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感染的管理

2012-01-22吴安华李春辉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2年6期
关键词:耐药性医务人员医疗机构

吴安华 李春辉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8)

医院感染的管理

吴安华 李春辉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8)

医院感染作为全球性问题,给患者和公共卫生带来了沉重负担。医院感染尤其是外源性交叉感染是可以预防的,即使是内源性医院感染,也可以通过预防减少。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包括: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明确医院感染管理岗位责任制;切实执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实人员培训,提高感染预防意识。良好的医院感染管理可预防感染,阻止感染的传播,在预防耐药细菌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耐药细菌

1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HAI)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感染而在出院后出现临床表现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存在的感染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之前医院感染被称之为医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NI)、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HAI)。

医源性感染指诊疗过程中由于病原体传播造成的感染。

医院感染学是研究医院感染的发生、发展和控制规律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

有医院就有医院感染,全世界都存在医院感染的问题,它既影响经济发达国家也影响资源贫乏经济落后的国家。在医疗保健机构中获得感染是住院患者死亡和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它给患者和公共卫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世界卫生组织(WHO)资助和指导了14个国家的55所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这些医院代表了4个WHO区域(欧洲、东地中海、东南亚和西太平洋),结果表明平均8.7%的住院患者发生了医院感染。常见的医院感染是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泌尿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和血流感染。WHO的研究和其他研究表明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的是重症监护病房、急症外科病房和矫形外科病房。

我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网2001-2010年5次全国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显示,我国住院患者平均医院感染患病率为5%~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泌尿道、手术部位、胃肠道为主,感染细菌的耐药性不容忽视。

2 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与诊断

医院感染在临床上既具有一般感染的特点,又具有不典型性、隐蔽性的特点。如患者的基础疾病和原有感染掩盖医院感染的症状体征,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时症状体征可以不典型,甚至可以缺如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也可以不典型,甚至缺如。由于多为条件致病菌感染,临床上有时难以区分污染菌、定植菌和病原菌。这些都增加了及时发现医院感染和诊断医院感染的难度。

医院感染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资料,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可以作为参考。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资料在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流行时更有意义,特别是发生传染病医院感染(如SARS)时。

根据我国卫生部2001年发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和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下述情况属于医院感染:①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至发病时间超过该感染平均潜伏期者为医院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在入院48 h后发生者属医院感染。②本次感染与上次住院密切相关,是上次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③在原有感染的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延病灶),或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除外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④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或产后获得的感染。⑤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新生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多为出生48 h内发病),如单纯疱疹、弓形虫病、水痘等;由于物理化学因素刺激而产生的炎性反应;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感染病灶自然扩散。

在医院感染诊断中,必须重视病原学诊断,包括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如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查病原体基因等,但务必正确采集标本,不要把污染或定植的微生物作为感染的病原纳入诊断依据,否则不仅导致诊断错误,还会贻误治疗。同时医院感染诊断还可以借助病理学检查,如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真菌感染时,组织病理学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弥补病原学检查需要时间长,存在假阴性或假阳性的不足。

3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尤其是外源性交叉感染是可以预防的,即使是内源性医院感染,也可以通过预防减少。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明确医院感染管理岗位责任制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制订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下的医院应当指定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门。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由医院院长或者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①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订本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②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③研究并确定本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④研究并确定本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⑤研究并制订本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⑥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⑦根据本医院病原体特点和耐药现状,配合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⑧其他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事宜。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分管部门及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管理和业务工作。主要职责是:①对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②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③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④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⑤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⑥对医务人员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⑦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⑧对医务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⑨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⑩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11○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科研工作;12○完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院的统一协调管理,领导重视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前提,各职能部门的配合支持关系到医院感染控制系统是否能正常运转,专职人员的业务与管理水平决定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成效,医务人员决定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依从性。为此,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就成为医疗机构在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组织管理的第一要素。在医院感染管理系统中,各级行政领导应各有分工,院长及主管副院长应当在管理中承担领导责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及专兼职人员、其他部门也应各司其职。

3.2 切实执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卫生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3.2.1 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1],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诊断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的暴发,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积极救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和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按要求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3.2.2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消毒管理办法》要求,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医疗环境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①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②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③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灭菌方法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次选环氧乙烷或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虽可达到要求但有较多缺点,应为最后选择。

3.2.3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2]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要求[3],制订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3.2.4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3.2.5 医疗机构应当制订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的具体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

3.2.6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耐药菌监测管理。

3.2.7 保护易感者,预防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是医院感染的主要易感人群之一,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可采取下列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①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保护机体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防止细菌等病原体侵入机体。②避免扰乱宿主正常菌群,正常菌群相互之间存在拮抗作用,正常菌群可以防止病原菌在皮肤、黏膜上的定植和感染,如鼻腔鼻黏膜的正常菌群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植,口腔菌群通常抵抗链球菌定植,肠道菌群能抵抗肠道致病菌的定植。抗菌药物可扰乱正常菌群组成,尤其是广谱、作用强的抗菌药物、对厌氧菌抗菌作用强的抗菌药物、主要经肠道排泄的抗菌药物,可导致人体正常微生态平衡的失调。③积极治疗局部病灶和潜在性感染,凡接受细胞毒药物治疗或可能发生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均应全面检查有无显性的或潜在的感染病灶,如龋齿、鼻窦炎、泌尿道感染、反复发作的皮肤感染、肛裂等。检查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肺炎链球菌、粪类圆线虫、溶组织阿米巴等病原体的带菌状态,有无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弓形虫等潜在性感染。有以上情况者,在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前,如造血干细胞移植、肝脏移植、肾移植前,应进行有效治疗。④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切断感染途径。患者可隔离在单独的病室或层流洁净病室中。不仅要控制空气源感染,还必须注意接触隔离和食源性感染。⑤采用选择性脱污染措施,减少内源性感染。常采用选择性脱污染,如对肠道进行选择性脱污染只消除或抑制肠道内需氧菌和真菌,尽量减少对病原体定植有抑制作用的厌氧菌的影响。在选择脱污染的药物时,应考虑其抗菌谱及对厌氧菌的作用,脱污染效果、适应证、药动学特性、耐药性、不良反应。

3.3 落实人员培训,提高感染预防意识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医院感染管理的学科建设,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充分发挥医院感染专业技术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作用。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医院感染专业人员岗位规范化培训和考核制度,加强继续教育,提高医院感染专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医疗机构应当制订对本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医院感染专业人员应当具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专业知识,并能够承担医院感染管理和业务技术工作。

医务人员应当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要求。工勤人员应当掌握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和消毒隔离知识,并在工作中正确运用。

4 感染控制在预防耐药细菌感染中的作用

4.1 耐药细菌、抗菌药物与医院感染管理

2010年8月11日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感染病分册》第9期载文称[4],在印度、巴基斯坦、英国出现一种新的抗生素耐药机制,部分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能产生一种新的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简称为NDM-1),能破坏包括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在内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仅对个别新的或临床少用的抗生素(如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部分敏感;NDM-1基因存在于这些细菌携带的质粒中,后者可以在细菌间传播,耐药基因也随之传播。在印度Hayana地区分离的产NDM-1的肺炎克雷伯菌还呈克隆分布;其他产NDM-1的细菌还有阴沟肠杆菌、变形杆菌、弗劳地枸橼酸菌、产酸克雷伯菌、摩根菌、普罗威登菌等。这些细菌主要引起尿路、血流、伤(切)口、肺部和导管相关感染等,既有医院感染也有社区感染。随后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报道分离到产NDM-1细菌。

细菌耐药不仅带来临床感染性疾病治疗困难,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多重耐药与泛耐药菌株流行,感染治疗失败率增加,患者病死率大幅上升;如果耐药菌长期在医疗机构流行,住院患者耐药菌感染率上升,患者住院时间将大幅延长,这将直接影响医疗技术进步和医疗质量提高[5]。现在细菌耐药性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受到多学科的共同关注。

细菌耐药性对抗菌药物提出挑战[6]。任何抗菌药物只要使用足够的时间,细菌都会对之产生耐药性[7],抗菌药物压力已经成为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动力,因此抵御细菌耐药性离不开管理抗菌药物。同时抗菌药物使用方法不当也可能促进或有利于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如使用抗菌药物剂量不足,药物的血药浓度低于该药的防突变浓度,或者治疗疗程不足未能将病原菌全部杀死,或者未按指征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或者选择的抗菌药物未能针对病原菌等,因此抵御细菌耐药性同样离不开科学优化使用抗菌药物。

针对细菌耐药的严峻形势,WHO将2011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定为:抵御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谨慎使用抗菌药物和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已被列入WHO抵御耐药性的六项行动中,可见其举足轻重的作用。

医院感染管理在抵御细菌耐药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良好的医院感染管理可以预防感染,尤其是包括耐药菌感染在内的外源性感染,从根本上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二是良好的医院感染管理可以阻止感染的传播,包括多药耐药细菌感染的传播,预防多药耐药细菌的感染,从更高的层次减少高档抗菌药物的使用和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

4.2 针对耐药细菌感染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8]

医院感染管理致力于预防患者获得感染和预防感染在患者之间传播,减少感染。其主要内容包括谨慎使用抗菌药物、监测耐药细菌、隔离感染者和携带者、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预防细菌感染的培训教育等。

4.2.1 谨慎和优化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药物选择压力。细菌产生耐药性一是细菌基因突变适应环境改变,二是耐药基因在细菌间的传播,三是抗菌药物诱导耐药性生成和选择耐药菌生存的结果。抗菌药物选择压力实际成为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动力,同时为耐药菌提供生存环境。已知任何抗菌药物只要使用一定的时间,细菌都会对其产生耐药性,因此谨慎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药物压力,是减少耐药性产生的根本措施之一。临床上应强调有指征使用抗菌药物,包括治疗用药与预防用药,优化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疗效,延缓耐药;在动物水产养殖中应限制或禁止以人用抗菌药物作为促生长剂,减少动物及环境细菌耐药及对可感染人类细菌的影响。

针对医院感染的抗感染治疗,与社区获得性感染相比,应更多考虑感染细菌中条件致病菌较多,耐药细菌感染尤其是多药耐药细菌较多,受感染患者免疫功能受损的较多,受感染者侵入性操作较多,肝肾等器官功能受损者较多,混合感染的较多,基础疾病重者较多等因素。需根据患者病情、感染病原与耐药性、选择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资料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同时采取措施增强患者抵抗力,观察和防止药物不良反应。

4.2.2 监测细菌耐药性,目的在于了解不同场合细菌耐药状态,了解细菌耐药机制的变化和是否有新的耐药机制出现,包括监测医院获得性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感染病原菌的细菌耐药性,以及医院感染发病率及感染部位构成,不同部位感染的病原体及耐药性等。这些资料对于制定抗菌药物管理策略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策略都是十分重要的,例如监测某种抗菌药物在一定时间空间人群的使用量和细菌对其耐药性的变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监测医院获得性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感染的细菌耐药性差异,医疗机构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等的要求[4],监测多药耐药菌包括超级细菌的构成情况和绝对值的变化等,有助于制定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策略和临床隔离策略。本医院的细菌耐药性监测资料对于指导本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起关键作用。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进行监测,及时采集有关标本送检,必要时开展主动筛查,以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当监测发现医疗机构发生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暴发时,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报告。在细菌耐药性监测中,目前除监测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PDR-AB)和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PDR-P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革兰阴性细菌等多药耐药细菌外,还需密切关注和监测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菌科细菌。

4.2.3 隔离多药耐药菌感染者和定植者,控制感染源,防止耐药菌和耐药基因传播。管理感染源是阻断耐药菌感染扩散的有效措施之一,尤其是发生多药耐药菌感染暴发时更重要。隔离就是管理多药耐药菌感染源,防止多药耐药菌从感染者和定植者传播到其他患者、探视人员、医务人员、其他医疗环境和医疗用品,隔离需要个人防护用品和隔离房间。对多药耐药菌包括超级细菌的隔离应按《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主要采用接触隔离措施。但是即使多药耐药菌感染者不难识别,多药耐药菌定植者的识别却是十分困难的,何况识别多药耐药菌感染者也需要时间。近年来,有人主张对住院患者(或者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在入住时即进行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感染者和定植者,及时进行隔离,以图阻断多药耐药菌在医疗机构(或重症监护病房)扩散,诚然这些措施确实有一定效果,但还涉及筛查成本与筛查频次等问题。因此如何才能做好多药耐药菌感染者和定植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隔离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

4.2.4 切断传播途径,手卫生和医疗器械与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是阻断多药耐药菌扩散的关键。由于多药耐药菌传播的最重要途径是接触传播,包括呼吸道飞沫、排泄物、分泌物都是通过污染、各种环境、各种物体表面和医疗器械而传播耐药菌的。患者直接接触被多药耐药菌污染各种环境、各种物体表面和多种医疗器械表面可以感染和定植多药耐药菌;即使患者不直接接触被多药耐药菌污染的各种环境、各种物体表面和多种医疗器械,还可以通过被这些物品表面污染的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由此可见在多药耐药菌传播中污染环境重要,被污染的医务人员的手同样重要,在医疗机构内切断传播途径除有效隔离外,医疗环境清洁消毒和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同样重要,相辅相成。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醇基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对收治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药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在社区内如果存在多药耐药菌传播,如社区获得性MRSA,尽量避免密切接触,做好环境清洁消毒和手的卫生同样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最有效途径,同时要尽量避免共用物品如剃须刀、浴巾等。

4.2.5 预防第一,保护易感者。预防感染、保护易感者最有效的措施为使用相应的疫苗,除肺炎球菌疫苗外,目前尚无预防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疫苗可用。在这种情况下,特别强调针对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如在医疗机构强调尽早拔除各种已经不需要的导管,如导尿管、气管切口导管、血管导管,引流管等;促进切口和伤口愈合;确保植入医疗器材的灭菌;落实常见医院感染如呼吸机相关肺炎、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规范与指南;落实无菌操作技术和手卫生规范、环境清洁消毒常规;不将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4.2.6 加强对医务人员和公众的宣教和培训。医疗机构应当对全体医务人员开展有关多药耐药菌感染及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强化医务人员对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掌握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菌传播的策略和措施。同时运用网络、报纸、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手段,对公众进行预防多药耐药菌的科普教育,通报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宣传预防感染知识技能,告知如何配合和促进医务人员谨慎使用抗菌药物,注意包括手卫生在内的个人卫生,不共用剃须刀、浴巾等个人用品,遵守医院探视制度等。

总之,应以预防耐药细菌感染与传播为中心,切实贯彻《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积极行动起来,既重视阻止细菌产生耐药性,又重视预防耐药细菌感染和防止耐药细菌感染的传播,才能实现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的目标。

[1] 吴安华,任南,李六亿,等.医院感染监测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4.

[2] 李六亿,邵丽丽,刘玉村,等.医院隔离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0.

[3] 刘玉村,李六亿,曾光,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5.

[4]Kumarasamy KK,Toleman MA,Walsh TM,etal.Emergence of a new antibiotic resistance mechanism in India,Pakistan,and the UK:amolecular,biological,and epidemiological study[J].Lancet Infect Dis,2010,10(9):597-602.

[5] 肖永红.细菌耐药:挑战与对策[J].中国执业药师,2011,8(6):3-8.

[6] Arias CA,Murray BE.Antibiotic-Resistant Bugs in the 21stCentury—A Clinical Super-Challenge[J].N Engl J Med 2009,360 (5):439-443.

[7] Levy SB.Multidrug resistance—A sign of the times[J].N Eng J Med 1998,338(19):1376-1378.

[8] 吴安华.提高常规手段执行力,应对超级细菌挑战[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10(1):1-4.

TheM anagement of Hospital Infection

Wu Anhua,Li Chunhui(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Hunan Changsha 410008,China)

Hospital infection,as a world problem,brings heavy burdens to patients and public health. However,hospital infection especially extragenous cross infection is preventable.Even nosocomial infection can be induced by means of prevention.The approache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clude:to establish organizations for themanagementof hospital infection,tomake clear theworking responsibility of each post,to implement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measures strictly,to conduct personnel trainings and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infection prevention.Sound management can prevent the hospital infection,stop the spread of infection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venting the infections caused by resistantbacteria.

Hospital Infection;Prevention and Control;Resistant Bacteria

10.3969/j.issn.1672-5433.2012.06.008

2012-01-15)

吴安华,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医院感染防控与感染性疾病。通讯作者

E-mail:dr_wuanhua@sina.com

李春辉,男,主治医师,在读博士,医学硕士。研究方向:医院感染防控与感染性疾病。

猜你喜欢

耐药性医务人员医疗机构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159株淋球菌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实验研究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医疗场所医务人员被攻击事件的调查分析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泽漆乙酸乙酯提取物对SGC7901/DDP多药耐药性的逆转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