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怒族特色饮食的食疗价值

2012-01-25向芯慰王志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4期
关键词:怒族贡山漆树

向芯慰 谢 薇 王志红

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怒族是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之一,世代居住在滇西北怒江、澜沧江上游两岸的泸水、福贡、贡山、兰坪等地,少数居住在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省内人口约2.9万(2005年全国人口普查)。

怒江峡谷因具有高山深谷特有的自然条件,形成寒、温、热三种气候:江边湿热,山腰温和,山巅寒冷。这种自然地势的高低悬殊和气候温差悬殊,促成了植物的垂直分布,各种作物都易于生长,怒江大峡谷素有“植物活化石王国”之称,这就为怒族人们提供了种类繁多的食物材料。怒族人民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发展出了一系列具有食疗作用的饮食。

1 漆油炖鸡

漆油,是最具怒族特色的食材,它是从漆树籽中压榨出来的油脂,是怒族人民日常烹调用油。漆油籽“富含蛋白质、脂肪、粗纤维、钙、磷等多种人体必需营养元素,其粗纤维含量比玉米高出15倍”。[1]

怒族人民利用漆油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用来炖鸡食用。漆油炖鸡,是怒族的传统食品,据世代怒族人们的亲身食用,总结出漆油具有催乳、补血、止血、止痛、止咳喘、消炎、提神补气、舒筋活血等独特功用。怒江大峡谷各族群众一直将其用作产妇 (引产、流产、正常分娩)、妇女痛经、手术病人、年老多病者及心悸、胃病、风湿、体虚、跌打损伤等病症的营养保健品。在怒江地区的村寨,产后妇女食用漆油炖鸡三日,就可下床种地干活。

2 漆油茶

贡山怒族有饮用漆油茶的习惯,漆油茶是仿制藏族的酥油茶而制作的,配料包括漆油、奶或奶粉、盐或糖、核桃仁、芝麻籽等等。漆油茶是一种富含脂肪、蛋白质的高热量滋补饮料,其甚至可作为产妇或体弱者食用的保健品。在贡山山地高寒地区,漆油茶可为体力劳动者补充热量、驱寒保暖。

3 凉拌 (或小炒)漆树叶

漆树叶为漆树的嫩叶,其“叶涩微苦,主治消积、蛔虫”[2]。漆树嫩叶是类似香椿的上好蔬菜,可以直接凉拌生吃。漆树嫩叶炒食,味道鲜美可口,刺激食欲,令人饭量倍增。漆树嫩叶还可与鸡蛋或肉末同炒;也可先在滚烫的开水里煮熟后,再混着核桃仁在木臼里舂碎后凉拌,这是怒族较特别的食物制作方法。

4 凉拌 (或素炒)苦荞叶

怒江地区顺口溜“荞杆有门杠粗,荞叶似斗笠宽,荞粒有鸡蛋大,一束穗结籽可做三个馍馍,老人吃了可高寿,孩子吃了长得快,青年人吃了身体壮,姑娘们吃了特别美”。形象地讲述了荞麦的神奇保健作用。

每年七、八月,即可采集荞麦嫩叶。荞叶可直接用来素炒、煮汤,也可焯水后凉拌。该菜不仅味美可口,还具有理气止痛,健脾利湿的功效。

5 竹叶菜

竹叶菜是贡山怒族的特色菜,生长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上,“性味苦、寒,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之功”[3]。当地怒族一般将其用来煮汤或烫火锅食用,口感脆嫩,味道鲜美。竹叶菜煮火锅还可以缓解食用火锅引起的燥热和长期食用肉食而生的湿热,是一种极其珍贵的野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6 董棕粉羹

董棕粉是用董棕树的髓心所含淀粉加工而成,董棕树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树木,现已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董棕粉可代粮食用,饥荒时期怒族人们就以此为食,还可用来酿酒。董棕粉形似藕粉或土豆粉,呈浅粉红色,有光泽,其质轻,手捻之有滑腻感,味淡、微涩,晒干后加糖调成糊状即可食用。

董棕粉在怒江地区均有销售,其具有健脾、止泻的药用功效,主治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痢疾等胃肠道疾病。当地的家长常用董棕粉直接冲开水给小儿食用,来治疗小儿的胃肠疾病。怒族人将其作为早餐食用,认为其具有调养、滋补身体的作用。

7 石板粑粑

怒族用石板烙饼,而非人们常使用的铁锅等。这种石板一般埋在日光照不到的山坡上,青黑色,是一种独特的层岩石 (页岩),呈一层一层堆积状态。怒江地区最好的石板产自贡山县丙中洛乡石门关附近,刚挖掘出的层岩因为含有较多水分,延展性较好,可用砍刀直接削成各种形状。经过怒族传统的加工处理后,即可使用,可耐高温,直接在火上烘烤,都不会炸裂。怒族把它当锅用,放在火塘三脚架上烙粑粑,无需用油,粑粑也不会粘在石板上,温度均匀柔和,烤出来的粑粑味道更清香。

石板粑粑是怒江地区独具特色的粗粮食品,其主要用玉米粉或荞麦粉调制而后烙烤而成。在制作过程中无添加任何油脂,且采用石板这种含有矿物质的独特工具,使做出的石板粑粑既能保持荞麦、玉米原有风味,更使营养成分丢失较少。粑粑烤黄烤熟后,可蘸辣酱、蜂蜜等酱料食用,软硬适中,满口浓香,相当可口。

8 “夏拉”和“巩拉”

怒语“夏”是肉,“拉”是酒,常为鸡肉夏拉,也可用野鸡和飞鼠制作夏拉。其制作方法是先用漆油把肉炒得发黄,再加入60°左右白酒放在小火上煨约5~6分钟,汤面起泡 (即将沸腾)即可食用,这样酒香就不会过早散失。酒的用量根据食用者的具体情况酌情加入,食用时先饮汤后食肉。

“夏拉”既不是酒也不是肉,酒中有肉,肉中有酒,酒肉合一,具有提神补气,恢复体力,消除疲劳之功,兼有治疗风湿、妇科病症等效能,人们喝“夏拉”祛除常住江边、山林的寒湿。当地产妇“坐月子”时,家人都为其制作“夏拉”,被认为其是最好的补品。产妇食用还具有促进恶露排出、催乳的作用。“巩拉”是用鸡蛋代替肉类而制成,与“夏拉”具有同样的滋补功效。

9 怒酒(“咕嘟酒”、杵酒)

酒是怒族日常生活的饮料,怒族男女均喜饮酒,并喜豪饮,更擅酿酒。怒族村寨大多在怒江边,地处高山深谷,人们易患上风湿、关节炎等病症,且在劳动过程中更是上坡下坎,容易造成跌打损伤。酒能“消冷积寒气,燥湿痰,开郁结,通血脉,行药势。治风寒痹痛,筋脉挛急,胸痹,心腹冷痛”[3]。在云南,称以粮食为原料酿成的低度原汁酒为“辣白酒”。怒族的自酿“辣白酒”主要有“咕嘟酒”、“杵酒”和高粱酒等等,其中以贡山怒族的“咕嘟酒”最有特色。

“咕嘟酒”用“咕嘟饭”酿制,“咕嘟饭”是由玉米面和荞面煮成,因在煮制过程发出咕嘟声而命名。咕嘟酒的做法是将咕嘟饭煮好晾凉后,拌上酒曲装入竹篾箩里捂好,几天后发出酒味即成;或渗出酒液装在罐子里,密封十几天。喝酒时先用笊篱过滤,再兑上一点冷开水,加一点蜂蜜或白糖等做甜味剂,略酝酿几分钟,即可饮用。 “咕嘟酒”香甜醇厚,是怒族酒中的上品,即可解渴,又有滋补健身之功效。饮用时,兑入蜂蜜,清醇香甜、开胃可口,更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

综上可见,怒族饮食蕴含着本民族丰富的医药智慧和饮食文化,更在实际生活中为怒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产劳动提供了支持和保障。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很多的怒族老人,他们在八九十岁的高龄仍能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这让我们大感惊叹,请教后得知这和他们独特的饮食结构是分不开的。怒江地区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而成为了独特、自然的“天然绿色食品原料地”,怒族人们世代居住于此,从而发展出一系列具有增强营养、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预防疫病等食疗作用的特色饮食。对这些独特的饮食经验进行整理、研究,是极具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的,借鉴、使用这些实践经验,能在生活中发挥养生保健的实际作用。

[1]余有成,张永平.漆树籽喂育肥猪的效果[J].饲料研究,1989(4):16.

[2]邱德文,吴家荣,夏同珩.本草纲目彩色药图[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8,514.

[3]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卫生局.怒江中草药.云南科技出版社,1991,12:299.

猜你喜欢

怒族贡山漆树
漆树
云南贡山县6~80岁独龙族居民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分析
福贡县漆树产业发展问题和对策
这个叫“贡山”的岛,你爱了吗?
悲伤的事(外一首)
怒族婴幼儿护佑习俗的教育人类学阐释
怒族7~17岁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动态分析
漆树的眼泪
贡山高山峡谷气候下人工种植羊肚菌的技术与管理
怒族民间医药调查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