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痹证浅谈

2012-01-28李树彤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痹证外因附子

李树彤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中蒙医院,赤峰024300)

中医治疗痹证浅谈

李树彤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中蒙医院,赤峰024300)

痹证;用药经验;中医药疗法;医话

痹证病症出现初期,是以邪实为主,主要是在身体表面;而时间长了就会虚实夹杂,病症延伸至人体的经络;若是时间更长,严重的会累及人体的脏腑,出现心气不足、脾胃虚弱、肝肾亏损、气血凝滞、痰饮内停等等多种病症现象。

1 痹证的病因病机

痹证是由于人体的正气不足,没有能力抵抗风、寒、湿、热等侵害,导致人体的经络阻闭、气血运行不畅、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产生痰浊、瘀浊,以及关节红肿灼热、屈伸不利等病症现象。痹证严重的会导致肌肉萎缩、损伤脏腑的后果,威胁人体生命健康、安全。

2 痹症的类型及治疗方法

2.1 痛痹痛痹多出现关节疼痛的症状,遇到寒冷就会更加严重,病症的部位是固定的,脉弦较为紧张。患有痛痹病症的患者,必定会出现阳气虚的现象,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兼用扶阳之药。扶阳之药属附子最佳,在中医治疗痛痹的时候多以附子做为主药。要治疗痛痹病症的患者,还应加细辛用来走窜经络,加麻黄用来开肺气,振奋痛痹病患全身的阳气。中医治疗痛痹的配药为:生薏苡仁30g,地龙15g,黄芪12g,附子12g,麻黄9g,桂枝6g,细辛6g。另外,若是患者上肢痛就加九克羌活,若是患者下肢痛就加九克独活。

2.2 顽痹顽痹的病症为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患者疼痛的时间过长会导致关节变形,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肝肾亏虚痹症时间较长的患者,生活无法自理,肢体酸楚、脉弱、面色不良、多数关节变型、腰酸背痛。中医临床治疗多是在益气补血的基础之上,配上祛痰活血的药物,达到逐痰通络,补养肝肾。中医治疗顽痹的药剂为:黄芪三10g,桂枝16g,当归15g,枸杞子15g,生熟地各15g,山萸肉15g,丹参12g,泽泻10g,茯苓10g,炮附子6g,地龙6g,炮山甲6g。在中医治疗痰湿瘀阻的临床上常会用虫类药,治疗顽痹更是常用虫类药。

2.3 行痹行痹的病症大多事以风症为主,常表现为患者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关节的疼痛呈游走性、脉络出现浮或缓的症状。其风偏胜者:疼痛游走不定,或是呈现放射性、闪电样,涉及多个患者身体关节,大多见于身体上肢。要治疗行痹的病症,需做到对患者进行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活血养血的治疗。中医临床治疗的药剂为:透骨草21g,鸡血藤21g,香附21g,丹参18g,海风藤18g,当归18g,独活18g,追地风18g。

2.4 热痹热痹病症的初期会出现发热、口渴、脉洪大等与温病相似的症状表现,热痹也会伴有关节疼痛的症状,经过数日之后患者的关节疼痛部位会出现局部红肿、灼热的现象,患者身体的各个大关节都会发生这种情况,大多是踝、腕关节等。如果热痹的病症经长时间治疗不愈,即逐渐累及小关节,治疗当以疏透清热,解毒之法。方以大剂白虎为主,可佐以牛蒡子,连翘,芥穗之类。临床上所见的热痹病症大多是由于内因与外因所导致的。内因与外因可为正虚、外邪、瘀血、痰浊四者紧密联系,互相影响,不可分割。风、寒、湿外邪是导致热痹的外因,虚,瘀是致痹的内因。要有效的治疗热痹症状,需要将内因与外因进行合理的结合。痰瘀时间长了会致虚,进而导致正气越虚,邪就愈难除去。热痹症状的临床范围相当广,现代医学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增生、腰椎增生及坐骨神经痛等多种疾病都包括在内。在进行热痹病症的中医治疗的过程中,应做到:化湿、祛风、豁痰、活血、通络以及清热并用,才能很好的治疗热痹病症。

2.5 寒痹寒痹的主要症状是关节处的肌肤冰冷,疼痛的部位较深,常出现按打叩击、病患关节活动不便的现象。《灵枢•贼风》:“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若有所随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寒痹的总体症状总结为:寒凝络脉、络脉瘀阻、不通则痛。中医临床治疗寒痹中的药剂配方为:桑枝30g,当归15g,白术15g,红花10g,桃仁10g,川芎10g,防风6g。

3 结语

对于痹证进行中医临床治疗应根据病患的实际病症情况,只有对症用药,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才能快速、高校的将痹证治愈。中医临床根据病症状况将痹证分为不同类型,治疗痹证方法、药剂也不同,相信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进步,定会更好的治疗痹证。

[1]吕正茂,聂爱迪,李引刚.李彦民主任医师治疗痹证应用乌头经验[J].现代中医药,2010,30(5):6-8.

[2]李艳.国医大师李济仁辨治痹证经验集粹[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 22(9):806-808.

[3]晏婷婷,王旭东.孟河医家治疗痹证学术思想初探[J].中医药学报,2011, 39(6):7-8.

[4]李艳,刘永坤.李济仁教授辨治痹证经验集粹[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7,14(5):21-23.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2.095

:1672-2779(2012)-12-0135-01

:韩世辉

2012-04-16)

猜你喜欢

痹证外因附子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附子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不同姜制附子中6种生物碱含量的比较
浅析如何使普通高中学困生爱上英语
有毒的附子产值高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析
浅析影响银行业发展前景的因素
祛邪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痹证92例
舒筋立安汤内服并外敷治疗痹证160例
陈昆山治疗痹证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