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计算机硬盘实际应用中的典型故障

2012-01-27杜浩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2期
关键词:扇区分区硬盘

杜浩

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辽宁 沈阳110031

浅析计算机硬盘实际应用中的典型故障

杜浩

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辽宁 沈阳110031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日益普及,计算机已成为企业和个人日常使用的基本工具,但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软硬件故障,尤其硬盘存储着重要的数据,为了有效地保存硬盘中的数据,除了经常性的进行备份工作以外,还要学会在硬盘出现问题的时候,如何挽救数据,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这里笔者就整理出硬盘常出现的故障解决办法,和大家交流。

硬盘;故障;注意事项;DOS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硬盘的容量和速度也在飞速的增长,但由于硬盘工作原理的制约,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却一直没有明显改善,脆弱的硬盘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威胁着其存储数据的安全。硬盘是负责存储我们的资料的软件仓库,硬盘的故障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系统无法启动和数据丢失,那么我们应如何应对硬盘的常见故障呢?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1 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硬盘常见故障分析

1.1 连接方式引起的故障。系统不识别硬盘、无法从硬盘启动,从A盘或者USB盘启动无法进入C盘,使用CMOS中的自动侦测功能也无法发现硬盘的存在。这种故障大都出现在连接电缆或IDE接口时,硬盘本身的故障可能性不大,可通过重新插拔硬盘电缆或者更改IDE接口的试验判断故障。如果新连接上的硬盘仍不被接受,通常的故障就是主从跳线,当在一条IDE线上连接2块硬盘要注意主从跳线。

1.2 CMOS引起的故障。CMOS中的硬盘类型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硬盘的正常使用。现在机器的BIOS都支持“IDE AUTO DETECT”的功能,可自动检测硬盘的类型,当硬盘类型错误时,会无法启动系统,即使能够启动,也会发生读写错误,引导失败,可以通过重新设置参数解决问题。

1.3 主引导程序引起的启动故障。主引导程序位于硬盘的主引导扇区,主要用于检测分区的正确性,并确定活动分区,负责把引导权移交给活动分区的DOS或者其他操作系统,此段程序损坏将无法从硬盘引导,但从软驱或者光驱启动之后可以对硬盘进行读写。修复此故障的方法较为简单,使用高版本DOS的FDISK比较方便,当带参数/MBR运行时,将直接重写硬盘主引导程序。实际上硬盘的主引导扇区正是此程序建立的,FDISK.EXE之中包含有完整的硬盘主引导程序。虽然DOS版本在不断更新,但是硬盘的主引导程序一直没有改变,从DOS3.*到WINDOWS98的DOS,只要找到一个版本的DOS引导盘启动系统并运行此程序就可修复。

1.4 分区表错误引发的启动故障。分区表的错误是硬盘的严重错误,不同的错误程度会造成不同的损失。如果没有活动分区标志,则计算机无法启动。但从软驱或光驱引导系统后可以对硬盘进行读写,可通过FDISK重置活动分区进行修复。

1.5 分区有效标志的错误故障。在硬盘主引导扇区中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其最后的两个字节:“55aa”,此字节为扇区的有效标志。当从硬盘、软盘或者光盘启动时,将检测这两个字节,如果可检测则认为硬盘存在,否则将无法识别硬盘。此处可运用硬盘加密技术进行debug调试恢复处理,采用DEBUG方法进行恢复处理。另外,当DOS引导扇区无引导标志时,系统启动显示为:“MISSING OPERATION SYSTEM”,方便的方法是使用DOS系统通用的修复方法(具体参见1.6 DOS引导系统引起的启动故障)。

1.6 DOS引导系统引起的启动故障。DOS引导系统主要是由引导扇区和系统文件组成。系统文件主要包括 IO.SYS、MSDOS.SYS、COMMAND.COM,其中COMMAND.COM是DOS外壳文件,可以用其他同类文件替换,但缺省状态下是DOS的必备启动文件。在WINDOWS95携带的DOS系统中,MSDOS.SYS是一个文本文件,是启动WINDOWS的必备文件,但只启动DOS时可不用此文件。DOS引导出错时,可从软盘或光盘引导系统后,使用SYS C:命令传送系统,即可修复故障,包括引导扇区及系统文件都可以自动修复到正常状态。

1.7 FAT表 引起的读写故障。FAT表记录着硬盘数据的存储地址,每一个文件都有一组FAT链指定其存放的簇地址,FAT表的损坏意味着文件内容的丢失。DOS系统本身提供了2个法庭表,如果当前使用的FAT表损坏,可用第二个进行覆盖修复。但由于不同规格的磁盘其FAT表的长度及第二个FAT表的地址是不固定的,所以修复时必须查找到正确的位置,一些如诺顿等本身具有修复功能的工具软件,使用起来则非常方便。采用DEBUG也可实现这种操作,即采用其M命令把第二个FAT表移到第一个FAT表处即可。

1.8 目录表损坏引起的引导故障。目录表记录着硬盘中文件的相关数据,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该文件的起始簇号,由于目录表不具备自动备份功能,所以如果损坏将丢失大量文件。一种减少损失的方法是采用CHKDSK或SCANDISK程序恢复,从硬盘中搜索*.CHK文件,由于目录表损坏时仅是首簇号的丢失,每一个*.CHK文件即是一个完整的文件,故把其改为原来的名字即可恢复绝大多数文件。

2 硬盘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2.1 硬盘正在读写时不可突然断电。硬盘读写操作时,处于高速旋转中(目前有5400/7200/10000转),如突然断电,可能会导致磁头与盘片猛烈摩擦而损坏硬盘。因此最好不要突然关机,关机时一定要注意面板上的硬盘指示灯是否在闪烁,只有当其停止闪烁,确定硬盘读写结束后方可关机。

2.2 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在灰尘超标的环境中使用计算机时,会有更多的污染物吸附到印刷电路板的表面上和电机的内部,同时潮湿环境会使绝缘电阻等电子元器件工作不稳定,因此必须保持环境卫生,减少空气中的潮湿度和含尘量。一般计算机用户不能自行拆开硬盘盖,否则空气中的灰尘进入硬盘中,会在磁头进行读写操作时划伤盘片和磁头,当硬盘出现故障的时候切勿自行拆开硬盘外壳修理,应及时送到专业厂家维修。

2.3 注意硬盘防震。硬盘是一种高精设备,工作时磁头在盘片表面的浮动高度只有几微米,当硬盘处于读写状态时,一旦发生较大的震动,就可能造成磁头和盘面的撞击,导致盘片划伤或磁头损坏。切忌不要搬动运行中的计算机,在硬盘的安装、拆卸过程中应,用硬盘专用保护盒或者泡沫海绵包装保护,移动、运输时严禁磕碰、减少震动,以防止损伤。

2.4 注意控制环境温度。使用硬盘时注意高温,潮湿及电磁干扰。硬盘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使用中存在散热的问题,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硬盘电路板上的晶体振荡器的时钟频率发生改变,还会造成电路原件工作不稳定,硬盘的磁介质也会因为热胀效应而造成记录错误;温度过低,空气中的水分会被凝结在电子元件上,造成短路,同时还易积累大量的因机器转动而产生的静电电荷,损坏CMOS电路,静电吸附的灰尘会损坏磁头、划伤盘片。湿度过高,电子元件表面可能会吸附一层水膜,氧化、腐蚀电子线路,其结果是接触不良,甚至短路,同时导致磁介质的稳定状态发生改变,造成数据读写错误。温度以20~25度为宜。

2.5 养成使用硬盘的良好习惯。根目录一般存放系统文件和子目录,尽量减少存放其他文件。将IE的缓存和系统交换文件指向非系统分区,减少系统运行时读写硬盘的次数,保护硬盘。经常运行WINDOWS的磁盘整理程序对硬盘进行整理,同时注意经常删除“垃圾站”与WINDOWS/TEMP目录中的临时文件。

2.6 防止计算机病毒对硬盘的破坏。硬盘是计算机病毒攻击的重点目标,建议用最新的杀毒软件对病毒进行防范,并注意对重要的数据进行保护和经常性备份。

10.3969/j.issn.1001-8972.2012.02.026

猜你喜欢

扇区分区硬盘
分阶段调整增加扇区通行能力策略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手诊分区法之原理探析与诊断应用
HiFi级4K硬盘播放机 亿格瑞A15
Egreat(亿格瑞)A10二代 4K硬盘播放机
服务器更换硬盘后的同步问题
空中交通管制扇区复杂网络建模与特性分析
空域扇区网络级联失效抗毁性及优化策略
U盘故障排除经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