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破产业创新“短板”

2012-01-28涂冬山

浙江经济 2012年2期
关键词:高端化短板政府

□文/涂冬山

浙江已进入产业创新发展阶段,但创新战略有待深化。工业化发展阶段评价结果表明,浙江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产业创新等已经成为工业化的推动因素。目前我国科技创新缺乏统筹机制,浙江最好能率先建立创新统筹机制,加大基础技术攻坚、创新资源培育、创新项目研究和引进等政策扶持力度。同时,加快资源整合,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政策洼地和创新资源集聚地。

——政府采购是扶持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渠道,但须加快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创新产品初期有成本和售价高、市场适应程度低的特征,政府采购是扩大需求的重要渠道。据统计,硅谷半导体产业35%到40%的营业额来自于政府采购。上世纪美国和日本半导体产业竞争中,分别投入17亿美元和1300亿日元进行技术攻坚,其中政府资金过半。从税源“取用相关”原则看,也应给予本地企业创新产品同等优先权。各地应把本地创新产品列为政府采购的重点,适当改变低价中标规则,从而加大对本地创新产品扶持,也防止低价导致工程低质。政府还应加大各种形式的政策扶持,如对产业联盟和科技联盟的扶持等,以此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整体步伐。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亟需找准优势、“二次聚焦”。建议借鉴无锡等地经验,各地找准现有产业优势进行“二次聚焦”,推动产业内部的优势行业率先发展。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资源统筹和整合,尤其要强化人才和研发投入、品牌营销、要素供给等保障,制定“一业一策、一企一策”措施,落实部门和专人及时追踪发展动态,跟进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是强化技术革新的主导权。应加快相关产业联盟、创新联盟组建,由政府资助并进行技术项目招标,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引进人才,提供有针对性的保障。加大信息基础设施投入,为新经济业态发展夯实基础。应高度重视“云计算”、“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的作用,加快建设步伐,建设智慧城市,集聚网上高端资源,增强新兴产业主导力。

——传统优势产业是发展基础,但改造提升机制亟需完善。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省内城域内客观存在资源分散、产业布局难以最优化的问题。随着国家新的区域产业政策不断出台,传统产业仍习惯于市外甚至省外投资扩产能。在资金流向上,表现为省内尤其中心城市的银行存贷比高,资金流出多,但当地技改投入逐年减少。建议加大城乡统筹,大力破除县域壁垒,加快园区整合、腾笼换鸟、淘汰落后产能,按产业链创新链要求招引和更新高端项目。推行“总部+基地”模式,优化产能和资源配置,同时支持完善“龙头企业+风投”机制,拉长产业链,强化产业控制力。对传统产业重要技改项目,可借鉴相关城市经验,由政府向国内外招标,并进行技术储备,充实完善公共技术平台。

——产业创新的目标是产业高端化,但品牌营销的高端化没有得到应有重视。价值链“微笑曲线”有两头,一头是研发创新,另一头是品牌营销网络升级。产业高端化是指推动产业由低端制造、服务向价值链两端拓展。但目前研发高端化得到重视,而品牌营销的高端化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导致一些高新产业虽然向科技创新方向发展,但由于缺乏自有品牌,仍沦为跨国公司零件供应商或代工厂。应积极探索和扶持品牌营销联盟,推广服务外包行业品牌,接包中心等做法,积极抢占内外需市场。

——产业创新应包括科技、管理、制度和商业模式创新,有待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浙江90%以上的企业为中小企业、小微型企业,多数采取的是订单引导、单一经营模式下的低成本竞争策略,生产方式上受制于人。应针对重点行业,成立专门的产业发展基金,扶持建立行业品牌、研发、营销体系,推动行业协会转型为产业联盟,发挥信息软件、电子商务优势,大力扶持商业模式创新,以此为抓手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

——中小企业是产业创新的生力军,应健全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融资保障机制。应强化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职能,制定“新36条”配套政策,实行区别化服务,加大政策扶持。借鉴先进APEC国家经验,对中小企业实行长期稳定的产业创新和转型的信贷扶持政策。

猜你喜欢

高端化短板政府
聚甲醛高端化亟待解决 中国企业将如何破局
补齐短板中的短板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立新标 补齐劳动防护短板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补齐短板 建好“四好农村路”
后工业化时代上海制造业发展定位和对策研究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简析制约我国眼镜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