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腑活血法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

2012-01-24战美玲李金萍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2期
关键词:原方通腑桃仁

战美玲 李金萍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集团公司职工医院,甘肃 金昌 737100)

通腑活血法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

战美玲 李金萍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集团公司职工医院,甘肃 金昌 737100)

急腹症 通腑活血法

1 急性胰腺炎

王某,女性,50岁,2010年8月22日初诊。原患有胆结石病5年,因持续性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4h入院,入院后经化验血常规示白细胞20.87×109/L,中性0.89,淋巴0.18;血淀粉酶403U/L,谷丙转氨酶 343.00U/L,r-GT227.00U/L,空腹血糖10.82mmol/L。B超检查示胆囊多发结石,胰腺体积饱满,胰管扩张,胰腺周围渗出液。西医诊断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源性胰腺炎。经胃肠减压、抗感染、补液、支持等治疗后未效。25日请中医科会诊协助治疗,根据患者目前症状:发热,体温38.2℃,腹痛、腹胀剧烈,便秘、7d未行,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焦黄厚腻,脉弦滑等症。中医诊为腹痛;为肝郁气滞,脾胃湿热,便结腑实证。治以通腑泻热,行气活血。方用大承气汤合清胰汤加减:柴胡 10g,黄芩 15g,生大黄 15g(后下),桃仁 10g,当归 10g,厚朴 10g,枳实 10g,芒硝 10g(冲服),生薏苡仁 30g,甘草 6g。 水煎500mL,保留灌肠,每4小时1次。1剂后,解出羊粪样大便1次;2剂后排便2次略干,患者腹痛减轻,体温略降,精神好转,继用原方去芒硝,大黄减量至6g,再用2剂,每6小时1次保留灌肠后,患者腹痛明显减轻,热退;上方又用2剂后,患者自觉腹痛消失,但左上腹仍有轻压痛,开始进少量流食,故改用口服中药,上方去黄芩,加鸡内金15g,党参15g,连服6剂,出院。

按:本病例是由于胆道感染所致,早期由于腹胀、腹痛,呕吐,口服或经胃管灌注中药往往难以奏效,因此采用直肠给药的方法保留灌肠,通畅腑气,避其呕吐拒药的过程,使中药通过直肠吸收进入血循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发挥局部用药效应,而且可以达到直肠透析作用,从而减少药物对肝脏的影响。方中用大黄苦寒荡涤积热,活血祛瘀,芒硝咸寒,润燥软坚,二药合用增强泻热通便之功。柴胡疏肝理气,黄芩清热,桃仁、当归活血止痛,厚朴行气消胀,枳实散结除满,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诸药合用,通腑泻热,荡涤积滞,行气活血,缓急止痛。待便通热退之后,予以益气健脾,善后收功。

2 粘连性肠梗阻

张某,女性,68岁,2011年4月16日就诊。因腹痛,腹胀,嗳气,恶心,肛门停止排气2d来院,患者曾于1年前行结肠癌部分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2d前因进食寒凉饮食后,出现腹痛伴嗳气、恶心,2d未解大便,无肛门排气,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经西医治疗未效,腹痛阵发性加剧,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故请中医会诊,舌红,苔黄厚燥,脉弦。中医诊为腹胀、肠结。治以行气通腑,活血化瘀为原则。方用大承气汤合少腹逐瘀汤加减:厚朴12g,大黄 10g(后下),木香 10g,乌药 10g,赤芍 12g,枳壳 10g,炒莱菔子15g,桃仁 10g,当归 10g,甘草 6g。 水煎 500mL,保留灌肠,每 6小时1次。1剂后肛门有排气,当夜解大便1次;2剂后患者又泻2次,腹痛腹胀减轻,无恶心、呕吐,知饥能食少许,改口服给药,原方去莱菔子,加党参,白术等再进6剂调理,至今未复发。

按: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腹部手术多见的并发症,也是外科急腹症中的常见病,严重时常危机患者的生命。中医学对肠梗阻的认识,认为本病以腑为主,凡气、血、寒、热、湿、食、虫等原因造成阻塞,腑气不通,皆可致发本病。本例因手术时金刃损伤,瘀血内阻,气血运行不畅,气血阻塞,加之进食寒凉饮食,肠腑阻滞,肠道气机痞结,通降功能失调,致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日久则出现痞满、燥、实之主证,中医学认为肠道为传化之腑,肠腑病变“以通为用”,根据“通则不痛”,“痛随利减”,“其实者,散而泻之”的原则,所以治以行气通腑,活血散结。又因患者年老体虚,故急通下后不能忘益气健脾。正因兼顾了患者的个体体质,病情轻重,给药方法等多种因素方能取效快,防复发。

3 急性腹膜炎

杨某,男性,15岁,2011年5月29日就诊。半月前曾行阑尾切除术,出院后4d,突发腹痛、腹胀、发热而又入院。经化验血常规示白细胞15×109/L,中性0.82;B超检查示右下腹包块,腹腔内有积液。诊断为急性腹膜炎。西医经抗炎、对症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请中医会诊,症见腹痛,腹胀,发热,体温39.8℃,恶心,纳差,便干,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中医诊为腹痛、癥瘕;辨证属于湿热郁蒸,气血凝聚,结于肠中,肠络不通。治以清热通腑,活血散结止痛。方用红藤煎合小承气汤加减:红藤12g,金银花 10g,连翘 10g,桃仁 10g,牡丹皮 10g,生薏苡仁 30g,白芷10g,茯苓 15g,厚朴 10g,大黄 6g(后下),延胡索 15g,甘草 6g。水煎服分。2剂后体温降至38.2℃,泻出黄秽大便2次,腹痛、腹胀减轻;仍照原方再进2剂,热退体温正常,腹痛、腹胀明显减轻,原方去大黄,加党参15g,鸡内金15g,皂角刺10g。继服6剂腹痛基本消失,食欲有增,舌质略红,苔微黄,B超复查示右侧髂窝三角微量积液。上方去皂角刺,加大腹皮10g,继服4剂,痊愈。

按:本例因手术时损伤血络,“离经之血,便是瘀”,离经之血瘀阻于经络、脏腑之间,影响气血运行而致气滞血凝,形成症瘕,导致脏腑失调,胃肠传化通降失司,糟泊积滞,生湿生热,遂致气血不和,败血浊气壅遏成痈。中医学认为腑以通为用,故治疗应用清热通腑,活血散结之法,使大便通畅,以调整脏腑失常之气机,从而使湿、热从下而走,同时又使气血运行通畅,癥瘕随之而散,故可见其效。

R656.1

B

1004-745X(2012)02-0329-02

2011-10-13)

猜你喜欢

原方通腑桃仁
桃仁和酒
观察通腑平喘汤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香菊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及其与原方成分的一致性研究Δ
桃仁高粱粥治好我的瘙痒症
复聪汤缓解耳聋耳鸣
嘴唇干裂用桃仁
银翘散“因地制宜”名家临证举隅
男科病妙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通腑逐瘀汤治疗创伤后腹胀122例
自拟通腑理气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