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引导下脊髓内穿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后遗症的临床护理

2012-01-26陈然刘玉芬史晶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压疮脊髓干细胞

陈然,刘玉芬,史晶

(武警总医院神经干细胞移植科,北京 100039)

脊髓损伤(SCI)发生率较高,并具有高致残率、低死亡率的特点[1]。我国约有脊髓损伤者 100万人,并以每年约1万人的速度增加,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2]。脊髓由于其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殊性,损伤后患者恢复较差,且多引起患者躯体的运动、感觉功能的损伤及心理障碍。我科使用CT引导下脊髓内穿刺脐带间充质细胞移植的方法治疗脊髓损伤后遗症取得满意疗效,本次通过对60例患者进行CT引导下脊髓内穿刺脐带间充质细胞移植术后的护理干预,总结合理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制定有效的术后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从2010年12月到2011年5月我科共收治脊髓损伤后遗症患者60例,除外空洞形成和合并局部脊髓受压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14例;年龄13~53岁,平均年龄(33.6±11.9)岁。患者损伤部位:颈椎28例,胸椎20例,腰椎10例,胸腰椎联合损伤2例。完全损伤41例,不完全损伤19例。从创伤至接受干细胞移植时间为2个月至14年,平均(2.2±1.8)年。行CT引导下脊髓内穿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后3个月内感觉平面下降25例、大小便改善10例、自主神经症状改善13例、肌力改善9例、无改善者3例。

2 术后护理

2.1 常规护理 术日严密观察病情,加强监测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床旁准备吸痰、吸氧设备及心电监护等,患者取去枕俯卧位6 h并禁食、水6 h,保持呼吸道通畅,多功能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12 h,注意观察患者意识、血压及尿量的变化。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渗出,敷料是否干燥,有无脱落,如有渗出、潮湿,随即给予穿刺点消毒,更换无菌敷料。同时观察患者的皮肤受压情况,间断按摩受压皮肤,必要时应用康惠尔透明贴预防压疮。注意观察尿管是否通畅、有无漏尿、尿液的颜色及量。并要观察大便的次数及性质,对于小便失禁的患者,及时更换尿不湿、尿垫和床单,注意会阴部卫生,防止浸渍。

2.2 心理干预 患者心理大都经过震惊期、否定和幻想期、抑郁和焦虑期、反对独立期、适应期的动态变化[2]。护士要了解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鼓励患者主动体会术后的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变化,与患者术前的神经功能评分情况进行比较,并做好记录;向患者详细解释恢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强护患沟通,融洽护患关系,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同情、关心、体贴患者,使家属理解患者的感受,支持并鼓励患者坚持治疗,让患者认识到亲情的巨大力量,并向其介绍成功的病例,解除各种心理问题,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

2.3 并发症护理 (1)术后神经痛:19例患者出现脊髓支配区域疼痛,考虑是穿刺过程中刺激局部神经所引起,17例术后48 h可自行缓解;1例疼痛感不能自行消退,给予口服芬必得、静滴盐酸丙帕他莫等药物后逐渐缓解,1例患者上述治疗效果不显著,给予肌注杜冷丁强效止痛:(2)术后3 d内可出现体温升高:一般不超过38℃,无需处理。1例体温超过38.5℃,考虑术后感染,对症外理。(3)短暂的肌张力改变:3例术后出现短暂的肌张力异常增高,考虑细胞需要一定时间与机体融合,短暂的神经兴奋或脊髓水肿所致,给予脱水治疗后症状缓解,3个月后肌张力比术前明显改善。(4)自主神经紊乱:1例术后出现大汗、心悸、胸闷等自主神经紊乱表现,给予吸氧、补液治疗,12 h后症状缓解。

2.4 呼吸系统的护理 脊髓损伤患者因为长期卧床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尤其是颈髓损伤或高位胸髓损伤患者肋间肌动力和膈肌动力部分丧失,使其出现呼吸肌麻痹、咳嗽反射障碍,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痰液潴留、肺部感染等发生概率高,因此患者术后呼吸系统护理尤为重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注意保暖,防止着凉;定时翻身叩背;鼓励患者练习深呼吸和咳嗽动作,如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以雾化吸入治疗辅以吸痰,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2.5 泌尿系统的护理 脊髓损伤患者在脊髓休克期,膀胱处于无反射无收缩状态,但括约肌肌张力仍然存在,一般不会出现尿失禁症状,主要表现为尿潴留。此期应避免逼尿肌在无张力状态下过于牵伸和疲劳,给予留置尿管,或采用激发排尿技术、Vslsalva屏气法、Grede手法等方法促进排尿[3]。脊髓休克恢复后多发展成痉挛性膀胱。患者的膀胱潴尿与排尿功能双重障碍:一方面出现反射性尿失禁;另一方面膀胱内高压形成尿反流,伤及肾脏。因此,解决膀胱功能失调是预防脊髓损伤并发泌尿系统感染的关键。拔尿管后进行按摩按压训练,也可以促进反射性膀胱功能的早期形成。定时按摩的手法要轻柔,并且按摩操作需在患者直视下进行,鼓励患者用力排尿,教会患者自我按摩。有效的耐力训练,使血液循环加快,引起外周循环中白细胞增多,提高机体防御能力,减少钙在骨质中的游离,避免泌尿系结石的产生,从而预防泌尿系感染。

2.6 便秘的预防和治疗 脊髓损伤患者排便功能障碍易形成神经性大肠[4],护理时行直肠功能康复的排便训练。在应用促肠蠕动药物的基础上给予腹部按摩,可有效促进肠蠕动,应用开塞露或手指对直肠黏膜进行接触刺激,一方面刺激结肠产生强烈推进蠕动,另一方面使肛门外括约肌松弛,诱发排便反射,引起排便。每日必须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合理搭配饮食,多进食黑米、玉米面、荞麦面等粗粮,以及富含粗纤维的蔬菜,可适当添加木耳、银耳等菌类食物;如便秘,可适当使用通便药物[5-6]。

2.7 压疮的预防和护理 根据Braden评分量表及营养评估表,对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进行科学的诊断,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有效的预防压疮的发生:(1)避免局部长期受压。(2)加强营养支持。(3)加强皮肤护理。(4)创面处理。目前认为在无菌条件下,湿润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形成,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愈合[7-8]。

2.8 康复指导 脊髓损伤康复护理是综合临床护理的一个有机部分。脊髓损伤康复训练须早期介入,结合各系统有效的功能锻炼,通过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维持患肢的肌肉、关节功能,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患者全身及局部血液循环,以利于干细胞发挥更好的疗效。

2.9 出院指导 通过出院后随访,及时了解患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下一步治疗,对患者出院后出现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积累经验。

[1]刘明永,赵建华,王爱民.脊髓损伤的细胞疗法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10,12(2):186-189.

[2]刘海莹,王连仲,江晓莲,等.脊髓损伤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心身健康状况及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2009,23(12):3240-3241.

[3] 尹晓晖.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J].实用医药杂志,2011,8(5):439-440.

[4]王迎春,邱守芳.排便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直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5):15-16.

[5] 叶飞,王巧民.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6):665-667.

[6] 厉红.老年人便秘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6,9(1):94-95.

[7]叶凌,陈辉.湿性愈合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1,4(2B):127-128.

[8]吴文辉,余兰仙.老年深度压疮患者的综合治疗[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6):637-639.

猜你喜欢

压疮脊髓干细胞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干细胞:“小细胞”造就“大健康”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老年衰弱研究进展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与CT的诊断对照研究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质量持续改进在脑卒中患者压疮预防中的作用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