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复杂性思维背景下的高校新型师生关系

2012-02-15马园园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莫兰复杂性师生关系

马园园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0)

试析复杂性思维背景下的高校新型师生关系

马园园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0)

师生关系是影响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创新性思维和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文中扼要引述了莫兰复杂性思维的含义、特点以及传统师生关系的表现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复杂性思维视角下的高校新型师生关系。

复杂性思维;特点;新型师生关系;角色多样化;和谐

哲学上言:任何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即联系无处不在处处在,无时不有时时有。事物之间的联系性、发展性、全面性使得整个世界在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复杂庞大的网络。在这个大网络里,每个节点都与其他节点直接或间接地联系着。埃德加·莫兰在其 《复杂性理论和教育问题》中提出 “复杂思维范式”,用以解决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此范式正是对世界整体复杂存在状态的一个很好的诠释。在复杂思维范式之下,高校师生关系也由传统的直线性发生着新颖的变化。

一、复杂性思维的含义

莫兰的复杂性思维范式,与其译为“范式”,不如更中国化的解释为“思维方式”。它是对传统思维方式的颠覆,是对当代思想的重大挑战,也是对现有思维方式的重大改革。复杂性思维方式着重在“复杂”。它是一种“不以孤立和封闭的方式来把握对象,而是通过联系背景和综观全体来把握对象的认识方法”,[1]其要旨在于批判西方割裂、简约各门学科的传统思维模式,通过阐述现实的复杂性,寻求建立一种能将各种知识整合的复杂思维模式。

简言之,什么是“复杂性”?莫兰在《复杂性理论和教育问题》此书中提出:“复杂的东两不能被概括为一个主导词,不能被归结为一条定律,不能被化归为一个简单的观念;复杂性是不能用简单的方式来加以定义并取代简单性的东西”。[1]复杂性是一个提出问题的动词,而不是一个提供现成标准答案的名词,它表明着世界的整体性和联系性给人类提出的挑战。复杂性思想不能使人类避免和消除这个挑战,但是它可以帮助人们去迎接它,甚至巧妙地驾驭它,使其为人们更好地服务。

二、复杂性思维的特点

现有的思维方式属于线性思维方式,是建立在“有序”、“分割”和“理性”三大支柱之上的。如今传统思维的每一个支柱的基石都被科学的发展本身所动摇着,尽管近代科学在诞生时是建立在这三大支柱之上的。[2]复杂性思维属于非线性思维方式,它是针对经典科学的箱格化、去背景化和绝对理性的逻辑倾向而提出的,主要由以下几个特点:

1.自组织性

自组织性是这样的一种性质:事物的运动过程是由其内部的子系统与个体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策划、组织与控制,它充分地体现了事物运动的一种内驱力。[3]比如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自然界的四季更迭都体现了这一性质。复杂性思维的自组织性是在整个思维过程中,大脑的内在观察力、想象力、评估力、创新力占主导地位,某种结果的产生大部分来自于人脑中对事物或信息的无序的组合和构建。

2.非线性

非线性的因果关系是指事物之间存在一种多层次、多维度、多水平、多结构的关系,一个事物可以既是原因又是结果。若用数学上的曲线来形容,单条曲线表示线性,而多条曲线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网络状就表示非线性或复杂性,比如人的智力结构。复杂性思维的非线性是指人的思维活动丰富而交叉,分析又综合,考虑到了事物发展的多方面和立体化。

3.整体性

整体性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与解决问题的时候把事物各个具体的部分综合成系统联系的的整体,集中精力研究整体,并兼顾对部分的认识,然后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加以着重认识。[4]整体性原则强调不认识整体就不可能认识部分,同样不认识部分也就不可能认识整体,试图从系统的、情境的角度去把握事物的运动过程。复杂性思维的整体性要求主体在思维时要系统地把握整体结构,从整体全局出发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源。

4.开放性

系统的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开放性。[4]这种开放是指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交流和作用,开放是为了生成。复杂性思维的开放性是指思维过程本身不论从思维方式、内容、角度、组合抑或结果方面都处于开放状态,整个思维与外界环境发生着密切的联系。

三、传统高校师生关系

大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是社会未来力量的中流砥柱;大学教师是个特殊的职业,他们承担着与中小学教师与众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教育责任。在这样两个特殊群体构成的高校环境下,高校的师生关系就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高校师生关系和谐与否是影响教育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也是一所优秀大学的竞争软实力。传统高校的师生关系简单低效,具体表现为:

1.角色单一性

教师即教师,主导整个大学课堂,享有高高在上不容置疑的权威地位。学生即学生,只是作为被管理者和被教育者,一味的服从教师的指示和安排,很少掌握选择的自主权。老师和学生好似两条很难有交集的平行线,各自在专有的角色范围内做着份内的工作或学习。老师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之外,很少和他们有生活情感等方面的沟通;学生除了学习方面,也很少和老师进行朋友式的生活情感等的交流。

2.对话直线性

由于受到传统的“师道尊严”封建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教师和学生都相对的保守和拘谨,彼此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常常会顾及许多师生等级地位等的封建因素,因此双方的沟通常以教师对话学生这种单方向的形式进行,而且对话内容也常以学习为主,很少涉及生活或情感方面的交流。学生也很少会主动和老师联系,或主动地把自己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告诉老师,向老师寻求建议和帮助。

3.效果简单性

学校的教学效果仅仅表现为学生成绩分数的高低排名,很少涉及学生在此段学习阶段在性格、情感、心态、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的评估,以及老师在与学生教学沟通中其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的检测,如此的教学效果干枯又无力。

四、复杂性思维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复杂性思维下的的新型高校师生关系是一种非线性的多样化和谐关系,它与传统师生关系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是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多方位地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双方构建健康的学习生活情感的桥梁,使老师和学生都能成为真正的“人”,而不仅仅只是一种职业和身份而已。莫兰在书中指出:“教育是向一个学生传授知识使之加以理解和掌握的艺术或行动。教师的任务不是传授纯粹的知识,而是传授使我们据以理解我们的地位和帮助我们进行生活的文化;它同时促进一种开放和自由的思维方式。学会生活不仅需要知识,而且需要在学生自己的精神存在中把活的知识转变成智慧,并把这个智慧融入到他的生活中。”[3]

1.角色多样化

此处的角色并非指实实在在的角色的转变,而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在心理上要彼此把对方的角色进行多样化心理体验。具体地说,学生不仅仅要把老师看做传授知识的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以下转换:

(1)老师是有着几十年各种经历的“社会老手”,懂得很多人情世故。所以,作为学生,不仅仅要学习老师脑子里装着的学科知识,也要积极地了解老师的人生,从老师的经历中学会在社会上生存所必需的生存技巧,学会处理各种事情的方式方法,学会慢慢融入社会所需要的心态。正所谓 “世事练就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高校的每个老师都是一座经历丰富的社会宝藏,等待着有心的学生去慢慢发掘和利用。

(2)老师有着和他们学生年龄一样大小的儿女,有着自己的父母亲,有着属于他们的家庭。在这个家庭里,他们是孩子的父母,是父母的孩子,是另一半的伴侣,是朋友的朋友,是亲人的亲人。他们并不高高在上,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们也只是很普通的社会成员,为一大家子的生计努力赚钱的普通人,就像许许多多家庭一样。所以,作为学生,不要把教师的职业神圣化,不要以一种不可触及的眼光去审视老师。有了这样的感觉,学生自然会更主动地与老师分享彼此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3)老师是学生忘年的朋友。虽然大家出生在不同的年代,但对于人生都有着不同或相似的感悟。彼此交流,会发现许多在课堂未曾察觉的很多相似甚至相同的兴趣爱好,从而更好地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授课激情。

作为老师,不仅仅要把学生看做是传授知识的对象,还应:

(1)大学生们是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二十几年经历的孩子。因为每个学生的生长环境及经历各不相同,所以他们的性格、气质、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特长也大有区别。作为老师,一定要因材施教,要帮助学生发掘自身的潜质和特质,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的发展之路。作为老师,要切记:没有差学生,只有不同类型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舞台。

(2)大学生们是有着不同衡量标准、不同需要的具有批判性的观众。他们有着新颖的眼光,有着创新的思维,可以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很宝贵的评价,从而利于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素养的提升。

(3)大学生们是各种各样的朋友。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同性格、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爱好、不同习惯的学生们身上有着老师辈们没有的一些特质,跟他们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可以让自己跟的上时代的步伐,可以更好地弥补自身性格的弱势。

2.对话多角度

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应全方位多元性进行,彼此应像朋友一样相互提意见、作建议、吐心肠、通心意,如此过程能更好地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促进老师教学素养的提升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双方的这种对话并不是简单的对话,而是基于主体参与的教学实践,其充分体现了主体之间的能动性与创造性。从本质上讲,师生之间的对话不是教师用一种观点去刻意对抗学生的观点,也不是把一种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对知识、技能、经验、智慧以及人生价值的沟通和共享。

3.效果人本化

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交往中既传达各自的认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又形成具有个性化的自我,在不断的互动中,双方既有冲突又有共识,这样师生之间就构建了一种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的、相互融洽、交流分享、对话的多彩小天堂,从而形成一种理想的、善的、共生的关系,这才是教学的最佳效果。那么在实际的教学效果评估中,要更多地考虑到在这个多彩小天堂里师生双方情感、心态、性格等更人本的因素,以更人性化的角度去衡量教师和学生的最有价值的成绩。

五、结语

用复杂性思维的视角去处理高校师生关系不仅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同时又是一个学生和教师双方彼此相互完善的过程。学生是复杂的,教师若以复杂性眼光去审视他们,会在学生身上发现很多之前未曾发现的闪光点;教师是复杂的,学生若以复杂性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也会在老师身上感受到很多感动、温馨和敬佩。这样,双方彼此都不会怠慢,高校的师生关系势必越来越亲近、融洽和和谐。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教学效果,高校的教育质量必会上一新台阶,育人之树定会硕果累累。

[1]埃德加·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埃德加·莫兰.论复杂性思维[J].江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3]陈一壮.包纳简单性方法的复杂性方法[J].哲学研究,2004(8).

[4]陈一壮.埃德加·莫兰复杂性思想评述[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卞实)

New University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under Complex Thinking Background

MA Yuan-yuan
(Sichuan Educ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Sichuan 637000,China)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y's education and teaching,but also an important condition affecting university students'creative thinking and capacity development.The thesis simply quotes the mea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oran's complex thinking as well as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On the basis,it explores the university's new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omplex thinking.

complex thinking;characteristic;new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the role of diversification;harmony

G645

A

1008—7974(2012)07—0039—03

2012—05—05

马园园(1988-),女,河南郑州人,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1级在读硕士。

猜你喜欢

莫兰复杂性师生关系
PFNA与DHS治疗股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对比
谈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张卫作品
张卫作品
张卫作品
张卫作品
应充分考虑医院管理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