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体会

2012-01-26刘丽影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24期
关键词:外展拐杖患肢

刘丽影

吉林省榆树市医院干部疗区,吉林 榆树 130400

1 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应把心理康复作为机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机能康复。

1.2 术前功能锻炼 ①训练床上排便:目的是防止术后因体位不习惯而致尿潴留及便秘。②指导下肢肌锻炼方法:等长收缩训练。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10秒后放松,再绷紧再放松,以此循环。等张收缩训练。做直腿抬高,小范围的屈膝屈髋活动,小腿下垂床边的踢腿练习。直腿抬高时要求足跟离床20cm,空中停顿5~10秒后放松。③关节活动训练:指导其健侧,患肢的足趾及踝关节充分活动,患肢屈膝屈髋时,髋关节屈曲度小于45度,并避免患髋内收内旋。④指导正确使用拐杖:准备合适的拐杖,使拐杖的高度及中部把手与患者的身高臂长相适宜,拐杖底端配橡胶装置 (防滑),拐杖的顶端用软垫包裹 (减少对腋窝的直接压力),对术前能行走者训练其掌握使用方法,练习利用双拐和健侧的支撑站立,以及在患肢不负重状态下的行走。

2 术中配合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要求手术间空气,物面要符合一类手术间要求,所有器材用物尽可能用高压蒸汽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不能高压蒸汽灭菌或无可能送环氧乙烷灭菌的电池采用福尔马林熏蒸时,要注意电池表面的清洁及干燥,以免影响灭菌效果;手术切口皮肤覆盖皮肤手术薄膜以保护手术切口免受皮肤细菌污染。限制手术间参观人数,监督参观人员,洗手护士及手术医生的无菌操作。

3 术后护理

3.1 病情观察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情况,并经常询问病情。高龄,高危患者术后病情变化大,应提高警惕。

3.2 体位与制动 保持正确的体位要做到三防。一防:防过度屈曲和伸直,术后在膝关节下垫一软垫;二防:防内旋,术后穿防旋鞋或下肢皮牵引,保持外展30度中立位;三防:防内收,两下肢间放软枕,肢体外展位防键侧肢体近患肢而过度内收。目的防人工假体脱落。

3.3 疼痛的观察及处理 术后24小时内患者疼痛加剧,我们及时采用药物止痛措施,防止引起其他病的加重。术后3天仍疼痛较剧者,注意体位的变换和牵引的调整,保持正确舒适的体位,抬高患肢利于静脉回流,避免患肢肿胀而致的胀痛。

3.4 创口负压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行创腔持续负压引流,必须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创口内积血致感染及术后血肿形成,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色,若引流量多且鲜红,引流袋术后10~12小时内持续出血量超过500ml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以免发生失血性休克,术后引流量小于50ml每天则可拔出引流管。

3.5 饮食指导 严格执行饮食医嘱,术后的饮食因人而异。因病制宜。

3.6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病人术后卧床,患肢制动,血液黏度增高有关。下肢使用长筒弹力袜,抬高床脚,鼓励病人进行患肢的床上早期活动。帮助病人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同时观察皮温,颜色,肢体肿胀程度等。②术后感染 病室空气清新,做好口腔护理,指导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协助翻身叩背,防止肺部感染;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患者皮肤清洁。协助翻身,及时按摩受压部位;有留置导尿者每日更换尿袋,保持会阴部清洁;指导病人多饮水,预防切口感染,保持敷料清洁干燥,观察体温是否升高。③预防髋关节脱位 人工髋关节脱位也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为0.2%~6.2%,绝大多数多发生于手术后一个月。导致髋关节脱位的原因很多,如手术入路,术中假体的放置,患者体位不正确,肢体活动不当或不正确的翻身均可造成髋关节脱位而致手术失败。髋关节脱位最主要原因是外展肌乏力,反对术中做无谓的软组织松解,术后恢复软组织张力是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最主要的措施。正确搬运,术后穿丁字裤,保持外展中立位,两腿间夹枕头。侧卧时需保持屈膝,两膝间垫枕头,防止内旋造成髋关节脱位。术后放置便盆时,注意保护患侧髋关节,放置外旋和内收动作。④预防压力性溃疡。

4 康复训练

功能锻炼可增加肌力,有利于关节稳定。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应指导病人循序渐进。术后第一天即指导患者进行足趾及踝关节充分活动,并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定时给予下肢由下往上的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术后3-5天可将床头抬高45度-60度练习坐位,4-6次每天,20-30分钟每次,并指导病人进行患肢直腿抬高训练,要求足跟离床20cm,在空中停顿5-10秒再放下,如此反复。根据病情在医生同意后可下床活动,护士必须在旁指导,由健侧先下床,上床时则患肢先上床,注意使患肢始终保持外展中立位,下床后指导患者做髋关节屈伸,外展动作。术后一周在适应下床站立练习后6周内不能负重,3个月后弃拐行走,术后6个月内避免两腿交叉,不能坐低凳和马桶或下蹲,持续坐位不能超过1小时。

5 讨论

术前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恐惧,为手术顺利进行建立了基础。正确使用拐杖和下肢肌肉锻炼可使术后髋关节脱位减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体位和制动为预防髋关节脱位起重要作用。早期下床防止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及静脉炎的发生,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也是手术的关键。成功的手术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基础。术后的正确护理和病情观察,并发症的预防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是能否恢复髋关节功能的关键。

[1]许卫东,吴岳嵩,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猝死的原因及机制,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5,15(6):15.

猜你喜欢

外展拐杖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外展悬吊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重度OSAHS的疗效分析
相伴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拐杖也分左右手
肱骨外展动作中肩袖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外展项目的运营和管理初探
不倒拐杖,让老人出行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