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本办学理念之思想内涵、价值及实践——对以学生为本办学理念问题的理性断想

2012-02-15梁景时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办学理念学校

梁景时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吉林通化134002)

以学生为本办学理念之思想内涵、价值及实践
——对以学生为本办学理念问题的理性断想

梁景时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吉林通化134002)

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理念,切实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以学生为本”理念具有深刻的本质内涵和多方位的普遍意义的实践价值,“以学生为本”理念是要渗于每个员工头脑中的人才培养理念,践行“以学生为本”的重中之重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关键是要通过课程设置的调适,课程体系的改进优化和课程内容的更新优化来实现。

以学生为本;办学理念;思想内涵;价值;实践

一、“以学生为本”办学理念的提出

任何一种理论思想、判断、命理、理念的提出,都不是偶然的,不是束之高阁、凭空而无缘无故产生的,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的背景下生成的必然产物。“以学生为本”办学理念的提出也是一种必然。这一理念思想正是在中国共产党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并反映了我们高校的实际,以期实践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反映了我们高校的实际,以期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这一理念即是国家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推动教育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是在我院规划中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向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软件为主流的发展取向的理念。这一理念是在2012年3月11日我校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正式提出的,并纳入于《学院工作报告》,是为我院未来一个极其重要的工作任务。

在这次会议上党委书记孙德彪同志作了《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切实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地阐发了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意义和重要地位以及全方位、多层面、多渠道实践“以学生为本”理念的举措。对“如何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切实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孙德彪书记强调六点:一是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二是扎实推进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四是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五是关心学生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六是大力开展和谐校园建设活动。

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切实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是我校办学理念的进一步升华和飞跃,它吹响了推动我们今后工作主导方向的进军号角。它的实践和指导作用,具有办学取向上的普遍意义。更对我校未来的发展举足轻重,是我们发展的百年大计,千秋伟业之基。这一理念是以孙德彪书记为首的本校领导集体经过总结经验,全面、深入思考和科学分析后提出的发展方向性的战略思想。也是我校由外延向内涵发展在本质上的一个理念转折。

二、“以学生为本”办学理念的内涵及其实践的价值

什么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内涵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弄清这个问题是实现“以学生为本”理念价值的重要前提。

(一)“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内涵、主要内容

“以学生为本”就是我们办学单位要把学生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地位。把一切管理服务工作均以学生为主体,作为第一要义。明确地把服务对象的目光聚焦于本校的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内涵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

1.“以学生为本”是将学生视为办学的主体,围绕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一目标办教育。学生作为办学的主体,即以学生为首位,为本位。每所学校都是招收学生,培养人才的基地和场所。那么每所学校就必须以学生为办学的主体视为办教育的前提,把学生放在办学的首位,为实现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一目标办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提高学校的品味,提升学校的声誉,才能产生“马太效应”,在未来招收越来越多的学生,培养出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才会使学校得以科学持久发展,设想一所学校不是以学生为主体或对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不足,误人子弟,学校就丧失了行业职能的伦理本质,学校的声誉就会萎缩,学生就会锐减,学校不仅无发展可言,甚至短命于难以为继。

2.以“学生为本”,重在关心学生受教育以及人才培养、人权和生活方面。以人为本,是贯穿于教学中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的实践活动,应渗透于教育、教学,心理、生理素质,文化素养,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就寝、就餐环境,文体娱乐生活等等。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使学生获取社会有用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分析综合能力,适应社会、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道德品质。在生活方面,我们都要为学生全方位地努力争取创造更加优化的条件。校方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学生的根本利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以学生为本,涵盖着校方教职工在工作上要高质量、全身心地、主动地加大向着学生投入的力度。教职员工是为学生服务的主导方面,每个部门、每个职工只有在不同层面不同工作岗位,都能想学生之所想,及学生之所及,满腔热忱地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排忧解难,真正使学生有将学校视为“学生之家”的感觉,有虽然离开了亲生父母,但学校的教职员工都是可以依赖的亲人之感。这就要求我们全体教工要尽心地、上细地、千方百计地做好为学生服务的各项工作。

(二)“以学生为本”理念实践的价值

为什么学校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有什么价值。具体概括如下:

1.“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说是(校方)教育机构必须履行的职责。“以学生为本”是每个教学单位办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每个教学单位都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这个理念,就招揽不到学生,招揽不到学生就不成其为办学单位——学校。好的学校,发展快的学校一般都是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树得比较牢的办学单位。办得差的学校,濒临倒闭的学校一般都是在“以学生为本”理念树得不够不足的学校。教学单位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不招收学生就没有办教育的对象。学校办学是不可思议的。

2.宏观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说有助于全面、深入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

《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乃是落实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和集中表现。“以学生为本”之说的实践恰好实现教育目标,落实教育方针的手段及也是工作的本质状态。

3.宏观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说有助于通过教育,提高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也是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强化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需要。

学校通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培养出走向社会的人才,能够向社会辐射科学文化影响社会,进而提升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进而推动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故谓乃是落实强化国家软文化实力的战略需要。服务国家战略是我们教育部门办学单位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4.理论宏观上看“以学生为本”理念说的践履是在实践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而在学校,在教育教学机构或系统要坚持牢固树立的“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切实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恰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的具体化,是“以人为本”在教育领域的实践方向。

5.微观看“以学生为本”理念说是关系到我院是否能沿着科学、健康的道路发展以及关系到我校未来命运的战略决策。

实施实践“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才能为学校存在、发展提供保障,才能为我校提供积极因子,才能全方位地在社会上树立好学校的正面形象,才能使我校长久致力于高校之林。

6.微观看“以学生为本”理念说是推动我校各个职能部门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完成好本部门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发挥着促进作用。我们学校的每个部门、每个员工一旦皆将“以学生为本”,进部门、进单位、进头脑,有了这个正确的科学的工作方向理念,必将会迸发出积极的有针对性的工作热情,使各项工作都能围绕“以学生为本”的轴心践行。使整体工作均能严谨有序。

三、全方位多层次践行“以学生为本”理念的路径

怎样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理念,切实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实现“以学生为本”的路径是什么?除了孙德彪书记谈的六条要求外,在此自己的体认作扼要概括。

1.践行“以学生为本”,提高对“以学生为本”的正确认识。提高对学生在办学中的主体性地位的认识。提高对“以学生为本”的正确认识就是要正确认识“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实践价值及其重要意义。提高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也就是要强化对学生全方位、多渠道地切实地提升管理服务水平问题的认识。有了这两个方面的认识才是对“以学生为本”理念的本质的认识,才能牢固树“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立进而才能提高管理服务的自觉性。

2.践行“以学生为本”重中之重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关键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调适课程设置,改进、更新和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学校培养出学得好用得上的高质量人才,这是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的价值所在,是对“以学生为本”理念实现的最大最本质的价值体现,培养出的人才要通过社会发展需要来检验判定。社会发展需要人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通过教育中科学的课程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和优化的课程内容渗于教学中来实现和提升。何谓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这方面得到优化提升,才能充分使学生掌握学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出学生的诸方面能力,锻炼出诸方面的素质。学校培养出来的不能只是机器,必须是具备发展潜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故而践行“以学生为本”,必须把调适课程设置,改进课程体系,优化更新课程内容作为人才培养的手段。

3.践行“以学生为本”,需要摆正校内教职员工人员相对于学生的位置,采取科学的正确的教育、管理、服务的方法方式。摆正位置就要树立公仆意识、服务意识、低位意识,摆正身份摆正角色。采取科学的正确的教育管理服务方法方式,就是首先要使教育者首先受教育,提高自身觉悟和素质,讲求德行,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具备奉献精神,不求功名,不急功近利。对待学生也要履行首问负责制。用孙德彪书记的观点而言就是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儿女那样关心对待。是的,我们不说当孙子,不说当儿子,而就是要拿学生当自己的孩子对待。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关心他们的生活。语重心长地用心良苦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克服不足,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与我们产生共鸣、共振,乐于接受我们的意见和建议。以我们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化、感染和熏陶学生,想学生利益之所想,积学生利益之所积。

4.践行“以学生为本”需要从我们学报的本职工作特性和业内可能性来为学生做好多方面的服务。这里主要是做了如下几方面工作。

(1)首先是组织本部全体人员及时学习了上届教职工代表大会三次会议精神。系统学习了孙书记的讲话和院长的报告。加强对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办学理念、切实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在我们编辑部的认识。

(2)发挥学报的专任教师的教学优势,直接为学生的教学服务。学报专职人员60%以上兼职教学工作,直接为学生服务。他们教学认真,指导毕业论文,辅导、批改作业细致、耐心。体现一种良好的教学风气。

(3)利用学报资料室为学生写毕业论文提供参考资料服务。编辑人员常常不厌其烦地到书架查找资料。

(4)发表关于服务于学生,科学管理学生方面有价值的文章,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提供了新鲜经验。适当时机发表一批学生优秀毕业论文和其他学术论文。以往我们办过学生专栏以及学生专刊。以后还要提供可能与实现。为他们考研和就业增加砝码提供有利条件。

(5)发表学科专业文章和教育教学文章,特别是近年来建立了实践教学栏目,为培养学生成才间接地搭建了经验平台,使先进的知识和好的教育教学方法纳入课堂,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6)学报编辑人员多年来为学生作过多次学术毕业论文的撰写方法等方面讲座和报告,收到良好的效果,也获得好评和称道。这方面的工作仍要发扬光大。

总之,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切实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是我校办学理念的进一步升华和飞跃。它的实践和指导作用,具有办学取向上的普遍意义。我校锁定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更对我校未来的发展举足轻重,是我们发展的百年大计,千秋伟业之基。我们办学人必须深入体认和永久坚持这一理念。

[1]臧乐源.教师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

[2]杨斌.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72(2).

[3]马德秀.走出中国自己的大学之路[N].光明日报,2012-03-12.

[4]贾继娥,褚宏启.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三条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2(1).

[5]李润洲.“教育是什么”的哲学追问[J].现代大学教育,2012(1).

[6]卢立涛,井祥贵.教育行动研究在中国:审视与反思[J].教育学报,2012(1).

[7]杜志强.领悟课程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8]周海涛.大学课程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G40-03

A

1008—7974(2012)07—0022—03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地方高师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行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12第287号

2012—05—31

梁景时(1955-),祖籍山东蓬莱,现为通化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教授。

李文)

猜你喜欢

办学理念学校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学校推介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