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房颤患者的观察

2012-01-25陈运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6期
关键词:胺碘酮心房心室

陈运华

(湖南省长沙利慈医院内科,湖南 长沙 410003)

心房颤动是较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就是心房颤动的简称,房颤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使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与舒张,心房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加上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的递减传导,引起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房颤患者大多有器质性心脏病,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冠心病、老年退行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等。目前,在我国心脏病患者中,排在发病第一位的是非瓣膜病房颤。发生房颤可导致心房丧失排血功能,使左心排血量较正常窦性心律时下降20%~30%;快速心室率的房颤由于心房失去正常的收缩功能,可诱发心力衰竭,如果心房内血流阻塞,很容易出现血栓,血栓脱落后容易造成外周动脉血栓栓塞。以下是根据在房颤药物治疗中,心电图监测报告进行的分析。

1 使用数据以及使用方法

1.1 使用的相关数据

我们先对心电图诊断原理进行了解,然后再来了解心律失常心电图的表现,心电图诊断原理包含以下几个内容:心脏电生理检查心电图,普通心电图心电监测,动态心电图等等,还包括寻找P波,对QRS波的形态、频率、节律进行观察,对P-QRS波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等等。本文作者对50例患者一年的跟踪观察,他们中男患者30例,女患者20例,他们的年龄从各个年龄段都有,患者当中患高血压伴房颤的有20例,患有肺心病伴房颤的有12例,患冠心病伴房颤的有8例,患风心病伴房颤的有3例,甲亢性心脏病伴房颤的有5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病伴房颤的有3例。在第一次心电图检查后都服用地高辛、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1.2 使用方法研究

在对许多方法进行对比后,作者采用了心电图检测:①可以更好地用于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死、洋地黄中毒及各种心律失常等的检查;②心电图可以用于各种心脏患者的研究,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③心电图对各种心律失常患者可以更好地检查出是否有存在致命性心律失常;④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关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方面更广泛的研究。通过采用心电图仪器,对这50名患者,进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两组心电资料比较,并嘱咐患者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详细记录,让患者检查期间作轻体力活动,避免作中度以上体力活动,避免对心电图的检查产生影响,并能对运动状态心室率进行更好的反映。还定时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最小心室率、最大心室率、平均心室率进行记录,然后和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关性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两组资料展开分析对比。

2 对比结果

研究人员对使用药物前和使用药物后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说明患者的平均心室率和最大心室率明显减缓,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最小心室率减慢而且存在差异性。而R-R间期及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律失常以及室性心动过速出现的比例也有所提高。然后,让患者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明确的登记,把这些数据和相应心电次数进行分析比较,胸闷、头晕等一些症状明显和心室率增快有着紧密联系。对房颤的探讨,房颤是患者当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和房颤的并发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患者和家属都迫切期待能够彻底治愈它。而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日益增长和紧张的生活节奏及压力,房颤患者也随着上升。虽然我们目前离彻底解决这一医学难题还有距离,但经医务工作者的不断探讨和研究,已经在它的发病机制、病因和治疗策略取得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而治疗房颤的关键目的,就是寻找适合患者循环状态的心室率,即静息时心室率达到60~80次/分,而运动时达到90~110次/分。频率控制始终朝着一个目的,那就是使房颤时的心室率无论是在运动的时候,或者在静息的时候,都能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万一控制不当,容易造成心室率过慢,这样还是会导致心功能下降,而长期的心室率过快容易造成危险,会造成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所以,要对运动时和静息时的心室率进行准确了解,到医院就诊的时候,要对心电图进行定期检查,必要的时候,还要进行运动试验检查。当然,并非所有房颤都可以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治愈,还需要一些新方法,一些非药物治疗如:电复律及射频消融法。

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房颤,根据上面的分析表明,一定要对抗心律失常药进行正确地选择,正确的选择的目的就是控制心室率,基本和紧急的处理方式如下:①安静时心室率保持在60~80/min左右,而在日常活动时,心室率<100/min;对心室率进行减缓,选用作用于房室结延长其不应期的药物,比如地尔硫卓、异搏定、β受体阻滞剂等。但对预激综合征和并房颤、房扑选用延长旁道不应期的药物,比如胺碘酮、心律平,而不用延长房室结不应期的药物洋地黄、异搏定。②是转复为窦性节律,保持心排血量,对无转复禁忌证者,主张转复。转复房颤、房扑为窦性心率,药物转复选用延长心房不应期药物,比如胺碘酮、奎尼丁、心律平等;电复律,可以采用同步直流电复律。本院一例冠心病伴房颤:患者,男,70岁,冠心病史十多年,长期口服心血康、鲁南欣康等药物治疗,症状好转,于入院前3d,出现心慌、心悸,在外院给予口服药物(具体药物不详),未见明显好转,反而出现头晕、胸闷而到本院就诊,门诊心电图检查示:房颤伴心肌劳损,给予收住院,体格检查:体温37.2℃,呼吸23次/分,脉搏105次/分,血压120/85 mmHg,精神疲乏,急性痛苦面容,自动体位,查体合作,五官未见明显异常,肺未见明显异常,心率105次/分,心律不齐,心界左下扩大,其他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检查:房颤伴心肌劳损,入院诊断:①冠心病;②房颤。入院后给予扩冠改善血循环,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治疗,2d后,心律转复为窦性心律,住院7d后出院。同时,通过以上50例房颤患者给予用抗心律失常治疗后,心电图跟踪,显示房颤转复38例,8例好转,4例无效。下列情况不适于转复:病窦综合征患者合并的房扑、房颤,所以若为持续性房扑、房颤在转复前需充分估计其窦房结功能;如果心房内有血栓,在进行转复后血栓有可能会脱落造成栓塞;房颤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实验表明,转复后不能维持较长期窦律者;心房显著扩大;严重心功能不全时。预防栓塞并发症:一般采用华法林或者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但是有些患者不能使用华法林,这时可以用阿司匹林或/和氯吡格雷进行治疗。

对于充血性心衰或者冠心病患者,不宜选用IC类药物(比如,普罗帕酮等),由于此类药物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而患者左室肥厚存在明显时,要注意不要使用III类药物(比如胺碘酮等),该类药物可导致QT间期延长和TDP。其次,可以采用对原发病比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冠心病、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肺源性心脏病等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去除病因,房颤有时可自动恢复。对那些既不是器质性心脏病,却又找不到病因的特发性房颤,建议采用毒性较低且疗效效果不错的普罗帕酮或索它洛尔。对于确认是心衰的患者,则只能考虑采用胺碘酮或多菲利特。此外,对于房颤患者的用药过程中,要做好综合管理工作,对于长期用药的患者,务必要做到严格随访。得了房颤,大部分的患者和家属都希望心律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是,一般来讲,在患病的7d内,用药效果转复率都比较高,7d过后,转复效果就会明显下降。很多患者在复律后都自作主张停药,很容易产生耐药性,对于特殊的一部分患者,虽然在早期就进行用药,却也没办法使心脏复律,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预防心率过快,可以服用一些比如普萘洛尔、维拉帕米等药物。房颤患者最容易形成血栓,特别是慢性房颤者更应该长期服用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以达到预防血栓的效果。对于使用III类药物的患者,要对他们进行血镁、肾功、血钾、心电图进行定期检查;对于服用胺碘酮的患者,要对甲状腺功能、肝脏及肺脏功能等进行半年一次的检查。应该明确相信的是,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医学科学的高度发展,肯定会研制出既能针对房颤的疗效,且价格合适、副作用低的新型药物。通过以上对这50例心房颤动患者,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对心电图检查的数据统计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了心房颤动患者安静状态下心室率在60~80次/分时,出现的临床症状事件最少。在进行定时心电图分析心室率时,要注意日夜心室率的差别,一般情况下,日间心室率会快于夜间9次/分,如果夜间心室率上升或者不下降,则表明可能存在心功能不全。

总之,治疗房颤中患者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心情开朗,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患者以及家属都要明确意识到:在治疗过程中,不能只单纯地追求复律,要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效果进行关注,有问题及时发现,这样才能使药物发挥最大的功效。医师也应该全面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禁忌证以及适应症,对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合理使用,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应该定时借助心电图检查,以确定药物对患者的疗效并及时发现心电现象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为临床研究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科学资料。

[1]都本洁,于占久.实用心血管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0.

[2]王建安.心房颤动的治疗:心率和心律控制[J].心电学杂志,2008:27.

[3]卢喜烈,帅莉.阵发性心房颤动伴心室长间歇的临床意义[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6:15.

[4]郭继鸿.新概念心电图[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5.

猜你喜欢

胺碘酮心房心室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起搏器融合波排除的心电图表现
心房颤动与心房代谢重构的研究进展
心房破冰师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左心房
花开在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