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芍药汤合痛泄要方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2012-01-26温杰鹏陈志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24期
关键词:溃疡性芍药结肠炎

温杰鹏 陈志文

1.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掌政中心卫生院,宁夏 银川 750000;2.宁夏中宁县中医医院,宁夏 中宁 755100

溃疡性结肠炎亦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其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黏膜,以溃疡为主[1]。随着肠镜等检查手段的普及应用,发病率较以前有明显的增高趋势。笔者采用芍药汤合痛泄要方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经笔者所在医院临床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6例,年龄26~55岁,平均41岁,病程2~15年。

1.2 临床分型及表现 笔者根据临床表现与四诊合参情况,将其归纳为湿热内蕴、气滞血瘀、脾气虚弱三型。湿热内蕴表现为便中夹脓带血,里急后重,身热,胃痞纳呆,肛门灼热,大便秽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气滞血瘀表现为面色晦暗,胁腹胀满,黏液脓血便,泻下不爽,腹痛拒按,嗳气食少,舌紫或瘀斑、瘀点,脉弦涩;脾气虚弱表现为面色少华,腹痛喜按,肠鸣矢气,大便时溏时泻,夹脓带血,月经不调,舌尖赤苔薄白而腻,脉缓而虚。

1.3 治疗方法

1.3.1 常规治疗 保持精神愉快,减少精神负担及刺激,饮食方面进食柔软、易消化食物。忌食生冷、辛辣刺激物质,戒烟酒。

1.3.2 西医治疗 使用柳氮磺胺吡啶类、4-氨基水杨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顽固性的患者可适当使用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剂,合并感染者针对性使用抗生素。

1.3.3 中医治疗 根据临床分型不同,以芍药汤合痛泄要方为主方进行加减。具体药物为炒白术30g,芍药30g,防风20g,当归15g,黄连15g,黄芩15g,炒陈皮15g,槟榔6g,木香6g,炙甘草6g,大黄9g,肉桂5g为主方,湿热内蕴水湿下注者加茯苓、车前子,利湿止泻,湿热实证加白头翁、白及、白花蛇舌草,气滞血瘀者加沉香、枳壳、鸡血藤,脾气虚弱加苍术、党参、炒山药以健脾益气。久泻者加炒升麻以升阳止泻;舌苔黄腻者加煨木香以清热燥湿,理气止泻。1剂/日,水煎服2次,10d为一疗程,服用4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断和疗效标准,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乙状结肠镜等检查示肠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或仅留瘢痕,1年内未见复发;基本缓解: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乙状结肠镜等检查示肠黏膜仅遗留轻度炎症,或近期治愈后于1年内复发;部分缓解: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乙状结肠镜等检查示病变程度有所减轻,但有复发;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无明显改善。

2 治疗结果

统计临床痊愈25例,基本缓解34例,部分缓解2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4.38%。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在黏膜及黏膜下层,有广泛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和表浅小溃疡,或融合成大溃疡,少数病变严重者,溃疡可达肌层,甚至可以并发穿孔。炎症剧烈时,结肠可明显扩大,导致所谓“中毒性巨结肠”[2]。本病属中医学“泄泻”“痢疾”范畴。病位在脾胃、大肠,病邪以湿邪为主。机多由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或忧思恼怒、肝木克土,导致脾胃损伤,传导失司,水湿内停,郁久化热,湿热蕴肠,肠络受损,血腐肉败化脓而成溃疡[3]。溃疡性结肠炎由于临床的复发性、反复性、难治性,给患者带来不便,也给临床治疗带来挑战。

笔者采用芍药汤合痛泄要方加减治疗,效果好。芍药汤出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具有清热燥湿,调气和血之功效,主治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者。方中黄芩苦寒,清热燥湿止痢,用以为君。重用芍药以柔肝理脾,缓急止痛;木香行气导滞,乃“调气则后重自除”,三药相配,调和气血,共为臣药。柴胡苦寒沉降,既可助黄芩、黄连泻火燥湿,又可合诸臣药活血行气,并通腑泻下,导湿热积滞从大便而去,寓“通因通用”之妙;又用少量肉桂,温而行之,既可入血分协白芍行血和营,又可制黄芩苦寒之性,使无凉遏滞邪之弊,以上诸药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与芍药相配,更能缓急止痛,用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调和气血之效。本方清温并用,侧重于清热燥湿,且调和气血,兼以“通因通用”。

痛泻要方出自《丹溪心法》,为治肝脾不和之痛泻的常用方,具有补脾柔肝,祛湿止泻功效,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方用白术燥湿健脾,白芍养血泻肝,陈皮理气醒脾,防风散肝舒脾。两方合用,标本兼治,前后调气血化湿,后方止泻,相得益彰。中药药理研究也证实,前方有抗菌,抗炎作用,而董桂兰对痛泻要方进行药理研究得出痛泻要方对氯化乙酰胆碱、硝酸毛果芸香碱、水杨酸毒扁豆碱所引起的肠管痉挛有显著解痛作用,并有抗组胺作用,还可抑制胃酸分泌、抗溃疡。此外,中药尚能抑制机体淋巴细胞的转化和增殖,以减弱免疫反应,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恢复,正是针对该病各种可能的发病原因的综合治疗,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整体的。

临床研究中,芍药汤联合痛泻药方进行对症加减,显著提高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改善疗效,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仅调理患者本虚,还可清热解毒、祛湿利水治疗患者标实,从而维护内环境稳定及机体阴阳平衡,值得临床应用。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论组.对我国炎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7,8(8):34-35.

[2]胡响当,何永恒.芍药汤合痛泻要方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35例 [J].中医杂志,2009,50(3):235-236.

[3]陈之华,黄国,方承康.溃疡性结肠炎现代医学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1,1(7):51-53,71.

猜你喜欢

溃疡性芍药结肠炎
芍药鲜切花 美景变“钱”景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陆抑非《芍药》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美丽芍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芍药为谁生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黄芪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