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监狱劳教民警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2-01-28季培军浙江省司法厅副厅长浙江杭州310007

中国司法 2012年3期
关键词:监所劳教监狱

季培军 (浙江省司法厅副厅长 浙江杭州 310007) ■文

监狱劳教民警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季培军 (浙江省司法厅副厅长 浙江杭州 310007) ■文

Reflection on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Police in Prisons and Reeducation-through-labour Institutions

文化是一种心灵的反映,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文化的力量,无形而有质,温润而持久。毛泽东同志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是首先决定那一定形态的文化的。然后,那一定形态的文化又才给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不同的文化,代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和物质生产方式,反映着不同的政治经济基础和文化价值观念。我省监狱劳教人民警察在艰苦的创业时期所表现出的忘我工作、特别能吃苦的作风和甘于清贫、默默无闻的思想境界,其感召力和渗透力得到广大监所民警的普遍认同,是长期的实践和文化积淀的表现。同时,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监狱劳教民警核心价值观等教育的不断深入,监狱劳教民警文化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监狱劳教民警文化建设作为塑造队伍人格信念和行为准则的熔炉,外显于精神风貌,内隐于人的心灵,对队伍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当前开展的“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正确理解监狱劳教民警文化的深刻内涵,把握好学习与传播、传承与弘扬、践行与激励的关系,是监狱劳教系统各级党组织的重要现实任务。

一、监狱劳教民警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文化”一词很早就见诸于中国的古籍,《易经》上说:“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上说:“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该,然后加诛。”晋人束皙云:“文化内辑,武功外悠。”在这里,“文化”一词的主要意思是文治教化,与现代“文化”一词的意思相去甚远。现代意义上的文化概念,源于英语的“culture”,意思是“耕耘”、“培育”。1871年“人类学之父”泰勒对文化进行了权威的定义:文化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符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自此一个多世纪,人们对“文化”的概念研究日益深入,对其定义也是众说纷纭。但是考察诸多文化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即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可代代相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除了可代代相传之外,此定义跟马克思所主张的人类社会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所组成的统一整体之内涵基本一致。依照马克思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划分,文化可分为三个层次:器物层次,也就是生产、生活工具;组织层次,包括社会、经济、政治组织;精神层次,即人的伦理、价值取向等。对应来说,器物、生产和生活工具是经济基础,而组织和伦理、价值是上层建筑。监狱劳教民警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监狱劳教民警在长期的工作、生活及其他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各类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监狱劳教单位物质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从广义上看,监狱劳教民警文化既包括涉及工作的理念、制度、信仰等精神层面的文化要素,又包括监狱劳教单位长期实践活动形成的特定仪式、标记等具有物质载体特征的文化要素。从狭义上看,监狱劳教民警文化特指精神文化,即支配监狱劳教民警工作和生活实践的意识、理念、方法等精神文化,是作为管理理论而言的监狱劳教民警文化。从精神文化的视角分析,监狱劳教民警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潜在的精神力量,有着其重要而独特的价值功能:

(一)特殊感染力

歌德在《莎士比亚命名日》中曾这样表达他对文化感染力的感悟:“他的著作我读了第一页,就被他终身折服;读完他的第一个剧本,我仿佛一个天生的盲人,瞬息间,有一只神奇的手给我送来了光明。”孟子在《告子上》中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先进的文化,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会深深地打动人心。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思想,至今仍然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监狱劳教民警文化崇尚的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精神,对广大民警有着特殊感染力,回顾我省监狱劳教工作的创业与发展历程,曾经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如司法行政英模、劳模、各类功臣及不同层面的先进群体和个人,他们以汗水和奉献铸就的对监狱劳教事业的执着与情感,生动形象,真切感人。他们以自己的言行,典型而全面地诠释了民警文化的丰富内涵,彰显和传承了民警队伍的崇高精神,弘扬了民警文化的价值观念。监狱劳教民警文化的特殊感染力,广大民警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深有感悟和体会。

(二)强劲渗透力

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出现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对数千年来中国历史沉淀而成的传统文化的扬弃和超越。新文化运动的渗透力非同寻常,新旧文化在破与立的历史进程中激烈地演进,成为当时民族救亡运动的强大精神力量。1978年开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和个人崇拜的长期禁锢,打跛了思想僵化、教条主义的沉重枷锁,迎来了思想文化的大解放,其渗透力同样显得强劲而非凡。现代社会的文化渗透尽管是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作用于人们的心理、情感和思想,但先进的文化在和风细雨的红色熏陶中挟带着一股强大的穿透力量。监狱劳教民警文化来自于基层、来自于实践,广大民警强烈的认同感强化了渗透力。监狱劳教民警文化激浊扬清,在规范民警言行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民警文化良好氛围、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无形的软性约束,增加队伍的自律性。我省许多监狱劳教单位在健全完善队伍管理、强化纪律约束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不断提高监狱劳教民警队伍的自律能力,用理念约束人,使文化的渗透力成为一种无形的管理约束,并变成广大监狱劳教民警自觉的行为准则。监狱劳教民警文化通过其强劲的渗透力,深刻地影响着广大民警的理念和行为。

(三)综合影响力

我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念,经过了几千年的积淀和延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左右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思维。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蕴涵了诸多对现代社会的有益内容,至今仍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优秀元素。孙中山先生非常注重文化的综合影响力,强调:“发扬吾国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同样,监狱劳教民警文化的综合影响力也反映在刑法执行、教育改造工作等各个领域,影响着广大民警的执法及日常行为。在队伍建设方面,监狱劳教民警文化通过整合广大民警的认识、期望和信念,使个人对集体产生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宿感,从内心产生一种奋发进取精神的效应,进而影响和引导广大民警从内心深处自觉产生为监狱劳教工作事业拼搏的敬业精神。另外,监狱劳教单位的良好形象也是民警文化的综合反映,是民警文化作用于社会的外观体现,其作用渠道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近年来我省监狱劳教系统不断强化执法管理工作,着力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监所执法的社会公信力明显提升,各单位通过狱 (所)务公开、专题宣传等平台,有力地促进了监狱劳教民警文化的成熟和传播,在社会上进一步树立起监狱劳教单位的良好形象。实践表明,监狱劳教民警文化的综合影响力有力地促进了监所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全面发展

二、监狱劳教民警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随着社会的发展,监狱劳教民警队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加强监狱劳教民警文化建设,以文化特有的功能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因为,监狱劳教工作事业的发展,既需要制度和体制的保障,同时也需要文化的、精神的力量去教育和凝聚队伍。监狱劳教民警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遵循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和要求,紧密联系监狱劳教民警队伍实际,进一步明确民警文化的内涵及本质属性、内容体系、总体特征、功能作用、社会基础和基本原则,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措施,教育引导广大监所民警积极参与文化实践活动,创设民警文化建设的载体,建立起监狱劳教人民警察价值理念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推进监狱劳教民警文化建设的实施。

(一)牢固确立监狱劳教民警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

文化的绵延不断主要在于其核心价值的延续不断。因此,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树形塑魂,凝聚队伍的共同精神追求。监狱劳教民警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关键在于提炼和践行监狱劳教民警的核心价值观,这是监所民警队伍价值理念体系的灵魂。监狱劳教民警核心价值观,实质就是从事监狱劳教工作的人民警察的价值、理念,是共产主义理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监狱劳教机关的集中体现和具体要求,也是我们这支队伍的灵魂和精神支柱。监狱劳教民警核心价值观主要概括为“忠诚、公正、廉明、奉献”,体现了监狱劳教民警队伍建设的核心要求。“忠诚”主要体现的是监狱劳教民警的政治品格,即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方向,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对党忠诚,永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于监狱劳教工作事业的政治本色;“公正”主要体现的是监狱劳教民警的执法素质,即始终坚持依法治监 (所),严格公正执法,熟悉掌握执法业务工作的各项法规制度,培育监所法治精神,努力提高执法能力,争当行家里手,争创一流业绩。“廉明”主要体现的是监狱劳教民警的职业情操,即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准则,模范遵守法律法纪,经得起各种诱惑和考验,慎始慎微,拒腐防变,清正廉洁。“奉献”主要体现的是监狱劳教民警的道德境界,即始终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政绩观,有苦不说,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甘于清苦寂寞。监狱劳教民警核心价值观作为民警文化的核心内容,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即对监狱劳教民警队伍的价值、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使之符合监狱劳教工作的职能和宗旨。通过监狱劳教民警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传播,可以使监狱劳教民警的个体行为和整体行为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形成监狱劳教民警核心价值观所崇尚的,就是监狱劳教民警队伍所应追求的良好氛围。

同时,监狱劳教民警队伍价值理念体系还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这些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目前,在监狱劳教民警队伍中,既有已经形成的先进理念和职业精神,也存在着民族历史传统和国外影响下的一些理念和文化,有的符合监狱劳教民警队伍价值理念体系的范畴,但也有一些是不符合的。面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应当强调和坚持指导思想与主导价值的统一性,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监狱劳教民警文化建设的实践。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吸引、感染、凝聚、鼓舞、引导广大监狱劳教民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监狱劳教民警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同时还应当在推进民警文化建设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新的时代精神,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把当代伟大的民族和时代精神深深融入到监狱劳教民警队伍的意识、品格和气质中,塑造具有时代特点、体现时代精神的监狱劳教民警队伍形象。在当前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需要强化教育内容的针对性,突出光荣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宣传模范践行监狱劳教民警价值理念体系的先进典型,用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感染和引导广大干警,通过传承和发扬监狱劳教系统的优良传统,促进广大监所民警尤其是青年民警更加深刻地感受老一辈监狱劳教民警的信仰与情感,使监狱劳教民警价值理念体系内化为民警的职业品质,融炼成行为准则。

(二)积极培育监狱劳教民警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

文化建设重在实践和参与。一种片面的观点是,监狱劳教民警文化是指广大民警的文化艺术和文娱体育活动,其实这只是对文化概念的狭义解读,它仅仅是文化某些方面的外在表现。应当看到,监狱劳教民警文化的核心内涵在于精神层面。因此,文化建设的载体不能只限于文体活动的平台。推进监狱劳教民警文化建设,应当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有针对性地丰富监所民警队伍的文化内涵,增强监所民警队伍的文化底蕴,提高监所民警队伍的文化层次,培养监所民警队伍的健康文化心理,从根本上提高监所民警队伍的文化素质。如何进一步培育和丰富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使监所民警队伍感受到振奋、启发、鼓舞和教育,达到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需要不断探索监狱劳教民警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新领域,如依托警官论坛、读书研讨等载体,深化监狱劳教民警文化内涵的讨论;又如对传统的的文化建设阵地进一步巩固和创新,开辟文化活动中心、网络文化建设等载体,开展多种形式、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审美教育等活动。同时,积极培养不同特色、不同类型的监狱劳教民警文化建设典型,及时总结民警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做法,通过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现场会等方式进行宣传推广。通过发挥各类典型的示范作用,努力营造监狱劳教民警文化建设氛围,带动各单位文化建设的整体推进。我省监狱劳教单位在培育文化建设载体方面有很多创新做法,如近年来组织开展的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教育活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监狱劳教民警核心价值观大讨论等,深化了队伍的思想教育。又如监所廉政文化建设的载体丰富多样,各监所单位的廉政文化局域网、宣传橱窗、廉政短信平台、廉政手册与卡片、廉政文化展览、廉政宣誓和签字仪式、廉政谈话、廉政文艺演出等平台,发挥了传播廉政理念、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作用,有力地推进了监所民警文化建设的持久深入。

文化建设载体的多样性,有助于提高监狱劳教民警文化的覆盖面。其中,体现时代性的载体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应当注重发挥网络和电子信息技术等各种现代传媒手段的作用,开展生动、直观、参与面广的民警文化活动。大力加强电化教育、网络教育,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直观、形象、覆盖面广、感染力强的优势,赋予民警文化载体建设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根据广大民警特别是青年民警的热点,重视建立和拓展监狱劳教民警文化网站,针对社会和民警队伍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建设思想内容健康、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监所民警文化建设优秀网站或网络专栏,积极开发既有教育意义又有吸引力和实用性的民警文化建设软件,努力占领网络文化阵地。

(三)建立健全监狱劳教民警队伍的行为规范体系

文化的表现形式,不仅要使先进文化的思想内化于心,更需要在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外化于行。根据监狱劳教民警队伍价值理念的要求,系统整理国家法律法规及岗位职责对监狱劳教民警行为的规定,形成以具体行为规范和管理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行为规范体系,是监狱劳教民警文化的重要任务。通过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建立有效管理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体现人文特色的队伍管理文化建设,完善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坚持工作标准要求的行为文化建设,健全营造整洁优美环境氛围、展示监狱劳教民警内在气质、给社会良好印象的形象文化建设。行为规范体系建设应当注重具体化,如果各类行为规范过于原则和抽象,则对民警的具体行为约束和指导性较弱,基层一线民警不易把握。分析英国约束警察行为的规范要求,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警察训令》之一是:“他应该对任何一个阶层和阶级的所有人礼貌相待,彬彬有礼。绝不可傲慢蛮横,粗暴无礼,他应该特别当心不要采取无聊的或不必要的干涉行动。一旦需要采取行动时,要坚决和果敢。在所有场合,他都应使他的行为有足够的合法性支持。他必须牢记,没有什么东西比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更加必不可少。永远不要为任何语言和威胁所激怒,哪怕是稍稍发一点火;如果他们以一种平和但坚决的方式执行职务,那么这些事情就会很快得到很好的处理,如果他需要的话,旁观者也会协助他。”很显然,英国这种描述性的、易于警察理解和操作的具体规范,对警察的执法行为具有较好的约束和指导作用。

监狱劳教民警文化具有鲜明的自律作用,即对监所民警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的规范作用。这种规范不是制度式的硬性约束,而是一种源自于精神层面的文化氛围、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无形的软性约束。监狱劳教民警文化是在特定条件下发展形成的行为方式和精神感召,是一种持久的力量。近年来,监狱劳教系统通过公正执法树形象、文明执法树形象、“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等活动,特别是党员先进性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为建立完善监狱劳教民警行为规范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长期的监狱劳教单位执法工作实践,也为建立民警行为规范体系提供了许多经验积累。探索建立科学的民警行为规范体系,必须强调和坚持文化建设指导思想与监所民警行为的统一性,即建立民警具体的行为规范体系,必须大力弘扬监狱劳教民警核心价值观,使广大监所民警有章可循。同时,个体行为需要激励和约束,因此,健全完善践行监狱劳教民警核心价值观的激励机制,是促进行为规范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科学的激励机制应当有效解决一些基层单位长期存在的“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通过评选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带动效应,大力营造“干有动力、不干有压力”的工作氛围,使监狱劳教民警文化深入人心。

监狱劳教工作事业要发展,必须有精神的依靠和支撑。监狱劳教民警文化能够形成共同的意志、共同的思想基础、共同的职业操守,大力加强监狱劳教民警文化建设,可以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推动力,进而推动我省监狱劳教工作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见习编辑 迟 洋)

猜你喜欢

监所劳教监狱
论监狱企业立法
监所监察机关监督权初探
智慧监所建设与技术应用
诞生在监狱中的牙刷
欢迎你到监狱来
面对聪明的罪犯,监狱还关的住吗?
新刑法视角下监所工作的侧重及本质方向探讨
条形码技术在公安监所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劳教终结
劳教制度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