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之协同与地方高校改革的特殊价值

2012-02-15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办学定位特色

吕 良

(通化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之协同与地方高校改革的特殊价值

吕 良

(通化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文章认为,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之间即具有在价值上具有同构性、功能上的具有互补性,同时也有在办学实践增面上的相互制约性,因此,在高等教育改革中,要对二者进行共同把握,而不是逐一而论。针对地方高校而言,积极推动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改革,不仅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的客观要求,是地方高校实现发展转型,迈向现代化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也是地方高校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趋势,摆脱危机,实现生存的战略举措,更是地方高校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路径。

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地方高校;价值

应该说,从本世纪初开始,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发展,高等教育自身也进入了一个全面探索和自我认知的创新发展阶段。正是在此背景下,关于高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问题开始真正走入人们的视野。在迅速引起人们在理论上的广泛关注的同时,实践上的积极探索也随之展开,并具有日前强化的趋势。十几年来,人们在关于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研究上已经取得了可喜成果,并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纵观整个发展过程,我们却不能不承认,目前已有研究更明显地表现为宏观研究、战略把握为主,具体深入研究以及实践层面上的探索明显不足。例如,对于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地方高校的针对性研究很少;有意无意中出现了办学定位研究与办学特色研究的相对分离。这不能不说是目前正在进行的这场伟大实践的一种缺陷。

本文在借鉴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对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的关系给予理论上的分析,并希望就这两项改革对于地方高校创新发展的特殊价值意义给予解答。

一、办学特色与办学定位之关系分析

尽管直接到目前为止,尽管人们在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上仍然存在分歧,但就概念内涵等核心问题上已经基本达成共识。

所谓的办学特色,正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2003年)中指出:“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方案同时指出,“特色可体现在不同方面:如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教育模式、人才特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方面”。这是目前官方最为明确的说法,也是比较全面的归纳。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办学特色沉淀着一所大学的历史底蕴,彰显着大学的个性;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所特有的比较优势,体现着大学独特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引领大学不断向的最重要的因素

所谓办学定位,就是指学校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自身的办学历史、现有条件和发展潜力,找准位置、确定目标、明确任务。高校的办学定位包括学校的服务面向、办学类型、层次类型、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类型、办学特色定位、培养模式等主要内容。

由此可见,办学定位是指一所高校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战略地位和发展方向的战略选择,对于大学未来发展具有是重要的意义。因此,准确的办学定位既是一所高校健康发展、成就卓越的重要保证,也是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质量提升、结构优化的基本前提。正如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校长科亨先生在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指出:“制定大学战略目标的关键是找准自己的定位。”

办学特色与办学定位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在价值上具有同构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培育曾作过形象的比喻:“如果把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看作是横坐标,把学校自身的优势看作是纵坐标,那么两个坐标的相交之点,就是学校定位的最佳选择。”这里的“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实际上就是大学的使命。因此,办学定位也可理解为大学使命的具体化。可见,办学定位是大学实现办学宗旨的基本落脚点。

而以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教育模式、人才特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具体表现形式的办学特色,在本质上是办学主体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凭借其个性化的教育实践活动来满足社会需求的属性。可见,办学特色在这里承当是实现大学宗旨的技术手段的角色。

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办学定位在价值上是具有同构性的。即二者均是以大学提升办学质量,满足社会需求为根本目标的。

第二,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正如前面谈到的,高校的办学定位包括学校的服务面向、办学类型、层次类型、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类型、办学特色定位、培养模式等主要内容。因此,准确的办学定位既是一所高校健康发展、成就卓越的重要保证,也是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质量提升、结构优化的基本前提。办学定位是指对高校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战略地位和发展方向的战略安排。而办学特色则是对具体办学内容的把握。因此,办学特色具有战术上的意义。也就是说,“办学定位是办学特色的立足点和前提。办学特色是办学定位的重要内容和真实目的”。①【找准定位,才能办出特色——对地方高等院校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的思考 曹仓,张敏 高教论坛 2010.12】在实现大学办学宗旨过程中,办学特色与办学定位各自作用不同,但却形成一个闭合的功能整体。从这一点上说,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之间,应该具有功能上的互补关系的。

第三,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在实践上具有相互制约性。从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概念、具体内容以及特征上不难看出,在办学实践层面上,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二者之间并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二者关系的实质正如前面谈到的:办学定位是办学特色的立足点和前提,办学特色是办学定位的重要内容和真实目的。那么在实践中二者之间必然要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具体地说,即使有了准确的办学定位,如果没有相应的特色作为内容加以支持,办学定位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同时,如果没有切合实际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的建构也就由此失去根本支撑点,当然也就无所谓建设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既要解决建什么样大学的问题,同样也要解决怎么建、如何建的问题。就是要给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以同等的低位和待遇。而且还要基于二者关系的具体,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对二者进行共同的关注和思考。只有如此,才能完成问题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建构,实践的科学性才能得以实现。

二、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对于地方高校发展的特殊意义

应该说对于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的解读,已经取得较为可喜的认识结论。但客观地说这些认识到目前为止主要还是停留在高等教育这个宏观层面上,而将二者一并加以综合思考的却是少之又少。本文认为,基于地方高校矛盾特殊性,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不仅是理论研究上的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同时更是对地方高校办学改革实践需求的一种积极应对,因此十分必要,且意义深远。

积极推动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改革,之于地方高校创新发展的特殊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合理定位、特色发展,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要求。马克思主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矛盾特殊性不仅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标志,同时也是事物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所以说,建构并实现事物的矛盾特殊性,是维持并推动事物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根本前提。而事实上,无论是以服务面向、办学类型、层次类型、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类型、办学特色定位、培养模式等主要内容的办学定位,还是以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教育模式、人才特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培养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办学特色,无不带有鲜明的高校个性化特征。高校对于自身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的寻求与提炼,实际上就是高校根据自身历史传统、现实条件以及社会化境等对自身办学实践的具体化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建构和发展,实质上就是高校矛盾特殊性的建构与完善的过程。这一实践过程,是完全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特殊性基本规律要求的。

(二)科学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使然。纵观历史上大学发展的历程,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存在,大学正是在不断寻求合理定位和建构特色过程中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大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确切定位基础上多样化、特色化的历史。由此可以说,合理定位、追求特色是大学发展观至高的价值理性原则。另一方面,教育资源总需求与总供给总之间又是大学一对永恒的矛盾存在。在社会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采取不均衡的发展战略永远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有效策略。所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更应考虑自身、高等教育以及社会环境实际,准确定位,突出特色,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

(三)明确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是地方高校实现发展转型,迈向现代化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中国高等教育传统特征之一,就是就带有鲜明的行政指令性(办不办大学、办什么大学、怎样办大学等均由国家说了算)。而这种行政指令办学方式实际上使得大学从此远离社会需求、远离市场,闭门造车。大学不仅没有必须的办学自主权,同时也必然因远离市场而缺乏活力和动力,更没有创造力。市场机制和主体性的双重缺失,当然也就不会产生所谓定位与特色发展问题的拷问。这显然与现在社会中大学市场主体身份特征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地方高校要跨出传统办学模式,在市场化环境中求的生存和发展,实现办学现代化,就必须找回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这两大基石。明确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是地方高校实现发展转型,迈向现代化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四)建构办学定位和突出办学特色,是地方高校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趋势,摆脱危机,实现发展的战略举措。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基本上已经完成以规模化为主要内容的外延式发展阶段,正在以积极的态度向以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内涵式发展过度。这一转化不仅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同时对于办学主体——高校自身而言,更意味着他们将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即由充分自由的外延式狂奔进入内部激烈竞争的时代。也就是说,从今以后,对于高等教育办学主体而言,必须同时回答两个问题:一个是能否满足社会需求的问题,另一个则是竞争中生存的问题。相对而言,这一时期的到来,将是对高校办学能力与水平的真正考验。而对于在办学传统、办学能力、微观发展环境均处于劣势的地方高校而言,不能不说这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事实上,近十年来,地方高校在发展中所呈现的危机已经充分暴漏出来,问题已经不仅是发展问题,甚至已经威胁到地方高校的生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但其中地方高校办学定位不切实际,办学缺乏特色是重要因素。服务价值不准确,转化形式不对头,当然也就没有竞争力。地方高校要想占有市场的一席之地,实现自我价值是根本。所以,科学认定办学定位和突出办学特色,是地方高校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趋势,摆脱危机,实现生存的战略选择。

(五)科学办学定位和突出办学特色,是地方高校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路径。新时期,我国的社会需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结构日趋多元化,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办学活动的要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特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家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愈加迫切,“人是目的”作为高等教育的哲学基础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教育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同样引起人们的关注;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而言,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高校输送大量优秀人才,另一方面是大量高校毕业生就业较为困难,而地方高校这一现象更为突出。

综上所述,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有着本质上的内在联系,他们的存在对于地方高校提高办学水平,保证生存,加快发展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实际上,在实践层面上,高校对此重视还远远不够,而地方高校更为突出。因此在今后发展中,各地方高校办学主体,尤其是各地方高校的领导者必须给予二者以足够的重视。要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站在战略的高度审视和处理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问题,进而准确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推动高校又好又快发展。

[1]郭秋平.大学办学定位的理性探讨[J].现代教育管理,2011(5).

[2]宋孝忠.地方高校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

[3]张思强,卞继红.论办学定位与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耦合[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

[4]支希哲,罗向阳.高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之检视[J].大学教育科学,2008(3).

[5]黄友泉,谢美华.我国高校办学定位问题的思考——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视角[J].教育探索,2011,32(02).

[6]郎耀秀.鲜明的办学特色源自科学的办学定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36).

[7]牛 奔.由定位理论反思我国高校办学定位的目标选择[J].当代教育论坛,2011(3).

G642.0

A

1008—7974(2012)07—0033—03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地方高校定位与特色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H08273

2012—04—20

吕 良(1965-),吉林德惠市人,通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硕士。

李文)

猜你喜欢

办学定位特色
定位的奥秘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特色种植促增收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