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诊治探讨

2012-01-19张小利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电刀渗液液化

张小利

河南义马市人民医院 义马 472300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诊治探讨

张小利

河南义马市人民医院 义马 472300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原因和诊治方法。方法根据51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总结其发生原因及诊治方法。结果21例患者进行Ⅱ期缝合,30例患者无缝合。51例患者切口的愈合时间为8~23 d,平均13 d,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病人过于肥胖、手术中高频电刀的使用、切口暴漏时间过长等都可能引起脂肪液化,应根据不同患者切口愈合的实际情况以及渗液的多少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术时规范操作、术后密切监测,早发现、早治疗。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愈合

近年来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发生切口感染几率已经明显呈下降趋势,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日益提高,肥胖人群也在不断增加,若术时电刀使用不当,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几率则大大提高。脂肪液化作为腹部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术后刀口愈合不良的重要原因,一旦切口处理不好,则会导致渗出、裂开或者部分裂开,造成感染,从而致使伤口愈合延迟,使患者的痛苦加重,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2006-05—2011-05,我院共治疗51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现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及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1例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23~73岁,平均49岁。其中,24例患者为上腹部手术,26例患者为下腹部手术。合并肥胖者42例。患者在手术后的3~10 d发生伤口渗液,严重的甚至出现隆起波动感,内部有脂肪滴及坏死组织,经穿刺抽出液体呈淡黄色,有脂肪滴浮于表面,进行常规镜检后见红细胞和大量脂肪滴,制成标本连续3次进行培养无细菌生长,结果表现为阴性。18例患者在术后第3~5天出现渗出液,18例患者在术后第6~7天出现,15例患者在拆线后的第8~10天出现渗液。全部51例患者中有10例发生体温升高,均不超过38.5℃,其余41例患者体温正常。所有患者切口均未发生热、痛、红、肿等炎性症状,但切口愈合不良。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30例切口渗液较少、部分愈合不佳的患者只需低位拆除1~2根缝合线,内置纱条进行生理盐水引流,外部用腹带包扎;21例液化较严重的患者,分别采用以下的方法治疗:(1)全部缝线均拆除,每天进行生理盐水、双氧水或者庆大霉素反复冲洗伤口,冲洗完毕后,用50%葡萄糖溶液和贝复济引流条引流。(2)用上述的方法处理完切口后,再使用红外线照射切口,1次/d,30min/次,红外线照射有杀菌、抗炎、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组织愈合等作用,照射结束后更换纱布,若渗液较多,2次/d。(3)待切口无渗液后,再行Ⅱ期逢合,手术中用生理盐水、甲硝唑、双氧水等彻底冲洗干净,术后常规静点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治愈率100%,21例患者进行Ⅱ期缝合,30例患者无缝合。51例患者切口的愈合时间为8~18 d,平均12 d,见表1。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表1 患者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情况

3 讨论

3.1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1)病人过于肥胖,切口脂肪层过厚,由于切开时遭反复挤压,大量脂肪组织和毛细血管被破坏,导致脂肪发生无菌炎症反应,造成脂肪液化。(2)手术中应用高频电刀来切开皮下组织脂,术中止血不当,手术时间过长使切口积血,缝合时不仔细,在脂肪层留下死腔,均可能导致脂肪氧化分解或者无菌性坏死,造成脂肪液化。(3)切口的暴露时间过长,且脂肪受炎性渗液污染后发生变性。

3.2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 目前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一般认为具有下述表现者则可以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1]:(1)大部分患者切口除有较多渗液外,没有热、痛、红、肿等其他炎症反应,体温表现正常,没有其他的自觉症状,部分病人进行常规检查发现切口敷料上存在黄色渗液以及切口溢液,对切口进行按压,皮下会溢出较多渗液。(2)切口愈合不佳,皮下组织坏死,渗液中能够看到脂肪滴漂浮。(3)渗出液进行镜检可以看到大量脂肪滴,少量炎性细胞,没有脓细胞。

3.3 切口脂肪液化的处理原则 应根据不同患者切口愈合的实际情况以及渗液的多少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若渗液较少,通过换药就能够让切口顺利愈合的患者,则不要轻易打开切口,避免使切口愈合的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若渗液较多、切口不愈合,则应敞开切口进行充分的引流换药,新鲜组织形成以后再进行Ⅱ期缝合。也有过报道,在切口内放置负压引流管来治疗切口脂肪液化,疗效满意[2]。

3.4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 为避免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适当提高医生手术技巧,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以缩短切口的暴露时间,操作勿粗暴,仔细止血,缝合时全层缝合皮下组织,不留死腔。缝合肥胖病人脂肪时要避免错位,可进行立8字或者分2层缝合,应尽量减少切割,打结轻柔。(2)缝合完成后,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洗掉坏死的脂肪,避免残留组织影响愈合,术后注意换药,观察切口时应按压,脂肪液化现象早发现、早处理,切口保持干燥。(3)高频电刀应合理使用,尤其对于肥胖病人,切勿使用高强度电流,同时也要尽量缩短脂肪组织和电刀的接触时间,尽量避免反复切割。(4)注意保护切口,避免其长期暴露。(5)提倡采用高性能碘制剂(碘附)对皮肤进行消毒[3]。

总之,切口脂肪液化的避免要从控制基础病、规范操作、术后监测等方面入手,尽量防患于未然。术中的彻底止血、精细操作、尽量避免破坏脂肪组织、缝合时不留死腔。另外,足够的重视及警惕是避免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重要因素,术后一旦发现有脂肪液化的趋势应及早干预,加强局部护理,使切口尽早愈合。

[1]陈正明,乌尔班,黄丽.腹部切口脂肪液化80例诊疗体会[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4):38.

[2]刘明.切口内放置负压引流管治疗切口脂肪液化30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6):509.

[3]姚志刚,钱呈兴.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103例诊治体会[J].中国乡村医药,2007,14(4):18-19.

R656

A

1007-8991(2012)04-0042-02

(收稿 2011-12-20)

猜你喜欢

电刀渗液液化
自制式弹力绷带在重度水肿患者股静脉拔管后渗出中的应用
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效果观察
PICC穿刺点渗液的护理体会
防漏膏在PICC置管术渗液中的应用
辨析汽化和液化
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
煤的液化原理及应用现状
强生ENSEAL® G2 高级双极电刀
天然气液化厂不达产的改进方案
PICC导管穿刺点防渗液装置研制与使用1)