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历史文脉延续的城市商务中心区规划设计

2012-02-28杨大伟

山西建筑 2012年27期
关键词:商务中心陇县文脉

杨大伟 黄 薇

(1.西安工业大学,陕西西安 710032;2.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0 引言

商务中心区,又称为中央商务区(英文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最早由美国规划师提出,并在全球得到推广的一种新型规划模式[1-3]。商务中心区规划是对当前传统规划的一种提升,是借助规划之力,将区域品质、文化、内涵、建设等都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空间感的国家而言,正如芒福德所说,城市,应当代表其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规划中)只有坚持这种文化内涵,才能形成具有生命力的城市规划[4]。因此,在实践的规划过程中,我们将规划理念与当地的历史空间、历史场所相结合,形成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生命力的“本地规划”(Local Planning)[5],才是对当地文化、历史、自然的尊重。

1 规划区简介

陇县因处陇山山脉的东部而得名。陇县历史悠久,远在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期,先民就在千河谷地繁衍生息。《禹贡》载,为雍州之域。商为矢国领地,周为秦非子驻地,是秦人重要的发祥地。始皇26年为“汧邑”,汉高祖元年改邑为“县”,置陇关,故有“秦都陇关”之称。后历经多个朝代的变迁,均保持陇县之名。

陇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西部的陇山东麓,地理坐标界于东经106°26'32″~107°8'17″,北纬34°35'17″~35°6'45″之间。陇县地处陕甘交界,地理位置险要,自古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丝绸之路”横穿全县[6]。本次规划区位于县城东侧,南临宝平公路,北靠二郎山和高速公路,西与县城隔千河、水银河相望。地理环境非常优越(见图1)。

2 规划设计构思

经过对陇县历史文化的梳理,自然环境的认真考察,中国山水文化的认真研究,在设计组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将这次规划的设计指导思想最终确定为:历史为基,山水为实,尊重自然,面向未来。

2.1 历史为基

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血脉和灵魂,从建设特色城市的角度出发,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规划可以说是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强化城市文化根基、延续城市文脉的基石[7]。因此,在规划的过程中,只有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正确认识城市的历史文化继承与现实发展之间的关系,正确把握城市的文化发展脉络和城市文化品位的关系,才能科学有效的把城市规划做好,才能真正有助于提升城市物质文化品质以及城市精神风貌,从而塑造独特的城市形象。

2.2 山水为实

山水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不管是古代城市选址中关于山水文化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论述,还是以陶渊明为代表的田园诗人关于山水的描述,都说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对于山水文化的强烈喜好。特别是近代,随着钱学森老先生“山水城市”[8]提法的推出,山水作为城市的景观背景和自然小环境的改善因素,被越来越多的规划所认可。因此,规划中,应强调区域周边山水环境与设计环境的关系,使设计能够融入周围环境之中,才能有效保证设计的可持续性和连续性。

2.3 尊重自然

自然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只有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尊重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切实做到尊重自然,在规划中做到物质空间和自然空间融为一体,才能科学有效的实现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中,尊重河流、水系、地形的变化和脉络,将自然和生态引入设计中,使其形成丰富的变化形态。

2.4 面向未来

规划应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合理利用城市空间资源,创造具有科学价值观的新型的物质空间体系,使其能够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在今后长期的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出现“开倒车”的现象,节约社会经济成本。

3 设计特色

3.1 历史文化与现实设计交融

根据《陇县志》等资料的记载,我们认为陇县的文化可分为两大类,即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9]。物质文化类型主要包括“秦都汉关”边塞文化、“千年府衙”政治文化及“龙门道观”宗教文化这三种类型,分别代表了陇县在过去从属的政治社会地位及人们的精神寄托;非物质文化类型主要包括先秦历史思想文化和陇县社火等民俗文化,这两种文化分别代表了深层次文化品位及大众型文化娱乐的文化需求。因此,在现实物质空间设计中,就要为这些历史文化内涵设置合适的物质载体和物质表达,形成有机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空间。

3.2 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共生

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是一对相互矛盾的共生体,其在城市发展、开发的过程中时时刻刻影响城市的进程。因此,规划中应合理有效的处理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之间的关系,使自然环境得以完整的保存,创造可持续的环境理念。规划中,在体现运用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生态优先、保护水系的理念的同时,更充分注重利用原有的自然地貌,将二郎山作为整个规划区的自然背景及景观对景,将千河和水银河作为区域的生态河流,且将自然要素、园林小品、水域等作为构筑空间的方法,形成有机的、可持续发展的物质空间。

3.3 商务空间与开放空间并重

本区域在上层次控规中被要求为商务中心区,其综合属性为商务办公为主,兼有居住、商贸、交通等功能。然而,正如同J·Jacobs所言一样,城市的活力主要来源于它的多样性,街道和开放空间才是城市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10]。因此,在规划中,应做到将实体的商务、办公空间和虚体的广场、绿化空间结合起来,既有虚实相应的变化,又有刚柔相济的辩证统一。这样才能使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的载体。

4 规划设计布局

4.1 布局综述

规划依托千河形成的生态景观发展轴线,沿江向西舒展,针对生态景观轴的特点进行组织布局用地,形成虚实结合、高低错落、富于变化的城市空间景观环境。

本次规划沿宝干公路两侧集中设置集旅游、文化设施、市民中心、商业金融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新区中心,中心采用集中成片布局形式,有利于满足新区中心的多功能综合要求,而且易于形成内部完整的步行系统,符合时代发展。

沿北环路以南,二郎山正下方布置本次规划的重点,即行政中心,布局采用中国传统的方正布局性质,以“左青龙、右白虎”为布局理念,以府衙文化为基本点,以高台建筑为基础,布局五栋建筑物,突出中间的主楼,配合周边的副楼,形成一个完整的布局结构(见图1,图2)。

图1 中心区鸟瞰图

4.2 规划结构

本次规划形成“一核心,三轴线”的规划结构。一中心,就是以行政办公中心和秦风广场为中心的行政中心。三轴线,主要指两根横轴和一根纵轴。以新旧宝平公路为横轴,体现陇县过去,现在和未来不断提升的发展水平。以行政中心为纵轴,重点体现陇县的历史文化(见图3)。

图2 总平面图

图3 规划结构图

4.3 规划功能

本次规划形成六大片区的空间功能,因地制宜的布置行政空间、商业空间及景观生态空间。行政中心,位于布局中间,面朝千河,背靠二郎山,因天时,就地利。商业片区,布局商业及二类居住,有效配合行政中心的发展。陇州广场,对本区域的历史文化发展提供支持。第二高中,提供教育支持。湿地公园,提供休闲生态活动及绿肺功能。二郎山公园,提供文脉的延伸和历史文化继承功能。六大片区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功能体(见图4)。

图4 规划功能图

4.4 规划文脉

形成一心三轴五片区的规划文脉。一心,行政中心,是历史文脉的重要展示。三轴,以纵轴为主要载体,以横轴为重要支撑。五片区,重点展示生态文化、宗教文化、商业文化、教育文化和历史文化(见图5)。

图5 规划文脉图

5 结语

城市商务中心的规划和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社会工程,在规划中如何融入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和自然特色,从而形成具有当地风格和意识形态的“本地规划”也并非易事,这些都需要在长期有效的规划过程中仔细研究,认真揣摩。笔者通过对陇县东部商务中心规划的实践活动,希望找到解决规划中“千城一面”问题的钥匙,使城市能够传承自身的文化观和价值观,使我们的城市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

[1] 刘玉萍.浅谈城市商务中心区规划[J].大众科技,2009(1):183-188.

[2] 张铁军.北京商务中心区综合规划[J].北京规划建设,2002 (2):56-61.

[3] 俞孔坚,刘向军,凌世红,等.城市设计彰显生态与人文精神[J].城市规划,2010(7):87-96.

[4]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倪文彦,宋峻岭,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5] 曲凌雁.更新、再生与复兴——英国1960年以来城市政策方向变迁[J].国际城市规划,2011(1):59-65.

[6] 陇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陇县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7] 高春菊.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人文根基[J].理论观察,2011(6):144-145.

[8] 钱学森.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建山水城市[J].城市规划,1993 (3):19.

[9] 刘 雪.文化分类问题研究综述[J].岱宗学刊,2006(12):9-11.

[10] 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金衡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商务中心陇县文脉
陕西省陇县:远程教育成就“养鸡大王”致富梦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泥中打过“滚儿”更识乡村“味儿”——陇县“怀才”青年得遇广阔天地
陇县原子头M56金代大定二十四年买地券校释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三大独立空间,满足多场景应用 徐州苏宁凯悦商务中心智能案例
陇县社火
设立商务与旅游服务中心实训基地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