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提升策略

2012-03-18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年4期
关键词:职能审计工作监督

张 莉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是在政府干预下建立起来的,部分企业管理者并未将内部审计机构看成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致使当前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种种困难,存在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正确认识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对策,对于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有效性意义重大。

一、确保企业内部审计有效性的意义

内部审计主要审计企业的财务收支及与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以及作为提供这些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部门资料,其职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逐步完善和发展,主要包括监督、管理控制、评价鉴证、服务等四项职能。内部审计的有效性意味着审计部门的负责人可以按照制度规定独立制定审计工作计划,可以不受干扰地独立、客观地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可以按照内部审计准则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可以直接向决策层报告审计工作情况和审计结果,可以对有关问题向决策层提出意见建议,并对落实情况追踪检查。

有效的企业内部审计通过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可以揭露和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盈亏的真实情况,查处企业财务收支中各种违法违规问题,审查评价企业管理和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披露薄弱环节,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维护所有者权益,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咨询与建议,已经成为企业强化自我约束、规范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

二、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内部审计得不到充分重视

当前不少企业及其管理当局对于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性质以及重要性认识不清,认为审计工作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与评价,是从侧面对管理层的不信任,因而对于该部门的设置很不理解甚至有抵制情绪,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更谈不上履行其监督评价职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内向性服务的作用了。事实上,内部审计还具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服务职能,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对本单位的各部门经营管理、经济效益、财务收支等进行系统的审查和分析,客观公正地做出结论,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这有助于协助本单位的领导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决策。恰恰是由于对于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能认识不清,导致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形同虚设。

(二)内部审计组织模式不合理

我国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后,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开始受董事会领导,虽然这种转变比起以往受财务部、总经理等管理层领导时的独立性有了很大改变,但是这种内部审计组织模式也存在诸多弊端。例如,由于不受企业管理层直接领导,在平行的或者下一级的管理层需要提供有关资料时,审计部门难以保质保量地及时提供管理决策层所需要的数据资料,从而导致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难以充分发挥;有些企业的董事会部分人员会参与企业管理,形成下属被管理人员监督评价领导者的局面,从而使内部审计的传统监督职能和评价职能也难以发挥作用。

(三)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过于狭窄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大多将主要精力投放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及监督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而且也主要进行的是事后控制。例如,在对投资项目的审计中,往往仅审核投资协议是否完整,审核企业是否根据投资比例在相应的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收益按照权益法或成本法进行了正确的核算。至于是否应该投资,投资回报率是否合理,合作对象是否合适,是否有更好或替代的选择方案等,一般不去深入分析。而企业发生的错误与舞弊等问题大多存在于这些方面。事实上,企业在工程项目、重要合同、投资决策、资金使用、财务规划等诸多方面非常需要内部审计的支持与服务。

(四)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有待完善

内部审计职能能否充分发挥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水平,影响到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而内部审计制度是否健全又影响着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所以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是内部审计职能发挥和内部审计职能拓展的前提条件。据不完全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有61%的企业没有专门成文的内部审计制度,这说明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有待提高。

(五)内部审计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落后

目前,企业内部审计的审计方法和技术落后,使内部审计的效率低下,准确率也不高,必将影响内部审计的职能发挥。查账方式仍然是目前内部审计的主要审计方式,这种方式使得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形成对立关系,使内部审计工作很难在和谐的环境中顺利执行。内部审计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价值工程等先进的审计技术,单纯利用手工查账的方式,既浪费时间又增加成本,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随着形势的发展,如果内部审计的方法不从现在的财务审计与制度基础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转变为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如果内部审计的技术手段不从手工审计逐步转向计算机审计,仍然采用旧的审计模式,那么,内部审计将无法进行,将无法在这个网络化、信息化的社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六)内部审计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现阶段的内部审计大多是事中、事后的“查错防弊”,而事实上内部审计还可以通过有效的事前工作,为企业经营者提供相关的信息、技术等支持与服务,以便管理当局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当然,这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水平,但内部审计人员中不少人仅熟悉财务会计业务,有相当一些人员甚至不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不了解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难以提高或保持其专业胜任能力。据统计在我国1200万会计人员中,受过大学专业教育的不及10%,在素质相对较高的国有企业以及县以上集体企业的600万会计人员中,大学以上学历的也只有18.21%,有会计师资格的仅占8.45%,会计人员的素质可见一斑。

三、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有效性的策略

(一)重视企业内部审计,优化内部审计环境

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处于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企业所设定的目标是一个企业的各个组成部分共同努力的方向,而内部审计及内部控制组成要素则是为实现或达成该目标所必需的条件。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其他部分的主要力量,因而其在强化内部控制方面应当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企业高层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在监督、评价企业财务、企业经营情况、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完善治理结构等方面所发挥的审查、评价及促进作用。培育内部审计良好的工作环境,最终实现内部审计促进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作用。

(二)确保内部审计独立性,发挥对内服务的职能

要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监督、评价、服务等职能,首先确保内部审计地位的独立性。独立性原则是内部审计区别于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就不可能进行经常、及时、有效的经济监督。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关键是要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其独立性也需要得到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的承认与支持。无疑,调整理顺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合理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体制、确保内部审计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所在。

(三)拓宽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和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企业内部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上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也应从审查和监督向评价与服务方面拓展。内部审计也不应只局限于财务领域,而应扩展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必须先扩展自己的工作范围,熟悉企业业务流程的各个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把审计范围渗透到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决策制定等方方面面。不仅要做好事后控制,还要重视事前与事中控制,做到“防患于未然”,作为内控工具的内部审计只有将工作范围延伸到这三个阶段上,才能对内部控制的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注重实效性,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

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效性是指内部审计发挥职能作用的程度和取得的实际效果,主要包括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工作的效率、查处问题的充分性和层次性、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审计建议、审计决定被企业采纳和实施的程度和效果。内部审计部门要坚持量力而行、突出重点的审计工作方针,从企业实际、内部审计自身力量、队伍素质结构出发,选择企业当前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作为突破口,调整部署力量,加大审计力度,为企业高层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办事,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适当、评价适度。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主动,防范审计风险,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五)改进审计方法,规范审计程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企业中应用水平的提高,开展实时审计及事中审计已成为可能。改变目前以手工作业为主的审计方式,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在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审计监督与评价的能力。为此,要逐步实现审计中的五个转变:即从财务审计与制度基础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转变为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审计相结合;从手工审计逐步转变为计算机审计;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事前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非现场审计相结合。通过全过程的审查、监督与评价,找出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强化经营管理。

(六)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

众所周知,经济社会中的各种行为主要靠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来规范和制约,内部审计工作也不例外。从内部审计现状及未来发展角度分析,目前的规章、制度还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尚需在实践中紧密结合未来发展变化情况,并积极借鉴国外先进或成功的经验与做法,对之不断加以总结、改进和充实提高,以制定出较为适合我国国情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最终实现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职业化及国际化。

(七)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是实现审计工作实效性的基本保证,企业要通过择优引进、强化培训等各种方式,建设一支业务过硬、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内部审计队伍,以适应现代审计工作的需要。要开展好内部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扩展,熟悉国家的法令法规和经济改革的方针政策,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的知识,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另外,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扩展,通过提高应变能力和总体素质,来适应高层次管理审计工作的需要。

[1]刘文欢.内部审计由传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变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7,(04).

[2]邱丽霞.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J].公共事业财会,2007(02).

[3]许福荣.关于加任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探讨[J].公共事业财会,2007(02).

[4]陈丹萍、张文待.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趁势[J].审计月刊.2008,(09).

[5]白丽娟.加强内部管理审计提升内部审计职能[J].山西焦煤科技,2007,(6).

猜你喜欢

职能审计工作监督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职能与功能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夯实监督之基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