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辨证治疗喉咳的经验与体会

2012-01-23王永钦

中医药通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风冷喉部病机

● 王永钦

喉咳,又称喉源性咳嗽,是指由喉部病变引起的一种咳嗽,临床以喉痒、咳嗽为主要特征,是临床咳嗽中一种甚为常见的类型之一。此就本人在临床治疗喉咳的一些经验与体会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喉咳的发病特征

喉咳与一般咳嗽不同,有着独特的发病特征,表现为(1)喉痒则咳,不痒不咳,少痰或无痰;(2)咳嗽有发作性、连续性、反复性、痉挛性的特征;(3)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喉部干燥微痛,闷气、气促感;早期可有轻微声沙;(4)咳嗽剧烈者,可有引胁作痛,面红泪出,或咳引尿出;(5)喉部检查在声门下区有充血、轻微肿胀等;(6)胸、肺、气管、支气管、鼻、咽检查无明显异常;(7)全身症状不明显。

喉咳之咳嗽特点:(1)咳自喉部发出。先有喉痒或刺痒不适,继则咳嗽发作,连连不止;咳嗽急迫,多在咳出极少粘痰后方能停止,甚则咳引胁痛及上腹部疼痛,涕泣俱出。(2)咳嗽多在夜间或清晨发作,亦有不定时者。(3)讲话多、风冷、烟尘、异味等可引发喉痒咳嗽。(4)病情轻重不等,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少则数周,多则达数月甚至数年。

2 病因病机与证治

本病在上世纪80年代由干祖望教授提出,并认为由郁火上犯、脾虚津枯、血燥失润所致。此后,文献报道多认为风邪犯肺、脾虚痰浊、阴虚火旺、卫表不固、禀质过敏是其主要发病原因,其它如脾胃不和、肝胆湿热、气滞血瘀等亦可导致发病。但由于对其发病病位认识有咽、喉、气管等的不同情况,故上述病因与辨证未必尽属喉咳之病证特点。

本人认为喉咳之病因主要以风燥犯肺、燥热犯肺、阴虚肺燥、肺虚卫弱所致,病机主要为肺失宣降,喉门不利而致痒咳。其证治主要有以下几类。

2.1 风燥犯肺证 证候表现为发病较急,喉痒如刺,干燥不适,痒则作咳,咳嗽较剧,咳声粗重,或遇风冷、干燥环境即喉痒咳嗽,痰少色白,不易咯出,咳甚则声嘶;口鼻唇干燥,便干尿少,或有恶风寒,鼻塞,舌淡红,苔薄黄或薄白少津,脉浮涩。病机为风燥犯肺,肺失宣肃,喉门不利。治宜疏风清燥,宣肺止咳。方药选用桑杏汤合三拗汤加减。若风燥偏寒,恶风冷,舌淡,苔薄白者,可用止嗽散合三拗汤加减。

案例 李某,女,34岁。喉痒、咳嗽1月多,曾服用中西药不效。初期有咳嗽声重,喉干痒不适,恶风寒,服用西药后诸症渐去,唯痒咳不消。来诊时症见咳嗽剧烈,阵作难止,喉痒如刺,痒则咳作,少痰色白,不易咳出,喉部干燥明显,轻微声沙,鼻干如烟熏,口干,大便干燥,数日不便,舌淡红,苔薄白而干,脉浮细。据症辨为风燥犯肺,肺失宣肃。治以疏风清燥,宣肺止咳。药用:霜桑叶30克,北沙参30克,杏仁15克,贝母6克,黄芩12克,炙麻黄6克,紫苑15克,雪梨干30克,木蝴蝶10克,甘草10克。服用4剂,咳嗽大减,便通,喉干痒减半。守方再进10剂,诸症皆消。

2.2 燥热犯肺证 证候表现为发病急,喉痒干燥,灼热疼痛,痒则作咳,咳声急促,或有轻微声沙,痰少而黄稠,咳之难出,或有气粗、闷气感,口干喜饮,便干尿黄,或有轻微发热,头痛,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数有力。病由燥热袭肺,上犯喉门,肺失宣肃所致。治以清肺宣燥,利喉止咳。方药选用清燥救肺汤合三拗汤加减。若肺热及肝,金胜克木,咳引胁痛者合用加泻白散加减。

案例 蒋某,男,43岁。喉痒、咳嗽月余。初期声沙,轻微发热,咳嗽,喉部发痒,灼热疼痛,服用抗生素与止咳药后发热退,声沙复常,喉部疼痛减轻,唯咳嗽不减。现症见:喉痒干燥微痛,咳嗽频作,咳声急促,咳引喉痛、胁痛,喉部闷堵不爽,痰少而黄,难以咳出,夜咳尤甚,检查咽喉、声带无明显红肿,口干喜饮,小便黄少,大便干燥,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实有力。证属燥热犯喉,肺失宣肃。治以清肺宣燥,利喉止咳。药用:北沙参30克,炙枇杷叶30克,生石膏15克,杏仁15克,麦冬15克,火麻仁20克,炙麻黄8克,炙桑白皮30克,黄芩15克,紫苑15克,木蝴蝶10克,前胡12克,连翘20克,甘草10克,雪梨一个(切片去心,后下)。水煎服。服用4剂,喉痛消,喉干大减,咳嗽减轻,痰黄转白,便畅溲清,夜咳停止。上方去石膏、麻仁,继服6剂,诸症渐除。

2.3 阴虚肺燥证 临证表现为喉痒不适,痒则作咳,少痰或无痰,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讲话多则易痒咳,或午后、夜间多发,或有鼻干少涕、咽喉干燥、皮肤干燥发痒,舌尖红,少苔,脉沉细等。病机多由久咳伤肺,肺阴亏虚,燥邪内生,喉失润养所致。治以养阴清肺,润燥止咳。方药选用沙参麦冬汤合贝母汤(贝母、款冬花、麻黄、杏仁、甘草、生姜)加减。久咳不愈,肺虚及肾,肺肾两虚,虚火上炎,干咳少痰,或咳痰带血丝者,可改用百合固金汤加减。

案例 胡某,男,38岁。喉痒、咳嗽6月余,历经中西药治疗不愈。现症见喉痒则咳,咳则连连不止,无痰,傍晚及夜间喉痒、咳嗽多发,讲话多易引发咳嗽,喉干燥,夜间尤甚,常饮水自救,皮肤干燥发痒,舌尖红,少苔,脉细。此由久咳不止,燥热伤肺,肺阴不足,內燥复生,喉失润养所致,治宜养阴清肺,润燥止咳。药用:北沙参30克,麦冬15克,霜桑叶15克,天花粉15克,肥玉竹15克,川贝母10克,炙冬花15克,紫苑15克,炙麻黄6克,杏仁15克,木蝴蝶10克,雪梨干3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服药1周,喉干燥减轻,夜间不需要饮水,痒咳减少。上方去玉竹、天花粉,加炙桑白皮15克、炙百部15克,继服3周,痒咳停,诸症消。

2.4 肺虚卫弱证 证候表现为喉痒不适,痒则咳作,遇风冷则咳嗽易发或加剧,遇温热则咳止或减少,咳声较弱,痰白或稀薄,少气懒言,舌淡,苔薄白,脉弱。病机为肺气虚弱,卫表不固,风燥袭喉所致。治以益气固表,祛风止咳。方药可用玉屏风散合止嗽散加减。

案例 刘某,女,56岁。咳嗽,喉痒1年多,历经中西药久治不愈,胸、肺、气管检查未见异常,过敏源检查无异常发现。现症见喉部不时发痒,痒即咳嗽,有时咳至泣出尿漏,多在咳出少量白粘痰或稀薄痰后咳方停止,遇风冷、空气污浊喉痒咳嗽易发,温热环境咳嗽发作减少,平素身倦少气,不欲大声言谈,舌淡,苔薄白,脉沉弱。辨属肺气不足,卫表不固,喉失温煦所致,治以温肺固卫,宣肺止咳。药用:炙黄芪15克,防风15克,白干参12克,紫苑15克,前胡12克,桔梗12克,荆芥6克,陈皮10克,百部15克,甘草10克,炙麻黄6克,木蝴蝶10克。水煎服。服药1周,喉痒咳嗽少减。唯有睡眠欠佳,上方加夜交藤15克,继服12剂,痒咳大减,遇风冷发作减少。守方连服30余剂,痒咳痊愈,诸症皆消。

3 个人观点与体会

3.1 喉咳是一独立疾病,病位在声门下区 喉咳一病,临床报道甚多,从现有文献来看,对其发病部位未有定论,多数认为原发病在咽、喉、总气管所属之上呼吸道,是一个症候,并非一个疾病。但在临床实际检查时,咽、喉、总气管等部位的病变并不明显。即是这些病位有病变,例如咽痹(咽炎)、喉瘖(喉炎)等所伴发的咳嗽症状,则应属相应疾病所致,而不应该属“喉咳”的范畴。

本人认为,喉咳有着独立的病位、病机和证治规律,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并非是咽、喉炎症的一族症状。本病初期多有轻微声沙(声沙大多在2天内消失),喉部干燥微痛,闷气感或气促感,随着病情发展,喉痛、声沙多会逐渐消失,唯有喉痒、咳嗽不去,甚至迁延不愈,检查咽、喉、声带、气管未有明显病变。根据这些特征推断其病变主要在喉部之声门下区。由于声门下区部位较为隐蔽,故检查喉部声门上区、声门区,气管均难以发现病变。喉痒咳嗽亦即由声门下区病变所产生之极少分泌物刺激而引发,当咳嗽清除出声门下极少分泌物后咳嗽方能停止。

3.2 病因主要为燥,病机为肺失宣肃 根据喉痒、干咳的特点及本人临床所治经验,本人认为其病因主要由燥(风燥、燥热、內燥)邪所致,病机主要为肺失宣肃。临床治疗以清燥、润燥为主要法则,宣肺、肃肺是治疗痒咳的主要方法,并据证加减,辅以它法,多能治愈。本人临床常以北沙参、桑叶、杏仁、炙枇杷叶、前胡、桔梗、紫苑、贝母、木蝴蝶、黄芩、雪梨干、甘草组成喉咳汤治疗本病,并在初期喉干微痛时加连翘;轻微声沙加蝉衣;咳甚加炙麻黄等,多能收桴鼓之效。

猜你喜欢

风冷喉部病机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基于Fluent的汽车动力电池风冷散热分析
水夹壳风冷结构高压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设计方案
风冷永磁驱动电机冷却设计及仿真分析
冬天
低压内缸落地凝汽器喉部结构设计
电子喉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对喉部早期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研讨
喉部超声检查对儿童嗓音疾病诊断的意义*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