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森林旅游发展环境及其展望

2012-01-25余本锋聂海兵

自然保护地 2012年4期
关键词:森林旅游发展环境展望

余本锋 聂海兵

(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 江西南昌 330046)

江西省森林旅游发展环境及其展望

余本锋 聂海兵

(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 江西南昌 330046)

对江西省森林旅游发展环境所处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其存在开发层次低、建设资金缺乏、缺乏科学规划、管理体制不顺以及宣传力度不够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保护优先、统筹发展,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多方参与、创新管理的对策。在此基础上,对江西省今后森林旅游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促进江西省森林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推动江西省森林旅游产业快速和健康发展作有益的探索。关键词:江西省;森林旅游;发展环境;发展对策;展望

1 森林旅游概况

近年来,江西森林旅游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的森林旅游发展框架。全省森林旅游形成了以“四大名山”(秀甲天下庐山,革命摇篮井冈山、峰林奇观三清山、道教祖庭龙虎山)、和“一湖”(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一村”(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一海”(柘林湖,又称庐山西海)、“一峰”(龟峰)等为主体,形象鲜明,各具特色的森林旅游目的地体系。春到井冈赏杜鹃,夏到匡庐觅清凉,秋到三清探奇峰,冬到鄱湖观候鸟。一年四季,江西的森林旅游区都给全世界游客以美的享受。

截止2010年12月,全省共有森林公园155处,经营总面积达49.59万公顷,其中国家森林公园总数达43处,经营面积为35.65万公顷;已有各类湿地公园29个,其中国家级(试点)6个,省级23个;已建自然保护区195处,其中国家级8处、省级28处、市县级159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15.16万公顷;建有植物园5个;拥有国有林场421个;生态文明教育基地3个;建立狩猎场2个。

森林旅游已成为江西省林业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相继开发了漂流、攀岩、休闲、候鸟观赏、徒步登山等旅游项目,推出了10 余条回归森林、享受自然的森林旅游线路,建立了一批森林天然绿色食品基地和森林旅游商品生产加工企业。同时,江西森林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品位,有很多是处于风景旅游区附近,其中不少地处名山大川,拥有历史文化遗迹。有雄伟天下第一山的井冈山,俊秀甲天下的庐山,天下第一仙峰的三清山,中国道教发祥地的龙虎山,华东第一峰的武夷山,东亚季风屏障的九连山,港人饮水思源的三百山等一批令人神往的名山秀谷。江西三爪仑国家示范森林公园、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等都是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它们充分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大大提升了其品质。同时,也有奇特的地形地貌、雄伟的瀑布、溪流、神秘的气候气象变化等,是人们进行观光、游览、休息、度假、登山、垂钓、狩猎、野营、探险等活动的极好场所,为江西森林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物质条件。

2 森林旅游发展环境分析

2.1 优势分析

2.1.1 地理区位优势

江西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处于长江航运的黄金水道上,京九铁路、赣粤高速连通南北,浙赣铁路、沪昆高速横贯东西。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与上海、广州、厦门、南京、武汉、长沙、合肥等各重镇、港口的直线距离,大多在 600—700 公里之内,素有 “东南沿海的后花园”之称。江西不但是长江经济开发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连接珠三角、长三角和闽三角3个经济发达区域的核心纽带,同时还处于东部向西部经济开发的必经要道上,具有极佳的地理区位优势。

2.1.2 资源优势

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为代表的湿地等旅游资源,为江西省开展森林旅游提高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的划分,江西具有其中的8主类28亚类。大部分地区适合开展重点旅游区,与国内横向相比,江西省有一批具有相对优势,甚至相对突出地位的特色资源,如鄱阳湖、庐山、井冈山等地。江西省林区自然景观优美,由原始生态群落构成的以森林为主体的森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近几年,随着林业体制改革的发展,森林旅游发展速度很快。森林公园是全省开展森林旅游的主要形式,截止到2010年末,全省有森林公园155处,位居全国第三;在旅游营销方面,中国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井冈山国际杜鹃节、大觉山生态旅游节、中国(梅岭)国际都市森林休闲节、中国星子(庐山)森林温泉节等众多旅游节庆活动极大地推动了江西省森林旅游的发展。

2.1.3 特色组合优势

江西省森林旅游产品的优势,体现在组合特色上,构成特色组合型森林旅游产品。江西最大的森林旅游组合优势在于森林旅游与文化的组合。红色森林旅游和宗教文化森林旅游是比较典型的两种形式。红色森林旅游优势地区以井冈山为典型代表,将红色历史与绿色山水连接,红绿结合,和谐互动。而将宗教文化与森林绿色旅游融为一体的典型景区有三清山、龙虎山景区,宗教与绿色森林旅游结合,相得益彰。这些都成为江西森林旅游资源开发的特色组合优势。

2.1.4 政策优势

“十一五”期间,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旅游大省的目标,把保护青山绿水、发展生态旅游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为建设森林公园、开发森林旅游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了推动全省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省林业厅制定了《关于加快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建设的意见》(赣林护字[2005]241号),为下一个五年计划提供政策保障。2010年又制定了《关于开展创建省级湿地公园活动的意见》(赣林护字[2010]24号)。文件指出把森林旅游区优先纳入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建立专项资金,为设立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并编制总体规划提供资金支持。市县政府都制定了招商引资、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来带动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此外,省林业厅还把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建设纳入设区市林业考核范围。

江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号召全省人民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而不懈奋斗。富裕、和谐、秀美,三位一体,相得益彰,共同构成江西崛起的美好蓝图。而建设“秀美江西”作为这一发展蓝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凸显了新一届省委立足省情、审时度势的治赣方略,是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特有而鲜明的定位。

2012年3月7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求省内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在相关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协作机制、财税支持、金融支持及指导服务等领域给予全力支持。

2.2 劣势分析

2.2.1 开发层次不高

目前,全省的森林旅游景区虽然数量较多,但是旅游开发大多停留在观光、游玩的层面上,养生、休闲、度假、会议等更高层次旅游的景区数量相对还较少。森林生态旅游专业人才缺乏,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很多地区森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产品开发特色性不强,大部分仍处于浅层次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之中,开发产品单一,景区投入少,旅游附加值不高,缺乏竞争力。此外,经营者的市场观念较淡薄,森林旅游的经营方式、管理模式、营销手段等许多操作都不甚清楚,产品策划缺乏有效统一策划,导致产品结构单一的森林旅游产品无法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

2.2.2 建设资金不足

由于基础薄弱和建设资金有限,致使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发育不够健全,与旅游景点开发相配套的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大力度,有旅游无效益的状态严重影响着森林旅游的健康发展,目前部分景区内的基础设施修复工作因受资金影响未得到有效处理。服务设施不健全,森林旅游的整体效益无法显现出来。整个森林旅游系统的基础建设仅凭林业部门的补助资金远远不够,需要各地方政府部门及企业投资人的多方支持。

2.2.3 规划意识不强

相当一部分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缺乏科学的规划,粗放式管理造成旅游开发无序。有的森林旅游区无详细规划,项目建设随意性大;有的规划设计套用城市园林的模式,极力打造人工园林风格;有的森林旅游区违反总体规划,楼堂馆所建设布局在森林旅游区内到处可见,破坏了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有的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忽视森林风景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肆意破坏自然景观,森林旅游开发“城市化”倾向严重;一些招商引资单位随意安排建设项目,造成景点、旅游区与生活区的矛盾,既浪费资金,又破坏了自然景观。

2.2.4 管理体制不顺

以林业部门主管居多,部分归城建、水利或者旅游部门主管,与旅游部门协调不够,致使政出多门,各自为阵;森林旅游区内外土地山林等权属纠纷问题亦屡见不鲜;森林旅游区缺少针对旅游需求的科学研究;一些设在森林旅游区内的经营单位和经营个体不服从统一管理,不遵守区内的规章制度;一些部门和单位任意侵占森林旅游区的合法权益, 严重影响了森林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

2.2.5 宣传力度不够

江西省范围内的森林旅游区,特别是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资源优势比较突出的较多,但在全国有知名度的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森林旅游宣传力度不够,初级水平的宣传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多维化的广告投入需要增加,特别是要以生态公益性作为宣传主题,在宣传中更加注重森林旅游的特色和质量。由于宣传力度的乏力将会失去许多外部投资的机会,使森林旅游的快速发展环境受到一定的制约。

3 发展对策

3.1 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在《江西省森林旅游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推动各县(市、区)结合本区域实际,做好森林旅游发展规划与相关区域的旅游业发展规划、交通建设、环境保护、风景名胜和文物保护等专项规划的衔接,科学编制县级森林旅游发展规划,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各森林旅游区,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订,并经过森林旅游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坚持以总体规划统领景区建设,杜绝无规划或不按规划进行建设的行为。

3.2 保护优先,统筹发展

保护是前提,发展是目标,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荒漠化治理等紧密结合,加强保护设施建设,做好重大旅游开发项目前期研究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估,防止森林旅游开发对森林风景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加快景区造林绿化,加强风景林抚育和改造,全面提升森林风景资源品质,促进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3.3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根据建设区域的自然条件、旅游发展需求和经济发展战略,实事求是地确定森林旅游的重点区域和重点旅游线路。在林业特色明显、景观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文化底蕴深厚的区域,加快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及其它各类森林旅景区景点,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和条件,把握好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做到分区、分步骤、有重点的开展森林旅游建设和开发活动,提升林业服务社会的功能。积极开展森林旅游示范创建工作,建设一批森林旅游示范目的地,完善一批森林旅游示范设施,建设一批示范“森林人家”和“森林庄园”。

3.4 多方参与,创新管理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积极性,调动社会广泛参与、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强化各级森林旅游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职能,加强对森林风景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指导、监督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森林旅游区管理机构,强化其对景区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职能;深化森林旅游经营机制改革,在稳定森林旅游资源权属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政企分开、事企分开和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管理模式,鼓励组建专业化公司或集团;加快森林旅游行业协会的建设,使之承担起森林旅游发展的技术培训、咨询服务、信息提供、游客和行业合法权益维护等工作。

4 前景展望

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总体建设要求和建设林业强省与旅游产业大省的战略部署,江西省森林旅游业在全面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过程中,需要紧密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按照发展林业产业、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围绕“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的全省旅游品牌,立足森林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协调统一,以保护森林资源、调整和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开发和优化森林旅游产品、加强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森林旅游产业发展为目标,充分挖掘和发挥全省森林旅游产业的优势,推动和促进观念转变和制度创新,通过大力引进和培养森林旅游专业人才,全面提升森林旅游开发和管理水平,促进森林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森林旅游业必将成为保护森林资源和促进森林文化传播,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预计到2015年,江西省将初步形成全省森林旅游发展的基本框架,建设一部分重点森林旅游区域,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保护,完善森林旅游管理体制,重点开发特色休闲度假游、森林保健游、科普教育游等森林旅游产品,初步形成江西省森林旅游产业体系,建成一批示范生态文明教育场所。预计到2020年,在有效保护现有森林旅游资源基础上,突出特色旅游、低碳旅游和生态旅游,进一步巩固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形成各具特色的森林旅游区域、森林旅游线路和森林旅游景点,形成点线面相结合、完整的森林旅游产业体系大格局,提升森林旅游形象,建成一批全民接受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场所,推动森林旅游产业全面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把江西建设成为森林旅游强省,实现森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刘世勤,屈作新. 中国2000—2009森林旅游发展的实证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0(3):73-79.

[2] 袁书琪. 福建省发展会展旅游的SWOT分析与对策[J]. 旅游学刊,2003(1):21-23.

[3] 李进,侯碧清,邱建丽. 广州森林旅游发展战略思考[J]. 中国城市林业,2009,7(5):51-54.

[4] 田金萍. 河南森林旅游发展对策探讨[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1):78-80,85.

[5] 金香. 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林业经济,2009(5):36-39.

[6] 何尤刚. 江西省发展森林旅游的 SWOT 分析与对策[J]. 林业经济问题,2010,30(2):170-175.

[7] 马发旺,匡阗,王秋兵,等. 辽宁省发展森林旅游的SWOT分析与对策[J]. 林业经济问题,2008,28(3):265-268.

[8] 张月红,赵占丰,刘杉,等. 天津市森林旅游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 天津农业科学,2012,18(3):161-163.

[9] 兰思仁,陈贵松,沈必胜,等. 西藏林芝森林旅游跨越发展的路径选择[J]. 林业经济,2012⑺:49-52.

[10] 罗辉,周 远. 云南省发展森林旅游SWOT分析与对策[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⑶:58-61.

[11]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快森林旅游发展的意见》赣府厅发〔2012〕36号.

F590.75

B

1004-7743(2012)04-0053-04

2012-09-17

猜你喜欢

森林旅游发展环境展望
新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
浅析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研究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