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行驱散阵法研究

2012-01-28黄伟强

政法学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催泪弹防暴盾牌

黄伟强

(广东警官学院 警务战术部,广东 广州 510232)

一、群体性骚乱事件强行驱散阵法概述

(一)群体性骚乱事件强行驱散阵法

通俗来讲,阵就是各种战斗队形的排列组合。就是说,不要认为布“阵”是什么深不可测的难事,关键在于使每个士兵都能理解和明白阵法所要求的具体战斗任务,其中的难点是如何按阵法要求合理地将每个士兵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从而发挥他们的最大战斗力。

群体性骚乱事件中警察强行驱散阵法就是警察在强行驱散骚乱人群时,为了更好的达到作战目标,根据事件的性质、人数、环境、天气、地点及其它因素等实际情况布置相应的队形、阵式的方法。通常在驱散骚乱人群时,一线警力一般是不得携带直接杀伤性或大杀伤性武器的,一方面对骚乱人群使用杀伤性武器容易伤及无辜;另一方面是驱散过程中警察与骚乱人群距离较近,容易被骚乱人员抢得装备而被其利用。因此驱散过程中警察较多的运用冷兵器的警械,如:盾牌、警棍、胡椒喷剂、烟雾喷射器、催泪弹、高压水枪、布袋弹、网枪、声光弹、爆震弹、抓捕器等非杀伤性警械,从而和骚乱人群距离较近,对警力的配合默契度、队形严整性要求更高,相互配合的阵容队形在强行驱散中尤为重要。

(二)群体性骚乱事件强行驱散阵法的作用

群体性事件中强行驱散阵法作为处理骚乱人群战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指导行动上起着重要作用。其主要有两个作用:

一是作战策略的重要体现。阵的作用首先在于使警察在驱散行动中依照严格的编排保持恰当的队列队形。“置阵之法,以结队为先”,阵法的布局,是指挥官作战策略的重要体现。在一场群体性骚乱事件强行驱散中,指挥官要将作战思路贯彻于全队,并使数十、数百乃至更多的警察协调配合的作战,这就要求全队在行动中按照指挥官设计的阵法严格地排列,投入行动中。也便于指挥,进止统一。驱散行动的效果往往与阵的严谨性密切相关,阵一旦被冲散,就意味着失败,所以,严格队列队形的阵法在体现作战策略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充分发挥警察的战斗力。强行驱散行动中警察队伍有巡警、防暴队、武警、特警、交警和警犬队等,警种多样,使用的警械也各不相同。阵法的另一重要作用,就在于在战斗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警种、各警械的战斗力。巡警和武警有警棍盾牌便于摆开队形,在开阔的地方对闹事人群进行驱散,又便于结成盾牌墙进行临时性的防御;特警的特点是机动灵活,能攻能守,特别是善于穿插擒获闹事的核心人员;防暴警的特点是迅速,灵活、冲击力强,善于使用催泪弹、烟雾弹、布袋弹驱散核心骚乱人员;警犬队放在阵的最后一道防线,起到震慑和补漏的作用等等。强行驱散行动中,如何使各警种扬长避短,如何在不同的情况下进行最佳的组合,协同作战,形成最大的团队战斗力,这往往是制定各种阵法的主要内容。

二、群体性骚乱事件强行驱散阵法的原则

(一)行宜紧密、列宜疏散

是指每行的警力之间应该紧密,列与列之间则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的队形才能固若金汤。行保持紧密时,左右紧靠,在前进和防守时具有较好的攻击力和防守力;列疏散的话,左右有一定的空间,则便于队形变化和各种警械的施展。一般来讲,行间的距离应保证盾牌的有效连接即30CM左右,列与列的距离应是一臂的距离即90CM左右。另外,除了从警力的位、行、列这种关系来看之外,从全队的角度讲,整体的布置也应有一定的距离。一个完整的阵式往往可以分为阵头、阵腹、阵翼、阵尾四个部分。阵头是全阵的前锋队,阵腹是全阵的主力或预备队,阵翼是用以掩护中央主力和对敌实施迂回或突袭的机动兵力,阵尾是全阵后方的警戒部队。这四个部分之间,“阵头不宜过远,阵尾必识变更,阵腹最须实整,阵翼筹使轻凌”。这样,全阵就能灵活机动,聚合离散,有条不紊。

(二)兵力宜密、装备宜齐

是指作战时要形成一支整体的打击力量,一是靠有机的整体战斗力而不是单兵攻杀的战斗力,二是靠齐备的警用装备,也就是所谓的在兵力宜紧密、警用装备宜齐全。这样各警种才能密切配合,取长补短,发挥各自警用装备的优势,各小组、各小阵之间联系支援,左右照应,内外配合。只有组中有组,队中有队,阵中有阵才能达到一人被困,多人来救,一组被攻,多组相抗,一阵被破,多阵相补的必胜谋略,有效完成驱散战术中的集中、攻击、分散、填补、撤退,提升作战能力。

三、群体性骚乱事件强行驱散的阵法

(一)三角阵

三角阵俗称“铁三角”,牢固不可破之意,它是阵法中最基本的元素。最小的三角阵由三人组成,三人互相协同、相互配合,行动中始终不能分开。小组中通常两个警察手持盾牌和警棍执行驱散、控制、清理任务,并且可以向骚乱人群喷辣椒水、水枪、催泪弹、爆震弹、约束性警械等。组长负责小组指挥沟通参与作战。较大的三角阵的组成一般是:3人为一个小组、4个小组为一个班组、4个班组为一个区队,一个区队可以组成一个较大的三角阵。通常较大的骚乱事件会有多个区队建置的三角阵组成。有了这个固定的元素,即便是区队建置的三角阵被冲散,三人一组的小阵也很难被冲散,从而可以在小组中某一个人受到攻击时其他两人可以快速援助,并且也可以快速重新集合成大三角阵。

(二)方阵

方阵是由众多小的三角阵组合而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阵。警队作战的基本配置往往是三个区队分别组成左、中、右的位置,这就是一个横列的长方形阵式。大的方阵都由小的方阵组成,这就叫“阵中容阵”,孙膑认为方阵应该“薄中厚方”,就是说方阵中央的兵力少,四周的兵力多。中间兵力少,可以虚张声势。四周兵力多,可以更好的防御敌人进攻,方阵是一种攻防比较平衡的阵型。指挥官和机动队一般部署在方阵的后方。执行任务的警队在骚乱人群聚集现场的一侧展开成长方形阵,长方形阵第一层是由两到三排持有盾牌、警棍警力组成;第二层由配置着催泪弹投掷手、防暴枪手的警力组成;第三层是警犬队,警犬是高大威猛经过特殊训练,在暴乱分子进行打、砸、抢、烧或伤及警察时会听令冲上去,将暴乱分子扑倒咬住,由防暴队员将其抓获,同时解救受伤或被困的警察;第四层由各种防暴车辆和预备队组成;第五层由空中直升飞机巡逻,及时将各种信息传递给指挥员,并承担搜寻营救和运输的任务,配合支持地面警察的行动。运用此阵法要握好以下几个时机:1)骚乱人群处于街道、高速公路或广场便于正面堵截或驱散时。2)骚乱人群聚集人数不多且疲惫松懈时。3)围观人员不多,并有疏散道路通畅时。4)骚乱人群可能引发暴力行为,对我方重要目标构成威胁或破坏时。具体实施中,首先应根据闹事人群分布、数量和现场地形的特点,选择列阵的方向,展开地域应选择一面重要目标较多,另一面宽阔的地形,便于警力机动的一侧,以保证驱散部队“列阵”的需要,使之既有驱散能力,又有抗冲击防护能力。疏散区域应重要目标少,道路四通八达,人群被驱散后很难再聚集等因素。其次利用高压水枪或催泪弹、爆震弹先行充分发挥震慑,使骚乱人群慌乱、散开、打乱其计划部署。最后采取正面强行驱赶与短促出击相结合的战法,确保驱散行动快速、顺利地进行。对负隅顽抗的骨干分子,应派出抓捕小组果断出击实施快速抓捕。例:2004年某月某日,广东省某村部分村民因对政府征地补偿金不满,封堵公路,砸坏车辆,并用棍棒、锄头、钉耙和石块等攻击公安民警的群体性骚乱事件,警察组成了方阵在防暴水炮车、催泪弹、爆震弹的配合下协调一致地向一个方向快速清退某大道路面封堵交通的村民。

(三)圆阵

圆阵是一种防御型的阵式。骚乱人群较多,我方警力有限,等待增援时;或警方为保护重要人、物或场所时所采取的阵形,骚乱人群向我方冲击时。为了尽量减少冲击面,将防御线尽力减小,就必须将原来的疏散队形收缩为密集的队形,尽可能团为一个有机的防御体系。圆阵通常外层是盾牌手组成盾牌墙,防止骚乱人群冲击和遮挡投掷来的危险物品;中层是手持长警棍手,在骚乱人群接近或冲击盾牌时,击打其手和腿部使其难于突破盾牌墙;内层为催泪喷射手、防暴手(烟雾弹、声光爆震弹、布袋弹等)和防爆水车。圆阵的作战阵法发挥得好,可以起到结聚兵力进行防御和保护的重要作用。例如:12月5日中午,广东省粤东某地,一些人煽动组织几百村民以某地火力发电厂征地补偿等问题为由,手持大刀、钢叉、木棍、炸药、汽油燃烧瓶、鱼炮 (内含炸药和雷管,当地渔民非法炸鱼的爆炸物),围攻、袭击风力发电厂主控楼,大量投掷鱼炮和汽油燃烧瓶,导致厂内多处起火,一变压器被炸坏。值勤民警迅速结聚为圆阵,并使用高压水枪、烟雾弹、声光爆震弹、布袋弹等警械,使得闹事人群无法靠近;另一方面等待增援警力到达后一举驱散闹事人群,并成功抓获两名闹事首脑分子。

(四)W形阵

即中间强行向前突入,两翼向外侧拓展,同时防暴水炮车迅速跟进实施喷射,防暴枪手放射催泪弹、爆震弹等的阵法。通常在骚乱人群聚集占据建筑物或围困重要目标且地形狭窄时,我方警力较充裕,便于集中警力在骚乱人群中打开缺口,挤出通道,迅猛挤入,然后向两侧卷击驱散。采用此战法能充分发挥“尖刀”的作用。但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突破口要剪得开、守得住;第二,驱散行动要果断勇猛,即突破的速度要快,突破后向纵深插入要快,打开通道后展开向两翼卷击要快;第三,阵形衔接要紧密协调一致推进,尤其是防暴车要在防暴队员打开缺口时迅速跟上并投掷防暴弹或水炮弹,巩固突破成果,防止被骚乱人群割裂或围困。

(五)H形阵

当骚乱事件发展成中等激烈程度,并伴有闹事人员有大规模聚集趋势时,或闹事双方人群发生械斗时,H形阵法的使用,便于将骚乱人群强力从中间穿插分割,并向两侧挤压,然后分块进行驱散。运用此阵战法应注意:1)我警力较充足,警用装备配备齐全;2)指挥员要在充分利用地形条件的基础上,按选定的突入部位和驱散方向,突破口应是骚乱人群松散之处,驱散方向两边场地应开阔或道路出入口较多,便于疏散;3)突击要坚决勇猛;4)驱散警队穿插进骚乱人群后应迅速向两侧推进时,防暴警队和防暴车应快速跟进并向两侧喷射水炮和投掷防爆弹,配合驱散警队的推进。

(六)A形阵

A形阵又称锥形阵,就是前锋如锥形的战斗队形,锥形阵前锋必须尖锐迅速,两翼坚强有力,可以通过精锐的前锋在狭窄的正面攻击敌人,突破、割裂骚乱人群的阵型,并向两翼扩大战果,是一种强调进攻突破的阵型,锥形阵又叫牡阵。具体实施时,首先应把有较强攻坚能力的三角小阵层层叠加,不断向后扩大形成锥形阵,利用有利地形、在防暴弹和防暴水炮车的打击、震慑后,把握准确楔入时机,强行进入骚乱现场核心区,捣毁其指挥机构,力求首战必胜,不给骚乱组织策划者喘息的机会。最后夺回并控制被骚乱人群强占的重要目标,解救出被围困人员,抓捕骚乱组织策划核心分子。该战法通常在对骚乱地区形成封控态势之后,警队在实施清场驱散行动之前使用。例:对广州某地拆迁工作中,5名公安民警依法检查时,被几百名村民围在某村,最多时达上千群众,解救时选择了次日凌晨行动,调几百警力依地形,组成A形阵,利用深夜人少疲惫,找到突破口,快速重兵出击,解救了人员,避免了对峙局面。

(七)M形阵

M形阵是防暴警队为迅速制止一定区域的激烈暴力活动而采用的强行从两侧突入的战术。通常较多地用在骚乱活动的中心场所,或用在重要的物资被困,党、政领导人及部分警力被围,急需解围的场合。运用这种战术方法时,指挥员通过命令骚乱活动现场附近不同方向的防暴警力,迅速出击,从骚乱活动中心区域的两翼,发起突然快速的向心冲击,实施钳型合围,同时防暴水炮车和防暴枪手协调跟上推进至M形阵的两个尖角,实施喷射和发射催泪弹,力求在较短时间内制止暴力活动,驱散骚乱人群,抓获犯罪人员,解救被围人员或物资,然后根据现场情况撤出队伍或者在现场设置警戒线,强行掌制该区域局势。

(八)V形阵

所谓V形阵是一种横向展开,左右两翼向前或者向后梯次排列的战斗队形。向前的是“V”字形,就像猴猿的两个手臂向前伸出一样,是一种用来包抄迂回的阵型,其前排用盾牌组成防护墙,后排由防暴车和防暴枪手组成,要求做到警力展开迅速,阻截坚决。此阵法后方的防御比较薄弱。因此需要和其他阵法结合使用。而向后的排列的就是倒”V”字形,则是保护两翼和后方的安全,防止骚乱人群迂回。

[1]陈菊娟.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公安机关警力的使用[J].警察实战训练研究,2009,(4):30-35.

[2]邓向国.论处置暴乱骚乱事件的战术方法 [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33-36.

[3]秦立强.如何处置群体性事件 (二)强行驱散闹事人群的处置行动要领 [J].现代世界警察,2006,(12):116-118.

[4]托马斯·谢林.冲突的战略 [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5]张绪梁,郭锦艳.现场处置 [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催泪弹防暴盾牌
隐形的盾牌
天然催泪弹
——马勃
为什么催泪弹能催泪?
为什么催泪弹能催泪?
为什么催泪弹能催泪?
一种可快速拆装防暴网设计
假如有暴徒
多功能盾牌的研究现状浅析
“金盾牌”夺金记
国产新型18.4mm单管防暴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