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一道高考力学题引发的思考

2012-01-23

物理通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物块测力计弹簧

赵 荣

(凤庆县第一中学 云南 临沧 675900)

高中物理教学中,在讲述了牛顿运动定律后,常见到相关题中有这样的表述,“轻绳、轻弹簧、轻杆、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不计……质量”,虽教师对其含义进行过讲解说明,但多数学生并不重视,理解也不深刻.特别是对含有弹簧的问题,多数学生凭生活经验和感觉作答.我校用2004年高考全国卷Ⅱ第18题在多届学生(含高二、高三)中进行测试训练,发现学生答题错误率较高.

【题目】如图1所示,4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a)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b)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c)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d)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l1,l2,l3,l4依次表示4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

A.l2>l1B.l4>l3

C.l1>l3D.l2=l4

图1

很多学生凭经验和感觉认为l1=l2>l4>l3.

解析:设弹簧的质量为m,运动加速度为a,研究弹簧,其受力如图2所示.

图2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F′=ma

由于弹簧的质量m都为零,所以

F=F′

题述中4种情况弹簧两端受力大小都为F,故正确的结果应为

κ为弹簧的劲度系数,所以选项D正确.

受此高考题启发,笔者编制了如下试题.

【例1】如图3所示,一弹簧测力计平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外壳质量为m,弹簧及挂钩质量不计.同时施以水平力F1,F2,如果F1>F2,弹簧测力计运动加速度为a,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A.F1B.F2C.F1-maD.F1-F2

图3

解析:本题的等效模型如图4.弹簧两端受力大小都为F2.研究弹簧和外壳整体,有

F1-F2=ma

F2=F1-ma

正确答案为选项B,C.

图4

拓展:将原题中“一弹簧测力计平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改为“一弹簧测力计平放在水平面上,水平面与外壳动摩擦因数为μ”.

(1)将原题中“弹簧测力计运动加速度为a”,改为“且F1-F2<μmg”.分析可知,弹簧测力计静止,由平衡条件得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2.

(2)加条件“且F1-F2>μmg”.分析可知,弹簧测力计加速运动,加速度与F1同方向.研究弹簧,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弹簧两端受力大小等于F2.

由牛顿第二定律对弹簧和外壳整体有

F1-F2-μmg=ma

F2=F1-μmg-ma

故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2和F1-μmg-ma.

通过对学生两题的错因了解、分析,笔者有以下思考:

(1)高考物理题并非都是难题,有相当部分考题是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确切含义的理解,物理规律适用条件的理解,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教师要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要细腻,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其内涵和外延,否则将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隐患.

(2)不少学生常根据生活经验去解物理题,对一些事物和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看法和观点,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由于中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辩证思维还不发达,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成熟,考虑问题容易产生表面性,且往往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的本质,所以,易形成一些错误的概念.这种由生活常识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识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会干扰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本质的认识,造成学习上的思维障碍,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正确形成和理解极为不利.教师要通过课堂提问和分析论述题,培养学生根据物理概念与规律分析解答物理问题、认识物理现象的习惯,要求学生“讲理”而不是凭直觉.

(3)平时教学中如果只是就题论题,不教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学生只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遇到情境新颖的问题就束手无策;而如果注意对典型试题进行适当改组与整合,拓展与多变,则能收到推陈出新、举一反三的效果.

猜你喜欢

物块测力计弹簧
联合弹簧(天津)有限公司
例谈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析弹簧模型 悟三个性质
对2016年江苏卷第14题的进一步探析和论证
探究传送带模型中两者共速后保持相对静止的条件
如何求串联弹簧和并联弹簧的劲度系数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
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
对2011年高考江苏物理试卷第9题的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