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2-02-05邓蕾蕾

长春大学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督导组任课教师教学管理

张 献,邓蕾蕾

(1.长春大学 人事处,长春 130022;2.吉林农业大学 信息技术学院,长春 130118)

普通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普通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如何进行科学的评价,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1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分别由校督导组评价、院部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三部分组成,评价结果均为百分制,然后分别按30%、30%、40%的比例折合相加得到综合评定结果,其结果按学期统计,每学年公布一次。

(1)校督导组评价。校级督导组评价主要采取课堂听课,参加学生信息员座谈会、院部师生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各方面的反映,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量化考核。校督导组每人每学期听课有固定的学时数。

校教学督导组由教学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教学效果好,治学严谨,作风正派,并在全校教职工中有较高威信,身体健康并热心于教学督导工作的在岗和退休的教授、副教授组成。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每学期的听课节次和任课教师十分有限,因此校级督导组不能每学期对全校教师进行全面检查,致使教学质量评价的不完整性。

(2)院级同行评价。各学院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专家组成员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同行互相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组织讲课比赛、示范课、观摩教学等形式对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考核,然后院(部)评教专家组给出量化考核得分结果(优秀人数不得超过参评教师的20%),每学期上报学校。

各学院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专家组对本单位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可操作性不强,尤其是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量化打分排序难度更大,不能真正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同时易导致教师之间产生矛盾。

(3)学生评价。在校学生利用网上评价系统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根据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逐项对教师评分。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几个方面的内容。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相关内容很笼统,不直观。没有细化到课堂教学每个具体环节,使学生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打分时无从下手,学生更不清楚每项评价指标的内涵,这就造成在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时应付了事的心理,直接导致评价结果的偏差和可信度,使此项工作失去意义。

2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鉴于以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弊端和问题,为了加强学校教学过程管理,建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和工作制度,探索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从教学督导的实施到督导结果的运用等几个方面鼓励和促进教师做好教学工作,保证学校育人质量的不断提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建立了一套符合学校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每学期由任课教师所在院部和任课班级对其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打分,打分采用百分制。任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得分为学院打分和任课班级打分的加权平均,其中学院打分占40%,任课班级打分占60%。增加了学生评价所占的比例,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2.1 进一步明确了校级督导组的职责、任务

校级督导组对学校教育发展规划、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提供咨询和提出建议,协助教务处对全校的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反馈意见和建议。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校级教学督导组重点检查、评价各教学单位对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决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检查、评价各教学单位对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的执行情况;检查、评价各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情况。对全校的教学工作、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价,指导和协助教师改进教学;对学校教学管理和运行进行监督、了解和分析师生教和学的状况、收集和整理教学院部及全校师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反馈信息,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同时改变了以往校级督导组对全校教学进行全面教学检查的方式,采取抽查的方式听课,同时对教学效果突出或在教书育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督导组有推荐其直接参加学校教学类评优或评奖的权利;对在院部或任课班级学生测评中位于后5%的教师进行重点督查,如认为其在思想、水平、态度等方面不能胜任教学工作,则对该教师有停课建议权。

2.2 调整院级评价方式

学院打分由各学院教学质量评价组制定具体的打分办法,并依此确定教师的院(部)打分(见表1)。

各学院根据每位教师学年教学质量评价得分高低,将全院(部)任课教师教学质量排序,教学质量依次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各学院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和良好教师不能超出一定比例,不合格教师由学院依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这样的评价方式可操作性强,评价指标体系简洁、直观,评价结果的确定清晰,规避了矛盾,促进了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表1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2.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采用了直观、贴切实际的观测点,使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听课的亲身体验,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打分(见表2)。

表2 学生测评表

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打分在教务管理系统中进行,每学期测评一次,测评结果的统计分析在每学期期末考试之后进行,在每名学生给任课教师的测评分数上加上相应权重,即期末考试成绩较高的学生权重也较高,期末考试成绩较低的学生权重也较低(见表3)。从心理学角度讲,这种按照成绩加权重,可以更加客观的反映出任课教师的实际教学质量和水平。克服了以往按照学生实际打分评价教师所产生的矛盾。

如果教师只承担一门课程,则任课班级打分是指其任课班级全体学生打分的加权平均。即:

任课班级打分=∑(学生打分×学生打分权重),

其中“∑”表示对任课班级全体学生求和,学生打分权重=学生成绩权重/全班学生成绩权重之和。

表3 学生成绩权重赋值

如果教师同时承担多门课程,则任课班级打分为其任课的多个班级打分的算术平均;教师教学质量学年得分为两个学期得分的算术平均。因授课性质、授课对象、授课人数等不同而引起的学生打分偏差,由各院(部)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后上报学校,督导结果的运用以此结果为准。

2.4 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制度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聘任学生信息员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反馈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各学院设立学生信息站,并聘任站长一名,统一管理本学院的学生信息员,并做好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反馈工作。信息员收集、汇总所在年级和专业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环节(备课、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作业批改、辅导答疑、社会实践、课程设计、考试以及教材使用等方面),所在年级和专业学生对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面,学校教学设施和实验设备的运行情况及学生的学习状况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到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对反馈信息分类汇总后反馈到相关职能部门,及时解决问题。各学院学生信息站应根据学校教学实际情况定时召开学生信息员会议,收集教学方面信息并反馈到教务处。教务处每月召开一次信息站站长工作会议,听取各学院学生信息站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学生信息员有权向教务处直接反映学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对在思想、水平、态度等方面不能胜任教学工作,授课班级学生反映强烈的教师有停课建议权。学生信息员享受院级学生干部待遇,在综合素质测评中德育给予适当加分。学院信息站站长的培训和管理工作由教务处教学检查科负责。各院学生信息站站长负责本院学生信息员工作的日常管理。通过各学院学生信息员的信息收集和反馈,可以使教学管理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及时解决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各方面问题,同时也为教学管理部门适时修订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提供有力支撑。

3 结论

通过建立一支以教授、专家为主体的督导组队伍,对学校整体教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教学管理部门,为教学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各学院对教学进行的教学质量评价,一方面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另一方面对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起到积极的促动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在整个教学工程中的主体作用,设置了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同时增加学生测评所占比重,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中。无论哪一方面的监督、检查、测评都形成一个完整的反馈渠道,通过信息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稳步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1] 林迎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2):173-174.

[2] 周志钧,周效凰.试论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6-100.

[3] 王大为.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J].价值工程,2012(2):212-213.

[4] 白菲,谭豫之.高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现状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2012(1):8-11.

猜你喜欢

督导组任课教师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中央扫黑督导组,每天都在忙什么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宝鸡“铁面”督导从严务实
轻车简从下基层俯下身子听民声
——乌兰察布市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督导组基层调研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