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国史记》国王及相关人物诞生神话研究

2012-02-15李春祥徐星华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新罗高句丽史记

李春祥,徐星华

(1.通化师范学院 历史与地理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2.通化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吉林 通化 134002)

《三国史记》国王及相关人物诞生神话研究

李春祥1,徐星华2

(1.通化师范学院 历史与地理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2.通化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吉林 通化 134002)

《三国史记》中记载了一些关于新罗、高句丽国王以及大臣诞生的神话传说,其中有卵生神话、日光所照神话、星光所照神话、龙生神话、小椟所生神话等。对于这些神话传说,迄今为止有许多中外学者展开了深入的探讨,观点亦不尽相同。其中探讨比较多的是关于三国卵生神话传说,尤其是高句丽王朱蒙的卵生神话,因而拟在目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三国史记》中有关国王和相关人物的诞生神话做进一步探讨。

《三国史记》;新罗;高句丽;百济;卵生;神话

1145年,高丽史家金富轼奉高丽仁宗 (1122-1146年在位)之命,撰修《三国史记》。在撰修过程中,金富轼采录了《尚书》、《春秋》、《左传》、《孟子》、《史记》、《汉书》、《后汉书》、《晋书》、《南齐书》、《梁书》、《魏书》、《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册府元龟》、《通典》、《古今郡国志》、《风俗通》、《括地志》等中国古代典籍,同时还参照 《三韩古记》、《海东古记》、《新罗古记》、《新罗古事》、《帝王年代历》、《鸾郎碑文》、《崔致远文集》、《花郎世纪》、《鸡林杂传》、《海东高僧传》、《乐本》、《金庾信碑文》、《庄义寺齐碑文》、《三郎寺碑文》等朝鲜古籍。在《三国史记》中,有一些关于新罗王、高句丽王和新罗王妃、新罗王养子诞生的神话传说,这些相关人物的诞生神话是中国古代相关神话的传承和发展,对于这些神话传说的研究,应该放在中国古典神话传说的范畴当中,由此才能厘清《三国史记》中诸王及相关人物诞生神话的历史脉络,追本溯源,方能还历史以本来面貌。

一、《三国史记》中国王及相关人物诞生神话的记载

《三国史记》中记载了3个新罗王、1个新罗王妃、1个新罗王养子、1个高句丽王的诞生神话。其中新罗始祖赫居世居西干、新罗王脱解尼师今、高句丽始祖朱蒙王为卵生神话人物,新罗始祖赫居世居西干之妃为龙之右肋所诞,新罗儒礼尼师今为星光照射其母而诞,新罗脱解尼师今之养子阏智为金色小椟所诞,其史料记载大体如下:

新罗始祖赫居世居西干:“姓朴氏,讳赫居世……先是,朝鲜遗民分居山谷之间为六村:一曰阏川杨山村,二曰突山高墟村……六曰明活山高耶村,是为辰韩六部。高墟村长苏伐公,望杨山麓萝井傍林间,有马跪而嘶,则往观之,忽不见马,只有大卵。剖之,有婴儿出焉,则收而养之。及年十余岁,岐嶷然夙成。六部人以其生神异,推尊之,至是立为君焉。”[1]

新罗王脱解尼师今:“脱解本多婆那国所生也,其国在倭国东北一千里。初,其国王娶女国王女为妻,有娠七年,乃生大卵。王曰:‘人而生卵,不祥也,宜弃之。’其女不忍,以帛裹卵,并宝物置于椟中,浮于海,任其所往。初至金官国海边,金官人怪之,不取。又至辰韩阿珍浦口,是始祖赫居世在位三十九年时也。时海边老母,以绳引击海岸,开椟见之,有一小儿在焉。其母取养之。及壮,身长九尺,风神秀朗,智识过人。或曰:‘此小儿不知姓氏,初椟来时,有一鹊飞鸣而随之,宜省鹊字,以昔为氏。又解韫椟而出,宜名脱解。 ’”[1]

高句丽始祖朱蒙:“先是,扶余王解夫娄老无子,祭山川求嗣。其所御马至鲲渊,见大石相对流泪。王怪之,使人转其石,有小儿,金色蛙形。及其长立为太子……及解夫娄薨,金蛙嗣位。于是时,得女子于太白水南优渤水,问之,曰:‘我是河伯之女,名柳花。与诸弟出游,时有一男子,自言天帝子解慕漱,诱我于熊心山下,鸭渌边室中私之,即往不返。父母责我无媒而从人,遂谪居优渤水。’金蛙异之,幽闭于室中。为日所照,引身避之,日影又逐而照之。因而有孕,生一卵,大如五升许。王弃之与犬豕,皆不食;又弃之路中,牛马避之;后弃之野,鸟覆翼之。王欲剖之,不能破,遂还其母。母以物裹之,置于暖处,有一男儿,破壳而出,骨表英奇。年甫七岁,嶷然异常。”[1]

新罗始祖赫居世居西干之妃:始祖赫居世居西干“五年(前53),春正月,龙见于於阏于井,右肋诞生女儿。老妪见而异之,收养之,以井名名之。及长,有德容。始祖闻之,纳以为妃。有贤行,能内辅,时人谓之二圣。”[1]

新罗儒礼尼师今:儒礼尼师今,“助贲王长子。母朴氏,葛文王奈音之女。尝夜行,星光入口,因有娠。载诞之夕,异香满室。”[1]

新罗脱解尼师今之养子阏智:脱解尼师今“九年(65),春三月,王夜闻金城西,始林树间有鸡鸣声。迟明,遣瓠公视之,有金色小椟挂树枝,白鸡鸣于其下。瓠公还告。王使人取椟开之,有小男儿在其中,姿容奇伟。上喜,谓左右曰:‘此岂非天遗我以令胤呼’。乃收养之。及长,聪明多智略,乃名阏智。以其出于金椟,姓金氏。改始林名鸡林,因以为国号。”[1]

对于这些神话传说,迄今为止有许多中外学者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大多从探寻其起源入手,观点亦不尽相同,其中代表性的有耿铁华在 《中国高句丽史》[2]中进行的相关论述,耿铁华的《高句丽神话解析》[3],张碧波的《感日卵生—高句丽族源神话—兼及〈东明王篇〉的解析》[4],李大龙的《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研究[5],吴文善的《论古代朝鲜神话中的卵生母题与鸟和太阳崇拜》[6],都兴智的《从始祖神话传说看东北古代民族与中原民族的联系》[7]等等,笔者拟在此研究基础上,对此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二、《三国史记》中国王及相关人物诞生神话起源探究

在《三国史记》中国王及相关人物诞生神话的探究中,卵生神话是讨论最多的。新罗始祖赫居世居西干为天降大卵所生,新罗王脱解尼师今为其母孕卵而生,高句丽始祖朱蒙为其母被日光照射孕卵而生,这三个王的卵生神话,虽然有所差异,但都属于卵生神话的范畴。卵生神话的缘起,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最早的应为“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8],之后是商先祖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9],“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吞之,因孕生契”[10]。女修与简狄吞卵再往前可追溯到黄帝,“天山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混沌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11],毕沅注:“江读如鸿,《春秋传》云:‘帝鸿氏有不才子,天下谓之混沌。’是此。”《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逵注云:“帝鸿,黄帝也。”神鸟即为玄鸟,即为太阳的化身,“日中有三足鸟”[12],这是中华先民太阳崇拜的反映,可见太阳、玄鸟、神鸟、卵是上古时期太阳崇拜的不同说法。我国古代的卵生神话中,还有一个更具代表性的,那就是盘古开天地的宇宙卵生传说,“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13],可见卵生神话源远流长。再如周始祖后稷的卵生神话:“厥初生民,时维姜源,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拆不副,无灾无害,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14],“拆副”即为破壳之意,即为卵生。《史记》依据《诗经》的记载,内容大体相同,“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誉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避不践;徒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15],可见《史记》的记载更加细化和完善,这种详细的诞生情节应该对此后的神话传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国史记》中赫居世居西干、脱解尼师今的卵生神话传说虽然不见于中国古代典籍,但从商代箕氏朝鲜到汉武帝灭箕氏朝鲜设立四郡,汉武帝元丰三年(公元前108年)“夏,朝鲜斩其王右渠降。以其地为乐浪、临屯、玄菟、真番郡。”[16],再到唐灭高丽和百济,统一朝鲜半岛可以推断,这一时期的朝鲜半岛都在中原政权管辖范畴,因此古朝鲜的传说其实就是中华民族的传说,两者是统一的,至于卵生传说的些许不同,属大同小异,其核心内容没有改变。因此,探究高句丽的相关神话传说,其实就是探究新罗和百济的相关神话传说。

关于高句丽王朱蒙的卵生传说,其实是借用了王充在《论衡》中的相关记载,并进行了改动,形成了朱蒙的神话传说。《论衡》所记为 “北夷橐离国王侍婢有娠,王欲杀之。婢对曰:‘有气大如鸡子,从天而下,我故有娠’。后产子,捐于猪溷中,猪以口气嘘之,不死;复徙置马栏中,欲使马藉杀之,马复以口气嘘之不死。王疑以为天子,令其母收取奴畜之,名东明,令牧牛马。东明善射,王恐夺其国也,欲杀之,东明走,南至掩虒水,以弓击水,鱼鳖浮为桥,东明行渡,鱼鳖解散,追兵不得渡,因都王夫余,故北夷有夫余国焉”[17],可见这是关于夫余国王东明的神话传说,在后来的相关史书中,所记逐渐发生变化。《论衡》之后,《魏略》有相似的记载:“昔北方有高离之国者,其王者侍婢有娠,王欲杀之。婢云:‘有气如鸡子来下,我故有身。’后生子,王捐之於溷中,猪以喙嘘之。徙至马闲,马以气嘘之,不死。王疑以为天子,乃令其母收蓄之,名曰东明,常令牧马。东明善射,王恐其夺国也,欲杀之。东明走,南至施掩水,以弓击水,鱼鳖浮为桥,东明得渡,鱼鳖乃解散,追兵不得渡。东明因都王夫余之地。”[18]这段史料是裴松之 (公元372~451年)在《三国志》中的注文,裴松之生活的时代相当于高句丽好太王 (公元391年-412年在位)时期。在东晋安帝义熙十年(公元414年)所立的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的墓碑上,其碑文所记朱蒙的传说与《论衡》和《魏略》的出现了明显的不同,这说明高句丽将夫余王东明的卵生传说变更为高句丽开国王朱蒙的诞生传说,碑文中相关内容为:“惟昔始祖,邹牟王之创基也。出自北夫余,天帝之子。母河伯女郎。剖卵降世,生而有圣德。□□□□□□。命驾巡幸南下。路由夫余奄利大水,王临津言曰:‘我是皇天之子,母河伯女郎,邹牟王。为我连葭浮龟。’应声即为连葭浮龟。然后造渡。于沸流谷忽本西,城山上而建都焉。”[19]这种借鉴与变更无可厚非,因为高句丽本身是从我国北方的橐离国中分离出来的,是夫余的一个分支,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正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在此后的正史《梁书》、《魏书》、《周书》、《北史》、《隋书》,以及《翰苑》、《通典》、《通志》、《文献通考》中,都记载了高句丽朱蒙的传说,内容有繁有简,但中心内容没有改变,即朱蒙为河伯女被日光所照、卵生、高句丽是夫余的分支。

日光照射有娠,或者卵生神话,是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重要内容,在有些正史中,亦有类似传说,北魏“太祖道武皇帝,母日献明贺皇后,初因迁徙,游于云泽,既而寝息,梦日出室内,寤而见光自牖属天,歘然有感”[20];辽“太祖……德祖皇帝长子,母日宣简皇后萧氏。唐咸通十三年生。初,母梦日堕怀中,有娠,及生,室有神光异香,体如三岁儿,即能匍匐”[21];元朝 “十世祖孛端叉儿,母日阿兰果火,阿兰寡居,夜寝帐中,梦白光自天窗中入,化为金色神人,来趋卧榻。阿兰惊觉,遂有娠,产一子,即孛端叉儿也”[22]。这几则感生神话,虽然和远古时期的感日神话有些不同,但应属于感日而生神话的传承和延续,在这里的北魏太祖道武帝、辽太祖和元十世祖孛端叉儿,其诞生传说由此前的有母无父感生演变为有母有父感日而生,这样的记载方式一方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历史传承性和多元一体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修史者借助王朝先祖感日而生的神话烘托皇室家族应天而生的神圣色彩,以显示皇族统治地位不可撼动的特性。

关于新罗始祖赫居世居西干之妃的龙生神话,也属于中国古代感龙而生神话的范畴。龙生神话是中国古代感生神话的重要内容,在上古传说中,炎帝神农氏为感龙首之神而生,“有神龙首,出常羊,感任姒,生赤帝魁魄。身号炎帝,世号神农,代伏羲氏。”[23]“炎帝神农氏,《帝王世纪》曰: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乔氏之女,名女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尚羊,生炎帝。”[24]尧帝也是感龙所生,《诗纬·含神雾》记曰:“庆都与赤龙合昏,生赤帝伊祁尧也。”[25]《春秋纬·合诚图》也记载了尧的感生传说:“尧母庆都有名於世,盖火帝之女,生于斗维之野。常在三河之东,南天大雷电,有血流润大石之中,生庆都。庆都长大,形象火帝,常有黄云覆盖之,梦食不饥。及年二十,寄迹伊长孺家,无夫。出观三河之首,常若有神随之者,有赤龙负图出,庆都读之:‘赤受天运。’下有图人,衣赤光而八彩,须发长七尺二寸,兑上丰下,暑曰:‘赤帝起,诚天下宝。’龟龙阴风雨,赤龙与庆都合昏,有娠,龙消不见。既乳尧,貌如图表。及尧有知,庆都以图予尧。 ”(“暑”,“署”之讹)[25]在《竹书纪年》中,沈约有如下注解:“母曰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常有黄云覆其上。及长,观于三河,常有龙随之。一旦,龙负图而至,其文要曰:‘亦受天佑。’眉八彩,须发长七尺二寸,面锐上丰下,足履翼宿。既而阴风四合,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赞丹陵,其状如图。”(“亦”,“赤”之讹)[26]到西汉时期,《史记》中记载了汉高祖刘邦为感龙而生的传说,“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索隐按:诗含神雾云“赤龙感女媪,刘季兴”。又广雅云“有鳞曰蛟龙”。)已而有身,遂产高祖。”[27]另外,明朝胡震亨的《唐音癸籖》中,记载了关于武则天的感龙而生传说:“《蜀志》,则天父士彟为利州都督,泊舟江潭,后母感龙交,娠后”[28],此传说虽不见于两《唐书》的相关记载,但也反映了感龙而生神话的延续。

关于新罗儒礼尼师今为其母感星光有娠而生的神话传说,同为中国古代相关神话传说的一部分。如上古时少昊感星光而生,《春秋纬·元命苞》:“黄帝时,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意感而生白帝朱宣。 ”宋均注:“华渚,渚名。 朱宣,少昊氏。 ”[25]颛顼帝为感摇光(又作瑶光)贯月而生,《诗纬·含神雾》:“摇光如蜺贯月,正白,感女枢,生颛顼。”[25]《潜夫论·五德志》:“摇光如月正白,感女枢幽房之宫,生黑帝颛顼。”[23]摇光即北斗七星之星光。夏禹感金星或金星贯卯而生,《河图·稽命征》:“修己见流星,意感,生帝戎文禹,一名文命”[29],《尚书纬·帝命验》:“禹,白帝精,以星感修己。山行,见流星,意感栗然,生姒戎文禹。”郑玄注:“星,金精也。栗然,威貌。姒,禹氏。禹生戎地,一名政命”[25], “威”即“感”,“政”即“文”。 商之开国君主商汤为感白气贯月而生,“商汤……母氏夫都,见白气贯月感而生汤”[30],《诗纬·含神雾》:“扶都见白气贯月,感黑帝,生汤”[25],《河图·著命》:“扶都见白气贯月,意感,生黑帝子汤”[29],“白气贯月”当为星光月光合而为一。在这些中国古代感星光而生的传说中,感生者都为帝王,这一方面说明帝王即为天之代表,同时也表明了古人对星光的崇拜和敬畏。

新罗脱解尼师今之养子阏智为金色小椟所生,这与感日、感星光而生有所不同,在这里,感日、感星光所生多为帝王,而感金色小椟所生的阏智则为以特殊方式诞生的普通人,其地位要比前者低,只不过由于被脱解尼师今收为养子,才变成了王族,而绝非帝王。这种诞生文化同样符合中华诞生文化的特点。在中华诞生文化中,帝王、君王、天子之外的人,感龙、感星光而生,其结果多也与帝王感龙而生有所不同,如宋张敦颐所撰《六朝事迹编类》记载了六朝时期的一个民女感龙传说,“昔民有女感黑龙于田野,归而有娠,后产鲤鱼,投于水中,遂能变化,随母所出入,后成龙而去。母亡,每春时必来坟所,乡人惧之,因立庙祠焉,谓之乌鲤庙,在潥水县东南二十五里”[31],这个传说说明即便民女感龙而娠,诞生帝王的可能性也很小。关于金椟,最早应为中国古代北方民族肃慎存放楛矢石弩的器物,《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骈字类编》里对“金椟”有所解释:“《鲁语》,有隼集陈侯之庭而死楛矢,贯之石砮,其长尺有咫,陈惠公使人如仲尼之馆问之,仲尼曰:‘此肃慎氏之矢也,使有司求诸故府,其可得也。’使求得之金椟,如之。注:椟,櫃也,金以金带其外也。”[32]元代陈旅有诗曰:“肃慎川原尽海隅,秋风枭骑日驰驱,空闻陈国铭金椟,竟向梁園用石弩。”[33]金椟虽然珍贵,却不尊贵,诞生帝王的可能性很小。如果是诞生了君王,也要和卵生配合,新罗王脱解尼师今便是,是卵生与金椟所生的结合体。

三、余论

诞生神话虽非中国所独有,但《三国史记》中国王及相关人物诞生神话却是中国古代诞生神话的一部分。因为高句丽、新罗、百济在行政归属上,属于中原政权管辖,在文字语言方面,用汉字书写记录,用汉语沟通交流,在这个地区产生的诞生神话,自然属于中华诞生神话的有机组成,而不是独立于中华诞生神话之外的另一种诞生神话,这是毋庸置疑的。至于有学者认为 “从长江流域流入了稻种和学会了栽稻法的同时,中国的卵生神话也一并传播到韩国”[34],则是抛开了卵生神话诞生的本源去探寻卵生神话的产生,因此其立论也略显单薄。关于高句丽、新罗、百济相关人物的诞生神话,耿铁华先生亦有论断:“十分明显,金富轼是参照中国史籍文献撰写出高句丽开国之君‘剖卵降世’的传说。同时,又在此基础上敷衍出新罗和百济的传说”[2],我们认为这个论断是客观公正的。

总之,感日而生、卵生、感龙而生、感星光而生,大都属于帝王的感生神话,这种传说既是一种对太阳、龙、月亮、星光的自然崇拜,也是中华民族对于自己各个时期筚路蓝缕的开创者的莫大尊敬,体现了君命神授、君命天授的思想意识。“践大人迹而有娠,不必以为诞异,朱子论之详矣,如感龙有娠,兴亡自有天焉。”[35]因此,《三国史记》中国王及相关人物诞生神话,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性,这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融合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所造就的宝贵文化财富。

[1]金富轼.三国史记[M].孙文范,等,校勘.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2]耿铁华.中国高句丽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3]耿铁华.高句丽神话解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5(3).

[4]张碧波.感日卵生—高句丽族源神话—兼及《东明王篇》的解析[J].东北史地,2010(4).

[5]李大龙.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9.

[6]吴文善.论古代朝鲜神话中的卵生母题与鸟和太阳崇拜[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7]都兴智.从始祖神话传说看东北古代民族与中原民族的联系[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5).

[8]史记·秦本纪[M].

[9]诗经·商颂·玄鸟[M].

[10]史记·殷本纪[M].

[11]山海经·西次三经[M].

[12]王 充.论衡·说日[M].

[13]徐 整.三五历记[G]//玉函山房辑佚书·史编·杂史类.清济南:皇华馆书局,清同治10年(1871)补刻,清重印.

[14]诗经·大雅·生民[M].

[15]史记·周本纪[M].

[16]汉书·武帝纪[M].

[17]王 充.论衡·吉验篇[M].

[18]三国志·夫余传[M].(注引).

[19]耿铁华.好太王碑新考[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20]魏书[M].

[21]辽史[M].

[22]元史[M].

[23](东汉)王 符.潜夫论[M].(清)汪继培,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4](唐)徐 坚.初学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5](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M].扬州:江苏广陵书社,2005.

[26](梁)沈约注.竹书纪年[G]//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涵芬楼藏明天一阁刊本.上海:商务印书馆.

[27]史记·高祖本纪[M].

[28](明)胡震亨,撰.钦定四库全书·唐音癸籖[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29](清)黄奭.汉学堂丛书[M].甘泉黄氏,清道光(1821-1850)刻.

[30]庄子(卷一疏)[M].

[31](宋)张敦颐.钦定四库全书·六朝事迹编类[M].

[32](清)吴士玉,等.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骈字类编[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5.

[33]钦定四库全书·安雅堂集[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5.

[34]姜承哲.中韩太阳神话比较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35](清)扬名时,撰.钦定四库全书·诗经札记[M].

K289

A

1008—7974(2012)07—0001—05

2012—04—18

李春祥(1965-),吉林通化人,现为通化师范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教授,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中心研究员,历史学硕士;徐星华(1981-),女,吉林德惠人,现为通化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硕士。

林凡)

猜你喜欢

新罗高句丽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域外汉诗:新罗新生代诗人崔匡裕的汉诗研究
娄新罗
《高句丽语研究》评介
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早期演进
高句丽土地所有制演变浅探
高句丽乐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