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有为的“大同境界”探析

2012-02-15潘志和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广东广州510405

探求 2012年1期
关键词:康有为乌托邦境界

□潘志和(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学报编辑部,广东 广州510405)

缺少文化名人难言文化名城,缺少世界性影响的文化名人难言世界文化名城,广府有世界性影响的文化名人康有为无疑是最响亮的一位。康有为构建了完整的大同文化体系,把中国传统的大同理念推向颠峰,他的“大同世界”与柏拉图的“理想国”、摩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之都”、史基纳的“桃源二村”等一起,将永远屹立于世界乌托邦文化之林。

在多元的世界文化体系中,乌托邦文化是最广为人知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的生存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始终指向一种目前尚非实然的东西,人不但需要依靠现实逻辑来维持生存,更需要超现实的逻辑来为存在提供选择机会。保罗·蒂利希认为乌托邦文化“表现了人作为深层目的所具有的要求和作为一个人为了自己将来的实现而必须具有的一切”,包括人的本质及人的本质上所有的那种东西[1],王尔德则干脆认为一张没有乌托邦的世界地图不值得一瞥[2]。

中国近代大儒康有为的大同世界是对中国传统乌托邦文化的现代性表述,它体现了有“圣人”之誉的康有为对人类美好社会、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对社会政治理想的终极关怀,是康有为关于美好未来的政治遗嘱。1887年,年轻的康有为无法忍受广州府随处可见的贫穷痛苦,为人类的无尽灾难所折磨,别师辍学,回到家乡广州府南海县银塘乡。康有为抨击老师盛赞的乾嘉学派大师戴震和“百代文宗”韩愈,认为两人“颉颃作势自负”、“浪得大名”,大著洋洋而于世无益。学问不能济世,为参悟解救人类之法,康有为到家乡附近西樵山白云洞冥想打坐,“登白云山摩星岭之颠”,站到百粤都会羊城最高处以放开思绪,“荡荡乎其鹜于八极”,经过长达八年的苦思冥想,拟出了“人类公理”——世界乌托邦文化名著《大同书》纲领。康有为相信自己找到了彻底去除人类苦难的方法,发出“吾既闻道,既定大同,可以死矣”的感喟。[3]

为给当时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现代转型的国人提供精神家园,大同世界建构的社会历史宏大叙事确实足称破天荒的系统性设计。康有为以先秦大同思想张本,承袭了国人对历史的总体信仰与形上之思,对人的内在自由(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与生存幸福进行叩问,显示了国人对理想社会的目的性追求与期待,代表了国人对未来历史的终极性价值诉求。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康有为用植根于人性、人的主体性自由以及人类心灵健康原则的现代理念,将“平等”而非“平均”确立为大同世界的先验评判价值原则,一举突破超越了中国古典乌托邦桃花源式“向后看”的传统视野,并凭借其丰富的想象赋予现实以意愿性的精神力量,这对当前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幸福生活观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本文重点讨论的“大同境界”是指康有为在大同世界中构想的人类最理想的生存幸福状态。“大同境界”的生活方式等一些内容在“大跃进运动”时曾被错误摹仿,以致于在改革开放后的反思潮中伴生了不少负面评论。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的历史进程像中国这样受到乌托邦文化的巨大冲击,“大跃进运动”更是去时不远,人们难以忘却其时随处可见《大同书》的景况,乃至讳言“大同”。大同纲领形成于太平天国失败后二十年,康有为对高举大同旗帜的太平天国带来的社会动荡十分清楚,因而极为重视他的大同世界的前置条件,再三强调大同世界只能建立在物质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遥远未来,为了避免误读,他甚至坚拒在生前发表自己的呕心之作。世界乌托邦文化作品的作者一般都不认为自己的社会建构可以付诸实现,然而,《大同书》为我们南海大儒的用世之作,作者在书中用极其绵密的论证说明其理想社会建构绝非空想,虽然作者同时费尽苦心回避其当前的实践性,他还是要为几十年后的灾难性误读负一定责任。我们认为,康有为设置的高不可及的前置条件其实已经说明,“大同境界”的功能究其根柢只能是启发性的,其价值在形上,而非现实操作。本文撷取“大同境界”的一些断片,从三个维度标举其诗性品质,以彰显其乌托邦文化感性色彩。

一、康有为的“大同”理想:天真的一统

大同世界,“同”为应有之义。康南海首“同”国家,以为目前世界或以省分或以洲分或以郡分,辖区形状大小不一,杂乱难看,缺乏美感,大同世界依照条理井然的经纬把地球合分为一万个“度”。去除南北极等不能住人的地方,陆地约莫三千个“度”,以“度”为区域,实行自治。公选产生“度”政府,全球“大同公政府”由“度”政府推举人选建立。一般理解,政府代表国家,康南海以为不然,大同政府里没有了两个最能代表国家的部门:兵部和刑部,因为那儿没有战争和犯罪;其次,大同政府的官员是公选的纯粹办事员,没有任何特权,随时可弹劾撤职。

世界大同,度量衡货币要同,语言文字自然也要同。别的好同,全球语言文字这么多,如何同?康南海制定了一个实用与美兼具的标准:简便,好听(看)。

语言。制作“地球万音室”考察全球语言优劣,遴选整合。事关全人类,自要郑重:“地球万音室”巨大而外,须“圆形,以像地球,悬之于空”。然后由精通音乐、语言的专家担当裁判,全球不同语言代表轮番进入“万音室”讲说自己的语言,“择其舌本最轻清圆转简易者制以为音,又择大地高下清浊之音最易通者制为字母”。“轻清圆转”,说话有如歌唱,“美清听而养神魂”。康南海考察认为法语、意大利语音至清,并由此得出结论,区域“度”高地方的居民说话音清,低的音浊,近极地者“度”数高,故音清,近赤道的人“度”数低,故音浊。这仿如飞禽在天,高,音清;野兽在地,低,音浊。“闻俄人学他国语易而似,岂非以其地度高耶?”说话音清的学语言也容易。全球区域“度”最大数为五十,遴选取法的重点也就落在四五十“度”的地方。[4]

文字。康南海认为还是咱汉字简便,理由:“一物一名,一名一字,一字一音”,而欧美印度等地方的文字要不“一物数名”,要不“一物数字”,要不“一字数音”,同写一信,“中国速欧美印度数倍”。[5]鸦片战争失败后,以繁难为由改革汉字的声音已起,始作俑者正为南海高足梁启超,改革呼声于二十世纪初达于至盛,文化旗手鲁迅甚至提出废汉字。康南海不但掩耳无听,反倒言之凿凿,得出完全相反结论,时下汉学大兴,还是大儒远见。写得快亦即办事快,工作效率高,康南海认为从这个角度看,选用汉字等于延长寿命数倍。以汉字为用,康南海还有一个理由:“中国文乃有韵味者,不易去也”,[6]汉字象形、形声,正所谓有意味的形式,这样的见解当然不能算民粹。

同文同种,种族平等乃大同要义,但为求平等康南海的追求却极端得实在匪夷所思:统一肤色。康南海并没有种族歧视思想,他是见到美国林肯总统颁布种族平等法案过去几十年,白种人还是不肯和黑种人走在一块,才想了这么一招。然则统一肤色以哪一种颜色为标准呢?康南海结合国人健康是福的实用观点,几经比较,认为还是白种人体魄强健,模样也不差,别的人种向白人种看齐:

黄种人“稍移南人于北地,更易山人于江滨”,“日食用煎牛肉半生熟血尚红滴者”,“多行太阳之中挹受日光”,[7]不到百年必肤色渐白,然后与白种人“通种”,生人即与白种人无异矣。“移南人于北地”意谓南方太阳猛烈,晒黑了皮肤;“易山人于江滨”意谓山里阳光不充足,闷黑了皮肤,有过犹不及的意思。康有为游遍世界,有《列国游记》,清楚白种人的煎牛肉六七成熟,但说到“血尚红滴”的牛肉是否与肤色相关,却还真是只有“圣人”能知。棕种人比黄种人黑,康南海认为都是热带太阳晒的,改造之法是把他们迁徙到阳光不那么猛烈的半温带、寒带,亦“日食用煎牛肉半生熟血尚红滴者”,先与黄种人“通种”,再与白种人“通种”,经过三两百年改良,必也有如汉白玉。黑色人种“其黑如漆”,着实让康南海头疼。南海游历印度时见久居的白种英国人肤色变成黄蓝,认为肤色与土地相关(“土地移人面色”),看来改造的办法还是迁徙,把黑人迁到长年下雪的北美或北欧,那些地方经年雪白雪白,经过数百年映照移入,不愁其肤色不变:

“由是推之,速则七百年,迟则千年,黑人亦可尽为白人矣。……虎入海而股化为翅,鱼入洞而目渐即盲……故经大同后,行化千年,全地人种,颜色同一,状貌同一,长短同一,灵明同一,是为人种大同……当是时也,全世界人皆美好,由今观之,望若神仙矣!”[8]

南海这里的“同”之用到了极致。见到的人颜色、模样、高矮、精神状态全同,“望若神仙”没有问题,问题是这一来我们可怎样分辨友人,特别是那个“另一半”?

二、康有为的大同社会秩序

男女为什么走在一起?婚姻的原始本义是什么?——爱,欲。传统观念认为婚姻旨在传宗接代,旨在尽孝,康南海指出那是家庭的出现导致。《大同书》用大量篇幅论证家庭乃贫穷痛苦之源,“大同境界”的家庭为爱欲而生,没有传宗接代、尽孝的意义。为示男女平等,“大同境界”的婚姻废除“夫妇”之名,立约结婚的男女双方只有关系,没有义务。婚约只是两情相悦的证明和保障,以免两人在婚约期间出轨,引起争风吃醋,扰乱大同社会秩序。

两情相悦,自然也就有两情不相悦,相悦则合,不相悦则分。康南海斟酌再三,定大同婚约短一月,长一年。一年后两人还如胶似漆,续约可也,只要愿意,两人可以无尽往下续,直到白头,直到与汝偕丧。不过,康南海对此持怀疑态度。大同婚约只以双方相悦的爱欲为目的,不得强求,不用抚养小孩,没有财产分割,没有任何刚性约束任何羁绊,“海枯石烂”、“水里称铊浮”云云,康南海认为唱唱还行,发发谵语还行:“凡人之情,见异思迁,历久生厌,惟新是图,惟美是好”,天性如此,捆绑不住;再则“盖凡名人,性必不同,金刚水柔,阴阳异毗,仁贪各具,甘辛殊好,智愚殊等”[9],工作调动等原因远离,万水千山是隔,大同以天性为依归,不崇尚牛郎织女;一方劳动积极,评上许多先进,倍受尊敬,一方不到三十就闹学飞仙、学乘光上天,不想干活,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康南海引用《韩非子》“太公者,老妇之出夫也”的话批评女性主动离开男人不光彩的看法,说人们但知“出妻”,不知古早就有“出夫”。短期婚约好处很多,不少男女说失去了才知道可贵,不少男女在怀念初恋情人,现在好了,这些懊恼全不会有了,那边婚期最长也就一年,给点耐心轮候一下就行。

康南海显然对自己的短期婚约设置很得意,发议论说如此一来,“既得人权自由之义,尤得人道之宜”,社会上“不特无怨女旷夫之叹,更无淫情奸案之事”[10]。万恶淫为首骂了千百年,但“奸淫”作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就是怎么禁也禁不住,让人头疼不已,“夫奸淫之案,遍于大地,溢于古今,虽有圣王贤吏万百亿千,治道化成,化行俗美,而终无术以弭之者”,为什么?“盖人情有所不能禁故也”。大同世界没有需尽义务的家,彻底自由,以两情相悦、求乐为最高原则。“两情相悦”,欲情兼赅,在这里,愉悦、快乐在爱的伴奏下融合了感觉与知觉,与伦理道德,与美成了同位语。“防淫愈严而淫风愈盛,不如去堤与水,自无涨溃之虞。今世既大同,人人各得所欲,若两相爱恋,即两订盟约,既遂其欲,复何所奸?……故曰,行期约之事,则奸淫永绝也!”[11]——议论至此康南海可能兴奋得有点晕,出了个小纰漏,他设了个门槛,说女方如不能独立,需要丈夫赡养的不得玩“第三者”,“红杏出墙”闹离婚,因为吃丈夫的“佳人有约”给丈夫戴高帽于情可通,于理则不通,康南海忘了他的“大同境界”实行公养,一切由公家负担,夫妇间不存在赡养问题。“喜新厌旧”实为无可非议之天性,“永远”“终生”多半不过是良好祝愿,导出这样的婚姻观,康南海把自己也吓了,他特别声明:“以上所论,专为将来进化计。……夏葛冬裘,各有时宜,未至其时,不得谬引此例!”[12]

三、“大同境界”重视唯美的生命

“大同境界”极端重视生命与生命存在过程的幸福快乐。男女交媾为人道之始,事涉生命形成,须以美妙音乐配合:“以应合拍,蹈中履和,庶几外以极人欲之乐,而内以正生人之本。”[13]构精后人在妈妈肚里还只是那么个象征,就安排(孕妇)入住选址极考究的“人本院”。气候适宜、平广开阔、面临江河外,“人本院”所在尚需见到挺拔的丘陵,以使孕妇联想到俊男美女。“胎孕多感地气”,地理对胎儿影响至巨,康南海认为我们古人的见解有道理,在理想的地理环境孕育的婴儿两颊丰润、鼻梁高耸、前额宽阔、大眼睛、宽嘴巴,性情“广大、高明、和平、中正、开张、活泼”[14]。康南海警告绝不能在险峻偏仄狭窄山石奇形怪状的地方建“人本院”,否则生产的婴儿将因“感地气”而尖头鼠脑,情性刁钻。

“人本院”的肩负胎教重任,“生人之始,皆在胚胎,人道之治,万化之源也”[15]。康南海批评人们只知道后天教育,只知道制度法律管人,认为真正负责任的态度是小孩在妈妈的肚子里就把他们教育成绅士淑女。“人本院”设专职教师讲授胎教知识,为确保胎教效果,另专设女师傅与孕妇同起居出入,监视孕妇,“令孕妇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口不道恶言,鼻不闻恶臭,身不近恶人,心不知恶事”[16]。大同世界一切属公,胎儿当然也是公家的,孕妇入院后不再参加工作,专职为公生人,必须保持身心健康,高高兴兴,不得愁眉苦脸,不得有什么邪念,否则以渎职论处。孕妇的行为及周边的一切都会影响胎儿,康有为说在他的南海老家曾见到两边脸颊颜色不同的小孩,那是小孩的母亲怀孕期间看戏看的,戏台上的扮妆照相一样烙在胎儿里了。康有为还特别重视孕妇周遭的声音影响,连孕妇佩饰发出的声响也要检查,生产时更是在一旁设乐队鼓琴诵诗,以使“仁爱、慈祥、恺悌、中正、和平”之音进入胎儿血气。

为了一个全新的生命,孕妇只能受点约束了。不过,大同至讲人道,产妇十月怀胎,产后还有哺乳期,时间不短,不能没有性生活,康南海说如果医生认为无妨,可让男士进院幽会,最佳办法是科技发达了,“以机器之男行欢乐”[17]。孕妇代公生人,是为“众母”,将得到特别礼敬,“大同境界”师长外,尊贵莫过孕妇。婴儿断奶,母亲出院,“人口长官到院,会同医生,集各官长,奏乐诵颂功词”,发给“宝星”(奖状)或金钱,“并以旗帜送之……,远方则送以汽车,以示荣耀,见者皆为加敬。”[18]时下的新嫁娘坐上加长林肯尚为隆重至极,1886年汽车始得发明,这句话就算为康南海去世(1927年)前所加,相送以汽车亦为大尊荣。

妈妈离开,婴儿转送到“育婴院”,由经验丰富的“女保”抚养。六岁入“小学院”,十一岁入“中学院”,十六岁入“大学院”,二十岁学业结束,参加工作。大同工作以兴趣、能力设,写意轻松。工作者吃公家住公家:吃高级餐馆,住豪华旅店——最差不低于时下五星级酒店,所谓“珠玑金碧、光彩陆离……腾天驾空、吞云吸气……不可形容”[19]。不过,固定的旅店不是最好的,最好的叫“行屋”、“飞屋”——会走会飞的屋子。固定的住所环境再怎么美也会住久生厌,“行屋”、“飞屋”移步换景,空气流动,“游行空中……从容眺咏,俯视下界,都会如垤,人民如蚁,山岭如涌波,江海若凝膏,”赛似神仙,“飘飘乎不羽化而登仙焉”[20]!大同饮食同样情趣盎然:一如佛教的“无遮大会”,“列座万千”,想吃坐下就是。人人平等的“大同境界”没有侍者,饮食全机器人侍候,按钮一揿,鸟兽模样的可爱机器人立即送来。食物兼顾营养、口感,取精华做成液体,无劳牙齿,匀兑进有似鸦片但无毒的什么东西或者就是音乐之魂,吃着万般陶醉。

住得好,吃得好,“大同境界”人人自觉讲卫生,一天沐浴香薰数次,体毛刮净,大家都“洁白如玉,香妙如兰,红润如桃,华美如花,光泽如镜”[21]。康南海认为体毛是不干净、野蛮的象征,越文明则体毛越少,“大同境界”至文明,不应有体毛,“五阴之毛皆尽剃落”,头发、胡须、眉毛全部剃光,为挡尘土秽气,鼻毛留一点。康南海相信经过一代又一代这样沐浴香薰,“大同境界”的人终于会体毛体臭全无,纵不沐浴薰香,亦当体香如兰。香妃的故事极有吸引力,体香当无人反对,但头发眉毛同光恐难接受,想想:从头光到脚,整一个没长毛的白鼠!——想必这与上面的将食物做成液体部分均为晚年南海眉乱发稀口齿落尽时添加,一不小心,审美趣味的个性化就出来了。

生命如此美好,大同世界的人都不想死,长生学神仙学大盛,于是,有人学炼丹、有人学养气、有人学辟谷、有人学飞仙,还有学乘光的、学骑电的、学御气的……这样一代接一代不断研究学习,康南海确信总有那么一天,人能仙子般无劳双腿无劳汽车在空中飞来飞去,甚至像嫦娥飞去别的星球。

综上所述,“大同境界”自来多以荒诞目之,实有失旨趣。广府的秀水灵山孕育催生了“大同境界”,在“大同境界”诞生地的广府人,应珍惜光大广府这份瑰异文化遗产,将康有为的玄思置于世界正统乌托邦文化史的框架中作新的检视,以凸现广州世界文化名城地位。一种关于终极社会的观念必然走向审美,康有为的“大同境界”也不例外。作为社会构想,也许应把关注的目光放在道德、制度方面,但作为最高级的社会构想,关注的目光自当放在富于审美意义的生存质量上,康有为正是这样做的。多价的生命,多元、多层次的美,流动的“幸福指数”……道德、制度不应该也不可能是凝滞的,在人类生存的最高状态,道德、制度在规范美的同时更要接受美的导引。康有为的乌托邦妙想的未来历史前景实非其真正意旨所在,而本文只是想藉之提醒人们,尤其是广府的人们,康有为的《大同书》除了政治、思想、哲学意义外,尚具有文化意义——具有世界性巨大影响的乌托邦文化意义。

[注 释]

[1]保罗·蒂里希.政治期望[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214.

[2]杨东霞、杨烈等译.随笔评论集.王尔德全集[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114.

[3]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M].北京:中华书局, 1992:15.

[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19][20][21]康有为.大同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4:102—103.102—103.102—103.134—136.134—136. 193—197.193—197.193—197.193—197.193—197.346. 228—249.228—249.228—249.228—249.228.249.341—350.341—350.341—350.

猜你喜欢

康有为乌托邦境界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艺术乌托邦的缔造者
康有为藏西夏字书《同音》残叶版本考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品“境界”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康有为撰
慎独的境界
变法功臣康有为名不副实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