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伏天灸治疗虚寒型胃炎60例

2012-01-24冶尕西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艾炷施灸病证

冶尕西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宁夏银川750021)

慢性胃炎是最常见的胃病,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纳呆”等病范畴。从 2006年~2010年,笔者采用三伏天艾炷灸神阙穴治疗虚寒型胃炎,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均为我院针灸科门诊病例,按就诊是否在三伏天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其中治疗组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25~66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0年。对照组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23~67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9年。两组病人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国家中医管理局编《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主要临床症状有胃脘部隐隐作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形寒怕冷、吐涎反酸、嗳气饱胀、食少便溏、遇凉加重、舌苔白腻或白润,脉细缓或沉迟。中医辨证为虚寒型胃痛。均行内窥镜或消化道钡餐检查。治疗组:浅表萎缩性胃炎26例,糜烂性胃炎12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0例。对照组:浅表萎缩性胃炎27例,糜烂性胃炎10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3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两组均取任脉经神阙穴。

2.2 治疗组

将鲜姜片切成直径约3~5 cm、厚约0.5 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脐部正中,上置大艾炷(将艾绒搓紧,上尖下大的圆锥状,大艾炷:底面直径和高均为1 cm),用线香从上端点燃艾炷。施灸[2]。灸至皮肤呈潮红为度。每次3~5炷,在每年三伏天施灸,每天灸治1次,10天为一疗程,每周治疗5天,周末休息,共治疗20次。

2.3 对照组

不要求在三伏天治疗,采用随机施灸。其他同治疗组,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1]

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编《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以临床症状消失、精神及饮食增加、胃镜或消化道钡餐复查为依据。采用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大于95%,为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大于70%小于95%,为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大于30%小于70%,为有效。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40例,显效20例,有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临床治愈30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83%。经χ2检验,P<0.05,两组疗效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虚寒型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病程长,易复发。笔者选用神阙穴三伏天隔姜灸治疗并与随机隔姜灸对照,结果两组均有较好的疗效,而三伏天灸疗效更为显著。

神阙,出自《素问·气穴论》,《素问》中称为脐,《针灸甲乙经》名为脐中。神厥穴,为任脉之要穴,任脉为阴脉之海,循行于胸腹正中,上连心脏,中经脾胃,下通肝肾,与督脉一源三歧,故有“脐通百脉“之说,邻近的胃、肝胆、胰、肠等器官均属于消化系统,故神阙穴对消化系统疾病起着非常重要的治疗作用[3]。现代研究证实,由于脐的特殊部位和先天性发育的特点,所以用隔物灸神阙穴具有穿透力强、弥散快的特点,能迅速发挥治疗作用,并可作用于神经末梢,调整神经功能,激发抗病能力,增强免疫机制[4]。《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太阳之胜,凝粟且至,寒厥入胃,则内生心痛”,“太阳之复,厥气上行,水凝雨冰,羽虫乃死。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否满,头痛善悲”,表明太阳寒水气胜,寒凝气滞,发为胃痛。

隔姜灸在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即有记载:“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隔姜灸是将生姜之温性与艾火之热力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能用于一切虚寒,尚能作用于针刺较危险或禁针的穴位,弥补针刺的不足[5]。中医治病历来重视天人合一,因时制宜,“冬病夏治”是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即在夏天治疗冬天易患、易发作或病情易加重的疾病。虚寒型胃炎是典型的冬病,本病多因中阳素虚或外寒

犯胃损伤中阳、中焦失于温煦、阴寒凝滞而致。三伏天人体阳气最盛,脉气最为旺盛,此时艾灸神阙穴,借助艾灸和生姜的作用,具有温经散寒、补益脾胃、行气活血、扶正祛邪的作用,达到有效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炎的目的。三伏天灸能更充分地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作用,起到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有事半功倍的疗效,故疗效明显优于非三伏天灸疗。此方法选穴方便,操作简单,适宜推广应用。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10

[2] 张炜,梁栋富,黄正津.隔姜灸神厥穴治疗脾胃虚寒型腹泻45例[J].福建医药杂志,2000,22(6):73

[3] 李戈,董宇翔,金晶.神阙穴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1):86 -92

[4] 刘晓琴.艾灸神阙穴为主治疗五更泻32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1):32

[5] 宋维毅,尤艳利.隔姜灸的临床应用[J].西部中医药,2011,24(12):68-70

猜你喜欢

艾炷施灸病证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Chinese Acupuncture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研究进展
中暑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艾灸后那些奇怪的反应
隔姜灸治疗五更泻1例
周围性面瘫用苇管灸
艾灸的烟气对人有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