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龙被欧洲追捧三百年

2012-02-09

环球时报 2012-02-09
关键词:龙纹时尚欧洲

金点强

今年是龙年,在中国人看来,“龙”是祥兽之一,龙有腾飞、振奋、开拓、变化等寓意,因此龙的精神,也就是奋发开拓的精神。然而西方对龙的看法却经历较大起伏。不过“中国龙”在西方代表的含义并非一直都是“邪恶”,在17-18世纪欧洲兴起“中国热”的时候,“中国龙”曾经是西方贵族阶层甚至皇家流行的时尚符号。

欧洲仿制中国“龙”产品

西方文化中的龙是邪恶势力的象征,故有“西方罪龙”之说,西方的龙也被引申为“专制力量”、“罪恶影响”和“罪恶势力”的代表。在圣经故事中,人们把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称为“巨龙”,基督圣徒都把杀死龙作为荣耀。尽管西方的龙并不是中国人心目中的龙,但出于对中国文化的不了解,西方早期也对中国龙充满偏见。然而,当西方逐渐了解中国文明强大的时候,西方文化爱屋及乌,中国龙也被标上“尊贵”、“吉祥”、“权力”的标签。

中国龙纹很早就随着丝绸之路传入欧洲,并影响了欧洲的艺术和审美价值。意大利画家西蒙·马丁尼在1317年创作的“土鲁斯的圣路易斯为安尤的罗伯特王加冕”可能就是最早受到东方艺术影响的绘画作品:他画中的人物带有东方特质,而且圣者所戴的主教冠上有龙图案,这是中国“龙时尚”最早的显像之一。

不过,当时龙纹并没引起人们多大关注。直到16 世纪起,葡萄牙、西班牙以及荷兰大举海外扩张,大量的中国工艺品尤其是瓷器流入欧洲,瓷器上面有各种中国特色的纹饰,其中就包括龙的纹饰。龙纹瓷器是明清两朝的贡品,也是中国瓷器的上品,这一点早就为欧洲商人所熟悉和垂涎。明清的龙纹具有极高的造诣,也是鉴定瓷器珍贵的主要依据之一,龙纹瓷器是欧洲权贵们争相购买和收集的宝物。于是,一些欧洲商人开始组织技工自己试验并制作中国式工艺用品。17 世纪,巴黎、里昂的制造商,迎合法国人的嗜好,仿制中国以龙为图案的丝织衣料,其中有些仿制品极其精致。可惜的是,由于这些仿制品的成本比来自中国的“龙样”还高,再加上欧洲人也喜欢原装正版的中国“龙样”,这些仿制品的销售业绩并不理想。

《论语》在西方的第一个译本,即1687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家孔夫子》中,孔子画像上方就配有双龙戏珠图案。此后300年间,这张酷似欧洲哲人的孔子像,连同两条粗糙的戏珠龙,被各种有关中国的著作一再翻印。当时欧洲知识分子对于中国龙的定位非常清楚,他们知道龙是无上权力或神圣地位的标志。龙作为“权力”和“尊贵”的时尚符号而备受欧洲上流社会推崇。

欧洲宫廷中的“龙”时尚

18世纪初,伴随中国纺织品大量涌入西方,中国刺绣以及刺绣花样也逐渐成为欧洲贵妇人的时尚装扮,在伦敦,绣着麒麟、龙、凤等图案的中国刺绣服装被认为是最摩登的服装。18世纪50年代,著名的英国家具设计商齐本德尔进一步强化“龙时尚”。齐本德尔式家具的基本风格有法国洛可可式、中国式、哥特式、新古典式等。在设计中国式家具,尤其是椅子的时候,他会刻意辅以龙纹图案来显示高贵和典雅。齐本德尔设计的家具在他所处时代的贵族阶级中非常盛行,从而在历史上确立了不朽的名声。齐本德尔在西方广为流传的《家具指南》一书中提到,中国家具设计很多都离不开龙纹符号,比如“拥有中国框架以及四个床角各有一条龙、床头板上有中国式祠庙的一张大床”。

龙时尚不仅体现在服装和家具等日常用品上,园林建筑也成为被龙时尚点缀的对象,英国人在这方面起步较早。据说英国的肯特公爵按照中国园林的式样,在17世纪时造了一个丘园,一度被当作欧洲新式花园的蓝本。该园中有座佛塔,塔一共九层,每层都有中国式的檐角。屋顶四周以八十条龙为饰,涂以各种颜色的彩釉。1670 年以后,法国的新式花园全都将丘园视作范本,法国园林建筑也置有八角形的凉亭、飞翘的屋檐,并饰以龙、风铃、异鸟珍禽和多彩的花,他们把这种风格叫做“英中式花园”。一名名叫厄曼纽厄尔的德国王公,也在自己的公园里建了一座中国风格的浮屠塔,1781 年一名访问过该公园的游客记录道,左右都可以看到石头刻成的许多龙蛇,构成“龙泉”。1773 年德国腓特烈大帝按照中国景观的审美风格,在波茨坦建了一所别院,并将它命名为“龙居”。后来这股“龙时尚”潮流涌向法国。

18 世纪的巴黎,与中国有关的娱乐设施如雨后春笋不断冒生,包括中国咖啡屋、中国浴室、中国舞场、中国娱乐剧院等。剧院经常上演一些与中国皇帝或中国公主、中国医生相关的传奇故事。一名法国作家在《王子卡拉夫和中国公主的故事》中,就有“皇帝端坐在龙形的御座上,接受阁老们三跪九叩礼”的细节描写,这个故事经久不衰,后来成为著名歌剧《图兰朵》的蓝本。在一个名叫中国迷宫的游乐场,“有木制龙供游客骑着转圈”。

中国“龙”形象的转换

随着大清朝的腐朽、没落而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龙的形象也随着国运的衰落而重新变得丑陋。西方把中国比喻成“睡着的龙”,对龙的肢解、歪曲又重新泛滥。19世纪80年代之后,欧美种族分子抛出所谓的“黄祸论”,各国还出现了大量针对庚子事变的屠龙漫画。当时著名的画作《复仇者》(1900年)是一名翅膀上写着“文明”的天使,“黄祸”是一条中国龙。画中手持长矛的天使正模拟“圣乔治屠龙”的经典场景,击杀象征落后势力的中国恶龙。

1949年新中国成立,给西方的感受是中国龙“醒了”。巨龙觉醒的军事表现就是朝鲜战争,而中国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甚至“文革”,都被看作是中国龙“苏醒”的标志。西方认为,红色中国龙孕育着“可怕的力量”,随时可能释放。面对巨龙的觉醒,西方国家感到惊惶失措。20世纪50年代一幅美国的漫画画了这样一个内容:一个美国人惊惶失措地站在一条巨龙身前,龙身上写着“红色中国”,标题是《怎么才能同一条龙保持友谊呢?》。在当时《时代》杂志的封面中,“中国龙”的形象更多次出现,特别集中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二十年间。其中1954年3月间的一期,龙的形象几乎需要用“恐怖”这样的字眼方能形容:龙的眼睛被涂成火焰的颜色,口中吐出毒蛇的信,闪着钢铁般寒光的利爪抓住竹制的栅栏;1950年8月间的一期,中国龙的嘴被演绎成锋利的喙,吞向那个被西方世界命名的“福尔摩沙”(即台湾)。这些描绘集中体现了当时西方对中国觉醒的恐惧和发展不确定性的担忧。

随着中国国运日隆,中国龙的形象已经与往日不可比拟。21世纪有关中国龙的作品呈现出很多正面形象。在大家所熟悉的电影《功夫熊猫》中,龙战士被看作是正义、善良的化身,代表着武功、技能和心灵的最高境界。▲

猜你喜欢

龙纹时尚欧洲
瓷器上的龙纹
浅谈中国古代龙纹的演变历程
商周青铜器龙纹漫谈
第29届欧洲象棋锦标赛对局选评
环保很时尚
美妆fun时尚盛典
时尚首次触电
只为写作的慢时尚
浅谈元青花龙纹三式在器物上的应用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