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穴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6例

2012-01-24刘婷婷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原发性疗程

刘婷婷,金 弘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以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阵发性剧痛为特征的神经科慢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疼痛常骤然发作、无先兆、有明显的板机点,多在一侧,以第2、3支较多见,3支同时出现疼痛者较少见;疼痛剧烈,呈闪电样、刀割样或钻痛样,时间短暂,多数为数秒至1~2 min,反复发作性疼痛,可伴有面肌反射性抽搐、面红、结膜充血、流泪流涎等。自2009年7月~2011年12月,笔者运用透穴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6例患者包括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22例;年龄40岁以下3例,40~60岁25例,60岁以上8例;病程从1周到9年余不等;其中以眼支痛为主12例,上颌支痛为主13例,下颌支痛为主11例。均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参照《神经病学》[1]中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同意并能积极配合本治疗方法。

1.4 排除标准

①因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②年龄在30岁以下或80岁以上者,哺乳、妊娠期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③合并其他疾病引起的血液病变、造血系统疾病或全身衰竭者,以及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④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者。

2 治疗方法

2.1 透穴治疗

选用穴位:①眼支(第一支)痛取患侧太阳透阳白,攒竹透鱼腰;②上颌支(第二支)痛取患侧迎香透四白,颧髎透下关;③下颌支(第三支)痛取患侧大迎透夹承浆,颊车透大迎。针刺以上诸穴,选用华佗牌0.30 mm×40 mm毫针快速针刺,务必使患者在局部产生胀麻或触电样针感后方可留针,留针期间可进行小幅度提插捻转,以加强针感,留30 min。每日针刺1次,14次为1个疗程。

2.2 穴位注射

药物:利多卡因、维生素B12注射液。选穴:主穴取下关;第一支痛取鱼腰,第二支痛取四白,第三支取夹承浆;配穴:风池、合谷、太冲、足三里。方法:用5 ml一次性空针管抽取利多卡因、维生素B12注射液各1 ml,按1∶1比例混合,每次治疗选用主穴、疼痛所在支治疗穴位以及2个配穴。取准穴位,避开血管、疤痕,将皮肤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刺入皮下,然后缓慢推进,得气后,回抽无血,缓缓推入药液,每穴0.5 ml,出针后按压穴位[2],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如此透穴针刺与穴位注射交替进行,即14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期间,注意面部避风保暖。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评定[3]。临床治愈:疼痛停止,面部感觉功能正常,随诊3个月无复发;显效:疼痛停止后,3个月内复发,但发作频次较前减少50%以上;有效:疼痛发作频次较前减少25% ~50%;无效:疼痛发作频次较前减少<25%。

3.2 治疗结果

36例患者中,临床治愈10例,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

4 典型病例

张某,女,52岁,2010年4月20日就诊。主诉:反复性右侧面部闪电样撕裂痛5年,加重1周,以右侧第二、三支三叉神经疼痛为主,每日平均半小时发作1次,每因刷牙吃东西时即发,静止不动时相对好一些,以至影响饮食、睡眠等日常生活。约10天前患者因刷牙诱发右侧面部闪电样撕裂痛,遂来本科寻求治疗,患者右手捂面不敢言语,痛苦扭曲面容,舌质红,苔薄黄,脉弦。作CT检查无其他异常,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行透穴和穴位注射交替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疼痛基本消失。又继续治疗1个疗程以巩固疗效,临床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5 讨论

三叉神经痛在中医学中属“面痛”范畴,其多因寒气入经、风寒之邪阻遏筋脉、血气运行受阻,或因风热病毒、浸淫面部、影响筋脉气血运行而致面部疼痛。临床中发现,针刺可以刺激相应脑区释放5-羟色胺、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并激发神经末梢释放内啡肽类物质,从而起到镇痛的作用[4~5],同时针刺通过改善局部的供血状况,使三叉神经系统的缺血得以改善,受损神经得以修复,从而发挥镇痛作用[6]。

西医对于本病的治疗多采用抗惊厥、镇静、止痛等药物,毒副作用大,且效果不显著。中医学认为“痛则不通”,凡治痛以通为法,以疏通经络、祛风止痛、行气活血为原则[7~8],因此在治疗上选用疼痛部位所过经脉穴位,并采用透刺法以加强针感[9]。透穴法可以一针刺多经多穴,扩大刺激面积,增加刺激强度,并可使针感易于在病变多经之间扩散传导,直达病所。本研究以近取远取相结合的选穴方法,旨在面部局部止痛的同时,疏通经络、祛寒清热,使面部气血调和。配合穴位注射,既可促进三叉神经的局部修复,又能对穴位形成持久的机械及化学刺激,延长针感,从而更好的止痛。二者相配,相辅相成,共奏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

通过本研究,笔者体会“透穴结合穴注”疗法是临床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与传统治法相比,发挥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独特优势,其操作安全,见效快,无副作用,疗效持久,值得推广。

[1] 杨期东.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3-235

[2] 李超,姜晓钟,赵云富.局部药物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研究进展[J].上海口腔医学,2008,17(2):216 -22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 王彦青.大鼠伏膈核内多巴胺受体与电针镇痛的关系[J].中国药理学报,1997,18(6):494 -490

[5] 王友京.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在针刺中的作用研究概况[J].针刺研究,1988(S3):24

[6] 朱博婧.深刺久留针针刺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0例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0,23(3):253 -254

[7] 杨阿根.温和灸结合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0例[J].陕西中医,2007,28(1):91

[8] 李研,徐立光,李溪.针刺配合温和灸治愈顽固性三叉神经痛1例[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5,26(4):200

[9] 曹铁军,黄芳,李霞.循经远取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J].中医药学刊,2006,24(2):367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痛原发性疗程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带你了解“天下第一痛”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能帮医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器人”在京面世
通络止痛汤治疗原发性头痛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