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永平诗存》的诗史意义

2012-02-15孙春青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永平

孙春青

(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

论《永平诗存》的诗史意义

孙春青

(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永平诗存》具有补充清诗史和河北地方文学史空白的意义。它保存了一批优秀的诗人,其中张霔、马恂、常守方、高继珩、毕梅、高顺贞的诗作都足以代表北方诗人的创作成就。其时代特征和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那些纪事咏史、宦途飘零、对个体存在进行反思的诗歌主题中,是那个时代普通“士”阶层精神世界的典型呈现。角山、盘山、碣石山、大海等重要山水名胜,夷齐庙、射虎石、山海关等重要人文景观的大量书写,使其在地域诗歌总集中有了特殊的艺术质素。

《永平诗存》;地域诗歌;诗史意义

《永平诗存》是清代晚期河北省乐亭县杰出史学家、藏书家、文学家史梦兰选辑的一部地方文献,选录了自清顺治至光绪年间永平府诗人181家,诗2 600余首。诗家之后附以作者小传,并缀以《止园诗话》,对作者生平、创作成就加以评点。史梦兰在凡例中言:“以人存诗,以诗存人”、“绝不敢区唐界宋,存选家门户之见”、“庶足备吾一乡之文献”,因此,其文献价值自不必多言。从文学史写作的角度来看,严迪昌所著《清诗史》引用的参考文献中,没有看到《永平诗存》,故而其林林总总的清代诗人,缺少了一个重要的地域诗集和重要的诗人群体;王长华编撰的《河北文学通史》中也未见收录,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北方诗歌总集屈指可数,而作为北方诗歌总集代表的《永平诗存》可以弥补清诗史研究和河北地方诗歌研究之不足。

一、《永平诗存》中的京东诗人群与杰出诗人

《永平诗存》收录的诸家诗人之作中,有一个诗人群体和一批杰出诗人存在。

首先,从中可以发现有两个文人结社,而这两个诗(文)社都没有得到学术界充分的注意。

其一是迁安李纶成立的文社。纶字春卿,迁安人,乾隆丙午举人,著有《宾翠轩遗稿》。《止园诗话》云:“李春卿先生天性醕笃,学问渊雅,读书外无他嗜好。六上公车,五荐不售。后会试大挑一等,以知县籖分浙江,引疾不赴。闲居课子弟,立文社,延郡邑名宿为师友,会文讲艺无倦容。”[1,p152]《永平诗存》录李纶《雅集园新亭落成二首》,其二云:“芸阁阴阴暑气轻,最宜酒兴与诗情。江枫雅赠多朋友,池草清吟几弟兄。日转雕栏浓荫满,苔侵芳径绿茵成。鸡虫得失寻常事,消遣良辰且听莺。”[1,p152]后迁安潘文本在《送滦西师南归》中也曾经提到:“宗风双柳谁提唱,六年社友称师丈。(作者原注:先入社者六年)。我亦石交子弟行,(作者原注:先生,家父同社友也。)藉邵一窝随绛帐。”[1,p290]可见这个文社兼具经典讲读和诗歌创作两种功能,持续的时间也很长。

其二是在临渝蔺士元诗中明确出现的一个诗社,蔺诗《偕诸同人结诗社于郭廉夫小斋赋赏雨一律》云:“边云高不落,酿出雨丝丝。病柏转生意,晚花无俗姿。茶香供醒酒,鸟语伴吟诗。为有骚坛契,归心何厌迟。”[1,p422]蔺士元也是《永平诗存》中足以名家的代表诗人。

另外迁安高继珩还曾经参与梅成栋在津沽组织的梅花诗社,高继珩《赠姜荔山锺喆明府》云:“沽上梅花社,东华剩几人。”[1,p222]后高继珩之子与梅成栋之子之间也保持着密切的交往。这些诗人群体之间诗酒唱和,书信相酬,传达着对历史、对人生、对个体命运的共同体认,在诗歌创作方面有强烈的自觉性。

其次,在《永平诗存》中有几个重要的家族,他们诗书传家,在当地都有很高的名望。如抚宁张霖与其弟张霔,其子张坦、张埙,其孙张琯、张鲤;迁安李纶与其妻李氏,其子李昌舒、李昌裔,侄李博昌;高继珩与其子高铭鼎、高铭盘,其女高顺贞;马葵园与其子马恂、马恬等;乐亭李掖垣与其兄李星垣、弟李词垣,子李广滋、李荫滋等。其中张霔、马恂、常守方、高继珩、毕梅、高顺贞的诗作都足以代表北方诗人的创作成就。如张霔,无传,书法类张颠,成就极高,虽家世豪富,但是潇散淡泊,居如村舍,其诗歌创作也卓荦不群,其诗作有万余首,《永平诗存》只选录了85首,多古体,风格多样,卓然成家。朱彝尊《得张舍人霔皖江书却寄》评价其诗云:“韩孟元刘无定格,尤萧范陆有余师。”[1,p23]他也多和朱彝尊、姜宸英等酬唱往还,其风神气度,在大家面前也无丝毫逊色。马恂的诗选入最多,有158首,思想深刻,代表了那个时代下层士子的心声。

外如林征韩、张九鼎等也足能名家。尤侗曾经为昌黎林征韩的《忘馀草》作序云:“子美之沈雄,退之之博奥,往往于斯见之。勿谓吾道之不北也。”[1,p13]张九鼎的讽喻诗曾经为朝鲜贡使张德基称叹,称其“激越多讽,可以复古”[1,p441]滦州李廷仪,有《杏琼斋诗集》,朱珪为其题诗云:“李侯滦阳秀,群举冀北廉。哦诗必杜甫,松涛发虬髯。”[1,p119]乐亭李掖垣七古《游灵岩寺作》为曹地山所激赏。

再次,史梦兰在凡例中提到《永平诗存》原则上收录的是已经过世的诗人,而且不选己作,但是从中却可以看到以史梦兰为中心形成的一个互动频繁的诗人群体。他们同气相求,或者雅集唱和,或分题共咏,或者书信酬赠,遥相呼应,史梦兰作为京东士子文化代表和诗人代表,已经呼之欲出。

二、《永平诗存》诗歌主旨的时代特征

《永平诗存》中所载诗人,真正意义上的布衣很少,位高权重的官员也凤毛麟角,绝大多数是以微薄的俸禄供养妻儿老小的下级官吏和以舌耕为业的教馆先生。他们或奔波于他乡做官的途中,或偃蹇于科场,诗作之中乏见振奋人心的社会理想的抒写,也极少强烈的功名欲望的传达,有的只是封建末世文人理想落潮的空幻失意和平淡人生的寂寞情怀,因此,他们的诗作可以看作那个时代普通“士”阶层的精神世界的典型呈现。《永平诗存》所录诗歌有纪事咏史、送别酬赠、山水田园、羁旅行役等等,题材丰富,但是其时代特征和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那些以诗纪史与以诗讽世、抒写怀古的寂寞、宦途的飘零、对个体存在进行反思的诗歌主题中。

1. 以诗纪史与以诗讽世

其一是以诗纪史。《止园诗话》在叙述佘一元的《述旧事五首》时曾经提到:“直可补国史所未详,不独备一乡之文献已也”[1,p5],体现出史梦兰这一有意识追求。如关于谢子澄率领乡勇戍守天津的事迹,在史梦兰的倡导下,有十数首诗,史梦兰几乎全部收入。再如李昌时《哭阵亡诸生并序》记录了同治年间御捻战争在冀东的战况。关于御捻战争,各地的记录都不甚详细,冀东有关这方面的材料也是很少的,作为亲历者,这首诗的序记录甚详,“同治建元夏,教匪张善继余孽五十三骑行劫河北。洎秋杪,蜂屯蚁聚,气焰渐张,司土者不敢轻以上闻。迨秦凤山观察战殁,其势遂不可遏矣。仲冬十有八日,窜入冀境,众已数千,索马索金,大肆劫掠。冀民夙称勇敢,虽乡团久撤,犹能随处截杀。惟以不教之众当亡命之徒,毙贼无多,义尸蔽野,良足悲也。”[1,p523]并一一纪录了阵亡者的名单,补充了历史的空白。

再如李昌舒的《纪事》记载了嘉庆十年的一次大规模的历史事件:“嘉庆十年六七月,纷纷闾巷腾物议。为有奸宄肆奇衺,下令收捕趣长吏。列名万有四千众,余者尚难屈指计。重则弃市轻谪戍,鼠窜那容远引避。妇孺伎俩剧可怜,缚上槛车空洒泪。”[1,p203]这段对白莲教余党清剿的历史事件的记录在正史和地方志书中也没有看到。李昌裔在《咸丰三年,粤匪扰津门,人情汹惧。大府令各乡自为团练,以相守望。余家自高曾以降,无失德于乡;以故附近十一乡不约而同,推余家弟侄辈为团总,愿听约束。余以老惫不与事,赋诗二章,藉勉弟侄云》[1,p316]中记录了迁安地方民众组织地方武装以备太平天国战乱的情况,等等不一而足。

其二是讽世诗。这一类诗通过犀利的笔触,对扭曲变态的世相进行暴露和讥讽。如林征韩的《换马行》,这首诗是讽刺朝中使臣到地方之上多以倨傲之态行惊扰之实的,天使的到来只是一个换马的动作(指在驿站换乘马匹,将疲马换掉)。“天使后来无一语,只是颜色多骄倨。公然下马坐县堂,换马从容上马去。”[1,p12]但是妙在以大量篇幅写了天使到来之前天使的侍从、行厨到地方打前站吆喝换马时不可一世的骄横之态,隐刺权势背后的一系列的不可思议但是却习以常见的人情世态。在《永平诗存》中,以讽世诗著称的是张九鼎,他的讽喻之作曾经为朝鲜贡使所称道,这一类诗的代表作有《察草行》,揭露察草巡役假借察草为名行掠夺民财之实丑恶行径[1,p434];还有《捕盗行》批评“捕役豢盗与盗伍,县官讳盗为盗主”[1,p434],《关门吏》《义仓行》等是对官吏不仅不能解民困反而扰民甚的恶劣行径的揭露。如《里正来》:“里正来,声如雷,老穉遥见輙惊猜。百姓见县隶,如同长官至。百姓受杖方养疮,来打秋风又下乡。”[1,p435]小小的里正在老百姓面前的骄横跋扈,百姓的有苦难言尽此诗中。因为这类诗刺世太甚,后还被以“讪谤时政”的理由告发。

2. 怀古的寂寞与个体生存的反思

作为一个杰出的史学家,怀古咏史诗是史梦兰编选《永平诗存》的主要题材之一。如毕梅诗选入58首,其中咏史诗就有18首。但是,单纯的咏史怀古诗并无太多新意,有价值的是那些将对历史的观照与个体生存状态的反思结合在一起吟咏的诗作,这也体现出《永平诗存》文学思想的独特价值。

前人咏史往往追求以史为鉴,在《永平诗存》诗作中,更多的是一种空无、幻灭的寂寞情绪。如李廷仪《古长安行》:“马嵬坡下死妃子,宣武门中埋铜驼。前车之倾未旋踵,后车不戒将如何,眼中惟有终南山色长嵯峨。”[1,p125]就体现出对朝代兴亡、历史变迁的旁观者姿态。再如张埙《咸阳毕陌吊古陵墓作》中云:“数千年事是耶非,茫茫一望生悲哀。……周秦真伪复何如,寂寞邱陵同一览。”[1,p45]历史不断发展,对历史是非的评价居然也在发展变化,所以,士子们赖以立身处世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王瑞征《邯郸道中卢生祠》其二中写道:“功业文章事事真,分明一代栋梁臣。谁言梦里皆虚境,乍觉醒来是后身。石证三生多变相,丹成九转几仙人。我今亦作邯郸客,空饱黄粱四十春。”[1,p193]都说功名富贵不过是黄粱一梦,但是前人留下的功业、文章也都历历在目,白白度过一生一事无成的人,在功名富贵面前是没有资格用黄粱一梦来为自己解脱的。陈箮在《过邯郸》序中云:“雪岭儒服儒冠,偕妻孥结庐尘世,而矢口不离空玄家言,不自相矛盾乎!”写自己即使已经了悟,但是不得不“此番仍逐红尘去,羞见黄粱梦醒人。”[1,p67]他还写了《醒梦吟百首》,(《永平诗存》录六首)其中一首就写到:“也问生涯也问名,也随欢会作闲情。行藏一段难言处,独坐深更星斗横。”[1,p67]普通读书人虽然自幼受到圣人出处行藏的教诲,但是在现实中这样的行藏哲学却无法实践,只好随波逐流追求名利寻欢逐乐,这种痛苦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对自己进行叩问,谁知道哪种状态是梦哪种状态是醒呢。

在这方面,迁安马恂对自我省察体认就更为深刻。他有一首怀古诗《赵王城》:“颓墙半有无,荒野平如掌。人说赵王城,试作繁华想。”[1,p279]凭吊古迹是自然升起的创作冲动,但是面对已经被历史碾灭印记的荒凉原野,作曾经繁华的推想,就是对历史的一种讥嘲了。所以站在时空的临界点上,对个体的反思就显得既真切又无望,他的《偶思古人当年未必不同今日而已影迹俱杳为之怅然》就颇有代表性:

百年阅历几缘因,渺不相关怅古人。笑貌声音俱杳杳,文章功业亦陈陈。

偶传名姓凭褒贬,已隔形骸溷假真。后视今犹今视昔,浮云世事且安身。[1(其一,第274)]

前人偶尔能够流传下来的功名文章,也不过是凭借个别人的褒贬,而褒贬的标准却可能真假混淆,黑白颠倒,由此看来,现在自己秉持的自认为正确的立身原则,百年之后却不一定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那么这个原则到底还有没有意义呢?他有一首《惜笼鹤》,可以看作是对生存状态的自我审视:

翩翩一老鹤,置之樊笼中。翦翅坠雪影,寄庑隔天风。主人视笼鹤,谓与鹅鸭同。鹤亦不自珍,饥鸣求腹充。稻粱计升斗,不复问飞翀。岂不念飞翀,欲飞途已穷。失计慕乘轩,罗网婴微躬。邻家凤池鹅,缓步游西东。顾盻嘲笼鹤,意气殊自雄。怜鹤欲放之,羽毛已不丰。不如啄粟雀,飞噪戏寒丛。[1,p250]

圈在笼中,已是鹤的大不幸,而久被豢养的经历,使鹤失去的不仅是一飞冲天的能力,还有冲天而去的自信与尊严。笼中之鹤也是这个时代普通的士阶层的人格写照。再如阴振猷《洗儿诗》中提到自己的第四子出生“忽忆髯苏‘养子望聪明’之句,俯仰枨触,悄然不自知其悲从中来也。”[1,p165]“汝父一措大,死书空百读。妄冀成干人,负气争驰逐。见笑小夫智,曵轮遂脱辐。缘兹且学痴,爱庐诵抱璞。可惜十年心,减强转添木。岁壮髯如戟,气衰鬓已秃。鹏扶畏雄飞,蛛拳甘雌伏。出门染惹多,入世挂碍簇。”[1,p165]读了一辈子圣贤书,也驰逐于名利场中期待能够超乎常人,最后却落得不敢高飞甘于雌伏,不觉悲从中来,所以嘱咐幼子“不如作闲人,抱中自守独。”[1,p165]这也可以看作那个时代普通士阶层一生黯淡经历的典型写照。

3. 宦途的飘零

比起先秦、唐宋时代,这个时代的士人阶层的社会地位和对功业的企望已经远远不及,建功立业的功名意识在千年以来的封建社会中已经日渐消磨,颠簸宦海不是为了实现自己兼济天下的雄图壮志,而只是为了求得养家糊口的职位。如高作枫在《秋风出关图为王雪庵半刺作》所言:“王郎抱英多磊落之奇才,此行胡为乎来哉!堂上慈亲发颁白,崦嵫晚景桑榆摧。愿得一囊方朔米,折腰俯首何所猜。陟屺悲,捧檄喜。古今人子心,率皆为贫而仕矣。”

滦州李恩捷《喜司九叔祖归里二首》之二:“自经闻被议,深识官途难。日月如川逝,关山耐岁寒。镜中愁鬓改,塞上喜身安。六载归乡里,犹蒙圣泽宽。”[1,p80]面对因官而得罪还要对皇帝感恩戴德的同年,自己未能被选为官,也未尝不是一种幸事。即使是奔波于宦途,抒写的也是奔波和飘零之苦。以林征韩为例,他的游宦诗就非常有代表性。如《携家之郢》:“客归时未几,又见整行装。挟策投开府,携家去武昌。风尘犹昔日,儿女尚他乡。且莫言辛苦,天涯路正长。”[1,p16]家中没有积蓄,所以挈妇将雏漂泊在外实属迫不得已,以至于不得不在刚刚回家之后马上又要出发,所以在《除夜》中表达的他乡的年关之思:“归去梦魂知路远,老来儿女觉情真”[1,p20]就格外打动人。还有李雍《浭阳道上》:

林际叶初下,萧萧秋意深。西风吹老鬓,匹马渡寒津。

落落丈夫志,依依儿女心。举头看日色,不定是晴阴[1,p330]。

这是作者为做官而离家出发时候的典型场景,秋色已深,西风、匹马、阴阳不定的日色、对儿女的眷恋,这些伴随着四海为家的丈夫之志,显得极为落寞、悲情。

所以,他们既无盛唐人“看取宝刀雄”(高适)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也没有功名不能实现的强烈的痛苦,有的是对宦海世事的冷眼旁观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平凡心态。李昌舒《河南道中二首》其二:“巉巉硖石古崤陵,山路崎岖鬼胆惊。窄径恰逢车毂击,长鞭敢任马蹄轻。目迷南北常多障,心逐高低不放平。如此畏途人络绎,利名牵绊苦营营。”[1,p207]自嘲如许艰险的宦途,也不过是为了名利二字罢了。所以这一类带着平淡的世俗气息的游宦诗读来反而极为亲切。再如高继珩《德华赋诗送行酬以四律》“官小幸无民社任,地偏差免贼氛荒。”(其一)[1,p255]写自己官小承担的责任就小,任官之地因为偏远荒凉也没有贼人前来觊觎生事,这都是值得庆幸的事情。因为官场沉浮带来的人情世态的变化他们看的也很透彻,所以不妨且作冷眼旁观。又如李广滋《拨闷》:“闲看世事如棋变,静觉年光似水流。热宦冷官凭一笑,此心久已作虚舟。”[1,p183]李善滋《遣兴》中亦云:

身世须权孰重轻,劳劳最易误虚名。光阴有限防驰骛,心血无多念养生。

安得尽能如我愿,但期随在近人情。花开花落随流水,一任升沉总不惊[1,p242]。

在唐诗中经常出现的忧国忧民的心态很少了,更多的是对自己能力、身世的冷静考虑,以养生为务,以升沉为常态。也甚少象陶渊明那样抒写自己安贫乐道的情怀,而是写自己的窘境,和自己不得不安于此窘迫之境的尴尬,如常守方《题斋壁》:“室小才能受一床,昼延日影夜灯光。残书读罢乱横架,宝剑磨余高挂墙。有酒聊堪供啸咏,无人可与说行藏。客来错比陶潜宅,想到羁栖仍断肠。”[1,p392]

4. 山水田园与遣兴之作

这一部分诗作思想价值不如前两种,但是也颇多有新意之作。如林征韩的《挑野菜歌》:

日穿花影碎,村犬花外吠。一起南村来,妇女装成队。小儿怀在怀,大儿背在背。

右手持弯弓,左手张阔袋。下我村北田,挑我田中菜。菜花香可怜,菜叶靑可爱。

但苦根不肥,天旱失灌溉。饥多难普疗,人多不一辈。得挑时且挑,尽我此田内。

三五村东头,谁家邻姊妹。相邀斗草来,各撷幽芳在。金钗落翠鬟,坐地成赌赛。

嫣然一笑间,春风生万态。那知挑菜人,当年亦粉黛[1,p12]。

这首诗写了田园中很常见的场景:已婚女子为了填饱全家人的肚子,不得不拖儿挈女来田中挑野菜,生活的艰辛使她们顾不上欣赏菜花菜叶的青翠可爱,只是担心天旱菜根不够肥大;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同样的田园之内,那些年轻的未婚女子却寻找着美丽的花花草草,打扮得明艳照人,一颦一笑都是未谙世事的娇憨之态,谁知道挑菜的人当年也有过这样的美丽岁月呢。此诗将田园题材与对女子命运的感慨结合起来写,颇有开创性的意义。还有史秉德的《采棉歌》:“连夜西风吹槭槭,原上棉花开似雪。凌晨妇子约成群,循垄分行竞采掇。一采盈我把,再采盈我囊。三采盈襟袖,四采盈笼筐。采归深院摊荻箔,白云卷地烘秋阳。……姹紫嫣红空自好,有田莫种闲花草。”[1,p70]对北方种植棉花给农民带来生利进行了由衷的赞美,笔调颇有民歌意味,感叹也真朴自然。

三、《永平诗存》特殊的诗歌创作元素

永平府,距京师距离较近,又是从龙入关的必经之地,还是满清八旗的食邑,在地理位置上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史载这里是孤竹国辖封之所,既有首山、碣石山、角山、盘山等重要山水名胜,又有山海关、射虎石、长城等古代重要边塞符号,这些体现在永平诗人的诗歌创作中,使《永平诗存》与其时地域诗歌总集相较,有了特殊的艺术质素,对中国古典诗歌创作元素也是一种丰富和补充。

1. 诗中多有京东地域特点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这在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也是具有独特性的,例如长城、山海关、清风台、角山、大海等。乐亭县沿海,所以,大海也是此地诗人入诗的常见元素。如李广滋《夜宿盐窝闻海啸》:“海声中夜喧,枕上搅清睡。空际吼天风,雷鸣殷动地。又如万马奔,甲兵蓦然至。我求即次安,闻此心转悸。窗外雨直倾,波涛声无二。”[1,p170]对于雨中大海的雷鸣风啸声音的描写,在历代诗中是不多见的。再如其《观海歌》:“四月十日天气清,同人邀我海上行。未至数里见白浪,汹涌迸作殷雷声。蓬壶员峤不可见,但见浑茫一气腾晴空。乾坤昼夜恣嘘噏,荡星浴日涵空蒙。阳侯乍出天吴拥,川后欲发冰夷从。变幻翕忽生万状,潮汐往来无终穷。天际一墖小如豆,恍惚海市开云岫。……丈夫志气凌八极,斋居索莫伤偪仄。到此翻疑天地宽,一片愁心荡空碧。……”[1,p171]大海的汹涌澎湃,沧溟浩瀚,瞬息万变,能够让忧思一扫而光,心胸为之豁然开朗。这样以大海为主题的诗,文学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他如杨在汶《澄海楼用秋间山海关韵》:“晴日风雷怒浪冲,楼开澄海压高墉。瀛洲有路通三岛,蜃气终朝拥百重。”郭长清《钓台观海有怀向军门》:“台上俯澄波,苍茫万象罗”等,在《永平诗存》的临渝、乐亭诗人笔下,是经常能看到的。

角山是万里长城从东部海中向北绵延所跨越的第一座山峰,所以又有“万里长城第一山”之称。其前山可俯视长城,眺望大海,后山可赏层峦叠嶂,山色湖光,山水相依,令人心旷神怡。角山作为京东名胜,也总是出现在京东士子笔下。蔺士元写《偕王砥山游角山即景兼以赠别》中提到:“兹山僻在东海畔,难与五岳名相争。一朝作君锦囊料,嵩恒岱华齐峥嵘。”[1,p419]虽自谦不能与五岳争胜,但是他也有一首诗专咏《角山》:“连山蓟门来,络绎尽东向。当关耸双峰,斗角不肯让。峨峨数千仞,终古作保障。岚翠九天落,雄城近相傍。辽东左接壤,沃野千里旷。西瞻碣石山,百里势遥抗。长城俯龙首,蜿蜒到海上。海与山争高,天水相摩荡。”[1,p413]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富有特殊趣味的地名,进入诗人的笔下,也显得极有特点。如王煦《井儿峪》:“探奇入废寺,有目不得骋。一岭四面围,观天真在井。”[1,p238]张九鼎《过还乡河》:“谁把还乡号此河,苍茫极目泻寒波。不堪垂老辞家日,秋雨秋风向此过[1,p441]。”

除了自然景观,还有长城,姜女庙、山海关等特殊的人文景观,如郑芃的《长城歌》:“吁嗟乎!始皇筑长城,长城不筑秦不倾。……秦不筑城祚或在,筑城秦亡踵不旋。至今人指姜女庙,真赝无论想当然。”[1,p352]将长城、山海关、姜女庙结合起来写慨古感今,是永平诗人笔下出现较多的主题。

2. 富有京东地域特点的历史典故

昌黎齐乔年有一首《登北平城楼》:“西风吹朔漠,白露下遥天。日落千峰静,河流一带烟。采薇歌尙在,射虎事空传。不尽苍茫意,低徊念古贤。”[1,p78]王煦有一首《卢龙怀古》:“平州重镇控燕幽,拔地峰峦郭外周。一带春云凝远塞,千家烟树覆层楼。采薇公子常辞国,射虎将军竟不侯。吊古闲行经晚渡,漆滦呜咽抱城流。”[1,p237]这两首诗里使用的两个典故,体现了永平诗歌的地域特点。一个是伯夷叔齐“采薇”的典故,一个是李广射虎的故事。这两个典故在历代诗歌创作中不属于生僻的典故,但是在这个地域诗歌总集中,却是使用最频繁最集中的两个典故,他们强化了这两个典故的文化意义。

永平古时属孤竹国辖地,这里有著名的首山,据说伯夷叔齐就是于此绝食而死的,为了纪念伯夷叔齐,当地旧有清风台,建有清风祠、夷齐庙。这对当地的民风都产生了顽廉懦立的影响。如温序斌《独铸》:“禹稷当平世,夷齐饿海滨。不因遭际异,失却本来真。世大谁知我,天生我亦人。且从仙佛外,独铸百年身。”[1,p326]李善滋《谒夷齐庙》:“孤竹遗墟古,斯人宛在兹。一方存庙祀,百世仰师资。渺矣西山迹,遐哉北海思。清风台畔立,惆怅采薇词。”[1,p242]马恂《夷齐庙屈蟠松歌》非常有代表性:“偃蹇松身傍地走,卧雨拏云岁年久。孤标自欲干青霄,逢着夷齐一低首。……叩马夷齐忍槁饿,大义不为周仁移。或谓高贤甘涧壑,抑郁如松屈林薄。岂知夷齐非隐沦,懦立顽廉伦纪托。……老松蟠屈倚阶陛,待学夷齐千万年。”[1,p255]松树长成傍地走的样子,并不是他的本性,而是为了向夷齐低下崇敬的头。所以伯夷叔齐的高义能够为世人树立不朽的典范。马恬《清风台怀古》:“清风之台高无级,台下清风吹习习。夷齐往矣清风存,顽夫能廉懦夫立。”[1,p347]杨在汶《谒清圣祠》:“千载应如昨,顽廉懦立心”[1,p363]都强化了这一意义。

除了夷齐的典故,还有关于李广射虎的传说。《永平府志》记载:“虎头石,在(永平)府城南六里,状如虎踞,旧传为汉李广射虎处。其下滦、漆合流。”《卢龙县志》记载:“虎头石在城南六里,状若虎踞,为汉李广射虎处,其下滦(滦河)、漆(青龙河)合流,向有渡口,曰虎头唤渡。”前人主要写李广的英勇过人,如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但是,在《永平诗存》中,对射虎石的凭吊大多寄托了诗人们对英雄的景仰、对其命运的同情哀感以及对历史的冷静审视。有为其鸣不平的,如王一翰《射虎石》:“汉家片土竟何有,将军此石传不朽。”[1,p311]也有对其遭际冷静审视的,如潘文本《射虎石怀古》:“壮不能封万户侯,七十余战空戈矛。老不能对刀笔吏,百姓闻之尽垂涕。英风浩气安在哉,北平片石犹崔嵬。石崔嵬,俨白额,摩挲当年射虎迹。当年射虎真通神,胡为再射空逡巡?当年射虎乃余事,胡不生逢汉高帝?高帝逐鹿走中原,从龙起者如云屯。虎狼之秦早授首,区区虎石安足论!猗嗟将军休扼腕,烹狗藏弓亦堪叹。当时武皇非寡恩,年老数奇知公深。侯封不博等闲事,咄咄陵也伤公心。”[1,p288]这首诗写了李广的英风浩气,也写了李广的性格缺陷和社会悲剧。有人为其遇人不淑感叹,其实即使遇到时势造英雄的刘邦时代,最后不也被烹狗藏弓,身首异处?对于这样一个历史英雄,汉武帝还是有识人之明的,最后让李广声名愈下的还是乃孙李陵的投降匈奴,这一段吟咏感叹是客观的。还有另辟蹊径的,如宋赫《虎头石》:“太息为摩草中石,千载悠悠空滦江。我生何幸罢烽燧,携樽今日真大醉。归去不须觅封侯,何物知有灞陵尉。”[1,p139]撇去对历史和历史人物的价值判断,感叹还是生在和平年代最为幸运。这些诗作的大量出现对这一典故的内涵也是一种丰富。

另外因为山海关是长城第一关,吴三桂于此引兵入关,成了近代新生的典故。如杨在汶《山海关》:“屹立金汤据要冲,烟消赤日上城墉。南回沧海鲸波息,北跨雄山雉堞重。复国将军成画虎,(原注:谓吴三桂也。)入关豪杰说从龙。即今界不分中外,故垒萧萧静战烽。”[1,p368]

3. 新的文学形式

竹枝词原产于巴蜀之间,是一种民歌体诗,后经过刘禹锡的改造,成了民歌文人化的一种新七绝诗体。到清代有了很大发展,文人唱和之风尤盛。出现了西湖竹枝词、江边竹枝词、湖州竹枝词新形式的作品。尤以朱彝尊、查慎行、孔尚任、王士祯为著,到近代甚至有海外竹枝词的创作。《永平诗存》中,出现了杨在汶的《塞外竹枝词》和常守方的《海城竹枝词》,不论是在历代诗史上还是在清代诗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这也是对于竹枝词诗体写作的内容上的极大丰富。

杨在汶的《塞外竹枝词》以写塞外风俗为主。如“火珠彩夺日光明,庙貌巍峨倍有荣。男妇焚香齐下拜,果然佛子记前生(原注:边外蒙古庙必有火珠,汉祠则无。火珠者,庙上金顶也)。”“五方衣帜习军威,试马平原走似飞。一骑争先超后队,红绫博得赐茶归。(原注:塞外藩府试马以首骑为贵,赐红绫,裹茶百方。)”[1,p371]常守方的《海城竹枝词》以临渝即现秦皇岛海畔城市的民风民俗为写作内容,如“信手山花采满篮,山前山后路偏谙。儿家不是夸游冶,为放春秋两季蚕”、“山隈到处有人家,茅草盖房旁种瓜。墙下樱桃犹未熟,满瓶争插佛爷花(原注:山芍药谓佛爷花。)”“海怪牛精未是邪,临河每苦没田麻。小神太太纷祈祷,依俗还尊王大爷。”(原注:海谓海城,牛谓牛庄,人情狡诈;时目为牛精海怪。八里河旁有小神祠,木主书供奉小神太太神位。又西店子一带呼鳖为王大爷,不敢食)[1,p397]等。他们在写作手法上继承了竹枝词鲜明的民间歌谣格调,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的特点,也体现出京东诗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

薛国琮的《伊江杂咏》、刘征泰的《石门杂咏》对新疆地方文化和秦皇岛地方文化的研究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清永平府,下辖乐亭、滦州、迁安、昌黎、卢龙、抚宁、临渝(包括清初之山海卫)七属,身处北方靠近京畿的地理位置,使其与诗史上较关注的遗民诗人群、江南诗人群、齐鲁诗人群等都有所不同。其诗歌表现主旨的时代性、诗歌创作元素所具有的地域特点,是《永平诗存》的文学价值之所在。

[1] 史梦兰选辑,石向骞.王双.刘博苍.景红录.孙春青点校《永平诗存》[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校对:王文才)

The Discussion on the Historic Importance of Yongpingshicun

SUN Chun-qi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Yongpingshicun fills in the blanks in the history of Qing poetry and in local literary history of Hebei. Yongpingshicun included poems of many prominent poets, including ZHANG Zhu, MA Xun, CHANG Shou-fang, GAO Ji-heng, BI Mei and GAO Shun-zhen. Their poems were good enough to represent the writing achievements of northern poet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literary accomplishment of these poems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ose narrative, history-intoned ones, as well as those that relate to ups and downs in one’s official career, and that contemplate on individual existence. These poems are typical rendering of the spiritual world of ordinary intellectuals at that time. Their description of such mountains as Jiao, Pan, Jieshi, and of the sea, Yiqi Temple, Tiger Hunting Stone, and Shanhai Pass, gives the collection an important status among regional poetry anthologies.

Yongpingshicun; regional poetry; historic importance

唐山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1ZY01)

2012-03-01

孙春青(1974-),女,河北新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

I207.22

A

1009-9115(2012)03-0006-06

猜你喜欢

永平
教师节
给爸爸捶背
例谈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复习策略
踢球
流苏树与美国流苏树园林绿化前景探讨
认识形近字
五绝·晚秋晚风
小刺猬的秘密
段永平:从企业家到幕后教父
Effects of Maixuekang Capsules Combined with Edaravone on Serum MMP-9, S-100β Protein Levels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s in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