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百济蕃将沙吒相如考疑

2012-02-15孙炜冉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百济忠义史料

孙炜冉

(通化师范学院 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中心,吉林 通化 134002)

唐代百济蕃将沙吒相如考疑

孙炜冉

(通化师范学院 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中心,吉林 通化 134002)

沙吒相如是百济亡国后入唐蕃将之一,由于史料的困乏,对其研究不够深入,尤其是围绕其与黑齿常之共同入唐后却销声匿迹、其与沙吒忠义的关系等问题,学界虽有所论证,但证据却不够确凿,因而通过史料分析,加以论证,力图厘清围绕在沙吒相如身上的诸多谜团。

沙吒相如;沙吒忠义;百济;蕃将

沙吒相如是唐济战争后百济入唐蕃将的代表,由于史料匮乏,对其研究甚少,乃至对于入唐沙吒氏的研究也多集中在了沙吒忠义身上,学界普遍认为沙吒忠义便是沙吒相如之子。笔者亦对围绕在沙吒相如身上的诸多疑问有所思索,诸如:马驰先生与姜清波等都认为沙吒相如以高于一同归附的黑齿常之的身份入唐,那么为何却在仕唐后又销声匿迹了呢?若沙吒忠义真为沙吒相如之子,为何在他的诸多诰制中无一提及呢?因此,笔者欲将管中窥豹之观点拿出与学友共议,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果,虚心接受诸位方家的指正。

一、沙吒相如出身百济

沙吒相如是百济亡国后涌现出的抗唐名将,其后又与黑齿常之一同入唐,成为唐初著名的百济裔蕃将,在正史材料中有明确的记载,[1]因此 ,其源自百济已经是学界的共识。需要着重强调的是,“沙吒氏”在百济贵族中的地位究竟是怎么样的?从诸多史料中我们可以得知:“沙吒氏”是百济八大贵姓之一,《隋书》中记百济国中八族有“沙氏”,即是指此“沙吒氏”,该家族长期担任大首领大佐平之职。如《大唐平百济国碑铭》、《日本书纪》中都记述,在百济亡国时,随同百济王扶余义慈一同投降的便有担任大佐平的沙吒千福,而大佐平一职乃百济一品官名,国之帅也,百济之最高官位,相当于宰相兼领天下兵马大元帅。

百济王义慈,其妻恩古,其子隆等,其臣佐平千福、国弁成、孙登等凡五十余。秋七月三日,为苏将军所捉,而送去于唐国。[2]

沙吒千福一名出现在王室之后第一人,可见其地位之显赫。同时还记述,沙吒千福入唐时伴行的还有沙吒孙登,沙吒孙登虽未明确官职,但也明确出现在随王降唐的记录中,可见其地位不低。而在记述百济王室投降的一段文字中,就出现了两位沙吒氏高官,可见其家族在百济地位的显赫。此外,在百济亡国后,东渡日本的还有一位担任大佐平之职的砂宅智积,砂宅即“沙吒”异写,先后来到日本的还有沙吒昭明、沙吒万首。[2]甚至日本大佐官号,也是由此而来。

由此可见,沙吒氏在百济政权中有极高的政治地位和庞大的家族门荫。正因如此,便不难理解,为何在百济亡国后,沙吒相如能振臂一呼便成为一支抗唐武装中的首领,为刘仁轨所重视。

二、沙吒相如与黑齿常之的关系及地位问题

学界当前对沙吒相如的认识,普遍都认为其地位要高于一同与其起兵抗唐的黑齿常之。缘由盖因这则材料:

始,定方破百济,酋领沙吒相如、黑齿常之啸亡散,据险以应福信,至是皆降。仁轨以赤心示之,畀取任存自效,即给铠仗粮糒。仁师曰:“夷狄野心难信,若受甲济粟,资寇便也。”仁轨曰:“吾观相如、常之忠而谋,因机立功,尚何疑?”二人讫拔其城。迟受信委妻子奔高丽,百济余党悉平。[1]

在《唐实录》及《旧唐书》中基本都是相同描述。因为在这段描述中,沙吒相如两次都出现在了黑齿常之之前,于是便被认为原官职当不低于常之,[3]笔者却不这么认为。其一,黑齿常之原为百济的“达率兼郡将”,[4]在百济官职中,达率位列二品,仅次于佐平,而百济官职中共有六位佐平,先前我们已经知道,在亡国之时已经有一个地位最高的佐平沙吒千福,还有一位东渡日本的佐平沙吒智积,笔者实难相信,同一时期还会再有一位担任佐平之职的沙吒氏成员的存在。况且,没有任何资料显示沙吒相如曾任“大佐平”如此之高的职位。其二,从材料记述来看,新旧《唐书》与《实录》基本是出自同一则材料,尚达不到相互印证的效果,仅一则材料中其名字出现在前便来判断谁的地位高低,未免过于武断。而在《资治通鉴》中我们则看到了完全不同的记述:

初,百济西部人黑齿常之,长七尺馀,骁勇有谋略,仕百济为达率兼郡将,犹中国刺史也。苏定方克百济,常之帅所部随众降。定方絷其王及太子,纵兵劫掠,壮者多死。常之惧,与左右十馀人遁归本部,收集亡散,保任存山,结栅以自固,旬月间归附者三万馀人。定方遣兵攻之,常之拒战,唐兵不利;常之复取二百馀城,定方不能克而还。常之与别部将沙吒相如各据险以应福信,百济既败,皆帅其众降。刘仁轨使常之、相如自将其众,取任存城,仍以粮仗助之。[5]

在此处,黑齿常之的记述又出自相如之前,并有“常之与别部将沙吒相如”之句,“别部将”一词笔者查阅《三国史记·职官》以及《唐书·职官》都未见有设置,只在《唐书·职官》中见到“别将”之职,别将为偏将的别称,明显是要低于主将的军职,况名称“别部将”笔者亦看不出就是“别将”之简写。因此,笔者更倾向于“别部将”为“其他友邻部队之将领”之意。既然是不同部队的武装力量,又是在亡国后各自举旗自据,便更不存在谁的地位高过谁的问题。而此前在百济的官职,黑齿常之为“达率兼郡将”,犹如唐之刺史,达率为仅次于大佐平的二品官,所以相如至多不过是与黑齿常之官位差不多罢了,甚至要逊于常之。其三,从两《唐书》的记述来看,尤其是《实录》中记:“先是百济首领沙吒相如、黑齿常之自苏定方军回后,鸠集亡散,各据险以应福信。”明显看出的亦是其各自据险抗唐,而笔者认为其语中看不出谁的官职更高,只能看出是沙吒相如先于黑齿常之起兵的顺序罢了。此处之“百济首领”亦不可能指担任一品官的大佐平之“大首领”,因为黑齿常之只是“达率”,绝非“大首领”。“百济首领”盖指不同反抗部队的领导者而言。

由此可见,沙吒相如职位并非一定高过黑齿常之,至多与其平级,抑或低于常之,而年龄上亦是如此,只是其家族出身要显赫于常之罢了。

三、沙吒相如与沙吒忠义的关系

翻阅史料可以发现,在龙朔三年(663),沙吒相如和黑齿常之最终归唐后,常之累迁沙泮州刺史、左领军将军兼熊津都督府司马,爵封浮阳郡开国公。[6]根据其墓志我们得知,在上元三年(676)以前,他都是在熊津都督府任职。其后,由于吐蕃来犯,才在刘仁轨的举荐下来到内地作战。而沙吒相如作为与黑齿常之并称的百济蕃将,其仕途轨迹应该与之相仿。但匪夷所思的是,在入唐后的所有史料中,竟一处也未发现与其相关的讯息。难道沙吒相如早亡了?然这也不见于史料。

还有一处疑问就是沙吒相如和沙吒忠义究竟是什么关系?当前学界基本认定沙吒忠义当为沙吒相如之子。[3]笔者认为沙吒忠义和沙吒相如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还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在唐代,一个武官要熬到将军位上,实在难乎其难。除主要靠战功迁升,其门资背景更不可忽视。黑齿俊的生父黑齿常之有那么大的声望,其子临终前也不过跻身中郎将的官位。而沙吒忠义早在黑齿俊官擢中郎将的十三年前,就已是青史留名的‘十八将军’之一。这一方面表明其早期的军事活动中曾频立战功,另一方面更透露出他出身于一个显赫的蕃将世家。”[3]同样是在姜清波的文章里推算,“长寿三年(694)即在黑齿俊年纪18岁时,忠义就已官至将军,可推知忠义应出生于百济本土,其年龄要比黑齿俊大得多。”笔者也比较认可。因为,当时堪称显赫的沙吒氏当数笔者前面所提及的两位在百济担任大佐平的沙吒千福和沙吒智积,沙吒千福在百济亡国后便举家随扶余王室内迁了,而据《日本书纪》记载,沙吒智积也是带着家室东渡于日本。因此,能够符合家世显赫、出身显贵标准的也只能是沙吒相如了。所以,将沙吒忠义与沙吒相如联系起来还是比较准确的。

但是,疑问随之而来。为什么不见入唐后的沙吒相如的任何讯息?不见唐室对其的嘉奖?说沙吒忠义在早期的军事活动中曾频立战功,为什么也不见于史料?似乎相如在入唐后、忠义在入唐前的历史都成了空白,史官居然没有留下任何一则史料。似乎入唐后无相如此人,入唐前亦无忠义。更为突出的问题便是,在李峤撰有的两道与沙吒忠义有关的制诰中从未提及其父为何人。

清边中道前军总管、冠军带将军、行右武威卫将军、上柱国、眉山郡开国公沙吒忠义,三韩旧族,九种名家,夙奉戎麾,遂参文卫。蕃夷豕荐,虏骑蜂屯。频出奇谟,屡催凶党。昔临雁塞,能羁缚马之妖;今拒狼河,更剪奔鲸之孽。勤功允者,诚效克宣。宜酬失石之劳,用广山河之赋。可封郕国公,食邑三千户。[7]

试想,在如此讲究门荫的时代,忠义的制诰中怎么可能不介绍其显赫的家世。而直书其为“三韩旧族,九种名家”,在李峤的《授沙吒忠义等官爵制》中又称忠义“辽东壮杰”,更明确了其生于辽东、长于辽东、成名于辽东(此处“辽东”亦概指半岛地区。),由此不难看出,这种描述基本可以看到相如的生平轨迹。如果将忠义与相如合二为一,那么一条清晰的沙吒相如(沙吒忠义)的生平脉络便出现了:

作为百济八大贵姓之一的沙吒氏出身的沙吒相如当是出生在与黑齿常之同时代的公元630年或之后,百济亡国后,三十岁左右的他凭借家族威望,率领部分族众和百济遗民割据反唐,由于能力出众,与另一反唐势力首领黑齿常之一并受到刘仁轨的赏识,并在后来附唐后长期留任于熊津都督府或安东都护府,成为享誉辽东地区的“辽东壮杰”。在黑齿常之入唐后的十年中,其在辽东“夙奉戎麾,遂参文卫。蕃夷豕荐,虏骑蜂屯。频出奇谟,屡催凶党。”[8]至永昌元年(689)黑齿常之含冤而亡,缺乏良将的唐室便召与常之齐名的相如来到内地,这其中想必也有刘仁轨的因素。于是,此后我们便在史料中看见其所参与的四次战事,分别是:长寿三年(694)参与遏止后突厥对灵州的入侵;万岁通天二年(697)以清边中道前军总管的身份参加对契丹反叛势力的镇压;圣历元年(689)兼两道行军总管,追蹑北遁突厥;神龙二年(706)“鸣沙之役”惨败。 在“鸣沙之役”惨败后,他坐此免官,然而有别于黑齿常之在政治上的逆来顺受,他却不甘在政治上的失意,在次年,也就是景龙元年(707)参与李重俊政变,力图重树政治资本,反而兵败被杀。此时沙吒相如(忠义)至多也不过七十出头,对比张柬之八十一岁发动复唐政变,亦不足为奇。正是相如这种积极的政治态度,使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其在龙朔三年(663)后为表对唐的忠心而易名“忠义”,抑或其字便是“忠义”。

正因为沙吒相如和沙吒忠义实则为同一人,因此也就理解了为何在沙吒忠义的诸多文献中从未提及其父辈的勋爵,出现过沙吒相如的名字,但却强调了其为“三韩旧族”、“辽东壮杰”,因为正是其本人与黑齿常之早年纵横半岛、一同入唐,为同一辈分之人。这也解释通了为何其能在黑齿常之之子黑齿俊长寿三年(694)十八岁的时候,便已经跻身伐突厥的十八位将军之一的显赫地位的缘故了,因其年纪确实长黑齿俊很多。这些问题更契合了沙吒相如与沙吒忠义二人在史料中的各种印证联系。

[1]宋 祁,欧阳修.新唐书·刘仁轨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舎人亲王.日本书纪·齐明记[M].东京:中央公论社,1987.

[3]姜清波.入唐三韩人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5.

[4]刘 昫.旧唐书·黑齿常之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

[5]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97.

[6]李希泌.曲石精庐藏唐墓志·燕国公黑齿常之志[M].济南:齐鲁书社,1986.

[7]李 昉,徐 铉.文苑英华·中书制诂[M].北京:中华书局,1966.

[8]李 昉,徐 铉.文苑英华·封右武威卫将军沙吒忠义郕国公制[M].北京:中华书局,1966.

K289

A

1008—7974(2012)07—0005—03

2011—11—02

孙炜冉(1981-),吉林集安人,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中心教师,专门史硕士。

徐星华)

猜你喜欢

百济忠义史料
浅析唐罗联军对百济的征讨
百济灭亡的原因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传话游戏
史料二则
这条忠义街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入唐百济遗民流向与连云港封土石室墓
朋友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