

二、当前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不足和问题

(1)方法传统,内容单一,广度和深度不够

目前,经济责任审计主要采用了公告审计、查阅、座谈、设举报箱等方法,对单位的资产负债、专项资金的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等问题缺少具体的量化、对比分析。

(2)存在“先离后审”的现象

经济责任审计应当坚持“先审后离”原则,即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依法对其进行相关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但实际中,有相当一部分项目是先离后审,很多干部是在已离任,继任者已经就职的情况下才开始进行审计。

(3)审计不能满足任务要求

一方面,审计人员不足,审计力量薄弱,而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较多任务较重,往往会导致审计资源透支。另一方面,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内容广,审计人员不但要具备熟练的查账技能,还应当具备经济管理以及政策法规等相关专业的知识、本领。

(4)评价不规范,责任难界定

目前,对于如何评价、具体的评价指标等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尚未形成健全的规范性体系,还没有较为明确的评价方法,再加上审计人员知识水平和素质参差不齐,难以保证评价质量。

三、完善经济责任审计采取的相关对策

(1)落实“先审后离”制度

应逐步把离任审计变为任中审计,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要结合年度考核考察,对党政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任中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时要参考常规审计,并结合年度审计计划,对拟调整干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并逐渐扩大单位数量。

(2)审计内容应有针对性

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要包括对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还应包括对完成各项经济指标程度的情况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审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重点在其真实性、合法性。其次,还要审计指标完成情况、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廉政建设情况以及投资决策情况等,重点审计其效益性。

(3)审计项目的能动性

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项目主要由审计部门和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共同协商确定。对于如党委、政府以及其他变化较频繁的重点部门的领导,审计应由组织部门确定;其他一般部门的领导人的任期审计则主要由审计机关实施。遇到单位负责人被举报的特殊情况,其任期审计则应交给监察和纪检部门。

(4)审计队伍的建设

要定期开展针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实施分层次培训,在培训基本的审计业务基础上,培育出集工程技术、法律及经济管理等知识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要注意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5)完善经济责任审计体系

首先,应尽快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法规,明确提出审计范围和评价标准,明确审计人员的行为准则、违规处罚办法等。其次,要推行出切实可行的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公告制度。由最初的通报、公示方式,逐步扩大公开力度进而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公告制度。另外,要不断完善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追究制度。

猜你喜欢

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情况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企业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解析
新财务制度下的 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研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
脱发 养“老金”
军队财务收支管理制度探析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