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香研究进展

2012-02-02苗,李

药学研究 2012年11期
关键词:乳香乙酰挥发油

李 苗,李 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济南250355)

乳香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及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树脂,性温,味辛苦,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之功效。《纲目》云:“乳香香窜,入心经,活血定痛,故为痈疽疮疡、心腹痛要药。”《本草求真》云:“乳香香窜入心,既能使血宣通而筋自伸,复能入肾温补,使气与血互相通活,俾气不令血阻,血亦不被气碍,故云功能生血,究皆行气活血之品耳。”

1 化学成分

乳香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油、树脂以及树胶,其中树脂含量为60%~70%,树胶含量27%~35%,挥发油为3%~8%,其余为杂质和水分。

1.1 树脂 乳香中树脂主要为五环三萜类、四环三萜类、大环二萜类。

1.1.1 五环三萜 五环三萜类是乳香属植物中分布最多的化合物类型,母核结构主要为乌苏烷型(1~12)、齐墩果烷型(13~16)、羽扇豆烷型(17~19),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乳香酸及其衍生物[1],具体结构见图1。周金云等[2]应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从乳香中分离出α-乙酰乳香酸、β-乙酰乳香酸、羽扇-20(29)-烯-3α-乙酰氧基-24-酸、α-乳香酸、β-乳香酸、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6个五环三萜化合物。杨影等[3]对乳香进行分析,从乳香中分离出四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3α-乙酰基氧基甘遂-8,24-二烯-21-羧酸、α及β-乙酰乳香酸、3-羰基甘遂-8,24-二烯-21-羧酸和11-氧代-3-乙酰基-β-乳香酸。

图1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结构图

1.1.2 四环三萜 乳香中分离得到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大部分属甘遂烷型四环三萜,主要有3-羰基-甘遂-8,24-二烯-21-酸(1)、3α-羟基甘遂-8,24-二烯-21-酸(2)、3β-羟基甘遂-8,24-二烯-21-酸(3)、3α-羟基甘遂-8,24-二烯-21-酸(4)、3β-羟基甘遂-8,24-二烯-21-酸(5)、3α-乙酰氧基甘遂-8,24-二烯-21-酸(6)、3-羟基甘遂-7,24-二烯-21-酸(7)、3-乙酰氧基甘遂酸(8)。

图2 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结构图

1.1.3 大环二萜 迄今从乳香中分离得到大环二萜类化合物14个,多具有乙酰氧基、三元氧环,以及环内氧桥等,主要为西柏烯。

图3 大环二萜类化合物结构图

1.2 挥发油 石上梅等[4]研究表明索马里乳香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蒎烯,埃塞俄比亚乳香挥发油主要成分为乙酸辛酯。从乳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可知,其成分以乙酸辛酯为主,占挥发油总量的44.92%;其次为异丁酸橙花叔酯,含量为13.27%;辛醇-1居第三位,含量为6.49%[5]。王勇等[6]用超临界萃取法从乳香中分离鉴定出乙酸辛酯、正辛醇、乙酸冰片酯、顺式-β-罗勒烯、苯甲酸苄酯、橙花醇乙酸酯等成分,各组分具体含量见表1。

表1 乳香挥发油各化学成分含量

1.3 树胶 乳香产生的树胶凝结后呈块状或颗粒状,可咀嚼,有香味。树胶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类物质,对乳香树胶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

2 药理作用

2.1 镇痛作用 乳香能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达止痛目的,又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病灶处渗出液的吸收,达消肿止痛目的。乳香止痛有效成分为挥发油,且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乙酸辛酯。另有研究表明,其树脂也有一定镇痛作用。郑杭生等[7]在小鼠的扭体反应实验中发现,乳香挥发油组、乳香醇提物+挥发油组对小鼠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显著(P<0.1)。

2.2 抗炎作用 乳香酸类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且无明显的副作用,是一类安全和耐受性好的非甾体抗炎药。柳云湘[8]研究表明乳香的乙醇提取物在动物实验中显示明显的抗炎作用。该提取物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小鼠和大鼠足趾肿,对葡聚糖引起的大鼠足肿胀和组胺诱导大鼠后肢肿胀也有明显作用,且当动物肾上腺被切除后,该提取物的抗炎活性不受影响。

从乳香中提取的一种物质,其主要成分为3α-乙酰基-11-酮基-β-乳香酸(ABAK),经临床实验证明能抑制5-脂氧化酶的活性,从而起到抗炎作用。G.Latella等[9]进行大鼠纤维化慢性结肠炎实验,结果发现乳香提取物能抑制转化生长因子等,从而有效地抑制大鼠纤维化慢性结肠炎。

2.3 抗肿瘤作用 乳香可抑制肿瘤细胞的扩展与恶化。树脂中乳香酸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有抗增殖、诱导细胞分化和凋亡等抗肿瘤作用,尤其是其中的ABAK,毒性很低,是一个极好的抗肿瘤药物和肿瘤转移抑制剂。

齐振华等[10]研究报道乳香提取物可明显降低HL60(白血病病人的淋巴母细胞样细胞株)细胞端粒酶的活性,并且发现不同浓度乳香提取物对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影响不同,随药物浓度增高、时间延长,HL60细胞端粒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乳香提取物还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低浓度乳香提取液只能抑制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细胞的增殖,当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其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当浓度过高时,乳香提取物将导致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细胞膜破裂,核裂解,而不会出现凋亡[11]。

2.4 抗胃溃疡作用 乳香抗胃溃疡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胃内游离酸度、抗幽门螺旋杆菌和抗炎等作用从而发挥作用。赵小勇等[12]研究表明乳香胶在体内和体外对幽门螺杆菌感染都有效。梅武轩等[13]报道乳香提取物组能使再生胃粘膜的厚度增加,囊状扩张腺体的数量减少,黏液高碘酸无色品红的含量增加,肉芽组织胶原的含量增加,炎症细胞浸润的数量减少。

2.5 抗氧化作用 乳香树脂精油在添加到向日葵油中表现出满意的抗氧化作用,在橄榄油中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因此,乳香可作为天然活性成分或添加剂应用于药物制剂和化妆品中,并能扩大观察乳香的抗氧化作用和在药物及化妆品中的稳定性。

3 临床应用

齐振华等[14]采用乳香提取物(鲍威勒口服液)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结果完全缓解率89.3%,总缓解率达94.6%,明显高于单用化疗药物的对照组(P<0.01),且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生存率明显提高。

张晶等[15]将29例神经胶质瘤患者分成高、中、低剂量乳香提取物治疗组(分别口服乳香提取物3×1 200 mg· d-1、3×800 mg·d-1和3×400 mg·d-1)。治疗7 d后行CT检查,结果表明,高剂量组患者病灶周围的水肿减轻;中剂量组患者病灶周围的水肿也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而低剂量组患者病灶周围的水肿未见明显缓解。同时,高剂量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亦有所改善。

4 过敏反应

乳香临床应用中见于报道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因服药方法不同而临床表现有所不同[16],内服剂型表现为迟发性过敏反应,即周身发热,全身发痒,继而出现全身丘疹,以四肢躯干为多,或红肿,或出现斑块,奇痒难忍。外敷剂型表现为接触性过敏反应,即患者在使用外用药或接触乳香后,在用药部位或接触部位及身体其它暴露部位均出现发热、发痒,继而出现丘疹或红肿、斑块、奇痒等症状。

临床用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用药,李红霞等[17]通过给患者及时服用自拟过敏方(防风、蝉衣、甘草等),并用民间验方(麦麸炒地肤子)擦磨疹群处,有效地控制了不良反应,患者过敏症状一般在2 d内消失。

5 结语

乳香作为一种中药资源,具有镇痛、抗肿瘤、抗炎等作用。肿瘤是人类医学上的一大难题,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到目前为止尚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对于乳香的研究,尤其是在其抗肿瘤作用方面的研究开发,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工作,此外,还有研究报道[18],乳香提取物表现出细胞免疫作用,这也将成为乳香的新的研究热点之一。

[1] 孔静,于海云,耿桂霞,等.HPLC法测定乳香药材中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的含量[J].齐鲁药事,2007,26(7):403-404.

[2] 周金云,崔锐.乳香的化学成分[J].药学学报,2002,37 (8):633-635.

[3] 杨影,孟艳秋,王趱等.乳香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7,10,38(10):1469-1470.

[4] 石上梅,田金改,王宝琴,等.进口乳香药材的检测方法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2,37(3):172.

[5] 夏华玲,赵新杰.乳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中草药,2003,34(2):119.

[6] 王勇,潘国梁,陈彦,等.4种方法提取乳香化学成分及其GC-MS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4): 1054-1056.

[7] 郑杭生,冯年平,陈佳,等.乳香没药的提取工艺及其提取物的镇痛作用[J].中成药,2006,24(11):956-959.

[8] 柳云湘.乳香和乳香酸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国外医药[J].植物药分册,1997,12(5):211-214.

[9] G.Latella,R.Sferra.Prevention of colonic fibrosis by Boswellia and Scutellaria extracts in rats with colitis induced by 2,4,5-trinitrobenzene sulphonic acid[J].Eur J Clin Invest,2008,38(6):410-420.

[10]齐振华,谭柏林,彭旭阳,等.乳香提取物对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影响的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0(3):29-31.

[11]柳昕,齐振华.乳香提取物诱导Jurkat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25(3):241-244.

[12]赵小勇,邹全明,郭刚,等.乳香胶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业,2006,15(14):6-7.

[13]梅武轩,曾常春.乳香提取物对大鼠乙酸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 (4):34-37.

[14]齐振华,谭柏林,钟美佐,等.乳香提取物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19(3):37-38.

[15]张晶,刘建平.乳香[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3): 274.

[16]郭辉,张玲.乳香中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07,9(5):50-52.

[17]李红霞,孟丹.制乳香过敏反应10例报告[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9,14(6):62.

[18]Khajuria A,Gupta A,Malik F,et al.A new vaccine adjuvant(BOS 2000)a potent enhancer mixed Th1/Th2 immune responses in mice immunized with HBsAg[J].Vaccine,2007,25(23):4586-4594.

猜你喜欢

乳香乙酰挥发油
乳香“至粘难研”传统炮制对策比较研究
脲衍生物有机催化靛红与乙酰乙酸酯的不对称Aldol反应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价
升血小板胶囊中连翘挥发油包合工艺研究
氟苯尼考粉中非法添加乙酰甲喹的检测方法研究
枫杨叶挥发油的提取及化学成分研究
乳香,阿拉伯人抗疫的“白色黄金”
乳香如何跃升“国民香料”
响应面法优化水蒸气蒸馏提取牡丹根皮挥发油工艺*
《本草纲目》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