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第2掌骨全息腰穴为主治疗产后尿潴留1例

2012-01-24许建军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掌骨全息小便

许建军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中医院,天津300480)

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妇分娩后6~8 h膀胱充盈不能自行排尿,属中医“癃闭”的范畴,是产后一种常见并发症,是多数产妇非常痛苦又不愿意接受导尿的对症治疗。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手段疗效并不确切。现将针刺第2掌骨全息腰穴为主治疗产后尿潴留1例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景某某,女性,29岁,2011年10月1日23时,足月顺产一女孩,产后住院期间出现腹胀、排尿困难,于10月2日4时,因腹胀难忍,行导尿1次,尿出,腹胀减轻。但仍无自主排尿,家属给予热敷及局部按摩均无效,至上午9时,患者因腹胀难忍求诊。症见:表情痛苦,腹胀,无尿,寐差。查:腹部膨隆,叩诊浊音。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既往体健。

西医诊断:尿储留。中医诊断:癃闭,属气血亏虚、膀胱气化无力。治则:益气养血、通利膀胱。

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针刺1次后能自行排尿且能排尽尿液;显效:针刺2~3次小便排出,且量有所增加;有效:针刺4~5次小便排出,少腹仍感胀痛或当时排出而随后即复作者;无效:治疗6次以上小便仍不能排出。

取穴:主穴:全息腰穴[2](第2掌骨桡侧的近心端是足穴,远心端是头穴。头穴到足穴连线的中点为胃穴,胃穴与足穴的连线平分为六等份,从胃穴开始,依次为十二指肠、肾穴、腰穴、下腹穴及腿穴)。配穴:中极、关元、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归来、天枢。操作方法:先刺双侧全息腰穴,常规消毒,用0.35 mm×40 mm毫针,沿第2掌骨内侧垂直进针,上下提插不捻转,以得气为度;再常规取其他配穴,平补平泻手法,10 min行针1次,留针30 min。起针15 min后,患者自行小便,腹胀消失。转日复诊,自主排尿,恢复如常。患者经1次治疗而临床治愈。

2 讨论

产后尿储留是因为分娩过程中子宫压迫膀胱及盆腔神经丛,使膀胱肌麻痹,运动迟缓无力而导致排尿困难造成的[3]。尿潴留给产妇带来痛苦,需要及时治疗,而导尿可以给患者带来痛苦和感染的副作用,本例患者经导尿对症治疗无效,故选用针刺治疗,疗效确切,针刺对膀胱排尿机能的影响是通过神经反射实现的[4]。

根据中医理论辨证论治,使用针刺方法治疗,是比较可行的方案。尿潴留属中医学“癃闭”范畴,是由于肾和膀胱的气化功能障碍所致。此患者产后,气血亏虚,膀胱传导无力,气化失司,从而导致尿潴留。取全息腰穴,所对应的脏腑为肾和膀胱,加强了对肾及膀胱的刺激作用,起通利膀胱之效;中极为膀胱募穴,关元为小肠募穴,腑病当取募穴;配合归来、天枢,均属针刺局部输穴,可以使刺激直达膀胱,促使排尿;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与足三里、血海合用而调理气血,诸穴合用,共奏补益气血、通调水道、利膀胱之功。本例病人,以针刺第2掌骨全息腰穴为主,取得较好疗效,以资借鉴。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S].北京:卫生部出版社,1993:171-172

[2] 张颖清.生物全息诊疗法[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6

[3] 高玉敏.尿潴留的针灸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0):249-250

[4] 李忠任.实验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29-230

猜你喜欢

掌骨全息小便
第1掌骨桡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全息? 全息投影? 傻傻分不清楚
"全息投影"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
为什么人紧张的时候就想小便呢?等
大便便和小便便
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
找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