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护理学研究生专业课程资源共享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12-03-03姜安丽李芳芳吴蓓雯胡雁章雅青

军事护理 2012年10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护理学专业课程

姜安丽,李芳芳,吴蓓雯,胡雁,章雅青

(1.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 基础护理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2.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 中心实验室;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护理部,上海 200025;4.上海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上海 200032)

上海市护理学研究生专业课程资源共享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姜安丽1,李芳芳2,吴蓓雯3,胡雁4,章雅青3

(1.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 基础护理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2.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 中心实验室;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护理部,上海 200025;4.上海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上海 200032)

目的解决上海市护理学研究生专业课程资源不足和利用不全并存的现实问题。方法运用行动研究等方法,采取多校合作方式构建护理学研究生专业课程资源共享体系,并通过三轮教学运行验证该课程共享体系。结果该课程共享体系提高了各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度,优化了共享院校的课程配置,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密切了共享院校的学术关系。结论共享课程体系可有效集中区域内护理学专业优势教育资源,减少共享院校课程建设的重复投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完善上海市护理学研究生专业课程体系。

护理学;研究生;课程资源;共享

[Nurs J Chin PLA,2012,29(10A):64-66]

我国护理学专业研究生教育起步晚,但发展快,导致不少院校课程建设相对滞后,难以满足研究生教育需求[1]。为此,2008年由我校领衔,联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三所学校护理学院开展了护理学研究生专业课程资源共享体系构建的行动研究,历时3年,初步构建了以大学专业联盟为基础的区域性护理学研究生专业课程资源共享体系[2](以下简称课程共享体系),并通过3轮教学实施,验证其效果显著,社会效益良好。现将研究成果报告如下,以期为国内推行高等护理教育资源共享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1 理论基础

资源共享是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理性选择,也是当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培养学科精英人才的研究生教育的高成本特质决定资源共享是其降低成本、提高效能的最有效途径。课程资源的高成本性、发展的渐进性和应用的开放性,以及对学生培养质量影响的直接性决定了共享是提高其配置效率的最佳方式。共享不仅能够借助现有课程的调整和优化缓解课程供给不足的压力,而且能够改变课程资源的供给模式和消费主体,对进一步增加课程资源供给产生有效激励[3-7]。

2 过程与方法

2.1 理论研究阶段 运用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方法,较全面地考察了近30年国内外高等教育资源,特别是高等护理教育资源共享相关主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确认课程资源共享是最具发展前景和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益的有效途径[2-3],比较和分析了国外较著名的学区间合作的三个层次的模式(服务模式、经济模式和系统模式)[5],提炼出互补、互利、效率、权利、协调、和谐、竞争、公平、信任九大要素作为课程共享平台建立和维持的支撑要素。

2.2 调查研究阶段 运用调查研究法,对纳入课程资源共享的三所院校全部在读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资源满意度及共享意愿进行了调查,确认即使是本市知名护理院校同样存在课程资源不能满足研究生学习需求的困扰(38%),研究生跨 校 选 课 意 愿 强 烈 (93%)[8-9];确 认 构 建 区 域 内课程资源共享体系具有很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同时发现,院校间距离、课程排课时间、班级规模等因素是影响研究生参与共享课程学习的主要因素。这提示在课程资源共享体系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筛选适合需求的课程、科学合理地排课和建立互动良好的网络课程,采取多样化的共享方式。

2.3 课程共享体系构建阶段

2.3.1 组织建设 (1)建立合作院校共享课程管理委员会,与校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沟通协调,签订合作院校共享课程协议。建立专家会议制度,讨论确定共享课程选择标准,制定共享课程基本管理制度和运行流程,为课题计划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组织和管理保障。(2)建立共享课程管理办公室,负责协调课程共享体系具体实施和处理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

2.3.2 资源建设 梳理各研究方向应学习的专业课程,理清共享院校护理学研究生专业课程交叉和互补状况;依据共享院校研究生对课程资源的需求情况和拟定的共享课程标准,筛选首批5门护理学专业共享课程(表1)。遵循和谐、自愿、公平、互利的合作原则,协调合作院校共享课程负责人按照既定的规格和要求制作完成首批5门共享课程网络资源项目内容。

2.3.3 制度建设 共享院校业务主管和共享课程负责人共同研讨制定共享课程配套管理制度,包括(1)校际共享课程资源组织管理制度,确定共享单位的权利和义务、管理机构设置、共享课程教学管理等。(2)校际护理学专业共享课程选课制度,制定相应的选课程序、学分认定方式,协同各院校教学时间安排,避免发生选课冲突。(3)共享课程建设标准和课程纳入标准,并建立课程实施过程评价标准,为院校间学分互换和课程互认提供基础。(4)网络平台管理制度:确定网络课程资源共享单位的权利和职责以及资源管理方法。

表1 5门共享课程一般情况

2.3.4 平台建设 开发护理学研究生网络教学平台,由主讲教师授权,将5门共享课程资源按完全共享、部分共享两个级别全部转换为网络共享形式,发挥网上学习、校际沟通、师生交流功能。

2.4 实证研究阶段 自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完成课程共享体系的首轮运行。运行前,编印课程共享说明手册,分发共享院校所有导师及在校研究生以指导选课。三所院校共有护理学专业研究生67人次参加了非本校共享课程的学习。运行中,采集运行过程中的各类资料;并通过专家会议法讨论、分析体系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理清影响体系运转的各种因素;采取质性访谈法,获取共享体系运行效果证据。

3 讨论

3.1 课程共享体系解决了专业研究生课程资源不足和浪费并存的问题 自2009年9月至2012年6月,课程共享体系已在三所合作院校循环运行了3轮。24名课程教师完成了598学时共享课程的教学任务,三所合作院校共有180人次研究生选择并完成了外校共享课程的学习。实践证明,护理学研究生专业课程资源共享体系充分挖掘区域内院校的教学潜力和优质教学资源,解决了各合作院校先前面临的一方面因课程资源少,不能满足研究生选课需求,而另一方面又因研究生数量少,选课人数不足,导致部分课程面临停课的困境。参加共享课程的学生反馈,共享课程学习满足了他们不同研究方向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需求[2]。

3.2 课程共享体系提高了优质课程资源的利用度共享课程体系改变了传统课程资源供给模式,提高了三校现有课程的配置效率和优质课程资源的利用度,较好地规避了研究生课程建设成本高、周期长、利用度低的问题;减少了各院校课程的重复建设、重复投入,有效提高了现有课程建设的整体水平,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善了上海市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这一效果使得一些先前对课程共享不感兴趣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态度,从不积极、不参与到主动要求加入共享课程、自愿无偿为共享课程管理服务[2]。

3.3 课程共享体系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参与共享的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2个特点:一是学生来自合作院校,非原先本校学生。外校学生选课除对课程知识的需求外,很重要的一个驱动因素是慕教师盛名而来,因为共享课程的主讲教师大多是本地学术界较有名望的老师。二是共享课程上课学生数远远多于非共享课程。这些特点对参与课程的师生均构成了良好的激励因素。对学生而言,不同学校学生共同学习,激发了各校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形成积极向上、良性竞争的班级学习氛围,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对教师而言,由于选课学生的增加,以及多校的学生同堂听课,不仅激发了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和上课的兴奋性,而且任课教师顾及课程和学术声誉,纷纷加强了课程的教学设计,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备课,从而使得共享课程教学质量达到很高水平[2]。

3.4 课程共享体系催生进步、开放的学科文化 三轮教学实践的运行,带给我们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启迪,即参与共享课程体系研究和实践的教师和学生均获得了课程所给予的知识和技术以外的收获。在我们对参与学习的研究生访谈中,几乎所有的研究生都反映了这样一种感受:课程共享体系不仅仅使他们学到了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更让他们看重的收获是因为这个平台,他们有机会领略了各校护理学专业名师的教学风采,提升了对护理学专业的积极情感;提供了不同学校学生间沟通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获得了一批优秀的志同道合的学习同伴;各校特有的校园文化、教学风格,以及研究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也成为隐性课程资源,使他们大获裨益。而参与共享课程教学的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通过共享课程的建设过程,进一步密切了参与院校之间的学术关系,形成了和谐、默契、合作、共赢的良好学术环境和宽容、开放、进步的学科文化[10]。

3.5 课程共享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必要的支撑条件 课程共享体系经过3年的运行,目前运行良好,深受研究生的欢迎与赞誉。然而,实践经验证明,课程共享体系的成功构建并达到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具备或创造必要的支撑条件,包括(1)强有力的推动者和对护理教育的奉献精神;(2)参与院校间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3)合作院校具有各自独立的学术特质和互补的学术资源;(4)合理的制度保障;(5)有效的沟通渠道;(6)完善的实施规划;(7)相关管理部门的支持和各成员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8)合作院校的实际利益分配合理,达到互惠、互利。

4 小结

本项研究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资源建设、平台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构建了以学分互换和课程共建为提供方式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学专业课程资源共享体系,有效提高了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度,促进区域内学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为本市培养国内一流的护理专业高端人才打造了良好的学术环境,为教育资源配置相对较少的小学科、弱专业提供了一个可借鉴、可复制的低成本、高效益的教学资源共享模式。

[1]李芳芳.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资源共享体系的构建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2.

[2]李芳芳,姜安丽,顾申.护理专业教育资源共享的方式--大学联盟及其方式[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7A):990-992.

[3]UNESCO.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a model for sharing.[EB/OL].[2008-05-19].http://www.unesco.org/iiep/virtualuniversity/forumsfiche.php?queryforumspages id=12.

[4]Leigh B.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practices[J].TESL,2008,11(4):1-19.

[5]刘扬,高洪源.美国教育资源共享的经验及其启示——休斯的理论观点[J].外国教育,2005,32(7):69-72.

[6]赵媛,王娟.基于教育资源共享的区域教学联合体建设[J].江苏高教,2006(5):60-62.

[7]西广明.效率视界的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背景及理论支撑[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3):10-13,24.

[8]李芳芳,姜安丽.护理学研究生对专业课程资源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1,25(6B):1524-1525.

[9]李芳芳,姜安丽.护理学研究生对专业课程资源共享的意愿[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2B):1912-1914.

[10]孙菲,储静,曾友燕,等.提高培养质量,加强护理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管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7A):73-74.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Nursing Postgraduates'Professional Curriculum Resources Sharing System in Shanghai

JIANG An-li1,LI Fang-fang2,WU Bei-wen3,HU Yan4,ZHANG Ya-qing3(1.Department of Fundamental Nursing,Nursing School,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2.Central Lab,Nursing School,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3.Nursing Department,Affiliated Ruijin Hospital of Medical School,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025,China;4.Nursing School,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2,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solutions to the deficiency of nursing graduates'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its insufficient utilization.Methods Theoretical study,survey and action research were carried out to construct the sharing system of nursing graduates'curriculum resources by the cooperation of several schools.And its outcomes were verified through three rounds of teaching operation.Results This sharing system improved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excellent teaching resources in different schools,optimized the course arrangement for sharing schools,enhanced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promoted their academic relationships.Conclusion This sharing system can effectively pool the regional excellent nursing teaching resources,reduce the duplicating investment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Shanghai nursing graduates'curriculum system in a relatively short period.

nursing;postgraduate;curriculum resources;sharing

R47;R197.323

A

1008-9993(2012)10A-0064-03

2012-04-28

2012-08-02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市级项目(B08063);第二军医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重大项目(JYA2008004)

姜安丽,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护理教育工作

郁晓路)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护理学专业课程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