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国经营企业融资策略最优化探讨

2012-01-25西南财经大学李方舒

财会通讯 2012年20期
关键词:跨国企业跨国融资

西南财经大学 李方舒

跨国经营企业融资策略最优化探讨

西南财经大学 李方舒

企业跨国经营已成为全球化进程的必然趋势。近些年,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出去”。对于跨国经营企业而言,由于国家政策、法规以及跨国公司所面临的文化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其融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国际融资方法及工具的制约。对跨国经营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一直以来都集中在对美国等发达国家企业的研究,对我国跨国经营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还是比较少见。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才能“走好”?影响跨国经营企业融资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制定出跨国经营企业最优的融资策略?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拟分析跨国经营企业相对于国内企业的融资优势和风险,根据我国跨国经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特殊市场环境下的融资决策的影响因素,为跨国企业实现融资最优化提出一些建议。

一、跨国经营企业的融资优势与风险

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转型时期,证券市场起步较晚且尚不完善,以银行体系为主的间接融资体系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贷款的对象主要为国有企业,且各地区之间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差距较大(樊纲,王小鲁,2007)。因此,国内企业仍然存在融资的问题,而我国实现跨国经营的企业在融资方面有更广阔的空间。从已有关于“跨国经营企业”的定义来看,虽然不同的界定标准对其定义也有所区别,但普遍认同的一点是跨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跨越国界。因此,跨国经营企业的融资不仅依赖于国内的金融市场,也受到来自国际大金融体系的影响,这也决定了跨国经营企业融资环境具有特殊性。通过对跨国经营企业融资环境的特殊性的分析,总结出相较于国内经营的企业,跨国经营企业融资所具有的优势及面对的风险。

第一,跨国经营企业融资的优势。相对于国内经营的企业,跨国经营企业融资方面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

一是跨国经营企业拥有更广阔的资本市场。跨国经营企业的多国经营使其具有更广阔的融资市场和更丰富的融资手段。比如,跨国企业不仅拥有母公司所在国资金市场、东道国金融市场的融资渠道,还可以向国际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同时,由于我国大部分跨国经营企业是集团企业,其内部存在可以进行资金调度的内部资本市场。目前,就有许多跨国企业在母子公司、子公司之间进行关联交易。可以看出跨国企业所具有的这种利用多样化融资渠道和方式的优势,使其能够在短期内筹集大量的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不会因为国内市场的融资约束而限制其对有利项目进行投资。这对我国目前尚不完善的资本市场上发展受到融资约束的企业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二是国际化融资能够优化企业整体的资本结构。跨国经营企业在不同的国家拥有子公司,企业可以利用东道国与母公司所在国之间的利率、税收政策等差异,通过协调各子公司间的财务结构,进行税收筹划,最大限度利用各国的优势,使其财务成本最低,最终实现财务结构得到优化。

此外,跨国企业还可以借助国际市场以及其与国外企业的交易活动,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得到更多的合作机会,将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输入国际市场,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

第二,跨国经营企业融资所面临的风险。由于跨国经营企业的融资环境的特殊性,在给跨国经营企业带来诸多优势的同时也加大了其面临的风险。跨国经营企业所处的特殊环境使其面临着与国内企业不一样的风险。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各国汇率和利率走势变化迷离,贸易保护主义仍然存在、新型贸易壁垒抬头,使得跨国经营企业的风险不断增大。总结已有相关文献,各类风险对跨国经营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如图1如示。

图1 国际金融环境对跨国经营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

其中,政治风险主要指与跨国企业经营有关联的国家的政策变化或政治变革而引起的影响企业融资行为的活动,最终对跨国经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风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货币控制、利率变动及税法变更等;外汇风险是汇率变动对跨国企业融资带来的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由于跨国经营企业在各国拥有子公司,合并报表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不同币种折算风险,实际上,这种风险并不影响企业的真实价值,但企业未预料到的汇率变动导致的经济风险会影响其盈利能力和价值;利率风险是由于市场利率变动导致企业外币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而造成损失的,如果“重新定价缺口”不为零,则利率变动就会使银行面临利率风险。

二、跨国经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资金的稀缺性决定了世界各国对资金激烈的竞争,特别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经济处于转型时期,国家政策上主要以吸引外资为主导,对于跨国经营企业的融资环境的培育重视不够。而且,由于我国政策企业对境外上市的特殊规定以及境外上市的严格标准,使得我国跨国经营企业主要依赖于银行借款融资。这种方式下的融资规模较小,方式比较单一,没有发挥跨国企业利用国际金融市场的优势。我国自2001底正式加入WTO到现在不过10余年,尽管我国的经济地位不断提升,但在国际市场上仍然不能享有平等的待遇和应有的市场经济地位。我国企业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公平地融资发展还相当困难。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为此,国家政府也为企业的“走出去”提供一些政策性的金融支持。例如,中国银行到2009年已累计为“走出去”企业提供近200亿美元的融资。截至2009年底,中国工商银行在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营业机构,分支机构达160多家,并与全球约1400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尽管这些中资银行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为我国的跨国经营企业提供了金融服务,相对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境外直接投资的时间并不长,配套的金融支持体系仍不完善。而且,这些政策性金融服务主要是针对国家支持的重点行业,外汇资金的使用长期是国有企业和大中型企业的特权。因此,我国跨国企业通过国内境外金融机构融资的难度较大。

此外,我国大部分企业对“走出去”的准备还不充分,无法与世界大型企业抗衡。企业跨国经营就会面临多变的市场环境、复杂的文化背景和波动的汇率、利率风险。同时,国际资本市场也对企业的信息披露和商业信用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会计准则从2007年开始与国际准则趋同,在信息披露中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还不能达到国际标准。而且,我国社会的商业信用普遍较差。最近的国外打假部门打到我国的新闻也屡见不鲜,这对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声誉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跨国经营企业融资影响因素分析

资金是企业经营运行的基础,通过什么方式、渠道获取资金是企业融资决策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厘清各种影响融资决策的因素及不同融资策略如何影响企业价值,企业才能够根据具体环境和情况制定出最优的融资策略。

企业跨国经营过程中,环境无疑是影响企业融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Farmer-Richman(1965)提出了研究外部因素(文化和国家)与跨国经营企业效率之间的关系的模型(后被称为“法默-里奇曼模型”),他们认为环境因素是决定企业效率关键变量。因此,跨国经营企业在选择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及融资工具时,首先要分析企业所处的外部融资环境。

综上所述,企业跨国经营面对的是整个国际金融市场,因此,跨国企业融资不仅受母公司所在国融资要求的规定,还受到来自东道国的政策因素干扰。按影响因素的来源,可以将影响跨国经营企业环境因素分为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这两类影响因素又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经济、技术、文化和地理环境等方面。政治、法律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经营所在国家限制或鼓励企业政策制定和法律规定,比如,当我国政府为引进外资,会采取一些税收优惠的政策。经济因素主要是通过利率、费用、贷款期限、币种等来影响企业的融资行为,经济的开放程度也会对企业融资产生影响。例如,我国加入WTO后,外国银行可以进入我国,这就为跨国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来源。社会文化差异是区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主要标志,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时间、风险和利益的态度有很大差异,人们不同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会影响整个市场的资金来源。因此,不同市场上企业资金的可得性及成本都有会较大的区别,例如,我国人民历来有储蓄以规避风险的传统,而美国居民却偏向超前消费。地理环境对跨国经营企业融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社会文化环境发生作用。

四、跨国经营企业融资成本与风险降低的对策

在我国企业跨国经营金融支持体系不完善及企业自身信用基础脆弱的现实情况下,制定最优的融资决策以提高融资效率的问题急待解决。通过上述发析,可知跨国企业的融资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根据权衡理论,企业的决策过程也是风险与收益的权衡过程。由于影响跨国经营企业融资决策的因素有其特殊性。因此,跨国经营企业融资决策的具体制定过程与国内经营企业有所不同。

最优资本结构理论认为:“当考虑到税收和破产成本时,企业最优资本结构是债务和股本的某种组合,它能使资本成本最小。”资本成本高低直接影响公司经营绩效,主要包括资金的筹集资本(即融资成本)和使用成本。根据上述关于跨国经营企业融资优势的分析,跨国企业有更广阔的融资空间和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而且,跨国企业的子公司一般分布于多个市场,由于各个市场存在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和技术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不同市场上资金的成本、风险程度各不相同,跨国经营企业就可以利用这些差异,采用不同的融资方式、融资期限、融资货币币种来减轻税收负担,实现融资成本最低化,最优化整体资本结构。因此,我国跨国经营企业在做出融资决策前,必须加强对其所处环境中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比较不同融资方式的成本,力求实现融资成本最低化。

如上所述,企业融资决策的制定就收益与风险权衡的过程,企业除了要尽力降低资本成本,还要保证风险的最小化。由于跨国企面临更多加复杂多变的环境,所以更应该加强对风险的防范。近两年,我国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较大,汇率的变动将会对跨国企业的经营产生较大影响,也对跨国企业的外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汇风险的增加势必影响企业的利润收入。因此,跨国经营企业应该在外汇业务中合理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如资产负债表保值、套期保值和远期结售汇等方法进行风险规避。对于跨国经营企业可能遇到的政治风险应予以事前防范,以减少或避免由于政治方面的变化带来的损失。企业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政治稳定性,高度重视东道国政府的政策措施,全面分析资金的可获得性,寻找国际合作伙伴及与不同利益集团建立关系分散风险。此外,跨国企业应该通过对比各国利率水平及税收负担来选择融资地点,尽量选择利率水平较低、有税收优惠政策的国家融资,同时利用互换交易等方式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总之,跨国企业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融资策略,在实现成本最小化的同时降低风险。

[1]威廉.L.麦金森:《公司财务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陈柳钦:《现代融资理论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研究》,《经济研究》2002年第11期。

[3]顾卫平、薛求知:《跨国公司在华融资行为实证与分析》,《国际经济合作》1999年第10期。

[4]冯春丽:《跨国公司股权进入模式的博弈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第9期。

[5]聂名华、胡先建:《我国跨国企业境外融资的有效对策探讨》,《银行与企业》1999年第2期。

[6]吴小红:《中国企业集团跨国发展中的融资战略》,《科学决策》1998年第3期。

[7]杨锐、许大庆:《中国企业股权融资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世界经济情况》2003年第7期。

[8]杨学军:《跨国公司股权安排选择的理论述评》,《商业研究》2007年第8期。

(编辑 向玉章)

猜你喜欢

跨国企业跨国融资
大型跨国企业每年逃税885亿美元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融资
融资
从研发看企业的“走出去”与“请进来”
7月重要融资事件
跨国大瀑布,一起去探秘
跨国企业组织与文化创新问题研究①
5月重要融资事件
在华跨国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对员工关系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