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浮针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疗效观察

2012-01-24曾继平陈娟娟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浮针神经炎皮下

曾继平,陈娟娟,李 莉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股外侧皮神经炎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痛,是指单侧或双侧大腿外侧皮肤有蚁走感或麻木感,站立或步行过久时可加重,但无伴有肌肉萎缩或活动受限。本病较少见,约占周围神经病的1.76%[1]。笔者采用浮针疗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获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28岁,平均46.8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1个月。

1.2 诊断标准[2]

单侧或双侧大腿前外侧皮肤无明显诱因出现针刺感、蚁走感、烧灼感、麻木或疼痛,但无肌肉萎缩及生理反射异常。查体:局部皮肤感觉稍减退,无伴有肌肉萎缩或活动受限。

2 治疗方法

患者采用平卧位,裸露患处,常规消毒后,在距患者感觉异常区中心6 cm处进针,针体与皮肤呈15°~25°,针尖朝向感觉异常中心,一般刺入5 mm,略达肌层即可,沿皮下向前推进,推进时稍稍提起,使针尖勿深入,运针深度一般掌握在25~35 mm之间。扫散时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左右摇摆使针体作扇形运动,一般在2 ~3 min[3]。扫散完毕,抽出针芯,再用胶布将针座贴敷于皮肤以固定软套管,留针24 h。

3 治疗观察

3.1 疗效判定标准[4]

痊愈:疼痛、麻木、灼热、蚁行感等异常感觉消失,痛觉、触觉恢复正常;显效:疼痛、麻木、灼热、蚁行感等异常感觉明显减轻,痛觉、触觉恢复正常,但久行、受寒或劳累后可出现轻度感觉异常;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好转。

3.2 治疗结果

痊愈28 例,占 60.9%;显效 12 例,占 26.1%;有效3 例,占 6.5%;无效 3 例,占 6.5%;总有效率93.5%。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股外侧皮神经炎多因正气亏虚、风寒湿邪乘虚外袭,久则气血运行不畅、阳气闭阻、经络损伤、肌肤失于濡养而发病。属于中医的“肌痹,皮痹”范畴[2]。《素问·刺齐要论第五十一》指出:“刺皮者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下,无伤肉也。”依据皮部理论,浮针行于皮下可疏利经脉、调节气血运行而缓解疼痛。另一方面浮针作用于神经末梢感受器,促使反射性兴奋,加强大脑皮质对肌皮神经组织的兴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间接的缓解或解除神经被卡压的状态,从而消除患侧大腿外侧股外侧皮部的异样感觉[5]。本病的病位表浅,位于皮部,浮针疗法的刺激点为皮下结缔组织。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是液晶状态,具有压电效应和反压电效应[6]。当用浮针挤压、牵拉,尤其是扫散运动时可导致液晶状态的疏松结缔组织的空间构型的改变,由于压电效应释放出生物电,当生物电到达病变组织时,改变细胞的离子通道,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机制从而迅速缓解皮部的异样感觉[7]。临床观察表明,运用浮针是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行之有效的方法。

[1] 雷英,石捷,许立民.股外侧皮神经炎物理疗法及其机制探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3):189-190

[2] 吴威,黄秋贤,姚欣.沿皮透刺法结合走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临床疗效观察[J].哈尔滨医药,2011,31(1):43

[3] 王东.正脊合浮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9,7(7):74

[4] 王颖,张卫华,张培国.火针配合艾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50例[J].河南中医,2011,31(6):660

[5] 林宪军,王栋.皮内针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J].中国针灸,2010,30(10):858

[6] 许广喜,刘银波.浮针行罐治疗中重度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20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09,28(8):626 -628

[7] 夏东斌,王熙龙.浮针疗法临床运用验案举隅[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11):21

猜你喜欢

浮针神经炎皮下
浮针疗法治疗眩晕的临床进展*
视神经炎的悖论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浮针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肩胛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针灸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浮针疗法配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60例疗效观察
会阴侧切皮下美容缝合法在会阴侧切口缝合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浮针与度洛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对照研究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