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规则使用抗生素致真菌性食管炎89例分析

2012-01-25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4期
关键词:真菌性粘膜食管炎

罗 萍

云南省大关县中医院胃镜室,云南 大关 657400

真菌性食管炎是指食管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的真菌所致的炎症。白色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人体消化道的正常菌群[1]。近年来由于各种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增多,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及皮质激素等医源性因素上升,使真菌性食管炎发病率有所增加。我院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胃镜检查诊断的89例真菌性食管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9例中男57例,女32例,男∶女 =1.8∶1。职业:农民 59例 (66%),工人 12例(13.48%),干部10 例 (11.23%),其他8 例 (8.99%)。年龄最小28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52.5岁。89例中门诊病人63例,住院病人26例,此26例中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7例,糖尿病4例,肺结核2例,胃癌4例,胃淋巴瘤1例,胃溃疡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2例 (2.25%)。5年89例真菌性食管炎,2005年5例,2006年9例,2007年14例,2008年23例,2009年38例。

1.2 临床表现 胸骨后疼痛65例,吞咽烧灼感52例,吞咽梗阻感21例,无上述食管症状者7例,多数病人有上腹饱胀,呃气,食欲不振等上消化道症状。

1.3 伴随疾病 89例中伴消化性溃疡19例 (21.34%),其中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溃疡12例;胃癌4例(4.49%);胃淋巴瘤1例 (1.12%);胃大部切除术后2例(2.25%);89例中多数伴有慢性胃炎。

1.4 微生物检查方法 本组病例全部在内镜下对病灶进行刷片查真菌,部分病例做病理切片检查,均发现菌丝和孢子而确诊。

2 结果

2.1 内镜下病变位于食管上段者69例,累及全食管者18例。其病变形态[2]颗粒型12例,食管粘膜上有散在或成簇白色颗粒状隆起的白苔附着。斑片型31例,粘膜充血,水肿,其上有乳白色斑片状伪膜附着。糜烂溃疡型9例,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及浅表溃疡形成,覆盖融合成片的乳白色伪膜。

2.2 治疗 82例患者均停用抗生素或皮质激素,7例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减量使用。89例患者全部使用口服氟康唑抗真菌治疗[3],首次剂量 0.2g,以后每次 0.1g,每日一次,持续3周,其中54例治疗3周后复查胃镜,41例显效,内镜下食管粘膜糜烂,充血及伪膜或溃疡消失,刷片未找到菌丝。13例有效,粘膜正常或充血,伪膜或溃疡消失,刷片见少许菌丝。

3 讨论

真菌性食管炎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该真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约35%~50%正常人和70%住院病人口腔中可以培养出白色念珠菌群,一般情况下不致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正常机体的微生物群间拮抗失衡,真菌便可乘虚而入。如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接受激素或抗肿瘤药物治疗,长期胆汁返流及酸返流破坏了食管粘膜屏障以及慢性病及营养不良致机体抵抗力低下等情况下,宿主和微生物之间的动态平衡发生紊乱,均易发生真菌性食管炎[4]。国内有报道早期癌的组织内真菌感染为15%,早期癌旁组织增生上皮中真菌侵犯高达50%。同样有报道真菌性食管炎患者的17.3%可能发生食管癌。

就本组89例真菌性食管炎患者来看,发病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真菌性食管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骨后疼痛、烧灼感、吞咽困难及吞咽疼痛等。内镜检查时可见食管呈弥漫性充血、质脆、糜烂、溃疡和乳白色黏稠分泌物形成斑、片状伪膜,内镜刷片可见成堆真菌。本组89例患者均符合上述诊断条件。深部真菌一般腐生于土壤、腐烂植物及水果上,我国80%人口在农村,加上各种医源性因素,特别是滥用抗生素及激素使我国农村地区农民当中的深部真菌感染显著增多,本组中农民占66%。该病的发病多是中老年人,本组病例平均年龄为52.5岁。自20世纪80年代发现幽门螺杆菌 (Hp)对胃肠疾病,特别是对消化性溃疡的致病作用以来,治疗中根除Hp治疗具有划时代意义。但同时引发了一个滥用抗生素导致真菌感染的严峻问题,笔者主张,对于无症状慢性胃炎并Hp感染的患者可不予抗生素治疗;对于消化性溃疡合并Hp感染患者,在详细询问近期有无相关抗生素治疗后,再给予正规抗Hp治疗。本组真菌性食管炎伴消化性溃疡占21.34%,这部分患者大多因溃疡病治疗过程中不正规使用抗生素而继发真菌感染。肿瘤患者因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抵抗力下降也易继发深部真菌感染。同样真菌性食管炎患者可能发生食管癌,本组同时伴胃癌4例,胃淋巴瘤1例,而食管癌患者伴发真菌性食管炎增多,二者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并且二种疾病的发生又多在中老年人,故临床上要仔细鉴别,避免误诊,行内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真菌性食管炎应防治相结合,特别应预防医源性因素所致的感染,严格掌握抗生素、激素使用的适应证,以减少该病的发生。

治疗上本组89例均使用氟康唑口服,疗程3周,未复查胃镜的35例中的20例症状消失,8例好转,7例治疗前后均无症状。54例复查胃镜,41例显效,13例有效,证明氟康唑在治疗真菌性食管炎中效果显著[5]。肝、肾功能减退者慎用或减量,孕妇、产妇及小儿禁用。

[1]李益农,卢星华.消化内镜学[J].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49.

[2]王晓宇.霉菌性食管炎31例报告[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17(6):187.

[3]张述基,刘兴光.现代消化内科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48.

[4]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实用消化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01.

[5]王永光.消化内镜治疗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10.

猜你喜欢

真菌性粘膜食管炎
全方位护理干预应用于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中的分析
浅谈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护理配合体会
全方位护理干预在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耳道冲洗与硼酸滴耳液治疗过程中的应用观察
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高危因素分析
探讨各型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表现
体质指数与反流性食管炎之间关系的研究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矫正阴道松弛的护理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手术治疗阴道松弛患者的护理
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以胸痛为突出表现的返流性食管炎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