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节俗与健康系列讲座(十二)

2012-01-28寒食节与清明节节俗与健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养阳游春阳气

寒食节与清明节节俗与健康

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100029)

中国传统节俗与健康系列讲座(十二)

寒食节与清明节节俗与健康

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100029)

中国节日;风俗文化;身心健康

1 放风筝

1.1 节日溯源放风筝,是清明前后我国民间的主要娱乐活动。

中国风筝出现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四世纪,《墨子•鲁问》中记载的“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的事,指的就是我国最早的风筝。不过,当时还没有风箏之名。后来它有了“纸鸢”之名,在南方则被称为“纸鹞”。质为纸,形似鹰,命名可谓确切。之后,有人在纸鸢上装了竹笛,微风吹动,嗡嗡作鸣,恰似古筝之声,就叫做“风筝”了。唐时的风筝已相当讲究,“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移将别调中”,高骈诗中描写的风筝在夜空中曲调参差、时隐时现的乐声,仿佛把人带到了天堂仙境。明代诗人徐渭写有《风鸢图》十首,成为后世公认的咏风筝佳作。那“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女上青天”、“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任骑牛弄笛儿”、“自古有风休尽使,竹腔麻缕不堪吹”的诗句,把风筝在天空自如运动的神韵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记》中不仅记述了清代风筝的品种有翼燕、双鲤、彩蝶、蝙蝠、凤凰、螃蟹、宓妃、双童等五彩缤纷的众多品种,而且描写了北京、天津、潍坊、南通四大风筝产地制作风筝的巨大规模和精美工艺。

风筝最初是用于军事的,担负着宣传、通讯、侦察等特殊任务。在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和空间博物馆的飞行器馆里,立有这样的字牌:“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据说,楚汉相争时,正是韩信放飞在楚军兵营上空的风筝,使楚军陷于风声鹤唳、四面楚歌之中,项羽无奈自杀。陈豨反汉时,也正是运用风筝测量出兵营与汉皇宫间的距离。梁武帝兵困台城时,太子肖纲用风筝召来了外援救兵。唐德宗平息田悦叛乱时,大将张伍用风筝唤来了马燧的队伍……在古代,风筝不断出现在战场上。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年月里,它还经常从福建前沿飞跃金门、马祖,成为宣传祖国统一、华人一家的媒介。

风筝传入国外后,引起了全世界人的兴趣。法国人称它为“飞唐”,德国人称它为“飞龙”,而“唐”和“龙”在外国人心目中都是中国的象征,譬如国外把华人居住之地称为“华人街”、把中国人称为“龙的传人”一样。在美国,出售风筝的商店有90多家,年销售量约1.5亿只,平均每4个人拥有3只。在英国,年销售量达2000万只,平均每9户1只。在日本,九洲、骏河、三河号称“风筝街”,每年的风筝销售量都在600万以上,还进行着数额达千万美元的对外贸易。在马来西亚,风筝的装饰要像人穿衣服一样漂亮,每年4月稻谷丰收后,东海岸边的兰丹州和丁加奴州的天空上是风筝的世界。在泰国,风筝比赛于每年三、四月在大王宫旁的王家田广场举行,1个蛇型风筝长达699米,成为风筝中的“世界之最”。在朝鲜,风筝的类型已有100多种,还有被称为“斗线比赛”的二人对抗赛,看看高空中谁能把对方的风筝线扯断。

1.2 健康话题放风筝是一种有益的户外活动,是体力锻炼、艺术欣赏、自然享受的综合。臂力和腿力的锻炼是最直接的,常放风筝能使人四肢肌肉发达、有力,且活动自如。心、肺的功能得到锻炼,使人的血流加快,肺活量增大,从而使全身的代谢加强。大脑的适应能力得到调整,使人在瞬息万变的情况下立即对意想不到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并能采取果断的应激措施。对于性格急躁、情绪不稳定者,放风筝更是有效的防治处方,使人在风筝的放飞中放松紧张情绪,恢复平静心态,逐步养成遇事不慌、泰然自若的性格。放风筝还可以消除眼睛的疲劳,预防青少年近视眼的发生。当眼睛远视物体的时候,睫状肌是松弛的,晶状体就可以保持扁平的状态,所视物象正好可以落在视网膜上,眼调节活动处于休息状态。关于这一点,古人就有清晰的认识,《燕京岁时记》中说的风筝“儿童放之高空,最能清目”的话,就是对这一好处的总结。此外,三月阳春,天气晴朗,和风拂面,野外清新的环境、新鲜的空气、开阔的视野,对人的心身机能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放风筝可以使体力、心力全方位受益。

放风筝在现代更是时兴的文体活动,1984年,我国在山东潍坊举办第一届国际风筝节,各色风筝争奇斗艳,各国来宾出奇制胜,使古老的风筝再次显现出无限的生命力。之后,每年一届的国际盛会,把潍坊推向了“世界风筝都”的宝座。潍坊还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风筝学校,使过去被认为是儿童的“耍具”从此豋上大雅之堂。北京也开始于每年清明节后在大兴、门头沟两地举行风筝比赛,新颖别致的风筝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来宾。五彩风筝当空翱翔,它带着人的智慧、人的创造、人的想象、人的向往点缀在神秘的蓝天,编织着无数美好的梦。

1.3 相关连接2000年春天,英国一名17岁的男孩在野外放风筝时突然遇到了一阵大风,一下子把他卷上了25英尺高的天空,飘过了一条大河,然后降落在河对岸的平地上。这一突入其来的事变,虽然使他受惊不小,但幸好安全无事。风筝专家说,这样的事故完全是可以避免的,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放弃风筝保全性命,再珍贵的风筝都是可以重造的。由此我们联想起风筝的动力——风,春风融融,人们对风表现出的是亲善的友情,放风筝所沐浴到的是春风恩赐的享受。不过,春风也呈现出典型的两面派风格,在放松了警觉的人群中传播起疾病来。清明时节,季节的阴阳交替还没有完成,机体的适应能力还没有完全建立,一方面,风——空气的流通,加剧了空气与皮肤的热量交换,造成人体内热量过多散失,使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另一方面,春意升发的同时也给各种致病微生物的萌动打造了合适的温床。风还会使空气中的负离子严重减少,使人们感到神经紧张、情绪压抑、身体疲劳。风产生的摩擦音也会使人心烦意乱,甚至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人头痛、恶心、烦躁。为了防病于未然,我们的祖先提出了“春捂”的措施,提醒人们加固机体的藩篱,注意春季的衣食调节,在防范中去享受春天的温暖。

春季也是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出现扬尘、沙尘暴天气的时期,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住在甘肃、新疆、内蒙、河北、山西一些地区的人都有过切身的感受,北京人也

有过谈之摇头的经历。不少人惊呼,我们的防护带哪里去了!快在周围大量植树、种草,挡住它的前进!北京师范大学专家组的一份报告称:新中国成立至今,全国已有1000万亩耕地、3523万亩草地、9585万亩林地和灌草地沙化,全国土地沙化面积已达161万平方公里,且每年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延。全国有2.4万多个村庄、1400公里铁路、3万公里公路和5万多公里灌渠遭受沙害威胁,村庄被掩埋、人员受伤亡、财产遭损失的事件时有发生。全国因风沙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40亿元,约占全球同类损失的16%。另一项报告称:特大沙尘暴,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90年代至20年代初已发生了20多次……这些数字足以让人们震惊,风沙灾害已成为全世界的心腹之患,我国的心腹之患!

生态学家指出:如果一个国家的森林覆盖面积达到30%左右,重大自然灾害就会很少发生;如果达到40%左右,生态环境就比较理想;达到60%左右,就能风调雨顺。可喜的是,除加强自然森林保护外,我国目前的人工造林面积已达到了4600多万公顷,占世界人工林保存面积的1/3,全国整体森林覆盖面积也达到了14%,部分省份已接近了30%。可以相信,照这样长期干下去,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花园之国将不再是空谈!

2 荡秋千

2.1 节日溯源荡秋千,是我国春季比较流行的民间活动。据《开元天宝遗事》说:“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相与仿之。”可见唐时荡秋千风气甚盛,连皇帝都卷进去了,唐玄宗还给了它“半仙之戏”的称谓。蒲松龄在《聊斋》中借文中主人公之口所吟的“雅戏何人拟半仙,分明琼女散金莲。广寒队里应相妒,莫信凌波上九天”的诗中,引用的就是这个典故,也是荡秋千遗风在清代盛行的真实写照。韦庄也有诗写荡秋千的:“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宋时此风不减,年方二八的女词人李清照,春天在花园里荡秋千时,其未婚夫赵明诚初到她家,天真烂漫、激动羞涩的她立即写出了《点绛唇》一首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情:“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她的词中已明确提及了秋千运动使得汗出衣湿的情形,是运动医学的朦胧体现。明清时期,荡秋千之风在民间尤为普及,并且开始由形式简单的妇女运动、儿童运动逐渐向形式复杂的全民运动演变。

我国的中原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春节期间荡秋千的习俗,男女老少盛装游荡在秋千之上,被认为是磨炼意志、增强体质的有益运动。还有民歌唱道:“无风一上秋千架,小妹身材比燕轻”。国外也有荡秋千的,邻国朝鲜新年的第一天要举行“秋千比赛”,少女们头戴“福巾”帽,身着五色服,把事先选好的树花、树梢或挂在树上的响铃作为荡高的目标,以足先踏上或手先摸到者为优胜。越南的秋千有梯式、轮式之分,规模庞大,同时可以载8个人游戏,故也被称为“八仙秋千”,荡起来煞是有趣。

2.2 健康话题春季荡秋千以养阳,是华北民俗中提出的见解。它不仅道出了荡秋千的运动学意义,而且揭示了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有人说,秋千本身就是流行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山戎的一种体育活动,齐桓公北伐山戎时传入了中原。也有人说,是汉武帝时的宫中游戏,南北朝时传到了南方。“体育活动”也好,“宫中游戏”也罢,都包含在运动的范畴之内是无疑的。作为一种运动形式,它除了普通运动所具有的加快血流速度、促进血液循环、增大肺活量、活动筋骨关节、激发生命活力等功能外,还具有锻炼感觉平衡、增强空间意识的独特效果。老人们说,荡秋千可以使姑娘们炼炼胆量,孩子们增添气力,他们所说的实际上就是秋千运动体现出的提神运精,锻炼心、神、视、感的效果。有人说,现代飞行员运用的一些平衡锻炼器材和动作编排中,受到秋千运动形式的许多有益启示。从医学角度上讲,春天荡秋千,可以促进人体阳气的升发和利用,对机体健康是有积极意义的。

春季阳气萌动,万物始生,犹如襁袍中的婴儿,刚刚显现出生命力。养之则生,育之则长。襁袍中的病儿,很难想象一下子成为壮汉;微弱无助的阳气,无法满足机体蓬勃运动的需求。此时养阳,对一年之中人的健康有至关紧要的作用。有人把这个阶段养阳的重要性比喻为打基础,这种说法是大有道理的。当然,养阳的问题是一门复杂的学问,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荡秋千只是一种体现,决不是它的全部。

2.3 相关连接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凡表现为活动的、上升的、外在的、明亮的、温热的、兴奋的、机能亢进的,统属于阳。“阳化气,阴成形”,故通常又称“阳气”。阳气不足,就是人的生命动力源出了问题: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头昏目眩、阳痿早泄、身寒肢冷、动辄汗出等一系列症状就会表现出来,呼吸、脉搏、血压等代表新陈代谢状况的指标都会呈下降趋势。在这种状态下生存,不要说从事劳动、创造价值,就是保命之力也会渐渐消失掉的。所以,阳气对人如天如日、如食如饭、如火如荼,缺之不可、少之不得。我国现存较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有专门论述春季养阳一节的,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披)发散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古人不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水平很高,还告诉了人们切实可行的春季养生方法:早睡早起,孕育阳气;缓缓散步,运动阳气;宽松形体,生发阳气。至于“勿杀”、“勿夺”、“勿罚”之说,实是提醒人们要时时积累、育养阳气的意思。紧接着,文中又向人们发出了“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的告诫。大意是说,如果不按照上述正确的方法养阳,首当其冲受损害的是肝脏,因为肝属于春天所主;夏天还容易感寒为病,因为在春天养育的阳气太微弱;一年之中的生命活力也比较差,因为阳气的发生、贮存不足,基础没有打好。这里说的,确属经验之谈,迄今仍可作为养阳的法宝。

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养阳是四时之要。不仅春季养阳如此关紧,在其它季节养阳的问题照样是不可忽视的。秋千荡出了春季养阳的话题,且说至此。

3 游春

3.1 节日溯源清明时节游春,又称“踏青”、“踏春”、“探春”、“寻春”,现代人干脆就叫它“春游”。这是在我国先秦时期就有的习惯,《诗经•郑风》中“出其东门,有女如云”的话,是再好不过的说明。汉代蔡邕的《游春》曲、晋代谢万的《春游赋》、唐代孟效的《踏春》,则进一步从文字上确立了它的概念。民间三月三的“上巳节”、“春禊”活动,更赋予了游春与养生相关的内容,如采花、踏草、沐浴、游戏、宴乐等,都是符合时令的养阳活动。历代诗人们既是游春的热衷者和倡导者,自然也就少不了写游春的作品。其中以唐代诗人顾非熊的《长安清明言怀》和王维的《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写得最棒。前者是专写皇帝出游的:“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两初晴。”后者既写了皇帝游春的乐趣,也表现了老百姓游春的乐趣:“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他如唐代杜甫的“著名繁花务是出,长沙千人万人出”、韦应物的“杨柳散和风,青山淡吾虑”,宋代张先的“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欧阳修的“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马鸣嘶”、吴维信的“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等,都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游春的规模、益处,活动内容和游春人的兴致。

两宋时期是我国的游春活动尤盛,开封人自春节后开始“争先出城探春”(《东京梦华录》),一游就是三个月,直到清明节前后,到处可见男歌女舞,踏草攀柳。江南游风更盛,“杭州人亦无时而不游,而春游特盛矣”(《武林旧事》)。北京人游春在明清时期表现得最活跃,清明游春的路线集中在高梁桥一带,此地位于西直门外,两水夹堤,垂柳十里,是京城第一游春盛地。

3.2 健康话题清明时节风清日暖,花放草绿,到野外走一走,的确是一件非常有趣味的事。开阔视野之外,强健身体也是有积极意义的。人们都希望自己健康,要健康就必须减少疾病的发生,就应当掌握预防疾病和养生的方法。从科学的认识论来看,四时养生将成为健康长寿的关键。《黄帝内经》中有专门的论述,说:“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并且还指出了养阳的基本方法,春天“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散形,以使志生”;夏季“天地之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晒晒太阳,吸收一些天地间的清新空气,锻炼一下身体,舒展一下筋骨,条畅一下情志,说得真是太好了!

行走,是涉及全身组织器官的运动,有利于机体新陈代谢运动的加强。从步行中受益的人,自古至今都多得是。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一生没有停止过步行锻炼,80岁高龄时还经常背着重物走在大街上。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一生与步行结缘,一次他到比利时王国访问,人们在张灯结彩欢迎他的火车站找不到他,谁知他却于前一站提前下车步行走到了王宫。当国王和王后问他缘故时,他回答说:“我生平喜欢步行,运动给我无穷的乐趣”。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也是一位步行爱好者,就是在患有重病的情况下也没有放弃过行走。他说,步行使我心情舒畅,把我虚弱的身体变得健壮起来。世界心脏病学之父、美国人怀特,在20世纪20年代就提出“步行对健康有特殊益处”的论断,建议“每个人都应当把坚持每天步行当成一种有规律的终生运动方式”。他身体力行,天天不间断行走,已是耄耋之年的他,在北京访问时每天还都要上下爬12层楼梯。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综合多种研究结果后提出:步行是最好的运动方式,号召人们迈开双脚走起来。目前,仅北美洲每天都有8000万人参加步行运动,欧洲人更把步行当成是一种时尚。中国以步行为锻炼手段的人可数以亿计,到处可以看到人们三三两两或快或慢、或走或跑的身影。

清明游春是一次锻炼走路的好机会,有条件的不妨出去走一走!

3.3 相关连接春游之际,到野外沐浴和煦的阳光也不失为一种享受。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谁也离不开太阳。这是因为,太阳对人的身体健康太有用处了。它不仅能使老人“乐残年”,而且能使所有的人长精神,给所有的人带来希望和快乐。兴奋和抑郁,对于人的生理需要来说是一对相辅相成的连体兄弟,谁离开谁都会影响到人的健康和生存。人体如果缺乏了足够的阳光,情绪就会低落,工作效率就会下降,就会变成缺钙的软骨头,就会患上无精打采的抑郁症。虽然我们在生活中不能明显感触到这些客观的指标,但阴雨天的瞌睡总比大晴天多、太阳微弱的冬季,精神总没有夏季好的经历是每个人都有的,这正是太阳的功能从另一个侧面的反映。太阳中的紫外线是世间的保护神,害人害物的细菌大部分是被它发射出的强烈射线杀死的。万物生长靠太阳,田地里的庄稼,在太阳的照射下茂长;庭院里的花木,在太阳的光辉中盛开;潮湿的寒流,在太阳的驱使下溜走;阴霾的乌云,在太阳的作用下散去。缺乏阳光的禾苗是瘦弱的,光照不足的蔬菜是乏味的,母猪不晒不发情,鸡子不见阳光产蛋少。太阳为人体增加了战胜疾病的能力,为万物提供了生长需要的动力,从人体到自然界,哪一样都倾注着太阳的关怀。

有人说,太阳像温柔的母亲。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太阳使起狠来也非常怕人,或许它又像严厉的父亲。大热天,火辣辣的太阳灼得人睁不开眼、抬不起头、满身汗流、头昏脑胀,那滋味让人难受;暴日下,开水一样的阳光烧得大地呲着牙、张着口、热气熏蒸、绿苗发蔫,那情形使人难熬。太阳是一个表面具有6000摄氏度的炽热体,它每天通过电磁辐射和太阳风向宇宙发出的能量太厉害了。它还时不时地发脾气,以每小时150~300万公里的速度施放大风暴,对人类构成威胁,一般每11年就有一次。1978年的一次太阳大风暴,造成原苏联“礼炮”号空间站脱离了原来的轨道;1989年的一次太阳大风暴,使加拿大魁北省和美国新泽西州的供电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经济损失达10亿美元;2000年10月的一次太阳大风暴,使我国的通讯系统受到3次剧烈干扰,6月9日的最大一次干扰使全国的通讯信号中断17个小时……太阳风暴好比太阳打了个“喷嚏”,但它产生的能量足以使地球“发烧”,让地球“感冒”。面对太阳的愤怒,许多人表现出恐慌。其实,这是没用的,也是大可不必的。太阳风暴虽然给大自然带来威胁、给一些部门带来损害,却很少直接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太大的影响。地球的大气层和强磁场拦截了太阳发出的大量能量,人们能够感受到的仅是这些热能中的极少一部分,直接的感觉就是热一点罢了。

在太阳暴烈的环境里,防晒是非常必要的,超强的紫外线会把日光皮炎、中暑、皮肤癌等折磨人的疾病传给人类。最常见的就是皮肤损害,受晒部位出现红斑、水肿、丘疹、丘疱疹、风团,可有糜烂、渗出或苔藓样变、剧烈痒痛,并有灼热感。长期治疗不癒或并发感染的,可能引起包括死亡在内的严重后果。儿童和老人皮肤脆弱,尤不适于多晒暴太阳。许多地区在天气预报节目中都增加了太阳紫外线指数的播报内容,以利于人们出行前事先作好准备。为了便于掌握,人们把紫外线指数分为0~15诸多等级,0~4为较弱,5~6为中等,7~8为较强,10以上为非常强。中等以上的指数会给人的健康带来一定影响,就应当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2.085

:1672-2779(2012)-12-0118-04

:韩世辉

2012-04-30)

猜你喜欢

养阳游春阳气
夏季为何要养阳
晚睡晚起“双杀”阳气
风鸢图诗
风莺图诗
春季养生,3种“耗阳”的事少做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老乞丐
夏天要学会“热着过”
夏季吃火锅能燥湿养阳?
手脚冰凉 醋泡生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