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石田梅岩的神儒佛思想

2012-02-15李莹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儒教知性商人

李莹

(广东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080)

试论石田梅岩的神儒佛思想

李莹

(广东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080)

石田梅岩被尊为“石门心学”的始祖。他的思想构成不是全盘接收神儒佛三教的思想,而是融合三教,并在这基础上有所扬弃,以提出独特的“商人道”思想。神道的“正直”、儒教的“诚实”、佛教的“慈悲”都是共通之“心”,“知心”是梅岩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他的伦理思想体系为当时处于社会地位末端的商人提供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提高了商人的责任意识,影响甚大。

石门心学;神教;儒教;佛教;商人道

“石门心学”①的始祖石田梅岩(1685-1744)登场的江户时代,町人阶级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具备了实力。自然经济和货币经济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以农业生产为基础,武士和农民为主体的德川封建社会基础的动摇。八代将军德川吉宗为了应付事态发展,巩固幕藩体制,断然实行了享保改革(1716-1745)。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石田梅岩基于长期的町人生活体验,建立起“石门心学”,肯定町人的道德主体性,建构起町人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伦理思想体系。在日本思想史学界被称为“町人哲学”或“商人哲学”。与江户时代其他思想家及儒学者相比,梅岩的著作很少。理解梅岩的思想,主要考察其两部著作《都鄙问答》和《俭约齐家论》,以及弟子们记载的《石田先生语录》。尤其是《都鄙问答》,根据其每天回答人们的疑问所作的粗略手稿写成的,包含了有关梅岩哲学思想的大部分,一直作为“石门心学”的经典著作流传于世。正确评价其在思想史的重要意义,首先就是要研究其著作中所反映的神儒佛思想。

一、梅岩与神道的关系

石田梅岩强调天照大神是日本的祖先,对天照大神的崇拜是日本人的根本信仰。“吾朝神明,受之伊奘诺尊、伊奘册尊,由日月星辰至万物皆主宰,缘无余地,遂为唯一,谓之神国也。与唐土不同,吾朝继太神宫之末,立为御位。遂奉天照太神宫为宗庙。因其为一天之君之祖先,谓之“参宫”,天下万民悉尽参拜。唐土并无此例。”“至儒道佛道老子庄子,可尽用辅助吾国。奉日本宗庙天照皇太神宫为宗源,予皇大神宫御宝敕,拂世间之杂,寻一心之法,合天神之命。”[1]402,461梅岩从国体观念上,区分日本与中国的不同,根本信仰是天照大神,应尊日本天照皇太神宫为宗源,而儒佛老庄等思想只是辅助之用。

梅岩还把神道教中的“正直”概念导入到心学之中。“凡生贵则应贵,贱则应贱,町家应称町家相应的名,称呼相应的名字则为正直。”“皇太神宫之宝敕曰:谋计虽可得眼前之利,但必受神罚。正直虽一时难以得私利,终会蒙日月之怜。”[2]27,30刘金才指出:“梅岩不仅利用神道权威使‘正直’具有了神圣性,而且也使‘正直’具有了‘利益性’。”[3]173

“正直”作为神道教的道德,常常被看作是一种“清明心”、“净明心”、“明净正直之心”等否定私心私欲的高尚德行。不过梅岩心学思想中的“正直”已经超越了神道的解释,而具有石门心学的独特性。“天降生民,万民乃天之子。故人乃一个小天地。此小天地,原本无私欲也。因此,吾物为吾物,他物为他物,贷物要收,借物要还,毫无私欲,此乃正直也。若行此正直,世间和谐一统,四海之内皆兄弟。”[2]27-28既从经济主义角度主张尊重所有关系和借贷关系。又从人道主义角度主张摒除私欲,“四海之内皆兄弟”。

同时他也提出了“俭约”也是“正直”的观点。“四民之俭约焉能其他乎?俭约,无谓其他,乃天生之正直也。”[2]27把行为标准的“俭约”和道德标准的“正直”相提并论,不仅是对当时商人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顺应了当时享保改革所提倡的俭约的要求。

二、梅岩与儒教的关系

虽然神道思想反映了石田梅岩思想中的基本立场,但梅岩的思想主体却是儒学。美国学者贝拉直言“不能说梅岩的教义根本上就是神道的。毋宁说儒教可能对他的思想产生过最大的影响”。[4]175在《都鄙问答》中多处引用儒教经典,如《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书》等,以及朱子学的《朱子语录》、《性理大全》等。

首先,梅岩思想的出发点“知心”和“知性”,就是来源于孟子的“尽其心者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孟子·尽心上》)梅岩曾阐述自己的观点:“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因之,又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性为天地人之体也。神儒佛所悟之心一也,无论以何法悟得,皆为吾心也。”[1]458此处的“性”乃“天地人之体”,而且,紧接着说的“神儒佛所悟之心一也”,无论以何法悟得,“皆为吾心”,可以看出,梅岩所说的“心”与“性”基本上没有区别。“知心”、“知性”即天人合一。“尽心知性,知性则知天。知天乃学问之初。知天则事理自明。”[1]445可见,“知心”、“知性”后便可“知天”,才能够顺其自然行事。梅岩多次用孟子的“尽心知性”来申明自己的观点。

其次,梅岩在“知心”、“知性”、“知天”的基础之上,又提出了有名的“形即心”的学说。“人者,原来之心虽同,然小人为七情所蔽昧,以为圣人之知由外索而得之,昧而生疑。实应以原来之形为心,形即心也。……蛙恐蛇,非老蛙曾教子蛙,蛇将食汝,汝应畏之,乃子蛙学而习之后,渐晓之。即生为蛙形必恐蛇,此乃形即心也。……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所谓践形,行五伦之道是也。不能者,为小人也。畜类鸟类无私心,反易践形。”[1]451梅岩认为,正是因为世界万物皆由其“形”体现其“心”,世界才能循其规则,万物才能生生不息。人本来都是相同的,但是“小人”的“心”为“七情所蔽昧”,不是自然地对待世界之物,不能原本地反映世界之物。 而像“蛙恐蛇”,是蛙具备了蛙的“形”而表现出的“天性”,此“畜类鸟类”未添加任何人为思索的“私心”,遵守“由形之心”,所以能够忠实自己的“天性”,忠实地践自己的形。人应该摒除物欲和私利,进入没有私心的状态,以纯朴地反映自然,顺应各自之“形”,具备相应的“心”,忠实地“践形”,行“五伦之道”。加藤周一评价梅岩所谓之“心”,一是“无私”,消极地说是禁欲主义,积极地说是自我牺牲。禁欲主义的表现是“俭约”;自我牺牲的“忠孝”则包含绝对服从的伦理。二是天地万物一体之心,即“形即心”。“形即心”,则“知分知足”,尊重上下关系,精于家业,正直勤勉。[5]148

由此,梅岩推衍出自己独特的“商人道”理论。“形色天性也,有形即有则。松为绿,花为红,士为士。农为农,商为商,若于职分之外有非分之望,则为以有心违无心之天也。违天即违天命也。吾人若能从天命,尽职分,即可达心不为动之境界。”[6]62天生万物皆有其“形”,作为人之“形”的士农工商,是受之“天命之职分”。受之天命的士农工商应该遵循天命,各尽其职。虽然各自的“形”即“职分”内容有所不同,但行的“道”则完全相同。“士农工商者,助成天下之治也。四民有缺,则无以为助。治理四民,乃君之职也;佐助君主,则四民之职分。士者,原本有位之臣;农人,草莽之臣;工商,市井之臣。为臣者侍佐君主,乃为臣之道,商人买卖者,乃佐助天下也。工匠得工钱,乃工之禄也;农人耕作收获,亦同士之俸禄。获买卖之利乃商人之道。……商人之买卖之利与士之禄同。天下万民,若无产业,以何立之?商人买卖之利,乃天下御准之禄。”[1]426-427作为臣的资格,士农工商立场平等,每个职分都很重要。梅岩通过把商人比作臣,把利益等同于士之俸禄的方法,予商人的职业以及由此产生的利益以道德上的合法性。

但是,梅岩的思想并不是全盘接收儒学,而是在儒学的基础上有所扬弃。他在职分平等论的基础上,梅岩针对当时贱商、抑商和商业无用论的思潮,首先提出了和儒教“贵农贱商”不同的思想,肯定了商人商业有用论。这种观点对提高商人的责任意识,以及肯定商业的社会价值和作用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正如前所说“商人买卖者,乃佐助天下也。……商人买卖之利,乃天下御准之禄。”梅岩把商人的买卖,提高到了神圣职业的地位。其次,儒教提倡“重义轻利”,常说商人“见利忘义”,而梅岩则带着不同的观点。梅岩所提倡的商人道思想,把正当的利润和利欲分开,承认商人应得的利润是劳动所得,批判只顾个人聚敛财富,无视天下民众的贪婪商人。“当守御法敬谨自身,虽为商人,倘不知圣人之道,虽储金银,乃为不义之金银,当至断子绝孙也。如诚爱子孙,当学道而致荣。”[1]391学道,即学圣人之道,要赢利也要守道。商人必须要正直,当获得正当利益时,就会导致繁荣,而获得非正当利益时会导致败落。

三、梅岩与佛教的关系

梅岩43岁时拜小栗了云为师。他开始废寝忘食冥思苦想,并从了云先生那里受到了佛教的教谕。

梅岩讲述了他的“开悟”体验。“或时,吾正在故乡,正月上旬有事出门之际,忽得以开悟。其时,仰看鸟在空中飞,俯瞰鱼在渊里跃。自身似一丝不挂,自性为天地万物之亲,喜悦诚可大也。……先生训谕道,汝所见乃不应有之也。如盲人摸象,或摸鼻,或摸足,或摸尾,而不见象之整体。觉自性为万物之亲,则尚有目在。弃自性之目后方可谓之性也。速弃目再来。……或时,夜半之际,吾卧于草上,而不知夜已尽晓,忽闻后森林中,雀鸣声起,吾觉腹似大海,静如青天。其时,雀声如鹈鹕分水潜入风平浪静之大海。吾忽得弃自性见识之见,得弃尽吞山河之心。吾犹如白玉之赤子,心归于悄然。”[6]55当梅岩向先生报告第一次“开悟”的体验时,了云先生采用的是一种禅宗式的教训方式。再次昼夜冥想,终于达到了第二次“开悟”,完成“知性”的修行。

梅岩通过禅宗式的修行,以“顿悟”的方式,到达“知性”的境界。而后来的弟子们大多也是以“顿悟”的方式获得“知性”的体验。但是,梅岩主张人们的修行,不需要像传统佛教的禅定修炼,隐遁到深山老林荒芜人迹之地,也不需要像儒家静坐,尽量摆脱世俗事务的纠缠,而是只需要退避到店堂背后即可,强调每天勤俭节约,努力献身工作就是最好的修炼。

“慈悲佛与神、圣人之心为三宝,慈悲和正直皆吾身所发之光”[6]89梅岩肯定佛教的慈悲之心和神道教的正直一样,都是人的修心养性不可缺少的东西。但是梅岩对于佛教欠缺世俗社会伦理思想的一面持有批判的态度。“儒以仁义礼智信之五常,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五伦为天道,以达天人一致。佛家不立五常五伦之道,此与儒不同,因称为异端。”“受五戒之身如何行政及断罪杀人。又,不杀则不能立政之道。无刑罚,则政将如何?”[1]454,457可见,梅岩的思想主体构造还是儒教。梅岩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非儒教不可。只靠佛教的慈悲,难以处罚罪人以死刑,则天下的政治必将大乱。“入世”的儒教思想,优于“出世”的佛教思想。

梅岩与一位禅僧谈及有关杀生问题的对话中也反映出他的伦理思想的取向。禅僧主张禁止杀生,但梅岩告诉他说,那是小乘的原则,而非大乘的原则,许多僧侣尤其禅僧都杀生。禅僧认为,很明显那是佛法,而且也是儒教的教义,即儒教的仁德。梅岩回答说,仁是作为慈爱之德,即没有私心。抛弃自我是佛教的主要教义之一。有些东西是必须清除的。以便其他东西能够奋争生存,这就是世间的法则。也即弱肉强食。“贵者食贱者乃天之道。”[1]404这段对话,梅岩运用了自然法则和消灭私心的教旨来支持其观点,同时也把无私献身的观念进行强化。

梅岩的思想融合了各种学说,主要的是神儒佛三教的思想。虽然从哲学思想来看,神道教的思想影响显得毫无意义,但是神道作为日本民族宗教,梅岩还是将其放在首位。并且导入“正直”这一概念。梅岩思想的主体是儒学思想,虽然多次表明“知心”、“知性”、“形即心”的天人合一思想,但是他打破了儒学“贵农贱商”、“重义轻利”的传统意识,提出商人有用论和商人正直取利的思想。王家骅评价说:“事实上是儒学的变质。”[7]250不可否认地,这种折衷的儒学,肯定町人的道德主体性,对町人为主的平民阶层主体意识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建构起了町人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伦理思想体系。梅岩把佛教纳入自己的学说之中,主张“顿悟”和肯定佛教的“慈悲”,但并非全盘吸收。他更加主张儒家的“入世”思想,更加提倡以儒治国,但是这种批判是比较温和的。因为在他看来神道的“正直”、儒教的“诚实”、佛教的“慈悲”,皆为相同之物,犹如金、银、铜三种货币一样[2]89,对于人的修心养性都是不可缺少的东西。梅岩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日常生活之事进行“人格修行”。神儒佛三教思想统一,而非三教背道而论,追求共通之“心”,进行人格培养。武士像武士,农民像农民,商人像商人,各自在自己所在的道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归根结底,他并没有批判社会构造——武士独裁的身份制及家长制的家族构造。他所强调的就是“吾教之所教,是旨在向商人教授商人之道。并非旨在教授一切士农工。”[1]427

石田梅岩去世后,弟子们继承了他的学说,通过通俗易懂地宣讲梅岩的说教,将心学思想及町人伦理,很快地向广大民众特别是广大町人传播,以致使其最后发展为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教化运动——心学运动。由于梅岩的思想偏向实践性,教化性,不可避免地被认为理论的不严谨性,甚至后期还有被幕府所利用来进行教化民众等之嫌,但不能否认其在思想史、经济史上所发挥的作用。平石直昭评价说,梅岩思想独自性的表现于,他树立了普遍性的“道”的原理,并使“商人之道”、“农民之道”等身份相关的规范从属于这个原理之下。[8]83这对梅岩的社会意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尊重。

注释:

①“石门心学”并不是梅岩自己定义的,而是弟子后来命名的。“心学”是儒教词语。

[1]石田梅岩.都鄙问答[G]//小高敏郎.近世思想家文集.东京:岩波书店,1966.

[2]石田梅岩.俭约齐家论[G]//柴田实.石门心学(日本思想史大系42).东京:岩波书店,1971.

[3]刘金才.町人伦理思想研究——日本近代化动因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贝拉.德川宗教:现代日本的文化渊源[M].王晓山,戴茸,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

[5]加藤周一.日本文学史序说下[M].东京:筑摩书房,1980.

[6]柴田实.石田先生语录[G]//石门心学(日本思想史大系42).东京:岩波书店,1971.

[7]王家骅.日中儒学的比较[M].东京:六兴出版,1988.

[8]平石直昭.日本政治思想史[M].东京:放松大学教育振兴会,2001.

(责任编辑:品风)

On Ishida Baigan's Shinto,Confucian and Buddhist Thoughts

LI Y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Guangdong 510080,China)

Ishida Baigan was respected as the grandfather of"Sekimon Shigaku".Rather than totally taking over Shinto,Confucian and Buddhist thoughts,he merged the three ones.And after careful development and discarding,he brought up the distinctive"merchant doctrine"."Integrity"of Shinto,"Honesty"of Confucianism and"Benevolence"of Buddhism share the same intention,which also was Baigan's ultimate goal.Baigan's ethic thoughts are highly appraised,which had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businessmen with lowest social class at that time,provided them with the code of ethics and standard of conduct and enhanced their responsibility sense.

Sekimon Shigaku;Shinto;Confucianism;Buddhism;merchant doctrine

B313.2

A

1008—7974(2012)07—0072—03

广东工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石田梅岩的哲学思想研究”课题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405115015

2012—03—20

李 莹(1979-),女,广东省梅州市人,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儒教知性商人
言而无信的商人
荀子知性思想初探
威尼斯商人
知性优雅
我所见识的印度商人
明治初期“立身出世思想”强大影响力管窥
儒教的牺牲者和守护者
A List of Commonly Used Chinese Characters for Three Nations Jointly Issued
露也露的知性优雅
从“以意逆志”到“知性知天”——孟子认知方法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